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千年
“但是真宗皇帝的胆小怕事帮了萧绰的大忙,是吧?”孔龙见寇准不敢说主子的不是,就帮其补充道。
“。。。是啊,本来我和杨业之子杨延昭是想以战议和,逼使深入宋境的萧绰归还幽云十六州的,没想到皇上怕得厉害,不但不敢坚持此议,甚至还对谈和使利用说:‘只要萧太后答应退兵,不割地,就算给100万金帛也不成问题。’我虽为宰相,但对皇上的如此态度无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曹利用召到自己面前动用宰相所能有的权力恐吓:‘如果你敢许给辽国超过30万的金帛岁币,我就敢砍你的脑袋!’”
“曹利用带着皇上和我的双重命令,来到了辽军阵里,萧绰和韩德让并肩坐在驼车上接见了他。总算他曹利用还是个人物,经过一番交涉,他顺利地完成了皇上所给的任务,商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皇上为兄,皇上则称萧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同时他也完成了我所给的任务,为朝廷省下了每年七十万金帛。他果真不负众望。本来皇上方才已经做好了三百万的准备,如今一听竟然省下了十分之九,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立即对曹利用大加褒奖。”
“哦,估计是后来有人把我国本欲供奉百万的金帛密告于辽,促使辽国震怒,决定出兵施加压力,以期再增加供奉,毕竟近半个世纪的战争给辽国的经济造成的破坏很大,急需要大量财物来修养生息,奖励农耕,发展经济。”孔龙分析道。
“正是如此,不知道萧太后如何得知的,但她如此不顾情谊和盟约,背信弃义,为人所不耻,尤其是老臣室肪、萧干、耶律沙,他们本是辽前朝文武重臣,先被萧太后抚慰稳定,现在又出来胡搅蛮缠,勾结大将军耶律斜珍调兵压境,不杀此三人,宋辽两国必不会安稳。如果可能的话把萧太后也一起给杀了。”寇准一拳擂在案几上,怒气冲冲道。
上卷三 回归千年前之外星捕快 第五十一章 萧太后其人(二)
“寇大人暂息雷霆之怒,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辽国承认并履行盟约,决不在背信弃义,至于杀人那是不到万不得已而作得最后打算,何况据我所知,萧太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恐命不久矣,此番事件草民感觉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草民会尽力去打探消息,将保持与寇大人随时联络,知道真相后,我们再从长计议,不知寇大人意下如何?”孔龙感觉直接去杀人自己还没有干过,何况对自己来说,不论辽国,还是北宋,都是我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只是民族不同而已,是蒙古族和汉族之争,只能算是内乱,何况两国已经签订盟约,中间执行时出了点麻烦,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去搞定这个麻烦,故此,他对寇准建议道。
寇准可不象孔龙那样开明,对敌人态度只有一种:打击消灭!虽然他也对萧太后钦佩和心折,但立于国家利益来说,他必须要抛却这些个人情感因素,不能优柔寡断,从敌我双方来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争是残酷的,是要抛弃人性道德的,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他只有这么做,不然就是千古罪人!听孔龙提议后,他误会地认为刚才自己只提到萧太后的辉煌政绩,却对其本人还不了解,于是寇准决定再给孔龙上课。
“我明白你的意思,如果真能如你说的那样,我们当然也没有必要多伤人命,但每个国家的人都为其国效力忠心,并不会因为你的仁慈而罢兵。萧太后其人生性狠辣残暴,为人冷酷无情,赐死过很多人,又独断专行,忤逆者多没有好下场,就如萧太后在得知女儿不治的底细之后,顿时怒不可遏,一面将女儿出生未满月的儿子养在自己身边,一面立即将驸马萧恒德赐死,为公主殉葬。还毒杀其姐,与大臣韩德让淫乱宫廷。”这是他处心积虑收集的情报,寇准如数家书般。
“哦,这样啊?那就劳烦寇大人把萧太后身世简历说给草民知晓,这样也让草民觉得不会枉杀好人,草民不能因自己武功盖世而胡乱杀人吧?一切都要讲证据的,别人的生命我们无权夺取,但如果他的所作所为对国家或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草民想还是要凭一己之力管一管的。”孔龙辩解道。
这对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孔龙来说很正常的,而寇准显然对此方面不知,毕竟千年前的法制还很不健全,即使有法制,也是针对本国民众,对外国的就不能用了,因此要让寇准明白的确有点难度,但孔龙还是尽量解释得合情合理。
“。。。。。。那好吧,只要你能做到辽国撤兵,并让他们保证永不犯我大宋边境,杀不杀人都是次要的,我也不是嗜杀之辈。”寇准看来被孔龙一番话说动了,退了一步。
孔龙很高兴啊,因为杀萧太后等人对自己来说太easy了,但历史上却并没有自己刺杀他们的记载,这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见寇准退步,自是欣喜万分,笑道:“好极,寇大人果然不愧为宰相,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寇大人肚里起码能开航母啊!”晕!这孔龙一高兴就得意忘形了,那航空母舰寇准知道吗?
“哦?哈哈哈,孔少侠真抬举老夫了,不知何谓航母?”寇准对他的马屁很高兴,但对航母二词还是首次听说,不免要奇怪,随口问道。
“啊。。。哈哈哈哈这个。。。航母嘛,就是大船啦,比喻寇大人度量更大啊。寇大人还是快说下萧太后萧绰吧。”孔龙郁闷要死,忙打岔道。
“啊,这样啊,嘿嘿过奖过奖。”寇准老脸居然红了一下,然后正色道:“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萧绰的母亲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算起来,这对皇族夫妇之间差了一辈,燕国公主原本是丈夫的表外甥女。据说,萧绰的小名“燕燕”,就是来源于母亲的封号。而当时的我朝则称她为‘雅雅克’。”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饱读书史,却是一位名不符实的军人。平身没有打过几次仗,由于他是皇亲国戚,后被调回宫中任侍中,成了辽穆宗的左右亲信。辽穆宗嗜酒如命、性格残暴,常常为一些小事就将大臣、近侍、奴仆随意砍杀。结果最后却被被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厨子辛古等六人刺杀,萧思温就及时通知了与自己联络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一面封锁了消息。结果耶律贤直接在当地就当了皇帝,就是辽景宗。由于失去了先机,齐王罨撒葛、宋王喜隐等人只能对着皇位干生气了。”
“哦,看来这萧思温这次的政治风险投资还投对了啊!眼光果然不一般的强!”孔龙赞叹道。
“政治风险投资?哈哈哈孔少侠比喻果真恰当万分啊,正是由于他当初赌注押对了,所以为了表示感激拥立之情,辽景宗一回到上京,就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萧思温知道,以自己夫妇的身份和所立的功劳,女儿入宫定然是前途无量,立即满口应允。”
“萧思温和燕国公主一共有三个女儿,而景宗所选中的,则是最小的老三萧绰。这时的萧绰只有十六岁,但早慧聪明,美丽动人,耶律贤慕名已久了。现在看来,萧思温虽然文不成武不就,说话还是有点准头。萧思温对小女儿格外看重:‘此女必定成家。’说萧绰将能出人头地、振兴萧家。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在五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了。”
“南院枢密使高勋和飞龙使女里,都是景宗做王爷时的亲信,他们对萧思温报一个信就居然能加官晋爵、女儿封后并通过女儿执掌全部朝政,满肚皮的妒恨交加。保宁二年(公元970)五月,景宗前往阊山(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也随行。高勋和女里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合谋指使与萧思温同为后族族人的萧海只、萧海里前去行刺。萧思温卒不及防,一命归西。”
“枪打出头鸟啊,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不能太过于崭头露角啦,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不过话有说回来了,不遭人忌的那是庸才,为人真难啊!”孔龙又是一番感慨。
“孔少侠真是妙语连珠,寇准还没有见过谁能有如此精辟之论呢。难怪孔少侠满腹经纶也不愿进入仕途,仕途险恶,不在其位的人真不知道其中险诈凶恶呀。”寇准发现这位孔少侠的言辞谈吐越来越不俗,更为另眼相看。
“父亲的死,使年仅十七岁的小皇后萧绰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此残酷的权利斗争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没有了父亲的帮助,却有丈夫的支持,她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干,协助景宗治理国家。并且变得狠辣残酷起来。当时的辽国,经过了穆宗这个变态皇帝十九年的残暴治理之后,国势已日渐衰微。景宗非常想要励精图治,将国家扶上中兴之路,然而他的身体使他力不从心。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聪慧过人的皇后身上。萧绰开始代替景宗治理国家、推行全面的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得到了尽显才能的机会,也由此得到了群臣由衷的钦佩和忠诚。”
“保宁四年(公元972)十二月,十九岁的萧绰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绰更是宠爱无比。景宗对萧绰几乎可以算是专宠,在他们十四年的夫妻生活里,萧绰不但几乎全权掌握了景宗朝的军政大事,而且还一共为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七个孩子。”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对外的军事日渐强盛,对内的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辽景宗耶律贤对皇后萧绰的才干也已经非常了解,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他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给了自己的皇后。保宁八年(公元976)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并且将此著入法令,使得萧绰实际上成为大辽国的女皇。”
孔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她现在有如此大的权力,看来萧太后实已为辽国的掌权者了,几乎所有大权都在她手中,尤其是军政两大权,让她的地位更加稳固,唐朝武则天在这方面也比不过她啊!当真是一代奇女子,如果有机会,我定要见识见识这位让我大宋谈之色变的女皇帝。”
上卷三 回归千年前之外星捕快 第五十一章 萧太后其人(三)
“呵呵如果你去的话,以你的本事,想见她也不无可能啊,但你却要小心了,她的后期统治很霸道的,我下面就跟你说说她当太后的事情。”寇准对面前这位双眼放光的年轻人善意地提醒道。
“喔嘿嘿,这个一定一定,我一向都比较有分寸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寇大人放心就是,我不会误事的,您接着说。”孔龙也是老脸一红,忙解释道。
“好。乾亨四年(982)九月,35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道遗诏无可争辩地将辽国交到了时年仅29岁的皇后萧绰手里。其12岁的长子即位,她年仅29岁就贵为太后了。”
孔龙心想:“靠!这真他妈的人比人气死人啊,人家20岁前就是皇后,30岁前为皇太后,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都有了,自己还在这游荡。”这倒不是孔龙也想当官发财,而是颇有感触而已。
“当时的萧皇后实际已经掌权13年了,治理国家也有10年以上,饱读书史的她非常了解辽国从前历次改朝换代的惊险过程,面对自己年仅12岁的长子隆绪,摄理国政的她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这位新寡的太后在干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着眼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几位重臣都前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绰顺利地完全了景宗去世后的朝政布局:战功赫赫的于越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 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与此同时,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分隔开后再各个击破,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
孔龙听此不禁也击案而赞:“自古皇帝对大臣流泪很有作用,而假如是一位女皇,那她的眼泪就更有作用。看见一向成稳老练的萧绰居然也有孤立无援的小女人模样,哈哈哈哈那些重臣们可能一时都似乎忘了她是一位执掌国事十余年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