国无边界
~第五十一章 论佛~
随着人流的涌动,不久能容纳十万人的广场就座无虚席。
在前往皇家广场的途中,那些天竺的未来人也想对昌平来点特殊照顾,但是看到昌平身边的释伽摩尼。也就放弃了这些想法。在不知觉中,昌平又扭转了天竺人的视角,把武力对话又变成了语言对话。
站在广场的中央,昌平看了看周围这些天竺人。这是对个人自信的一种考验,还能体会到冰火九重天的感觉。
因为当这十万双眼睛看释伽摩尼时,那种眼神中充满了对宗教的狂热、崇拜、还有那种说不出的信任。
而当这十万双眼睛看老孔雀时,那眼睛中又充满了询问、疑惑、迷茫,还有就是对老孔雀的惋惜,想不到一代君主居然沦落到如此的地步。当然这些天竺人在感官上更想接受老孔雀也是要搭救这个无耻的人。
至于十万双眼睛一起看昌平的时候,那个乐子就大了。现在昌平能感觉到眼睛中的仇视、愤怒、鄙夷,如果眼光可以杀人,昌平成分子而不是生命体了。
昌平没有理会这些,现在不管如何自己都是新德里的占领者。你见过哪个占领者占领后还对人民采用德治吗?当然至于前面已经杀的就不说了,反正杀的那些僧人已经成为了化肥。正在土地中挥发养分。再说了在佛家的眼中身体只是皮囊。昌平相信那些经过自己手洗礼的人,绝对现在正在天国中HP,要不信,你可以去看看。
现在已经把局面扭转成语言对话了,那么昌平觉得应该说点什么。昌平看了眼释伽摩尼发现这个家伙正盘腿入定,手捏佛印。就差没在身边插个小旗,上书普渡众生了。不过如果真在身边插个小旗,那么释伽摩尼立刻就成了唐朝天桥上经常出现的角色。用恭敬词称谓是:算命先生。用江湖话说:是江湖相士。当然如果要用现代时尚的词来称呼那就是:初学心理学就出去靠嘴皮子蒙人的败类。
昌平联想这么多后,立刻想笑。当考虑到场合,又把嘴角上的笑容逼了回去。在这个场合嘲笑这些人的精神领袖。昌平相信结果绝对是尸骨无存。
笑容淡去后,昌平用力的咳嗽下。然后张口说:“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我,因为我是一个占领者,更不喜欢我把你们释伽摩尼收为手下。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不需要回避什么。就事论事,是你们先对我国动兵的。我觉得我们没有错。”既然是吵架,文明点叫辩论。古意点叫舌辩。既然做这样的游戏,自然先把自己的身体拔高点,然后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有理。
天竺人是安静的,没有讨论,也没有争论。而是虔诚的看着释伽摩尼,正在准备聆听释伽摩尼的佛旨。
释伽摩尼睁开眼睛,看着昌平用那充满磁性能挽救迷途羔羊的声音问:“你真的决定了吗?”
昌平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释伽摩尼的过场式询问,不管自己如何回答,结局只有一个。战争。不过昌平有选择战场,按照现在的局势还是安排在皇家广场比较好。虽然昌平信任基因战士的破坏力,但是要考虑欧洲、非洲、大洋洲、甚至还有南北美洲,昌平只能尽量的选择少流血,或者不流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释伽摩尼见昌平同意辩论后,立刻招手安排下一个僧人让他找写舌辩之士,与昌平来次辩论。
昌平见场面有点冷,开始玩起了老套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陈昌平,来自东方的唐。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是一个无宗教者,如果非让我有什么信仰的话,我信奉权利,只有这个东西能更好的让我把握我的生命。至于你们信奉的轮回,信奉的西方极乐,我不赞同。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极乐世界一定要在西方,难道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有极乐世界吗?”昌平说到这里用挑衅的眼睛看了看下面的十个天竺人。
这十个天竺人可不是普通的草包,这些都是佛法高深的有道高僧。可惜这次释伽摩尼算错了。昌平是来斗佛的,这个目标被释伽摩尼猜到了。但是昌平的核心目的是和这些僧人斗理。而理有包含有很多东西。那么这个结果自然非常容易预见。
这十个僧人还是很明白辩论规矩的,个个找了个好位置,然后分上了辩位。一号到十号。接着是主辩的分配。一切安排好后。辩论终于开始了。
一号僧人见昌平说到西方极乐立刻说:“佛法宣扬,自然可在人间塑造乐土,而那时自然处处都是极乐世界。”这个和尚上来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居然赞同了昌平的观点,这个明显就是在找抽。
二号僧人明白了一号的失误后,立刻补救说:“因为现在佛法只在西方,所以目前只有西方是极乐世界,所以这点施主不用怀疑。”
昌平张开的嘴巴原本是想呀一号和尚的错误,没想到现在居然被二号和尚封上了,昌平也知道自己在佛法上的造诣不可能有这些和尚高深,于是开始在佛法的边缘做文章。
“大和尚何为普渡众生。”
十个和尚相互看了一眼不明白为什么昌平会问这么白痴的问题。而后全部的和尚把身体向一起凑了凑,这样方便商量。而后就听到:“众生平等,佛祖渡一切可渡之人,只要心存善念,自可归依我佛。我佛慈悲,自当让其修成正果。”
昌平不知道这句是谁说的,但是这句的漏洞非常大,昌平连忙说:“既然渡一切可渡之人,那么为何还要分心存善念,与恶念。如果这样区分又如何分辨出众生平等呢?”
这些和尚蒙了,他们没想到昌平会在这里等他们。而在下面旁听的和尚都若有所思。至于坐在昌平后面的释伽摩尼,身上则多出一些难以分辨的东西。
~第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
“这个…”一众辩论僧不知如何来解答这问题。非常的怪,这个问题好难回答。
昌平见这些僧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立刻紧跟说:“难道你们所谓的众生平等只是口号吗?”
释伽摩尼见没有僧人能回答昌平的问题,只好自己张口说:“佛家讲的是众生,是在佛的眼睛中一切的生命都是平等,都可以教化,引渡。而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你是否愿意被佛家引渡。所以才会出现,渡可渡之人的说法。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被渡。” 释伽摩尼说完又开始恢复常态。
昌平觉得应该顺着释伽摩尼来说,然后给他个惊喜。满脸谦恭的昌平用真诚的语气说:“释伽摩尼先生可以不可以理解成这样,佛是一条船,十丈红尘就是那流淌的河。而河的两岸就是生于死。我们过河的过程就是在红尘中的生活。目的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至于上了佛家的这条船的就是可渡之人。”昌平说到这里,转身看了看和尚又问释伽摩尼:“我这样比喻对不对。”
这些僧人,包括释伽摩尼对昌平点了点头,赞誉说:“孺子可教。”
昌平见自己的目的达到后,立刻一转话题说:“这里就有一个地方不对了。在滚滚红尘中,你们佛能化身万千吗?能满足任何需要的人祈祷吗?你们不能,也就是说你们存在覆盖死角。”
“这个…。”虽然昌平后来说的有点不感恭维,但是话粗理不粗。的确目前是这个情况。虽然普渡众生,但是还有一些众生来不及搭救。周围的僧侣无法回答昌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怎么说都不对,说大了不行,虚伪。说小了也不行。这个情况和皇帝请人画地图是一个道理。怎么弄都是错的。
释伽摩尼知道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起身说:“佛在渡人的时候就是在壮大自己,当世界上多一个清醒者后,就会搭救更多的痴迷者。现在你没有感觉到在佛的指引下,更多人投身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了吗?”
昌平听到这里感觉到释伽摩尼又踩了个陷阱,连忙忙说:“可以不可以理解成佛渡自己身边,或者自己影响范围以内的人,而超过这个范围的以外的就不问了。那么你觉得这样平等吗?”
释伽摩尼感觉自己被耍了,因为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释伽摩尼不打算继续和昌平围绕这个问题打转。只好丢出一个平行论点说:“佛渡有缘人,除了佛愿意接纳你,也要你愿意归依我佛。所以佛愿意接待一切愿意归依我佛之人,这个就是众生平等的道理。”
昌平终于明白为什么释伽摩尼能混的如此风升水起,这个老家伙还真有一套。
昌平见已经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于是连忙换了个话题说:“既然在佛的眼中分有善恶。那么我想问释伽摩尼先生什么为善,什么为恶。”在昌平有意的引导下参与辩论的十个和尚成为了听众,倾听释伽摩尼与昌平的辩论。
释伽摩尼知道昌平的打算,无非就是利用自己的语言的漏洞,然后攻击自己。释伽摩尼明白昌平的问题后,立刻圆滑了起来。摸棱两可的说:“善者不与人为恶,恶者不与人为善。”
这句充满玄机的话让全部的僧人陷入了沉思。昌平知道释伽摩尼说的是废话,但是就是这样的废话让人有中茅塞顿开,但却有咋听咋不得劲的感觉。
昌平顶了句:“善者不与人为恶,难道善者可以一直善。恶者不与人为善,难道恶者可以一直恶。”昌平说完终于融会了这些话的意思,原来这些话少了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就是一个陷阱,现在昌平已经开启了这个陷阱。
释伽摩尼见昌平已经中技,收网说:“善者不与人为恶,善者不可以一直善。但信佛者可以保持善念。恶者不与人为善,恶者不可以一直恶。信佛者如果一心向善,自然可以把自己从苦海中解脱。善恶存与一念,可为善也可为恶。只有信佛者才能明白应该怎么做。”
昌平知道自己又败,多么想伸手抽自己嘴巴子。但是现在还不能。周围的近十万僧人一起喊了声佛号,把陷入自责的昌平拉了回来。
昌平见在佛法上已经拉不到便宜,立刻转了风向转变立场说:“既然善恶本是一体,那么我想请教释伽摩尼先生,现在你们僧人是为善还是为恶。我是行善还是作恶?”昌平说完带着期待,等候释伽摩尼的回答。
释伽摩尼思索了,这个还是陷阱,昌平是在用潜台词告诉自己。出家人自然不能留恋红尘。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就是自己是恶人了。但是却不能说自己为善,因为为善者双手血腥,这个说法怎么说都有点可笑。
不过释伽摩尼毕竟是久经论辩的老手,见昌平把问题抛出后,就回答说:“这些僧人是佛祖的仆人,他们是虔诚的,也是慈悲的,更是大无畏的。因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释伽摩尼说到这里又是一声佛号。周围的和尚也跟着合了一声。
释伽摩尼满意的点头,意味深长的看了昌平一眼然后说:“至于你的善恶,这个还是要取决与你,你若为善则天下太平,你若为恶必将血流成河。”
昌平无奈,这个滑头没有给自己任何的机会。昌平看到这条路走不通后,立刻跳跃思想说:“那么为什么你们还会出兵侵吞我天朝西藏,难道这个也是为善吗?释伽摩尼先生又如何解释那些死在天竺士兵手下的贫民呢?”
这个问题是敏感的,杀红眼的人很难控制这个度。滥杀无辜这个存在在任何战争中。现在昌平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只不会是想步一个陷阱,只要释伽摩尼一个不小心踩下去,昌平有信心不让释伽摩尼再爬上来。
~第五十三章 威胁~
释迦摩尼知道昌平在逼迫自己,只要一不小心自己必然被昌平所算计。释迦摩尼见昌平那双充满得意的眼睛连忙宣了声佛号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你太执着与俗世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释迦摩尼说到这里又双手合十唱诺了声佛号,周围的和尚立刻发出震天的欢呼。
这个就是我们的佛祖,就是他,也只有他才能说出这么多道理。
昌平无奈,他说不出向释迦摩尼这样华丽的词汇,不过见释迦摩尼的姿态这么的超然。让昌平不由的在内心酝酿起无名的邪火。
昌平不停的辩论台上转圈子,周围的和尚还以为是昌平黔驴计穷,立刻发出一丝哄笑。
昌平见周围环境如此,立刻问:“老和尚,现在是我在动,还是地在动。是地在动还是你在动。是你的人在动还是你的心在动?”说完自顾的继续奔走。
释迦摩尼呆了,他有想过这个问题。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周围的和尚也知道这个道理,是自己的心动了,这些和尚一个个陷入了沉思。
昌平见自己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立刻接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