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边界
棒子落在没有死亡人的身上,头上。原本微弱的呼吸变的刺耳,直到消失。生命的终结只是一种痛苦的过程,从开始就是哭着来,最后是哭着走。当然也有笑着离开的。
呼吸因为紧张而急促的伍佐未门终于发出一个感慨:原来杀人也不是很难,和杀鸡一样的简单。
因为紧张而留汗的脸上又充满了献媚的表情,伍佐未门开始向昌平讨好。
昌平丢出一张方巾后说:“擦擦手,听说最近天气干燥,一会这里要是有点什么事情,你多担待点。”
伍佐未门连忙点头称是。杀人后的配合叫放火。既然这里的尸体需要被掩盖,那把这里烧也也是不错的选择。
昌平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手机交给伍佐未门说:“这个是目前我的军队具备的作战指挥系统,无论我在那里都和你联系。这个先给你,回来我再派几个人帮你。”
伍佐未门连忙鞠躬,口里喊着:“嗨。”他也知道这个是昌平的变向警告,可是他知道又能怎么办,只能认命的当这个天皇,傀儡等于吃喝不愁。这个难道不划算了吗?再说昌平还没有想限制自己的自由。
昌平见伍佐未门同意,于是继续提点说:“最近我又弄了些新的法规回来你出面在扶桑推广。具体的明天我给你,安排好这些我就要……。”
远远的我们能看到,一个唐朝服侍的男子正在前进,而身后跟着一个身穿天皇服装的人正在哈腰。这一幕提醒着大家,新时代到来了,一个属于无耻者的时代。
~第二十一章 乱世重典~
全套的政法在扶桑开始推行,昌平觉得对于新收的野马就需要先上枷锁。不下重拳怎么能让人折服。
于是第一条推出的就是刑法。
国粹是很多被称为精华的浓缩,例如昌平等人草拟的刑法就是把国粹体现了出来。
每十户为一组,每十组为一街。每十街为一村,以此类推,直至到全部的人员被套牢后,那么刑法的规则出现了。
杀人者,连坐一组。窃国者,诛灭一村,外加十组。偷盗者,切除肢体。妄言者,割取舌头。连续的七十多条刑法被推了出来,扶桑震惊,想不到新的刑法居然严厉到苛刻。
反对的声音在扶桑的天空下回荡,稍稍的处理不当立刻就会激发民变。昌平不在乎继续杀人,昌平已经把这里看成了自己的后院。杀几个人,和消灭几头牲口一样。不过出于对以后政策的实行,昌平还是有解释。
“县之将立,立法需严。让我们在严密的宪法下,做到扶桑大合的崛起。”当然没少提醒对方是个战败国,作为一个战败的,没有什么好说。不想死就老实点。昌平已经把明晃的钢刀推到半空中。
明智的选择闭嘴,棱头的依然叫嚣。钢刀落在脖子上那叫个痛快。昌平也没少清洗,当然昌平更愿意把人流放,放到北海道岛上,把最后一点热血也给他压榨出来。
法律确认后,那就是改革。昌平觉得应该把扶桑的资源集中,现在扶桑已经不可能成为军火库。而以后昌平也没有想过用火器,毕竟火器用不好也会伤到自己。那么昌平就开始在扶桑民间开始收缴火器,而后偷偷的运到北海道岛上,让那里的东条准备好恶战。对于快来得的俄罗斯昌平还是充满了好奇,不知道北极熊摔倒会不会摔破鼻子。
对于已经到来的爪洼,昌平还是没有弄明白对方的势力,目的更不明白。昌平总在想如果现在自己兵出交趾,爪洼会不会过来抢果子。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爪洼还是比较遵守约定的,一直在北海道岛边游弋,并没有对昌平的占领区表现兴趣。也许他们真的是君子,但是这个说法昌平自己都不信。
昌平还是把重心用在扶桑的改革上,第一步就是要形成民族凝聚力,怎么说自己都是个外来人。虽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原装的好。
于是昌平开始安排一些人成为了民族的英雄,例如:昌平刻意的安排了一些冲突,而后让那些扶桑人成为最大赢家,接着从政,成为扶桑的人气政客。当然他们只不过是昌平培养的狗狗,还是那种听话的。
至于改革中牵扯的一些行业,昌平决定改为国营。例如在扶桑,银行、食盐、冶铁、矿产等等的行业被政府收回。
而后开始了限量供应物资,集中发展行业的大跃进时代。作为一个漆器驰名的国家,这种国宝级的东西自然不能被遗忘。昌平只是想让扶桑人更好的了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需要的。
至于教育这点昌平做的更绝了,从娃娃抓起被起到了全新的注释。首先是学生的入学期。从以前的传统十岁,昌平提到了七岁。而后阅读有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等人编注的爱国教育书籍,当然如果光学这些并不能让一个民族成为一个新的容入,那么就不得不提下扶桑教育的特色“新武士道。”
毫无疑问扶桑一个比较坚韧的民族,那么在新武士道中就有规定,这里的天皇已经被模糊成为一个大体方向,更多的标准被指向了唐的执政者。效忠与付出已经成为一个广义的东西。唐又披上了神的外衣。
昌平觉得只做这些还不够,以前东条在时组建的士官学院被保留了下来。昌平用来继续训练新兵,扩张是需要流血的,当然昌平也没想让扶桑的白痴消停。有时候有些地方还是需要些炮灰的。昌平扫了几眼扶桑军制,立刻进行了升级。
首先把户籍进行了切分,贵族与贫民的距离必须切分好。
昌平决定采用九级制度,一级:天皇。二级:大臣。三级:贵族。四级:士族。五级:商贾。六级:技工。七级:平民。八级:贫民。九级:罪民。
按照各阶层征收士兵,每个士兵的待遇不也不相同。有军功的可以在享受奖励的同时把自己的阶层向上提。当达到四级的时候就可以申请加入唐籍,成为扶桑的一等公民。
在昌平的刻意淡漠下,灰色的职业被忽视。扶桑的灰色职业得到了足够的生存空间。这里提的灰色职业包括,娼妓、赌博、黑社会。昌平是故意这样的,只要有不安定的因素这样政府的存在才能凹凸出重要性,如果没有老鼠了那么大家就不会需要猫了。
至于另外一个特殊团体僧侣,昌平开始了全盘的否定,这里的否定只是官方没有给予帮助,以前对佛教的优待全部被取消,当僧人除了要念经,还要学会生产。这个就形成了扶桑佛教的特色。
看着一条条政策在扶桑推行后,昌平回国的日子也开始临近。上次墨帝有写了封禅让诏书。按照规矩昌平要回去了,因为再不回去就有那么点不识抬举了。
在新法的刺激下,扶桑的人民精神了许多。劳动让人充实,特别还贪上了时不时通过广播宣传下地干活的天皇。一时天皇的形象成为了一面旗帜,一面引导大家心甘情愿做奴隶的旗帜。
教育界的发展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当然因为那些教育大贤的出面。新的教育知识的普及。全部的扶桑人民从孩子的教育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你看这些孩子在免费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在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下,这些大贤作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公德圆满!!
昌平看着火红的扶桑,决定回国,并打算留下些人镇守在这里。于是后来的运送补给兵成为了首选。
昌平在清晨,乘风向故土行去。
~第二十二章 奴隶贸易~
按照计划是应该从天津卫登陆,而昌平却持意改道从高丽回去。
现在这片海域是混乱的,因为岛屿众多,无家的倭寇,甚至高丽人居然做起了海盗。加上东条控制北海道岛,俄罗斯与爪洼对北海道岛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局面已经开始让人混乱。如果加上一批大胆居然敢打劫军舰的海盗,那你觉得这里是不是很另类。
还别不信,俄罗斯的舰队就被这些海盗打劫了,听说俄罗斯人还被当成变异的昆仑奴卖到了高丽。现在高丽居然成为贩卖奴隶的天堂,因为这里是昌平统治的,最大的法律就是没有法律。
昌平回到釜山看到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后,立刻开始整治。贩卖奴隶应该挂上执照,至于这些廉价劳动力的吸纳方向,昌平做了协调安排。
首先昌平把自己定位成最大的奴隶主,在高丽进行了一国两制。把济州岛切开,作为奴隶贸易的天堂,昌平在这里吸纳,三十岁以下的男女奴隶。这些奴隶将会在贸易后被运往扶桑,在那里接受全新的文化与军事训练。昌平打算把这些奴隶训练好后,开始新的大航海时代。
其实大航海时代早就到来,因为爪洼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大部分时间这些奴隶都是从这里运输到济州岛。
至于奴隶贸易的兴盛这也要感谢欧洲和非洲的战争,因为双方的混战,一些贵族开始了贩卖奴隶运动。对,有些朋友可能已经联想到贩卖奴隶后产生的副产品鸦片。
现在已经有英吉利商人带着小规模的鸦片,往返穿梭与马六甲。现在整个亚洲在外界看是平静的。虽然有内乱,但是在西方人眼中更向是在过家家。
现在的西方,十字军已经打了俄罗斯边境,欧洲即将统一了,如果俄罗斯不识相。罗马大帝不介意把他变成奴隶,然后卖到奴隶场,然后送进角斗场。现在罗马角斗场已经成为罗马人娱乐的项目之一。
非洲的征伐也接近了尾声,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埃及,他有统领非洲的能力。胡夫在神台上,猫也在神台上。吃完最后一口,就可以对外扩张了。地中海上面有个有意思的国家。
同样作为文明发源地的巴比伦的日子可不好过,作为亚洲与欧洲乃至非洲的军事缓冲。他的地位有那么点尴尬,没有兵没有钱,认识了个盟友卡里亚比自己还穷。因为宗教的信仰巴比伦不可能屈从于欧洲,至于非洲,那里的人比自己还穷,当然也比自己黑。现在自己三十五万士兵还被困在唐,难道现在去和唐谈判,成为一个好的盟友吗?巴比伦开始迷茫。
东瀛的战败,让交趾觉醒,作为一个拥有丛林杀手的军队,交趾并不惧怕什么,因为整个云南被森林覆盖。交趾国王只是想保持这样就好,因为交趾的身后还有一个没有表态的爪洼。先装傻,他们不要我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是平达格力国王的想法。
天竺是平静的,明白国外形势后,孔雀王把伸往西藏的手又拿开了点。士兵有十万递减到五万。并且给了个命令,敌人来了你们就跑。不要冲突,该收税还是要收税。谁都不能和钱过不去。
昌平对这些国家的态度不关心,昌平只关心现在自己手头上的。作为最大的奴隶主,贩卖奴隶能取得丰厚的利润,这些奴隶包含有非洲和欧洲的。那么也就是说现在两洲的日子不好过。既然自己有先机,那就先把这边的屁股擦好。
高丽依然要任命一个最高长官,而且这个人必须是高丽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后院打理好。金太,成为了昌平在高丽的代理人。
金太不是蒲绒的高丽人,他曾经领导过高丽人起义,对抗过东瀛,作为一个古代人能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还是很不容易的。至于高丽的未来人,早就在一个平静的清晨去地府报道。
昌平也有把在扶桑那里实行的法律搬过来,不过却温和了许多。作为一个一直友好的邻居,没有必要这么凶,再说大家离的这么近,有点小摩擦随时就把他给捏把了。
随行的十五万蒙古铁骑回到了蒙古,这次不能说是战争,更贴切的形容是旅行,看了海,也看了山,看了异域,更看了决战。这些蒙古人会把自己看到的自己的同胞,接着会如何傻瓜都知道。拓展是必须的。至少现在蒙古的资源还不够丰富。
昌平在去天津卫前又跑到了丹东,去见自己的父亲,而后昌平会在丹东那里坐上船前往天津卫,一切就好像他才从扶桑回来一样。
丹东还是老样子,只不是这个城墙经过炮火的洗礼后,给人一种沧桑感。
昌平秘密的回来并没有告诉陈德,此时的陈府异常的平静。
奇怪门外居然有杂草,昌平揉了头自己的眼睛发现没看错,门外的确有杂草。
看门的是忠叔,一个花甲高龄的老人。在太阳下老人抱着拐棍在打瞌睡。
昌平上去小声说:“忠叔我回来了。”
老人睁开昏花的眼睛,上下看了看昌平,而后激动的说:“少爷你可回来了。”接着抱着昌平哭了起来。
一种不详的预感萦绕在昌平心头,昌平安慰自己,也许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