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边界
第一批十万人的降兵终于踏上了故土,此时整个阿拉伯半岛沸腾了。那些守望者们欢呼了起来。相互奔走传诵:唐没有骗人,他们真的没有虐待这些俘虏。
就这样把唐的形象提到了一个光辉的高度,而后其余的降兵陆续的被放了回来。原本失落没有见到亲人的守望者逐步的摆脱伤悲。
在陆续释放士兵的同时,整个阿拉伯半岛如一个逐步加热的罐头,终于在契合点到达后发出了和谐的香味。全部的人民对唐的亲切感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
当然另外三个轴心国也成为了被尊敬的英雄,其实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运做,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这次这个使者就在强大的国力延伸下,完成了拉拢、威胁、谈判、同盟、轴心等一系列的动作。
对于这个使者的手腕,周边的国家表现出对应的尊重。实力社会想被人尊敬就要拿出对应的势力。不管是拳头还是手腕,只要能让人害怕,或者让人尊敬这个就是强。
昌平在回军的途中听到和平解决巴比伦与卡里亚两国的问题,并且与莫卧儿、钦察、蒙古组成了轴心国。昌平立刻夸赞了这个使者,当然没忘问这个使者的名字。至于这个使者是谁。仔细一问居然还是那个叫天行的家伙,昌平二话没说,大笔一挥,送司理间,考察合格后允许入主轩辕陵。
对于昌平的提携天行除了含泪的感动,其他的也就是没什么好说的了。一个外交家能做到这份上!不容易!
~第六十章 改唐为汉~
整个亚洲终于看到即将一统的曙光,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轩辕陵,此刻正在考核一批人的名单,威海守备庞天德,天津卫守备高颖…等等的人,同时无名英雄纪念碑也正在修建。
要说着无名英雄纪念碑可是目前唐朝的一件大事,政府为了抚恤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专门在英雄的出生地建立了英烈祠,而后又把这些人的名单抱进了司理间。还有一些机缘巧合的直接入住了轩辕陵。
现在因为战争的升级,一些人死亡后并不能记录他们的名字。于是一些达者就萌发了修建无名英雄纪念碑的想法,这个想法推出后,立刻得到了全部人的认可。议会通过达到了百分之百。不过最后还是起了分歧。那就是这个纪念碑应该修建在那里,用什么材料如何修建。
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经过协调磋商后。意见终于达到了统一。整个纪念碑被选修在轩辕陵前面,全体采用纯金浇铸,上出勾勒五种灵兽。震慑整个华夏的国脉。
整个纪念碑高三十米,宽与长各六米。地基深十五米。就这么个东西一下就用了华夏民间一小半的黄金储备。这个耸立在轩辕陵前的庞然大物在向华夏人诉说着什么。特别是五种灵兽的眼睛,充满了不屈,整个华夏的凝聚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神龙集团见无名英雄纪念碑修建的非常成功,立刻把从扶桑买来得牌位,按照周天的顺序摆了摆,弄了点铺在无名英雄纪念碑的周围。而后又用纯银塑造了十二个身高三米的生肖。用来震慑守卫无名英雄纪念碑。
每当夕阳发射余光的时候,轩辕陵前就闪出神圣的光芒。
昌平的车驾正在回军,目标是北平也不是天津卫。而是轩辕陵的所在地西安。按照以后历史的书写,会在一个特殊的日子记载这个历史时刻,华夏的新国度在这里。西安。
周围的议员并没有意识到昌平会怎么做,现在整个国家如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高速的运转。
按照吴三桂的情报,如果没有错的话,那么现在唐的疆域已经达到了马六甲,不甘心的爪洼必然会对交趾实施报复。因为现在已经和平的解决了阿拉伯半岛的问题,那么唐将不会面临两线开战的尴尬。其实不是唐怕两线开战,就是以前多线开战的时候唐也没有怕过谁。现在对付一个爪洼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不过因为一直听说爪洼还有隐藏实力。所以这次唐比较慎重。当然也作好了接收土地的思想准备。
对于议会的慎重,昌平是欣慰的。这次如果真的不可避免的与爪洼宣战。昌平倒愿意现在就开始,因为现在罗马已经在莫斯科与俄罗斯进行了长期的对垒。在双方耐心流逝后,面临的必然是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国脉,罗马的脚步将有这次会战来决定。
对于亚洲的局势昌平目前还是乐观的。只要吞了爪洼那么一切的辉煌将有昌平来书写。不过在吞爪洼前,昌平有个新的打算,那就是在现在开始改革。把一些需要换的东西现在就换下来。
昌平正整理军备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就是在西安那里停了下来,而后召开国会。私底下昌平开始收拢在蒙古的基因士兵,还有被冉闵率领潜伏下来的一万基因兵。以及在和田的两万基因兵,召集他们来西安集合。
周围的官员对于昌平的动作并没有感觉到吃惊,因为这个家伙已经习惯性的给人惊讶。对于这个死活不肯称帝非要称自己为公的家伙,周围的人也无可奈何。毕竟唐在他的领导下正在日见繁荣,国土正在成倍方的伸展,按照这个小子的贪婪,早晚都会把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都吃掉。
昌平觉得应该让大家的心跳上一个台阶,如果在这些人向西安赶的时候立刻甩出了第一个炸弹,为了方便实现世界一统,现在决定把国度迁到西安。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通过电报传递到唐媒体能覆盖的角落里,举国哗然。一些老人立刻跳出来和昌平大谈国本,风水,人伦,乃至虚无的轮回。
昌平直接无视,摆出一副我就是不讲理你又能怎么样?同时为了防止人搞死柬,昌平提前就发话来,如果谁搞不和谐立刻把谁扫进千古妄臣祠。家属等亲族立刻会被当成罪民,弄进劳教所,永远不会拥有选举与被选举权。
原本还有些傲骨的老人,立刻选择了沉默。文人重气节,重风骨。万一一不小心被丢进了千古妄臣祠,那可是永世难以超升的事情,还要连累家里人受苦。这个也太不化算了,不就换个首都吗?随他把,在老一派人的沉默下,其余的人也选择了沉默。昌平不是以前那几个容易相处的皇帝,这个家伙可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
昌平见第一轮的叫嚣停止后,议员来的差不多后,立刻甩出另一个震撼的消息。国号将会改变,现在的唐不会沿用,取代唐的是汉。
这次的议员都非常的理智,没有直接跳出来阻止昌平的胡闹。而是冷静的问,问昌平改名的理由。当然在态度上也是温和的。
昌平很自然的说:“唐是我们精神上的高度,现在我们的实力还不够,不能用唐。所以我觉得汉比较亲切。”昌平说到这里故意的顿了次,然后张口大声说:“犯我大汉者?”
周围的议员立刻热血的跟了句:“虽远必诛。”
这些人都明白了昌平的意思,战略拓展的时代到来了。以后我们是汉,对外拓展的汉。
昌平见这些人还不笨,也就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张口打算把下面的话接着说下去。
周围的议员见昌平还张嘴,还要说什么,立刻把手放在心脏上,防止万一不能接受的时候会因为紧张而死掉。
~第六十一章 全新改革~
昌平也没有想说什么太另类的,就是想说一些关于改革的事情。不过见这些议员这么紧张,怕他们无法接受,于是张口转到另一个话题上。
“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有多少的军力。”这个问题昌平一直忽略了,因为之前唐采用了全民皆兵的法则,正规军、预备役随时都能变成战争状态,所以唐不怕战争,因为这些人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现在已经改唐为汉了,昌平想在一些事情上进行微处理。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数据。所以昌平表现出了足够的慎重。
对于昌平问的这个问题,这些议员根本无从回答,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应当如何来回答。议员从不过问军政,所以议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的士兵。
昌平见场面陷入了沉寂立刻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原来这些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士兵,就是这些不知道有多少士兵的老爷们!居然还感制定基本国策,荒唐,可笑。
昌平的眼睛中充满了血红,那种无边的杀气在场内蔓延。似一只野兽随时准备吞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聪明的议员缩了缩脑袋,来个高高挂起。不聪明的议员也知道选择沉默。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很早的阶段就已经有了结果。
昌平扫了扫议员见无人可以与自己对视,于是庄严的宣布:“既然各位的资质能力非常的平庸,那么我决定采用竞争机制,把不适合的清理出去。实施全面的改革。”
没有人会在现在反唆昌平,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一个不好被昌平捉住小辫子那个的代价可就是永世不得翻身。
昌平见无人反对,于是宣布了第一条改革法律。
军校扩建,五营的训练将推行到全国,有志者都可入营参军,报效国家。正规与非正规的区别在于训练。
作为一个扩张中的国家,以后面临的还是洲战,只依靠七万基因士兵这个冥想的不现实,再说对于七万的基因士兵昌平还有另外的安排,现在必须训练出一批正规的士兵,拥有政治觉悟的高级士兵。
面对昌平的改革,这些议员没有反对,因为在拓疆期全部的士兵都要流血,甚至付出生命,作为一个国家,就要冷面直击这些牺牲,如果想更大的挽救生命,那么就不能存在妇人之仁。现在对士兵残酷,就是为了将来在战场上让士兵有更多的保命本钱。
昌平见第一次的提议没有人反对,于是加大了提议力度,把手伸到了军功中。以前在高级将领的协调下,昌平对军功也有所改革,不过目前改革的范围都是在自己麾下。现在已经达到了大一统续而洲战的瓶颈,那么就要加大力度。
首先被抛出来的不是改革汉朝功勋,先被改革的是加盟附属国,以及附属征服土地的功勋。昌平在新的功勋制度中淡漠了阶级,而直接把功劳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在以后不管你是什么出身,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能帮助整个联盟,或者国家实现利益的飞跃,那么昌平就很乐意的给你一切他愿意给你的功劳。
对于昌平的改革,一直没有开口的议员终于开口了。带有商量的语气问:“陛下,是不是考虑下我朝军官的利益。”
昌平很满意现在这个结果,或者说昌平喜欢现在议员的态度。因为现在这些议员终于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只有这些议员明白了自己的角色,那么在以后的战略布局中这些人才不会因为不知道身份而指手画脚,接着影响整个战略的布局。
昌平对于这个提议给予了回复,回复非常的平淡,也就一句:“在下步改革军政中会有所涉及,现在谈这些还有点早。”
接着就是改革的高潮,昌平决定成立轴心国外交部,并让天机处选个黄道吉日开始对外派遣使者。以前唐有外交部,也有派驻外大使,但是还没有大规模的以占领者,或者高等人的面貌出现过。现在昌平整和外交部,开始了新的驾御对流,这些使者的身份将达到空前的高度。轴心国这个概念被提出,举朝震惊!!
至于开设国子监这个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不过昌平更愿意在军校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因为以后是个行业专精的时代,毕竟战后就是建设,人民还是要吃饭的。统治者能给人民的就是一个国泰民安。如连这点都做不好,那么你也就不要做千秋大梦了,直接就会被人民拉下马。
接着就是立法,昌平觉得一个新的王朝必须要有新的气象,作为一个利用电报网络,卫星以及铁路等等手段联系的庞大国土,必须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法案。对于这部法案,昌平并没有想立刻就定下来,而是先做了个大体的草案,余下的逐步讨论,毕竟一些东西是在争论中逐步完善,想一步登天,必然漏洞百出。
甩开几个包袱后,昌平开始对军事的改革,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昌平感觉军事机构有些臃肿,直接裁掉了军机以及海军领事等等的七个军事机构,直接成立新的军事指挥所:军备司令部。在划分军事权利时,昌平直接放权,把兵权交给了手下的将军。采用左右制衡,培养嫡系部队。至于剩下的就要看将领的个人魅力。
至于军功全部采用竞争机制,有能力者完全可以从小兵奋斗成将军。
在昌平的大刀改革下,汉如一个初升的太阳焕发着勃勃生机,当然目前这些都是基本国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