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然封神
「千岁怎说如此不吉利的话?」
「昏君要取我心去救妲己,此次一去定无生还之理。」
夫妻泪眼相对束手无策,比干之子却突然道:「孩儿想起来了,数年前父王曾取回一张柬帖说是姜尚临行前所给,让父王危急时拆看。」
比干一懔起身去了书房,拆看柬帖内还有一张符,他看了柬帖把符烧了,和水喝下符灰,待他出了门,相府家人早将此事传出,惊动全城官民。
待比干来到午门时,黄飞虎早率领众大臣聚集,众官上前打听,比干亦是不知详情,迳到鹿台见驾。
纣王宣了比干上台,说明要借比干玲珑心一片。
「玲珑心是什么?」比干冷眼苦笑发问。
「就是皇叔胸内之心。」
「心是一身之主,百恶若侵就死,我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足惜,但见社稷要成丘墟,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
「不过借一片心怕些什么?」
「昏君啊!你是酒色迷心竟已不如猪狗,去我一片心等若要我死,比干没犯剜心之罪,何须遭此惨刑?」
「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来人给我拿下比干,取其心来。」纣王连声大喊,比干抢过一旁武士之剑,「妲己贱人,我死后冥下亦无愧於先帝!」
再不踌躇,比干往太庙方向一拜,「先王,当日立此殷受为君,怎知他将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
哭喊声中,比干拉开衣襟,把剑刺入肚内向上一剖,一滴血不流,他已将自己的心取出往地下一掷,再掩上袍子转身就走。
纣王呆瞧他的行动,一时间目睹此景的人人皆愣在当场。
众大臣在鹿台下等得心焦,却见比干面如金纸疾步走出,黄飞虎忙迎上前问候,比干一句也不答理,迳自出了午门,骑马直奔北门,黄飞虎急命黄明、周纪跟在身后,看老千岁此去何处。
比干驾马如飞,走了六、七里路,见路边有一妇人正叫卖无心菜。
他勒马一停往她行去,「菜无心能活,人若无心如何?」
「人若无心,立即会死。」妇人方答完,比干大叫一声倒下马来,一腔热血随之流遍地面,黄明、周纪驾马赶来见比干已死,不知所以。
原来姜尚早算出比干有此一劫,特留柬帖护其五脏,若见到卖无心菜的妇人,问她一句「人无心如何?」,若答「无心人活」,比干就能不死,妇人偏偏回答「无心即死」,比干当场倒地没了气息。
黄明、周纪回到九间殿向黄飞虎报告比干已死,百官无不伤情,下大夫夏招厉声一喊,「昏君擅弑叔父,灭绝纲纪!」
不等宣召,夏招直奔鹿台,闯上台去也不跪拜。
纣王刚命宫人去煎玲珑心,转身就见夏招来到,「又有何事?」
「臣特来弑君。」
纣王大笑,「哪有臣弑君之理?」
「昏君,你也知无臣弑君之理,世上哪有侄弑叔之理?比干是你亲叔父,枉听妖妇之言取比干之心,等於弑父!你既是昏君,臣弑君以尽成汤之法。」
夏招猛拔出台上装饰用的飞雪剑,向纣王劈面砍去,纣王闪身躲过,向武士喝道:「将他拿下。」
夏招是文臣,何时动过刀枪,闪躲之间被逼跳下鹿台,摔得粉身碎骨。
文武百官边为夏招尽节而叹息,边去了北门为比干收屍,比干妻儿披麻带孝哭跪不已,黄飞虎等人伤悼苦叹,在北门外搭起灵棚停放棺椁,扬幡招魂。
第三十回
作者:澄凛
暗云密佈,阴风惨然,刮起北门尘沙,引人几句嘘唏。
行人避行北门,除却守门兵士外空无一人,突见军队浩浩荡荡而归,兵士忙往城中通报,闻太师扫荡北海凯旋而归的消息,一时间众官员齐要往北门赶来,却得到命令在午门相候。
虽觉北门冷清,闻仲乘墨麒麟来到北门前才见灵棚,「是谁的灵柩?」
「是亚相比干的灵柩。」一旁兵士回答。
闻仲一惊忙进了城,远远就见鹿台高耸云霄,金碧辉煌,再进了午门,百官列队相迎,闻仲忙下座骑,道:「列位大臣,闻仲远征多年,城中事物变得多了。」
黄飞虎才不跟他客气,「你可知朝政荒芜,诸侯四叛?」
「年年见报,只是北海难平心悬二地。」
众人边谈边走向九间殿,闻仲一入殿内瞧见书案积满灰尘,又见到殿东矗立的大铜柱,「那是什么?」
执殿官怯怯不敢答,黄飞虎揽过话,「那叫炮烙是新的刑罚。」
「怎么个用法?」闻仲看不出如何使用,黄飞虎才说明了炮烙所用,是为了烙忠心谏臣好杜悠悠众口。
听完所用,闻仲一怒瞪大额上之眼,射出尺余白光,「鸣钟请驾。」
同时纣王仍在鹿台与妲己温存,忽听钟鼓齐鸣,才想听而不闻,当驾官匆忙一报:「闻太师还朝,请驾登殿。」
纣王无法,只好上了銮舆去到九间殿登位,闻仲高呼万岁,朝见礼罢。
「太师远征北海,鞍马劳累功劳不小。」
「仰仗天威,闻仲征伐十五年,方斩除叛逆。臣在外听说内庭混乱、诸侯反叛,恨不得插翅面君。」
「那是姜桓楚与其女姜梓童先意图谋逆,鄂崇禹纵恶为叛,虽已伏诛,但其子领兵叛乱,实在痛恨。」
「陛下可有人证,姜桓楚是否真行谋逆?鄂崇禹又是否真有纵恶之事?」
纣王被问得哑口无言,昔日面对闻仲的怯意又起。
「炮烙为何而立?」闻仲故意发问,纣王怯怯回答道:「为了杜绝谏臣之口。」
「鹿台又有何用?」
「避……避暑行乐。」纣王越答越是心虚。
闻仲见纣王荒淫无道,忍不住一怒,「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於诸侯,故有离叛之患。君若以礼待臣,臣当以忠事君。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使臣徒劳於边疆,惟请陛下三思,臣今日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请暂时回宫。」
纣王还待辩说,却见闻仲三眼齐瞪,连忙摆驾回宫阙去了。
眼见纣王被骂回宫,百官无不暗暗欢喜,且说闻仲独立於殿中,「请文武百官至太师府一谈。」
闻仲有约又有谁敢不去,偏费仲、尤浑二人当年已不被闻仲所喜,今天闻仲回归,更不敢上朝亦别提到他府上,闻仲亦不知二人又被重用,迳自与百官回了自家府第。
入门依次坐下,闻仲先开口,「列位大臣,闻仲虽远征北地在外多年,却不曾有负先王托孤遗言,但为何当今律令多变颇有不公,望诸君以告闻仲。」
百官内有一人起身答道:「众口悠悠恐太师难以听得清楚,请武成王大人代为说明,不足处再由百官补缀,岂不详细?」
「此话说的是,飞虎,由你代答。」闻仲转看向黄飞虎。
他亦不推辞起身就道:「事情由天子纳苏护之女开始,一来妄斩太师杜元铣;二来造炮烙之刑杀上大夫梅伯;三来将元配姜娘娘剜目烙手,再杀子绝伦,后更逼死宰相商容;四来诓骗诸侯入朝歌予以残杀,更将姬昌囚於羑里七年;五来摘星楼内设虿盆,屈死宫娥;六来造酒池肉林,内侍遭殃;七来为建鹿台使上大夫杨任双目被剜,屍首不知何去……」
一一数来,闻仲离朝的十五年,出了数不尽的惨剧,听到最后百官里有不少人掩脸而泣,像是悲哭已死同僚,更恨自己无力阻止。
待到黄飞虎数到比干如何死法,闻仲拍案而起,「离朝十五年,乃闻仲对不起诸位,误此国事真为闻仲之罪,列位大臣请回,闻仲三日后上殿,自有条陈。」
闻仲话罢一一送众官出府,除了黄飞虎仍留在府内,更唤来家将封了府门,公文亦不许投递,意图闭府细思条陈。
======
待他再回厅中,黄飞虎等他良久,二人结伴进了书房。
「飞虎,朝中可依赖的大臣剩你一个。」闻仲才刚坐下就有所感叹,黄飞虎瞪他一眼,「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我花十五年讨伐北海,没想到回来时故人凋零,连比干也死了。」
「放心,总之你下次回来,最多不会见到我反叛。」黄飞虎开着自己玩笑,闻仲却冷冷一瞪,「不好笑,你若真反了,商亦到了亡朝时候。」
「我有这么大的份量?」
「不,意思是连你都被迫叛离,就代表昏君无救,商朝再无人心。」
「说到人心,闻仲,杜太师死前府中遭道士留下一诗,写出妖气秽乱宫廷,你的看法如何?在宫中的妲己真是妖精所化?」
「妖精?」闻仲是觉得宫内气息凌乱,还以为是屈死多人怨气过重,想不到冤气倒盖过了妖精的气味,他细细一算才知纣王因诗惹下大祸,轩辕坟二妖佔据君侧。
黄飞虎看着闻仲脸色发青,还待说些什么,却见闻仲家将来报。
「什么事?」闻仲被打断思绪,神情欠佳,家将战战兢兢看向黄飞虎,「武成王大人的家将有事急找。」
「找我?」黄飞虎疑惑起身,「闻仲,我先出去看看。」
没待回话,他迳自出了书房来到府外,果是家将周纪,「找我何事?」
周纪惟恐他人听见,悄悄附在黄飞虎耳边说了,当他一懔神,「你先回去传话,我待会儿自到北门寻他。」
「是。」周纪行礼上马,又驾向北门,黄飞虎才想该如何砌词离去,却见闻仲已到眼前,「有事?」
黄飞虎有事一向不瞒闻仲,这一次他脸上倒有难色。
「直说无妨。」闻仲要知道,黄飞虎只能回答:「有位故交前来拜祭。」
「故交?」闻仲不以为黄飞虎有何朋友是自己不能知的,黄飞虎踌躇再三,「你跟我去了北门就知。」
不再废话,二人各自牵过马匹上马,就往北门策奔,与朝歌城其余三门不同,北门此刻飘着微微小雨,空荡荡的灵棚外独站一人,萧飒风雨中,他听着马蹄声转身,「你来晚了。」
短短四字,黄飞虎猛跃下马匹,「该是你来晚了。」
「我已经来得很赶。」姜尚近日事忙,要不是仙人说了,他还不知比干已经捐躯,当年一道符,果然无法助他度过劫数。
闻仲看着像是十分熟稔的二人,「他是?」
「闻仲你不在的十五年间,他曾是商朝最出色的大臣。」黄飞虎向闻仲介绍完,才想介绍姜尚,却见他淡然一笑,「商朝太师闻仲,可是无人不知。」
「你知道我?」闻仲眼神一懔,「你是崑崙山出来的?」
阐教的人都很气派,身上法光都透着正派颜色,闻仲以此断定姜尚出处,姜尚也不否认,「如同太师出自金鳌岛。」
感觉二人才对话一句已是针锋相对,黄飞虎愣愣不知如何是好。
「听说你「曾」是最出色的大臣,敢问此刻你是何方阵营?」
「我本欲在商朝为官,是纣王逼我跳水远遁。」姜尚此话一出,闻仲改了态度,「又因什么事,他逼你跳水?」
「劝谏勿造鹿台。」姜尚说到这,眼一往上抬,「在我估计中,不伤民的方法要三十五年,崇侯虎以二年时间盖起鹿台,就知多少冤魂死在其中。」
「你有兴趣回来?」
「不,纯粹为祭比干而回,我此刻是周朝丞相。」姜尚话声一落,闻仲飞快抽剑,剑身已架在姜尚颈上,「少你一个,就少一个后患。」
「多我一个,人民多个选择。」姜尚无惧闪亮剑身,闻仲与之对望陷入无言,黄飞虎在一旁急切的想夺下闻仲手上长剑,没想到闻仲转瞬已将剑回鞘。
「可以的话,谈谈如何?」姜尚指了指在场三人,「当然是纣王的事。」
「你和我们聊商?」闻仲冷哼,黄飞虎却是求之不得,当下不顾闻仲脸色,让出马匹给姜尚就要往太师府前进。
「飞虎,你骑我的马。」闻仲放开马恚簧馍冢梓虢迪赂叨取!?br /> 姜尚首次见到墨麒麟,不禁将牠拿来与见过的应龙、乘黄比较,却被闻仲一瞪后,他只能上马随着黄飞虎驾马由北门行向太师府。
周朝丞相与商朝太师、将军同席的场面并不多,今天还是第一次。
三人同坐书房,前方摆出酒席,黄飞虎夹在二人之间,大叹好人难为。
酒过三巡,姜尚首先开口,「太师离朝十五年,朝中发生惨事恐会遗漏,殊自行带来表章供太师参考。」
姜尚不顾闻仲冷脸,迳自拿出衣裳内的表章往前一递,闻仲不接,黄飞虎倒是接过一摊,吃惊道:「先生常年居於西岐,怎将大小事一件不漏?」
听黄飞虎说的惊愕,闻仲将表接过一看,表章上头细数十五年间发生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