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不过,马金星此人非常狡猾,而且祖居西北,环境熟悉,还有,他们在西北极得民心,怕是没那么容易啊。”

    看看话题引到了民心这个问题,常天独自饮了一杯,开口说道:“西北如今贫民阶层与地主、豪强甚至商人互相之间对立情绪非常严重,越清兄有何高见?”

    越清微微沉吟了一下,说道:“高见不敢说,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效果怎样。”

    看着常天专注的听着,这位大舅子清了清嗓子:“维护大多数,牺牲极少数。具体来讲就是:承认无主土地现今拥有人的所有权;对中小地主能拿得出地契的允许索回原有土地,对退还土地的农民,政府双倍补偿荒芜的耕地让其耕种,三年内不收取任何税赋,还可以免费提供种子和农具;对已失去土地的豪强和大地主,只好委屈他们了。少将军,你看如何?”

    “好,听越清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哈哈,干杯,今天咱哥俩一醉方休。”其实以常天和越清的内功修为,真要不想醉,区区小酒算什么!不过真要靠运功来喝酒,那也太无趣了,所以二人又真刀实枪的连续干了三坛后,越清正低声唠叨他这个妹子实在玩劣,从小不服兄长管教~~~~~,突然看见了唐思思那瞪圆了的眼睛,才站起身“嘿嘿”干笑了两声,说了两声告辞、告辞,赶紧溜了。

    第二天,常天公布了西北施政纲要,除了越清提及的那些外,还宣布凡是常天军统治的地区,二年内不征收任何赋税,并将漳州十条里的许多条款因地制宜的加了一些进去。这些措施公布后,当地百姓绝大多数欢欣鼓舞,因为二年不用上缴任何钱粮就是何士岩也无法做到。只是这样一来,西川的财政支出再次吃紧,常天大军的供给仍然全部有西川供应,开始许多西川行政官员是有抵触情绪的,他们认为哪里有打了胜仗占领了富饶的河中平原反而要倒贴的道理。常天的解释是:要想获得民心,就必须让西北的民众认为我们给他们的比何士岩给的还要多、还要好。至于那些满怀希望的豪强和大地主则被兜头浇了盆冷水,满肚子愤恨却无可奈何。

    按照大多数将领的建议:现在的常天军在军事上面临的选择一是先平定宁川周围地区,然后从几个方面夹击宁川;二是直取宁川,与马金星决战。这两条都各有道理,第一条比较稳妥,先蚕食、挤压何、马在西北的势力,最终将其赶出西北,但恐怕兵力不足;第二条是速战速决,但危险在于如果一口气吃不掉马金星目前囤积在宁川的二十余万兵力,常天军就有可能陷在宁川,那就要看玄黄腹地各方势力如何动作,如果何士岩能够抽调更多兵力增援西北,那常天军征服西北的计划将产生许多未知的变数。

    常天最后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唐越清率龙马骑兵组成西进兵团三万兵力向西夺取花旗镇,掐断宁川与西部的主要通道,必要时可以拦截宁川敌军西窜;另一路由老将许文远率部分重装步兵和弓弩兵向东占领老鹰山,阻挡大散关可能增援宁川的敌军,同时防止宁川之敌东撤,配置三万人;常天领主力直捣宁川,寻机与马金星决战,争取进入冬季前结束战斗。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兵法云:十则围之。按常天的这个计划,实际打宁川的部队连预备队才只有20万人,和敌军数量相差无几,似乎是犯了分兵大忌。不过,众位将领自从看见那把轩辕剑之后对常天早已另眼看待了,特别是取官亭一战更加奠定了常天在军中绝对权威的地位,所以大家马上心甘情愿的执行任务去了。

    就在唐越清、许文远率军走后,常天接到了凤鸣关遭到何部大将张敏偷袭的紧急公文!

 第三章 黄岗之战

    滚滚黄沙显天威,金星黯然弃西北。

    宁川位于西北东部,往东是大散关;往西南是河中平原;往北与金帐汗国接壤;往西大部分是贫瘠的戈壁和黄土坡,原来通往大陆西方的商业之路如今已成盗匪出没之地,再往西是维尔族建立的一个小国,这个小国的存在完全是大食帝国和原玄黄帝国边界妥协的结果。

    整个西部地区何、马并没有驻扎太多正规军,各处城镇多是守备部队,地方势力也各据一方,这些地方势力与何、马军都达得有协议,互相之间有比较明确的势力范围,但名义上都服从何士岩的领导。还有就是令各方势力头痛不已的盗匪,当时横行西北的盗匪主要有三股:一个是牛虎为首领,手下约有万多骑;二个是叫荷花的女匪首,也有万多人;最大的一股有二万多人,首领姓名不祥,外号叫“独臂刀”。

    唐越清这次带出的部队一半是龙骑兵、一半马骑兵,可以说机动力和战斗力都是相当强的,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快速夺取掐住宁川与西部之间咽喉的花旗镇,该镇距离宁川约一百五十公里,是何士岩在西部驻扎军队比较多的一个镇,约有二万多正规军和二万多地方守备部队,也就是民团,城墙相对于其他地方也比较高和结实。

    常天之所有让越清执行这个重要任务主要考虑到他对西北地理比较熟悉,事实上越清部仅用了二天半就抵达了花旗镇,敌军守将叫王明,也是跟随张成与何士岩最早起义的将领之一,虽然战功不少,但因为张、何二人火并时没有及时表明态度,所以何士岩得势后,便只派了他来镇守花旗镇,实际削弱了他的兵权。

    王明远远看见天际边冲天的沙尘,知道这是大规模骑兵的杰作,明白凭自己这点兵力不可能硬抗,所以紧闭城门,准备来个死守待援。

    唐越清率兵围住花旗镇后,骑着翼龙绕城墙观察了一遍,发现对方的防御安排得很有章法,看来敌将也非无能之辈,便让人喊话要敌投降,看到敌军不予理睬,越清无奈的摇摇头,心想这次越明送来的攻城宝贝要派上用场了!

    越明这次送到前线的攻城宝贝叫“檬冲”,因为下面安得有轮子,从外观看象是一栋可以移动的房屋,里面有一根巨大的原木吊在支架上,原木的顶端包裹着厚厚的铁皮,周围可以容纳二十名战士同时运力推动这根巨大的原木前后摆动进行撞击。西北各处的城墙除了宁川外几乎都是用砖土所筑,象花旗镇这样的小地方更是连护城河也没有,城门的厚度也很有限。

    当王明发现那栋可以移动的房屋接近城门的时候觉得不妙了,吩咐士兵用石块砸但不起什么作用,后来又拿火烧,可惜越明早想到这点,给屋顶上涂了厚厚一层防火膏。花旗镇的城门给这玩意才撞了几下,就“啪”的一声裂了个大洞,十几下后就完全给撞烂了。

    花旗镇虽说是镇,但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其规模比一般的县城还大得多,里面并没什么居民,都是驻军。唐越清命令翼龙骑兵先冲进城,马骑兵全部下马步战,因为城里实在无法容纳这么多骑兵,双方一开始短兵相接,王明那些地方守备部队根本不堪一击,很快就四散逃跑,结果给翼龙踩死的比战死的还多好几倍。

    花旗一仗,俘虏敌军一万多,王明战死,唐部仅仅死伤三千多人。

    许文远部一路倒没遇上什么战斗,五天后很顺利的占据了老鹰山。

    马金星在率兵增援西北前,给何士岩出的计谋就是派一员大将选派一部精兵和能飞檐走壁的武功高手偷袭凤鸣关,这样做倒不是非要进取西川,而是要让常家父子顾此失彼。何士岩派了大将张敏去执行这个任务,张敏花重金买通了一个商人得到了凤鸣关的城防地图,选了五千敢死队,请了百多名武功高手,化装扮成老百姓模样,分散开来行走,准备在离关前几十公里一个叫落凤坡的地方汇合后夜袭凤鸣关,后方增援的部队也都算好了时间准备好了出发。本来这些都是按照马金星留下的计策行事,并没出什么差错,整个计划非常完美。可惜他们遇上了王佐这样的守城奇才。

    就在那百多名武功高手攀越凤鸣关城墙,张敏等守在附近准备城门一开就冲进去的时候,那百多名高手纷纷从城墙上摔了下来,城头上立时灯火通明,随着王佐哈哈的笑声,城外的山上也站起早埋伏好的弓箭兵,一阵齐射之后,五千敢死队就死伤了多半,张敏在那些幸存的高手和士兵的掩护下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身边只剩下三百多人。张敏把马金星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还不解恨。

    张敏是员悍将,从没吃过这么大亏,本就不满意来执行这种偷偷摸摸的任务,所以心想总要找个机会收拾下这个混帐军师。

    原来王佐一直都派得有人每日在离关三百多里处暗中数着由凤鸣关进西川的人数,前几日前边报告说突然一日间增加了五千人准备过关,王佐就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一早就埋伏好恭侯着张敏大驾光临了。

    常天等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对王佐都暗暗称奇,凤鸣关要是被占,就等于是打开了通往西川的大门,想不到王佐竟然想得出派人每天守在几百公里外数人头!常天立即写信请父亲晋升王佐为总兵,并加派守关兵士。

    在唐、许二人离开主军的第二天常天按计划挥军直奔宁川。

    宁川城内。

    马金星站在他自己发明的沙盘前仔细的推演着,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他才满意的笑了笑,吩咐通知诸位将领下午大厅议事。

    听完马金星的出城迎战的计划,何亮第一个表示反对,理由是:双方兵力虽然差不多,但常部骑兵数量是己方的两倍,而且兵士的总体作战能力不如对方,在野外作战,大大不利,不如利用宁川城厚实的城墙坚持到冬季来临,届时常天军补充困难,再由大散关和西边增派援军,可一战而退常天军。何亮虽然被罢免了军事指挥权,但名义上仍然是宁川最高军政长官,马金星也不好拿他怎么样,不管怎么说他是代表何士岩坐镇宁川的子弟兵。

    马金星扫了众人一眼,说道:“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军师,属下也赞同何将军的见解,放弃城墙与强敌野外决战,是不是冒险了些呢?”说话的是步军统领屠绍光,长着一张满脸横肉的家伙。

    看看其他人没再发言,马金星继续说道:“两位将军说得不是没道理,不过你们不要忘记就连汴梁那样的城市一样可以攻破,何况是象宁川这样单道城墙!另外,如果估计没错,敌军应该分兵去攻占花旗镇和老鹰山,妄图阻断我东西两面退路同时达到阻拦援军的目的。所以现在常天用来攻打宁川的部队不会超过二十万,我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此时正是主动出击的大好机会。”

    “那这是不是敌军故意诱使我军出城迎战的花招呢?”何亮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呵呵,就算是花招他也一样犯了分兵的大忌!而且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我意已决,各位将军只需要按我制订的计划行事,任何责任我马某人一人承担;如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马金星一句话变了两种脸色,最后更是声色俱厉。

    “谨遵军师号令。”马金星这么多年来在这只部队中树立起来的威信可是一场场胜利的战斗换来的,指挥起战斗时下面大部分将士可以说对他比对何士岩还信任。

    常天没想到自己的计划和想法被马金星估计得非常准确。但常天一直不承认是高估了己方军队的战斗力!

    听见侦骑传来马部出城迎战的消息,常天虽然迫使敌军出战的计划得已实现,但他还是想:以马金星的谋略不会不知道双方骑兵数量相差悬殊,野外作战极其吃亏,难道是有什么计谋?不过他还想到或许是因为马金星知道以宁川的城墙无法坚守,才会冒险野外决战吧?由于常天先想到自己因有檬冲这种攻城利器有把握攻破宁川,所以认为马金星也该知道。事实上马金星也确实知道。双方在猜测对方主将的思想的时候几乎都相差不远。

    当双方的前锋首先碰上,果然马部不敌,逃了回去。常天听说先头部队已经遇敌,催促部队加快了行军,生怕马部改变了主意,又缩回宁川去了。

    马金星没有退,而是已经列好了阵。当常天望见敌军整齐的队形,再看看四周低矮的灌木丛和高低起伏的地形,差点吓出一身冷汗,这会范幼冲也发现了问题,向常天这边赶了过来。原来因为急于赶路,没留意到此地刚好过了河中平原,正好进入了丘陵地带,此地名叫黄家岗,这种地形大家都知道最不利于骑兵的展开。此刻如果退军,那将是灾难性的选择。要是熟知西北地理的唐越清在就好了,常天不禁暗暗后悔。

    常天不敢犹豫,令大军马上展开防御阵型,而不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