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天
领,周继君唇角微扬。
“我北朝军中论功行赏,从不偏袒,无论身份高低皆一视同仁,册封仙神亦如此。”
清朗的话音回荡在北军上下,对面的大煜将士亦能听见。
“君某替天封神,功勋卓著者得之,仙神、异族、将领、士卒,凡我北朝儿郎,谁能立得大功,谁就能做天上长生不老的神仙。”
北军无上无不激动万分地望向侃侃而道的年轻国御,只要能立大功,就有机会和适才的月狐真君一般,骑鹤上天宫,成为仙神。君公子向来一言九鼎,天下人皆知。昂扬的战意从北军将士身上漫出,凝聚于半空,宛若灼烧的浓云,压向对面早已士气全无的煜军。
“功在何方?”
国御温淳的声音再度传来,北军上下微微一怔,随后人人眼中浮起火热之色,兵戈高举,遥指煜军,齐声高呼道。
“功在南方,不斩大煜誓不回师!”
“功在南方,不斩大煜誓不回师!”
“功在南方,不斩大煜誓不回师!”
……
喊声一阵高过一阵,震得大煜将士双耳发聩,面色惨白,此时若能给他们一个选择,谁都会毫不犹豫地拔腿就跑,躲进高高的涣金府中,离这群疯了的北人越远越好。
淡淡一笑,周继君拂开袍袖,负手而立,他抬头望向云端面色平静的男子,眼中的阴霾一闪而过。
“十七郎,这斗将还继续否。”
“天色渐晚,来日再战吧。”
千十七淡淡地说道,他目光游离在无论擂台上擂台下都大获全胜的男子脸上,似想看出什么来。
“也好。”
周继君颔首道,眉头微蹙,转瞬舒展开来。千十七的举动实在太过异常,自己以阳谋乱北朝军心,亦是在这扬州之前收俘天下民心,可他千十七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一脸淡漠,仿佛压根不放在心上般。两国对阵,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滔天大局,万年而成,他到底在图谋什么。
深邃的目光射人天穹云端,周继君拂开袍袖收回君子剑,转身远去,而千十七几乎同一时间收回紫龙法相。
如山擂台转眼后不见了踪影,两军将士隔空而望,不知为何,心中忽觉空荡荡。
第四卷 公子猎七州 第四百一十五章 贵客来访
“圣武元年,先帝崩,李公统军南下,公子镇之。数日战未定,如陷泥潭,公子取剑筑擂,其徒邀战诸强……有真君月狐,得公子意,遂移山登台,册封仙神。时人多叹其命乎,犹自生羡,设案摆坛求见仙颜,自此香火不绝……然说书人道曰,一饮一啄本先定,机缘来时谁知晓,古来仙缘多寂寞,求得长生难回首。
……《太平广记》圣武元年,四月末。
扬州之地位于大陆之南,靠近炎州大海,风从南方起,携着绵软的水气拂扫过炎扬两州,待到豫扬走廊后时,已化作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芳草凄凄的战场上,坑坑洼洼的泥沼越来越多,将士们骑着战马冲杀都需小心翼翼地避开,以免陷入泥潭折损性命。而北朝和大煜的战事也仿佛陷入泥潭般,僵持不前,一个多月来,北朝不断向前线增兵,此时聚于浣金府城前的人马已有五十余万,且后方还有新兵源源不绝地运上。大煜则几乎将倾国兵马都带出京畿,涣金府以及和它成犄角之势的两座府城中,共计六十万人马,然而自从那日君子擂上斗将后,煜军的士气就一蹶不振,莫说他们,就连强大的修士仙神也终日忧心忡忡。
军心动摇如斯,统帅自然不敢出城而战,大多时候借助高墙深壕龟缩于府城之中,阻挡北军攻势,城头令大煜万载历史蒙羞的无辜百姓犹在,李平为得天下道意,亦不敢大肆举兵。眼见春去夏将来,若酷暑袭击卷战场,蚊虫一多,北朝将士久在南方水土不服,定会生出瘟病。李平心中忧虑,他亦知道大煜是在拖延时间,想让北军不攻自破,可自己想出计策都被君公子否决,只因为顾忌伤及百姓。
“车儿,你师父最近在忙什么。”
帅帐中,李车平将目光从沙盘上收回,望向坐在一旁翻看兵法的李车儿。这些日子来李平将大半支北军都交给了李车儿,野战攻城皆由他自行调度,这也是君公子的意思。而李车儿也不负李平的期望,自从那日擂台一战后,他就仿佛变了个人般,白日习武或是上阵杀敌,夜里也不去和那些少年们玩闹,捧上一卷兵书,点上烛台彻夜苦读。最让李平欣慰的,他这个寡言憨实的儿子仿佛开了窍般,不仅几部兵书倒背如流,而且绝非纸上谈兵,往往能想出令李平都暗叹的妙计,消耗大煜人马。
或许是因为被那个少年刺激了吧。
李平暗暗一叹,脑中浮起北军中,另外一个身材高壮的少年人。轻松斩杀乌风神君立下第二功,破军星主再无法藏拙,在君公子授意下,李平亦对破军委以重任,令他独掌一部。破军仿佛天生就对杀戮战斗有着无比高的热情,没过十余日,那部人马就仿佛仿佛手臂般被他操练得纯熟无比,屡次声东击西,佯攻它处,逼得煜军出兵援救,却被破军伏兵中途歼灭。
不过这样也好,有个实力相当甚至略逊一等的对手,才不会被眼前的荣耀迷惑。只要车儿一日在公子门下为徒,无论日后去哪,都将注定前程似锦,自己这个老子说不定还能沾上点光呵。
看着方才回过神来的李车儿,李平脸上划过一抹淡淡的笑意。
“师父他最近没事就月叔叔沙叔叔谈经讲道,或者独自练书法,不过大多数时候都在睡觉。”
“君公子他也……唉。”李平长叹口气,眼中浮起忧色,“眼见夏日将至,大军停滞不前,他越发惫懒起来,总和我说还要等,再等下去……”
“李帅也会起君某坏话来了呵。”
就在李平扼腕叹息时,温淳却透着几分飘渺的话音传入帅帐,清晰地落入李平父子耳中。李平面颊微红,满脸尴尬,就听周继君接着传音道。
“哈哈哈,李帅勿恼君某了,今日有贵客来访,总算等到了,李帅和车儿都来见见吧。”
贵客?
李平心头微微一怔,他打量向帐外,就见兵卒警惕地巡守军营,也没见到车马的影子。
莫非又来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通天强者?也对,君公子平生交结的好友哪个不是七州绝顶强者。
李平一脸兴奋地在帐内来回踱步,随后猛地拉起李车儿,就向军帐后方走去。
兴冲冲地来到君子帐前,李平迫不及待地掀起帐帘,幽冶的茶香沁入鼻中,李平就觉得全身上下陡然一轻,连日来的紧张和焦虑竟随着茶香的流转,渐渐化去,心底舒坦而惬意。李平深吸口气,放眼望向帐内,就见君公子端坐主席,两旁分别是月罗刹和沙摩尼,当然也少不了被所有人都视若珍宝捧在手心的齐灵儿。目光移开,落到下首,李平神色微滞,脸上不由得浮起几分失望之色。
坐于周继君下手的那名贵客,不是李平期待的通天强者,甚至不是男子。她穿着一身男装,青丝随意地散落腰间,光从背后看,就已英气逼人。待到她转过脸来,娥眉如剑斜飞入鬓,美眸有神,玉鼻高挺,嘴唇削薄,肌肤雪白,若非是穿着男子的装束,绝对是个美人儿,可正是这身男子的紧束武士袍,才让她更显卓然气质,动人心魄。
“名动七州的宝塔元帅似乎有些失望呵。”
女子莞尔一笑,即便笑起来,她的面庞却仿佛贴着一层冷霜,总让人觉得淡淡的疏远和陌生。
李平微微尴尬,就见女子捧起一盏香茶,起身朝自己走来。
“宝塔元帅乃是当今天下第一名将,在下仰慕已久,今日一见也算得偿所愿。以茶代酒,我敬元帅一盏。”
女子的言谈毫无寻常女儿的娇气,却让李平心生好感,他早年丧妻,这些年来他一边守着独子,一边征战沙场,年近四十,心也平静了将近二十年,可今日却不知为何,那颗心又开始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
望向红着老脸,接过茶水一饮而尽的李平,月罗刹嗤笑一声,揶揄地说道。
“元帅大人只顾闻女儿香,却丝毫不去品味一番这龙牙茶香,当真浪费呵。”
“龙牙茶?”
李平微微一愣,脸上的红潮渐渐消褪下去,他眉头皱起,又恢复了那颗如平静古井不波的帅者之心。
“你就是海潮商会的东主海生君?”
“正是在下。”
海生君盈盈一笑,捧着茶盏返回席位,却像没注意到李平紧锁的眉头。她打量了眼端坐主席的白衣男子,随后收回目光,轻叹口气。
岁月流觞,六年前他还是受自己照拂才能送百里雄回北疆的少年,六年过去,他却站上了七州之巅,已成为自己仰望的存在。不过位高权重是一码事,生意还是要做的,自己这次交易的筹码比之六年前还要大,不出意外,他应当能接受。
世间奇货有三种,珍宝,人情和生死。
然而自己这次出手的货物却不在这三类之中。
七州山河,天下府城,如此方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奇货呵。
第四卷 公子猎七州 第四百一十六章 传奇商贾
“海生君……”
李平喃喃道,下意识的,他望向那个垂头不语,兀自品着茶的女子,脸色微微一变。
寻常百姓或许不知道身为女子的海生君,然而七州之地却没人不知道海潮行。七州无数传奇故事,大多都遥远难判真伪,可乱世却是最容易诞生传说的年代,在说书人的段子中,除了君公子的故事,北太祖百里雄的往事,最爱讲的就是海潮商行崛起成扬州第一大商行的事迹。
海潮商行原本就不是什么弱小的商行,可在扬州商会数大巨头并立的时代里,它也只能勉强挤进前七,获得议事的资格,还得提心吊胆小心不被别家商行吞并。然而到了圣德元年,乱世初至时,海潮商会却一鸣惊人,先是用满满五十仓库的精铁博取了大煜首席供应商的名头,利用圣旨打通各州商道,原先的绵帛生意也越做越好。其余大小商行眼见海潮商行渐渐崛起,心中难免吃味,可只当它运气好。可到了圣德三年末,战火蔓延各州,饥荒渐起时,扬州商会各大东主这才发现,那个三十岁不到的女子,海潮商会东主,她的野心和谋算真可称得上帝王之才了。
天下大乱,最先遭殃的就是百姓了,耕田毁坏,家中男子被拉去充壮丁,到了岁末许多农户颗粒无收。一时间,七州乡间乃至小府镇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势力虽有存粮,可只顾着以为军资所用,哪里在乎庶民百姓的死活。而这时候,也正是各大商行发财的良机,早在二年初,嗅到灾荒气味的商行东主们就大肆购进米粮,存积大半年,等到饥荒开始后,米粮的价格已然翻了不止五倍。商行囤积米粮,却是为了贩卖给诸侯势力和富户官宦,而百姓又怎么可能从这些肥得流油的商贾手中得到半颗粮食,于是乎,天下越来越乱,百姓没得吃,也不想活生生的饿死,自然揭竿而起。从大煜二年末到大煜三年中这段时间里,七州各地大小叛乱不下百次,更有饿昏头的村民在村子里设殿堂,自称皇,屠户为将,算命的为臣,拉上只有木棍竹竿的村民前去攻打府城。
到圣德三年末,饥荒泛滥,起义叛乱屡见不鲜,在京畿之地尚有百姓行刺官员,更不谈其他地方。煜德帝和满朝文武再也坐不住了,煜德更是亲书凭证,以大煜宝库为抵押,向商会借二十万倾粮食,想要低价买于贫民。商人重利而不重义,而且只看重眼前利益,用尽说辞百般拖延,气得煜德帝直想发兵攻打扬州。
就在这时,却有一个女子站了出来,她上书煜德,不用低压大煜宝库,给她三月时间,她自会平定灾荒和叛乱。煜德啧啧称奇,众臣无不疑惑观望。果真,海生君上书的第一夜后,千辆插着海潮商旗的马车从扬州城开出,沿着一年来打通的商会,驶向七州各地,沿途遇到灾荒之地就停下,一边开车库布施米粮,一边宣扬教化行善。每隔半月,都有近千两马车从扬州城内驶出,看得大小商行东主目瞪口呆,直到此时他们方才醒悟过来,海潮商行厚积薄发,未雨绸缪,却远远地早过他们。
三月后,七州闹灾荒的地方已然减少了一大半,能再次吃饱肚子的百姓们自然格外珍稀性命,叛乱之辈也一下少了很多。煜德龙颜大悦,欲宣海生君入朝拜为户部正官,却被海生君推辞,满朝文武都觉过意不去,天下之乱自己无能为力却被一小小商行平定,况且海潮商行这一下散出的米粮何止十万斤。于是乎各种赏赐恩典席纷至沓来,待到扬州大小商会回过神来时,海潮商行已成为大煜米粮、兵器、马匹、绢布云云的第一供应商,几乎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