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边界
小秀才不明白,这些看着好看的狗能有什么用。
家丁看出来小秀才的疑惑,连忙得意的说:“你不要被这些狗的外表迷惑,看它们长的不是很彪悍就以为它们很温顺,我曾经跟着少爷去参加斗狗比赛,就看到这只狗连续咬死另三只斗狗。到现在这个记录还没有被打破。”
小秀才不由的郁闷起来。不是为狗郁闷而是为人郁闷。看了眼小屋中正在吃饭的家丁幽幽的说:“哎,人还没有狗的命好,他们能轮班休息~~~~~~”这个是小秀才试图分化昌平的第一步。
粗壮的家丁拍着小秀才的肩膀说:“快吃,要在那些送饭前吃好,然后帮忙分饭。当然弄好这些后,我们就可以美美的睡上一上午。”
小秀才感觉到失败,想不到那个外表傻傻的浪荡公子,居然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真是太不可思议。
木板车缓慢的前进着。板车上拉着地窖内人的食物。
一个送饭的家丁不满的说:“不知道少爷是不是鬼上身,非要养活这些疯子。”接着摇头叹息了声,那种神情就好像是自己孩子不争气。
另外几个家丁唠叨着说:“你小子知足把,我们还好点不怎么累。你知道厨房内的几个厨师怎么说的吗?”
“怎么说的。”好奇是人的天性。这个天性分布在任何阶层和任何年龄段。
那个家丁幸灾乐祸的说:“那些厨师说:少爷吩咐不能给这些人做猪食。我都快累死了,每天做这么多份饭给他们吃,还不如给他们吃猪食呢?”那个家丁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得意的看着好奇的人接着说:“最起码给猪吃长肉我们能吃猪,给这些人人他长了肉,那对我们也没用,不是。”
几个送饭的开怀大笑起来,当人觉得为他们付出的劳动感到不值得时,就会诋毁那些享受劳动者。这样的思想存在与任何朝代的任何阶层中。
当饭送到地窖口时,一群家丁连带昨天的留守着已经吃好饭。在地窖口聊起天来。
送饭的清点下人数后,点了点头说:“开窖。”
地窖口被打开,一阵阵新鲜的空气向里面涌。一个家丁先下去喊:“吃饭了,吃饭了。按照标号排队。”不一会地窖内就形成一个个队列。
地面上的送饭的打开几个桶盖子拿出勺子准备盛饭,另外的一个家丁拿出一箩箩木碗。其余的家丁站在地窖的两边,手里拿着武器准备应对突发事件。一切准备好后,下面地窖里的家丁才让这些未来人排队走出去。
每个未来人出到地面,贪婪的吸着地面上的空气,毕竟失去自由的他们,现在发现连呼吸新鲜的空气都是那么的珍贵。
吃饭时间的长短是有规定的,不过对于这些未来人你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们都饥饿感十足。一般的都会很快把饭吃完,接下来就是清理地窖内的三口缸。不过在清理的时候总是要详细盘点下人数,防止有人藏匿在缸中。
当这些都安顿好后,这些未来人又可以度过无所事事的一天。
这个就是他们目前的生活。
~第七章 军工业崛起~
戚继光的胸膛上出现一枚朱雀勋章,为了这枚勋章戚继光和普通战士一样参加特训,并通过考核。
平静的威海上一艘艘渔船来回奔忙,不过现在他们不是在打鱼,而是打捞沉没在海底的日不落舰队。
戚继光在甲板上来回走动,已经打捞上二十九艘沉船,还有一艘怎么就是找不到。
戚继堂已经随第三批出水的舰队一起前往海南,现在就等最后一艘。
“大人,看那边。”一个士卒,提醒有点走神的戚继光。
戚继光抬眼一样,象征确认沉船位置的浮漂已经升起。
“把船开过去,通令其他船只参与打捞。”现在戚继光才松了口气。
随着船靠近,能看到有条小船上有几个士兵,看他们的胸膛上居然有一整枚勋章。勋章的组合图案是四个字‘国无边疆’,他们难道是五营轮训过关的。
任何行业中都有天才,在第一次五营轮训中一批天才涌出来。有的还是参与过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计划的骄子。
戚继光看到他们点了点头。为了加强威海的海防,第一批从五营毕业的士兵被带到这里。而第一个任务就是打捞这些沉船,在打捞过程中他们发挥出极大的能量。
一个全勋战士跑上戚继光的战舰,行礼说:“报告将军,下面发现的是倭寇的运兵船,但被卡在淤泥里。”
“船体破损怎样,里面的物品有流失吗?”连日的打捞,士兵们从战舰上发现很多武器,因为盛唐的战舰采用老式火炮,基本对舰体造不成太大伤害,最多就是在甲板和船底上打个窟窿。稍做修补就能漂浮在海面上,另在运兵船上士兵们还发现了一些重型武器。现在戚继光就是关心这些东西有没有流失。
战士说:“船体没有损坏,里面大部分的物品没有流失。”
戚继光听到这里终于安下心里,挥手下令:“打捞。”
一会几十艘战舰来到浮漂周围,抛下绳索。几个水性好的士兵跳下水去把绳索捆绑在沉船上。接着战舰开始向四周移动利用拉力把沉船拉出水面。
已经有很多次打捞经验,没费多大力气就把船打捞出来。一批胸佩勋章的战士蹬上倭寇运兵船开始清理。
一具具发胀的倭寇尸体被从舱内拉出来,武器放在一边,尸体丢进海里。还有一些士兵开始修堵漏洞。接着把沉船里的水清理出去。
当这些工作都做好后,戚继光就可以派人把沉船送往海南。
此时的海南是目前盛唐未来人最多的地方。献帝把这里划为军事重地,非基地内人员不得四处走动,否格杀。
当第一批倭寇战舰被拉来后,这个基地就沸腾起来,未来人开始着手复制这些武器,一些人才已经用小钢炉炼出比盛唐目前拥有钢材更好的钢。
万虎摆弄手里的枪,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萝卜头能造出如此杀人利器。
一些有经验的未来人开始着手修理蒸汽机,其中有个叫马均的男人,以前是海军机修工程师,他正在设计图纸试图制造新式战舰。
日不落舰队上的巨炮被拆下来,因为现在这些装备都没有弹药,有的也是弹药稀少,万虎立刻组织人手参与弹药的研发。
五艘潜水艇也从威海的沙滩中挖出来,当潜艇被运到这里,万虎用特殊方法打开潜艇盖,潜艇立刻发出变质罐头的怪味。
里面的日本人全部自杀,死前他们居然没有破坏潜艇内的设备,不知道是武士道烙印了他们的灵魂,还是他们真的单纯的可爱。万虎摇头,因为他不喜欢这些萝卜头,不过现在他们已经是死人就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一些未来人参观潜水艇后,立刻提出制造鱼雷的方案。
万虎捏着手里的计划书,看着一个个废寝忘食的未来人有种哭的冲动。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大唐未来的希望在他们手中。
远远的能看到海南岛上的烟尘,偶尔还能听到炮火声和人们的欢呼声。
新元七十年六月,海南岛新军工兴起,唐朝火器的希望尽在海南。
新式木造战舰已经开往宝岛台湾,轮训带上朱雀勋章的士兵正在台湾接受实战训练,一门门加强的火炮,床弩成为学员们的长训科目。
而威海海战成为了教学上的教材,进行深度分析。
不大的课堂上坐着三十五名军士,他们都是舰艇指挥官,在这些舰艇指挥官的右侧还有两个指挥官,一个是郑和一个是邓士昌。
黑板上写着一些数据,参与过威海海战的戚继堂正在说着:“倭寇是死硬的就和他们的船一样,我们用烟熏了他们十天他们没有投降。当然上次取胜我们含有侥幸的成分,如果不是留守大人用渔网让倭寇船只丧失动力,在移动的状态下我方无取胜可能。”
邓士昌听到这里连忙提问:“以前我也见过倭寇的船,并没有戚将军说的这么恐怖。”戚继堂才从统领升到将军。
戚继堂看着邓士昌说:“我以前也没把倭寇放在眼里,可是上次交手我才明白。倭寇他们一直隐藏实力,对这样狼子野心的人更加要多多提防。”
郑和问:“如果让你选择,你觉得应该把战场放在那里合适。”
戚继堂拉下一张沿海地图说:“我觉得如果想歼灭倭寇最好的地方是这里。”说着把手按了上去,随后补充说:“也只有这里才具备吸引力。”
大家都抽了口凉气,顺着戚继堂的手能看到‘天津卫’。
如果战场发生在这里,那么北平。想到这里大家都流了一身的冷汗。
一个指挥官问:“为什么上次倭寇把战场选择在威海。”
“因为威海没有过多的修建炮台。”
郑和马上站了起来说:“等等。”
周围的人好奇的看着郑和,奇怪这个荣辱不惊的大帅居然如此失态。
郑和口中低语:“威海的炮台少倭寇怎么知道的,难道~~”
“电告北平,我国内有倭寇奸细。”
~第八章 征集令~
献帝看着手里的电报,无奈的叹了口气,而后立刻召开六部会议。
书记官把电报传阅下去,每个大臣看后眉头都深锁起来。
军机大臣蒙放扫了扫周围的大臣小声说:“在我们之间不会有~~”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不过大家都明白。
献帝连忙摆手说:“各位都是国之栋梁,不会做出窃国苟且之事。”
“但情报是如何泄露出去。”这个疑问在大家的内心酝酿,接着把目光转向军机大臣蒙放。
蒙放连忙说:“你们怀疑我,我还怀疑你们呢?”
献帝见场面即将乱的不可开交,连忙打断说:“诸位是不会被怀疑的,现在我们应该全心御敌,至于内奸的事情,用法得当也许会是我们一大助力。”接着示意书记官宣布下个决议。
书记官清了清嗓子说:“根据最新预算,国库即将空虚。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新在财政盈余,下月我们的将无法发放俸禄。”
“这怎么可以。不是逼迫官员贪污吗?”左相尹全带着不满训斥说:“早就让你们议和你们非要宣战,现在国库没有银子大家都喝西北风。”
其余大臣也小声的议论,无非是怎么才能开源节流把下个月的俸禄弄出来。
献帝站起来挥手说:“安静、安静,朕打算发行国债,举国之力为担保向人民借贷。同时起用春雷计划培养的人才,再次实行全新改革。”
国债,国家欠人民的钱。这个是不是昨晚喝多了现在听错。
一些大臣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另一些大臣就安然的多,他们是未来人明白国债的意义。
书记官接着说:“首次发行的国债将采用七分息,即千两每天七分。自愿认购,为期两年,不知各位大人可有意见。”
左相尹全连忙起身说:“反对,荒唐,自盘古开天,三皇五帝始,就没出现国家向人民借贷之先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君王之天下,何来借说。”
献帝无奈的看了眼这个老顽固,心说:每次都是这个家伙在这里搅合。看来又要费一番唇舌说服这头老撅驴。
献帝起身说:“我盛唐开国以人为本,推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今国大难君向民借贷,理应支付利息。切记是借而非取,人无信,不可安身。国无信,怎可御民。有法当依。”献帝说到这里冲皇坐行一礼说:“朕扶国与为难后,理当逊位以谢天下。”
尹全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
献帝见周围无人反对命书记官记录:今盛唐飘摇,倭寇窥我国土。朕不得已而与之一战。恐劳民伤财,故一切费用均有国库支付。国库已无力承担以后费用,经六部决议发行国债。天息千两七分,共计发行一百万万,期限两年。望各同胞为盛唐之腾飞,慷慨解囊。
随后献帝又下征集令。
今华夏飘摇,山河欲碎。今征令春雷人员汇集京师,为国之未来谋划。
寥寥数语在民间掀起了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人怀疑政府财政的透明度,对即将发行的国债持观望态度。
另一部分人义愤填膺,决定全力支持国债的发行,尽能力购买。
还有一部分人开始谋划,从这次活动中究竟能捞取多少好处。
总之国债一时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词汇,想不到执政者并不神秘。缺钱的时候也能放下身段向老百姓借钱。就是不知道国家用这个国债抵押的价值对等吗?
告示贴出当天,就有一灰衣老者出现在皇宫门前。口中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