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金时代
了过来。我靠!真是我的冤家。
来到开封,直奔姑姑家。十一点半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奄奄一息的奶奶。蜡黄泛着青灰色的面容,枯瘦的手。常年的卧床不起已经彻底摧毁了她的身体。虽然我没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过,虽然我常常听到的都是老妈口中对她的鞭鞑,但这一刻,我还是感到一阵阵难忍的酸痛。
“小风,是小风来了吗?”奶奶手臂动了一下,糯糯的张了张嘴。
“是,是我!”我赶忙到奶奶床前,伸手抓住了奶奶的手,只感觉一片冰凉。
“好好!”奶奶脸上露出一抹干巴巴的笑容,费力的伸手在我脸上摩挲起来。
“来了就好,奶奶想见见你呵!”奶奶断断续续的说着,昏花的眼睛似乎已经看不到我了。姑姑和表姐在一边偷偷抹着眼泪,老爸在我身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怎么不送医院?”小弟在一旁懵懂的问道。
“医生说不用了……”姑姑又一次哽咽了。
“学东啊!”奶奶又把目光转向老爸。
“妈,我在这!”
“小云怎么没来?”
汗!
“……”
“她还恨我吧?以前是我做的不对,对不起她啊!”奶奶露出一副孤寂的表情,陷入了回忆之中。
“妈,您别介意!我这就叫她过来。”
“算了,算了。咱娘俩对不起人家,你回去了替我给她陪个不是,啊!”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那一刻,我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涤荡,我相信这种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好好,我都记下了,您老还有什么吩咐?”
“我……我想回去!”奶奶说话越发的困难了。
原来奶奶想土葬,这里离老家其实不算远,只有七十来里路。
“妈,您放心,我们都准备好了。振发已经去借车子了!”姑姑在一旁劝慰道。
“好好!”奶奶伸手指了指小弟:“这是我的小孙子吧?”
小弟懂事的应着,竟然也会说起人话来了。
最后奶奶摆了摆手,示意我们出去,可众人怎舍得走。
“让我一个人静着吧!”奶奶的声音已经很轻了,姑姑趴在奶奶嘴边听了听,站起身来,带着大家来到客厅。
气氛是异常的沉闷啊!几个人坐在沙发上都不说话,老爸点着根烟,空气一时竟有些飘渺起来。人生如幻啊,不管生前是老百姓还是万户侯,最后的结局都是归于黄土。这样的心境我们二十来岁的人平时是无论如何也领略不到的。想着想着,竟觉得生命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承受着它不能承受的痛。
“叮铃铃!”电话铃忽响,吓得我一哆嗦。姑姑起身接听,没说两句,脸上却泛起一阵古怪之色。
“小风,找你的!”
我狂晕!
我接过电话:“谁啊?”能找到这里,真有本事,我都有些心惊胆战了。
“我啊,文娟!”
我倒!
“你怎么找到这里拉?”
“我打电话问伯母的啊,今天我要回去了,想让你去接我,谁知道你来开封了。我这就去找你好吗?”
汗!
“不行不行不行!”我忙不迭声拒绝道。
“为什么!”文娟的口气中含着一丝怨怼。
“我这出大事了!我奶奶快不行了!”我对着话筒低低说道。
“真的?”文娟跟着我的语气也变得一惊一乍的:“那我更应该去,那也是我奶奶啊!”
昏迷……
“不能来,这是我们家的事,你跟着瞎搅和什么啊!”
“我就是要来,这也是我家的事!伯母已经给我说了地方了。我这就过去呵,嘻!”
听到话筒中嘀的挂断声,我就知道完了!
“谁啊?”老爸吞云吐雾的问了一句。
“会吓你一跳!”我随便应了一句,说的老爸找不到东南西北。
“咚咚咚!”敲门声起,把我吓了一跳。不会吧,来这么快!
“振发,怎么样?”姑姑拉开门跟着问了一句,原来是姑父。
“准备好了,现在走吗?”姑父的鼻子头有些发红,显然是被冻的。
“走吧,我看妈快不行了。”姑姑说着眼圈又开始发红。
老爸也站了起来:“走吧!”
几个人进到里面,给奶奶又穿了件棉衣,架着她走了出来。
“走了,小风!”老爸招呼了一声仍有些发愣的我。和姑姑姑父一起向楼下走去。
好咧!快走快走,迟一会文娟这个疯子一来什么都要搞砸。我紧紧跟在众人身后,期盼着赶快离开这个地方。
下了楼,我看到两辆面包车,客货两用的那种。姑父让我、表姐和小弟跟他坐一辆车,老爸和姑姑扶着奶奶坐一辆车。
就在众人手忙脚乱安置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团火红的身影向这边飞奔过来。
“风!”
我当时的动作只能象著名的“思想者”一样,一手握拳顶在眉心。不同的是,我是一副呲牙咧嘴状,哦不!是咬牙切齿!
“呼、呼!”文娟喘息着站在我面前:“终于赶上了!”
“你别瞎搅和,现在给我回去!”我背过老爸幸灾乐祸的目光,恶狠狠的冲文娟说道。
“人家不嘛!”文娟一跺玉足,嘟着小嘴撇过脸去。
汗!没辙啊——
急怒攻心估计就我现在这样的心情。搓了搓手,我最后还是决定妥协:“文娟,这样吧,你先在开封等着,办完丧事我回来找你,陪你多玩两天还不行吗?”
“不行,奶奶下葬可是大事,我怎么能不去呢?”文娟眼睁睁的望着我,满脸的执著。
“小风,这是?”老爸放弃了旁观好戏的态度,挤了过来:“这不是文娟吗?”
“好奇怪啊,是不是?”我没好气的瞥了老爸一眼。
“伯父伯父,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好不好?我一个人挤火车回焦作好害怕!”
倒!
“走吧!”老爸一句话让我差点没喘过气来。
“不过到时候听我吩咐,不得胡来!”看来老爸常听我的介绍,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放心吧,伯父,您真好!”文娟一副撒娇的模样,让我直想吐酸水,倒是老爸一副听的挺舒坦的样子。
“走吧走吧!”老爸招了招手和姑姑姑父一起台着奶奶上了面包车,我还看到老爸向二人嘀咕了几句,好象在说文娟的事。
我就这样一个人傻楞楞的站在那,任冷风吹过我的发稍。还有文娟略带调皮和得意的眼神在面前瞥过。
(爱情宝典014:很多男人喜欢比自己小的女孩子,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她对他的依赖感、她会向他撒娇,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而女孩子也喜欢比自己大的男人,她觉得这样有依靠,有被人疼被人宠的感觉。所以如果你们就是这样的恋人那就好好保持下去吧,这是一种奇特的爱情魅力,可以使你们每天都生活在如童年般的快乐中。但是一但撕破这样的关系,他就会觉得她好叼蛮无理;她会觉得他好软弱无能……)
“嘟!”面包车带起一阵烟尘,向我好久好久好久未回过的老家驶去。路上,姑父有一答没一答的和我侃着,尽力装出一副辛酸的样子。表姐倒是真的很伤心,因为奶奶一直在姑姑家住,对她和表哥可以说有抚育之恩。倒是文娟,看起来也是个戏坯子,一路上表现的活灵活现,凄凄焉象死的是她奶奶似的。整个一兔死狐悲状。哦不!罪过罪过,让奶奶知道了会阴魂不散,哦不不!又错了,靠!——#·¥·)
我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一路上思绪万千,就这样胡猜瞎想着回到蔚氏陈家村。
第一百四十八章 葬礼(中)
“妈!妈!”忽然前面的车上传来姑姑和老爸悲痛欲绝的哭声。
“奶奶!”看来奶奶已经去了,还是没能支撑到老家。我感觉四周有种淡淡的悲哀包围着我。我不知道她老人家这辈子是怎么过来的。我听老爸讲过,小时候连年遭灾,粮食颗粒无收(就是传说中的三年自然灾害)。爷爷在病饿交加中去世了,留下奶奶一个人和九个孩子,奶奶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个被死神夺走。最后只剩下了姑姑和老爸两个。我没有亲历过,但也可以想象出当年的惨状:一个母亲看着孩子接连在自己怀中死去是什么样子!也许很多人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情也会变得麻木。但我从来没有听奶奶说起过她有其他的孩子,这也许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看着表姐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我也不禁鼻子一酸。
车子进村了。大大已经一早接着电话在门口等我们,几个远方亲戚都在老宅子里,我们小心翼翼的抬起躺着奶奶的木板放进老宅中。大伯和大大赶紧进来,握了握奶奶的手。
“不行了?”大伯问。大伯是爷爷的堂兄过继来的儿子。
老爸摇了摇头。
大伯叹了口气,出去和几个人商量起来。有人出门找村子里管事的去了,还有的在一旁忙活着准备丧宴。
姑姑把我们支出来,开始为奶奶换寿衣。文娟跟在我身边左瞧右看,很乖巧的不怎么说话。时间不大,村子里的重要人物都到了,还请来了一帮乐手。大伯走过去和他们低声说着什么。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有规矩,死人是不能往回送的。大伯咬定说我奶奶到家的时候还有气,是在这里去的,这才争到奶奶下葬祖坟的权利。
所谓村中管事的,后来我也才知道,是一帮专门替乡里乡亲们办红白喜事的人。有帮忙迎客的,有作饭的,有抬棺材的,有吹乐器的,凡是事儿上有的他们全包了,而且据说是“义务帮忙”。
不多一会儿,这帮子人都到了,大家遂分头行动。先在院门口挂一个白帆,搭上灵蓬。这就说明这家老人去了,看到的街坊邻居就要来吊唁。然后老爸写了一份名单,几个中年人接手后去通知村子里我们的亲戚和本家了。只要和我奶奶生前沾亲带故的都要通知到,被通知的人无论有什么事也都要前来。这是这里传承已久的规矩:谁家都有老人,都要办这件事,也属互相帮忙。
在城市中张大的这一代,基本上没怎么见过真正的葬礼。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烦琐冗长的规矩。当然,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老家的规矩是先将逝者在棺木中放五——七天,等吊唁的人来齐了,然后再安葬,安葬后还要过七七和百天。奶奶的灵柩是早就准备好的,就放在老宅里。姑姑替奶奶换好寿衣,租来冷冻机后,就把棺材盖虚掩上,算是设上灵堂。上面摆有奶奶晚年时的照片,一脸安详的笑。
当夜我们就在老宅和大伯家住了下来,等到次日就开始有人前来吊唁。因为人少,除了我和爸爸外,大伯和堂哥也穿着孝衣跪在灵蓬下,姑姑和表姐则跪在灵堂里。客人一来,门外执事人就喊:“客人到,孝子迎客!”然后院子里的吹乐手开始吹喇叭,我们一干孝子则趴跪在地,呜呜呜的痛哭一阵。有道是神三鬼死,客人要么鞠四个躬,要么磕四个头,我们则要还四个头。起先是因为感觉不太真实,觉得象演戏,未免雷声大雨点小。呜呜一阵后,果真是悲从中来,不由泪流满面。然而这只是开始,我们家在老家没有什么直系亲属了,除了大伯大大一家还是三代里的。但若算起同族来,则全村绝大部分都是。也因此,几乎人人都来吊唁吊唁。可想而知,一连五天的吊唁,最终使我浑身乏力,痛苦不堪,异曲同工的体会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境界。当然,这是后话。姑姑那些女眷则要陪着女客人哭,也是时大时小的来一阵。客人走的时候,每人发一条白布,或系在头上,或挂在耳畔。总之,老宅内外到处充满了悲情。
我看来的客人有相当部分是些老婆婆,想必这些都是奶奶生前的朋友。她们每人都带着贡:十个馒头,两盘肉,四盘素菜。一旁有记礼单的人逐个登记在薄。别人带来的是贡,老爸和姑姑他们上的是花贡:每人准备十条鱼或者十只鸡,鱼嘴或鸡嘴里都塞着钱,每个塞一百,十条一千。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第五天晚上,姑姑表姐已经快成泪人了。后来文娟看着不忍,也穿了孝衣跪在灵前。让她披麻带孝怪不好意思的,我几次对她说不必这样,可小妮子就是不听。瞧她现在一双大眼睛已经微肿。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是感动吗?
这天晚上要守夜,从十二点到次日天明,没隔半小时要一刀纸。老家的人称这纸为草纸,上面画有圆圈,代表着冥币,一刀是一百张纸,但卖纸的只给你的九十九章,取个吉利。屋子里点着檀香,一柱香烧完,点一刀纸,哭一遍。
到了第六天早上,要出殡了。不论亲戚远近,凡是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