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围





沾叔之言也有道理,令我茫然不知所从。弟子有一事不明,还请师父赐教。现时天气极为恶劣,我们在路上又几次使用疑兵之计,那追兵即算不为所惑,也该被我们远远甩开,倘若我们趁此天气一起过关,或能平安脱险也未可知?”

    伍员微微一笑,向公子胜颔首以示嘉许:“问得好!小胜你能有此异议足见你思维缜密,已经心智渐开。古语云‘三人成伍’,此刻我们孤军涉险,只要一步走错,定会全军覆没,难逃败亡的厄运。而两军相争正如高手对阵,必须谋定而后动,先胜而后战。我前日传你的‘坐忘’、‘观鱼’心法,正是用来察敌、断机。之所以我要兵分两路,你可以慢慢体会。”

    略一停顿,伍员举目前望,心里暗自计算时间,然后话锋一转,语气凝重:“小胜你日后本应继位为王,只为造化弄人,此刻却要远走求生,饱尝颠沛之苦,连寻常百姓安居之乐也不可得。但你切不可因此而抱怨命运不公,迁怒于人。”像是看出了公子胜心中的迷惑,伍员转眼看了看一旁的伍沾,继续说道:“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他所强加给我们的一切而感激涕零,更不可畏惧他翻云覆雨视生命如儿戏的手段。人生天地间,如何度过这如水东逝、无复再还的一世,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身旁的伍沾忽然举起手,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伍员看在眼里,洒然一笑:“沾叔,我明白你的担心,伍员还不至于狂妄到看轻天下英雄。正因为这次阻敌有败亡丧命的可能,我才愈加感到机会难得。在伍员眼中,这些高手不过都是命运操纵来与我对局的棋子。那东西纵然有无边的神通,也不过是个不敢入局的懦夫而已!今次伍员索性提生命为注,与他放手一搏!朝闻道,夕死可矣。沾叔你应该知道,我是宁可放弃这如鲜花般脆弱的生命,也绝不愿象鸟兽一样浑浑噩噩地度过此生!”

    伍沾闻听此言,知道他心意已决,只好默默地点头,转身去收拾行囊。

    只见伍员又伸手解下腰间的紫竹箫递给公子胜,叮嘱道:“这枝箫是我家传之物,从不离身。倘若我不能来与你们会合,你可要沾叔带你转道去齐国,找我的兄弟孙武。他只要见到这枝箫,自会为你安排以后的事。”

    那公子胜想也明白师徒这一别可能再无重聚之期,目光中满是孺慕不舍之情,张口叫了一声:“师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伍子胥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转头向伍沾说道:“时候不早了,你们这就上路吧。”

    两人背起包袱,重又披上冰冷的蓑衣戴上竹笠,回望伍子胥一眼,转身冲入雨幕之中。

    前行二十几步,公子胜伸手扶笠举目一望,前面六七丈处山路回曲,再过去便要转入林中。他对师父甚是不舍,却又不敢抗命,心中烦乱已极,不由得停下脚步,转身向亭子望去。紧跟在后面的伍沾见他突然驻足不前,便也停步,顺着他的目光回望凉亭。

    但见天沉欲倾,雨幕如织,茫茫天地中,只能看见凉亭的轮廓。他二人心中甚是失望,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蓦然间,一道闪电划破雨幕,紧接着一声霹雳在他们头顶炸开。天地之怒,雷霆万钧,即令久走江湖如伍沾者,也不由得浑身一跳,心惊胆寒。

    可是就在那电光闪过的一刹,他们瞧见在凉亭之中,伍子胥孤身只剑,卓然独立,负手向天,意态豪雄,大有与天地争胜的气概!

    电光连闪,在混沌的雨幕中镂刻出伍子胥傲岸的身躯,愈加彰显他特立独行的气质,给伍沾二人心中烙下威武不能屈的印象,永世不能磨灭。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公子胜闭上双眼,适才的一幕立即跃然眼前,自豪骄傲油然而生!他一咬牙关,心中暗道:“男儿立世,原该如此!”

    那伍沾收回的目光掠过公子胜的面庞,心中却是一惊。这饱经沧桑的汉子暗暗摇头:“孩子,我宁愿你学不到你师父的本领,平平安安地了此一生。要知道,命运实在是喜欢跟人开玩笑。你越有本事越是坚强,他便越发要你历尽坎坷,不断给你以无情打击,直到你向他俯首称臣。。。。。。”

    两个人的目光相遇,又默默地上路了。转眼之间,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雨幕之中。

    。。。。。。

    寂寞青山,月色如水。风吹竹叶,摇动斑驳的影。

    万籁俱寂之中,传来几声品箫试调的声音。沉寂片刻之后,婉转低回的乐音随风而至。

    这箫音初时起势甚低,略显生涩,随即由缓趋紧,流畅自如,然后徐纤有致,气象万千。只听得时而高山流水,清幽险峻;时而细雨和风,润物无声;时而如泣如诉,缠绵悱恻;时而粗犷激昂,令人荡气回肠。。。。。。

    月色如水,静静地照在伍子胥的身上,投出一条清冷的身影。此刻,他人与箫已经融为一体,浑然两忘。幽咽的箫声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依稀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Loading。。。。。。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两年前自己学艺初成,仗剑游历各国,结识了孙武、专诸和要离。大家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结为手足。归途中,忽然动意要游云梦泽。那一日秋高气爽,自己留连于碧水长天之间,乐而忘返。转眼夕阳渐落,层林尽染。独立江畔,但见秋水绵绵,兴之所致,拔剑起舞。

    正在酣畅之际,清风送来“淙淙”的琴声,不觉间拨动了他的心弦。

    想到这里,伍子胥的脸上绽出微笑:彼时他的剑法不但未见散乱,反而有如神助。满腔的剑意经过琴声的梳理催发,如行云流水般圆转自如,不由得痛快已极,直欲一飞戾天。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自觉内力即将消耗殆尽,想要收住剑势。可是这时痛快变成了痛苦:那潺潺而至的琴声总能激起他胸中的剑意,带动他的身体,不停地舞将下去。眼见得已经大汗淋漓,脚步虚浮,可听那悠扬的琴音,不问也知这操琴的主儿却仍是兴致正浓,令他哭笑不得。。。。。。终于他脚下一滑,仰天栽倒,气喘如牛,头脑中只余这不尽的琴韵充塞于天地之间。

    待喘息稍定,他好奇之心又起,取出紫竹箫引商捺羽,与琴声遥相唱和,不知不觉循音觅去。起初是箫音、琴韵各诉心曲,渐渐地琴箫和谐,水乳交融,高山流水,中有吉鸟清啼。。。。。。

    曲终韵尽,余音渺渺。

    伍子胥睁开双眼,但见月色如水,遍洒银辉,青青幽篁,露白葭苍。那张古琴后面,一泓秋水盈盈脉脉,正自向他望来。。。。。。

    “啪”地一声脆响,箫声喑哑,打断了伍子胥的回忆。想到从此天人远隔,伊人不复再见,只觉肝肠寸断,一声长叹,两行清泪滚滚而落。

    泪眼朦胧中低头看去,手中的竹箫已经破出一道深深的裂痕。他心下明了此处青竹质地虽佳,到底比不上惯用的紫竹箫,以致不能少续心中的好梦。可是这更令他心如刀绞: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时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蓦然间竹林深处传出一声夜鸟惊啼,令伍子胥心头一凛。他连忙吁一口气,凝神倾听。果然几十丈外有轻微的脚步声,且是人数众多,以他的所在为中心,四面向他迫来。

    习惯性的将竹箫插到腰中,伍子胥伸手一抹脸上的泪痕,抓起石几上的宝剑。他正襟危坐,运起“坐忘”心法,立刻再无任何感情波动,周围十几丈内的声音点滴不漏地送入他的耳中。

    。。。29,30,31。来者共有31人,个个呼吸悠长绵密,显然绝无庸手!其中有19人在离己十丈处停步,错落有致,散布成一个大圆,想来必有蹊跷。另12人分为两波,正轻手蹑足包围而来。

    伍子胥唇边挂着一丝冷笑,心中满是森森杀机。他仿佛看见命运正假这些棋子织出一张密密的罗网,而自己就象被粘在网中央的小虫儿,虽然在尽力地挣扎,却无可逃脱最后被宰割的宿命。

    当真如此?果然如此??面对如此阵势,奇兵安出???

    此刻伍子胥的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泓秋水,那盈盈秋水中蕴籍的款款的深情、无尽的温柔。仿佛冥冥之中,她正在注视着自己。这感觉令他胸中豪情万丈!自己有矫健的身手,有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还有可以坦然面对任何局面的智慧,这一切,都赋予他强大的信心。

    来人已经进入身周八丈方圆,却仍默不做声,想是要对他突施暗袭,务求一击毙命。

    这般猥琐行径更增伍员鄙视之心,也愈加使他的信心更为坚凝强大。

    他终是豪气凌云之士,对方迫他到如此地步,不由得将心一横,不再留丝毫怜悯。只见他左手拇指一挑,手中的宝剑跃出半截,右手扣指弹去,“铮”地一声龙吟划破夜空。他雄躯猛挺,仰天长啸,那气概犹如雄狮勃发。只听他朗声吟道:“宝剑欲出鞘,将断佞人头。岂为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无作神兵羞。”

    长啸声中,伍子胥龙行虎步,向那组正前方的人马迎了上去。他的步伐单调划一,发出“哧哧”的微响,充满一往无前的决心。

    对面的敌人为他的气势所慑,不觉停住了脚步。而其他方向的人同时加快了速度,朝他的侧方及身后扑来。

    伍子胥的步伐依然平稳如一,丝毫不为敌势所动。当此关头他不再分心苦思,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心中迸发出强烈的杀机。登时一股凌厉无匹的杀气向对面的敌人迫去。

    对方立即感到奇寒彻骨,齐齐抽出兵刃在身前挥舞,以抵抗破空而来的杀气。

    一时间,空气如凝固一般,沉重得令人窒息。天地间只有那单调的“哧哧”的步伐在回荡。

    本书起点中文网(www。cmfu。)首发,转载请保留

 第二章

    “观鱼”心法之下,周围的敌势就像夜空中的朗月投在伍子胥止水不波的心头:面前二人在他强大的气势压迫之下显然已放弃进袭的打算,改而坚守阻拒他前行之势,稳待背后二人与两侧二人合击他于身前。以其剑势一望可知,此二人出自同一门派,惯于联手对敌。如果自己被他们成功阻挡,六人合击之下,任是天大的本事也决难幸免!

    脚步毫不迟疑,伍子胥拔剑出鞘,怒发冲冠,浑身散发出惨烈的气息。这气息犹如火上浇油,使原先那凌厉的气势更平添一股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消只言片语,从他的动作,任何人都清楚明白他早已抱定必死决心,要挣个鱼死网破,纵然身死当场,也会拉几个垫背。

    正在此时,只见他身躯忽顿,单足支地极快地转了一圈,然后转身面对身后之人。那二人急奔之下见此突变,身形立时如钉住一般稳立如山,全神戒备。可见他们身手超卓,的确不同凡响。不错,得伍员者,官拜上大夫,赏金万两。可眼见他如此气概,谁又甘心先撄其锋?更何况素闻伍员勇名,如果万一失手,那荣华富贵岂不是没福消受?

    那原先身前的二人见此情形也是一怔,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失望。高兴的是不必再拼尽全力硬挡他雷霆一击;失望的是原来骄敌、诱敌之计落空。适才正面身受,还未交手就已领教那厮的厉害,此刻他转移目标,该当上前围攻还是该稳守原地?迟疑片刻,他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立即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两侧的二人同时折转方向再度向伍员侧方进袭。

    可就在他们阵脚大乱改变计划的一瞬,只见那伍员身躯一转,原向不变地走了过去。落叶可闻的草坡上又响起了“哧哧”的脚步声,在周遭死寂的反衬下,这单调的节奏格外动人心魄,恍如千军万马一齐杀到。

    六人心中同时涌起被人牵着鼻子戏耍的感觉,不由得恼羞成怒,纷纷抽出兵刃再度加速扑来。只是这一次早没了原先计划中的分工明确、默契配合。

    伍子胥左手单掌护胸,右手长剑剑尖微微翘起,脚下传出阵阵杀伐之声,胸中的杀机罩定面前二人。适才虽然举手而破对方合击阵势,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妥,那种危险的味道总是挥之不去,仿佛自己正步向命运早已布好的死亡陷阱。忽然脑际灵光一闪,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自己早前环顾一周,,只有五个人留下了印象,那右侧的一人居然会没有任何可资注意的特点!

    眼见得敌人已经迫近身前,不容他有片刻思索。于是他当机立断,变中求变。只见他抖丹田一声怒喝,犹如晴天响起霹雳,然后右足一撑,身形电闪,向左侧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