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目前风雨军一到印月,南下就是直接进入了经济最为发达的德干高原。
而这块高原目前正处于阿育王朝的统治之下,而且也是阿育王朝的经济命脉所在。
这块地区城市众多,工商业兴盛。
当时铁器已经普遍使用,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大有提高;手工业分工细密,产品技艺专精。
佛经中所记手工匠人即有十八种之多,金银珠宝、香料香水、精纺纱麻等印月传统工艺品扬名国外,交易频繁,流传到东西两大陆。
在阿育王朝之前,印月内战不断,政治上群雄割据,学术上百家争鸣,形成了十六国争霸的列国时代,以至于经历了西大陆的东征和大食的东扩,迫使印月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日河的西北部成为了西方强国争斗的猎场,而东方的月河流域却突然崛起了一位名君--阿育王。
当时的印月实行着非常严密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作为第一等级,在社会上有首脑之尊;其他各等级包括国王在内的刹帝利,对婆罗门都应敬重礼让。
婆罗门由主管宗教祭祖的士族贵族组成,日后成为婆罗门教的祭司,也可以经管其他行业,但只动口不动手,即作为业主和管理领导人员。他们不仅垄断宗教文化大权,也参与执政,常作国王的顾问,以占卜念咒等方术影响国王的行动,甚至随军出征。
婆罗门拥有大量土地和奴隶,除这些剥削收入以外,婆罗门正式的补充收入是接受布施,来自国王贵族的布施,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战争掳获和国家税收的分配,往往表现为大量的馈赠。婆罗门也是最富有的阶层。
刹帝利作为第二等级是由王族和军事行政贵族集团组成,他们被视为社会之臂膀,即统治阶级执掌国家机器的人员。
在理论上,婆罗门优于刹帝利,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属刹帝利等级,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个种姓之间的争雄。这种争夺有时也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来。
刹帝利同婆罗门一样,是拥有大量土地和奴隶的统治阶级,甚至更富于婆罗门,因为战争掠夺物和国家收入是由他们直接占有的。
第三等级吠舍是整个社会的支持者和供养者,意即养活整个社会的工农劳动群众。吠舍原由一般公社成员组成,日后用以包括从事农牧工商各行各业的平民大众。由于小生产者分化也产生贫富的两极,吠舍中有些少数发家致富之人,甚至从事高利贷活动。
在婆罗门和刹帝利统治之下,吠舍已无政治权利可言,只有交税服役,供养统治者的义务。不过比起第四等级,他们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理论上,吠舍与刹帝利、婆罗门都属高级种姓,死后投胎可再度为人,因而称再生族。第四等级首陀罗则属非再生族,因此吠舍可参加婆罗门主持的宗教祭祖和听讲教义,首陀罗则绝对不能。
首陀罗为第四等级,指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他们最初是由被征服的各族组成,后来也包括由于种种原因而被降到这个最卑贱等级的自己的族人。
他们失去了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一切权利,处于不受保护、冤苦无告的低贱地位。他们从事农牧渔猎,以及种种当时被人视为低贱的职业,其中有少数自食其力的工匠,但多数沦为佣工和奴仆。
作为最低贱的等级,首陀罗的地位和奴隶相差无几,其中也有一些人就是奴隶。
种姓制度一旦固定下来,各个等级所从事的职业就不能任意改变。各个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它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个统治阶层披上神圣、高贵的光环,让吠舍、首陀罗供养侍奉他们。
由于种姓制度在以后各时代有变本加厉之势,它一直是印月民众沉重的锁链。
首陀罗出身的阿育王,原本只是为国王饲养孔雀的仆人,因为机缘巧合而深受国王的信任,被国王任命为将军,在战场上建立了不少的功勋,最后大权在握的他杀了国王,娶了国王的女儿,继承了王国。
之后,又四处征战,不仅将北印月统一在手里,而且还将势力渗透到了南印月,大有成为历史上统一整个印月半岛的第一人之势。建立了包括五万象兵,二十万骑兵,七十万步兵在内的庞大军队。
但是在风雨看来,这个庞大的阿育王朝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的隐患。
如果在一个平静的年代里,阿育王也许真的会成为一个最伟大的君王,但很不凑巧的是,这是一个群雄并立的年代,呼兰帝国在北面如日中天,通过对大陆公国的控制牵制着阿育王朝,大食帝国也正处于宗教的鼎盛时期,宗教势力的东扩恰恰和秉持佛教的阿育王朝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国内则因为严厉的种姓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对抗和矛盾,虽然是首陀罗出身,阿育王半点都没有想过要改变种姓制度,再加上被征服国的余党依然在四处活动,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复国,臣服于阿育王的各土邦王公贵族的忠心,也显然是以阿育王的赫赫武力为前提的。
这一切对于决心通过扩张疆域、征服四夷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和权势,重振圣龙雄伟,再造神州盛世的风雨来说,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虽然有许多困难,但是有着敏锐政治嗅觉和军事才华的风雨,感觉到这块土壤应该成为圣龙中兴的第一个战利品。
半岛自身的各种矛盾促使这里相对呼兰更容易征服,而肥沃的土壤、发达的经济和辽阔的疆域,使之一旦被征服下来,促使圣龙国力大增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将唤醒圣龙人沉睡多年的尚武精神,使得原先闭关锁国、老子最大的井蛙心态转变为万里觅封侯、喋血建功名的进取奋发,从而最大限度的凝聚民族向心力,一致对外迎来圣龙的第二次大扩展。
“我来了,美丽的土地!”想到这里,风雨轻轻的自语了一声。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对于年轻气盛的定凉侯而言,国内的手足相残既不屑、又心痛,多少民族精英就这样自相残杀,无疑是亲痛仇快,削弱了神州自身的力量。
他决心以对印月的西征来拉开圣龙团结对外的序幕,以此作为神州尚武精神再次焕发的起点。
就在风雨踏入印月半岛之际,在尼、锡、丹三国也很快燃起了熊熊战火,一时间金戈铁马、风雨飘摇。
“哈哈,看来我军在这个月底就可以到高唐会师举行庆功宴了!”阿育王朝的远征军统帅巴布尔骑在战马上,意气飞扬。
短短五天工夫,阿育王朝的大军兵分三路,由于锡国和丹国早就被印月渗透,所以没有多费周折。
第一路在大将阿玛的带领下,以三万兵马拿下了丹国,第二路在大将莫克斯的带领下,以两万兵马控制了锡国,将原本彼此间还遮遮掩掩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彻底挑明了。
如今自己的主力组成了第三路,在尼国亲印月派实力的帮助下,也进展迅速,一举夺取了国都、监禁了国王。
虽然尼国主战派的领袖迦叶王子正在满迦堡集合反抗势力,不过凭着自己身经百战的十五万大军,又岂是区区一个尼国所能够抵抗得了的?
想到了这里,巴布尔的目光远眺东北方,一旦拿下了满迦堡就可以到达广阔的高唐,虽然驻扎在高唐的风雨军传说非常能征善战,但是风雨军本身受到了北方呼兰帝国的牵制,国内也有不少敌对势力,所以在高唐的兵力并不雄厚,最多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巴布尔一点都没有放在心里。
要知道阿育王十七岁起兵,征战四十余年,放眼整个印月半岛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巴布尔是阿育王一手提拔的亲信大将,也是有了三十多年沙场经历的老将,这次跟随他出征的大军也大多都是经过了多年征战,出生入死、经验丰富的老兵。
他坚信这样的雄师劲旅,绝对不是才建军两年、兵力又处于劣势的风雨军可以抗衡的。在他看来不仅是夺取尼国,就算是拿下高唐也是指日可待。
说起来印月和神州一样,都是悠久的文明发源地,但是长年累月的内战和分裂,使得印月只能关起门来自相残杀,对于天下人而言始终是一个弱小的民族。
但是上天垂怜,终于诞生了印月自己的英雄阿育王,在他英明的统帅下,统一了印月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南印月联合王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已经是不足为患了,所以如今的印月在阿育王朝的统治下空前强大。
现在更是天赐良机,自己得到了英明的阿育王青睐,获得了担任远征军统帅的光荣,只要把满迦堡的那些尼国残兵败将消灭了,然后就可以进入一马平川的高原,拥有着两万象兵、五万骑兵和八万步兵的印月大军将粉碎敢于阻挡的任何军队。
到时候就可以以高唐为基地,藉助高原的地理优势,向地势平坦的东方神州进攻,把那些兀自在内斗不休的圣龙猪全部掠来做奴隶,再好好享受一下传说中的那些圣龙美女,让天下人知道这个世界只有伟大的印月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什么呼兰、圣龙,都不过是因为印月这个伟大民族没有参与其中,才能够耀武扬威罢了。
意识到自己将有可能因为带领勇敢的印月人冲出国门、统治世界而受到后世的赞颂,成为当代仅次于伟大的阿育王的英雄(他还不敢和阿育王相比),巴布尔不由感到自己的心中仿佛有一股烈火在燃烧。
“将军,前面的峡谷入口处发现尼国的军队,大约有三万人!”正在此时,探路的骑兵送来了前方的敌情。
巴布尔微微一楞,前面的峡谷是通往满迦堡的必经之路,他早已预料到应该会有阻截,为此想好了多种对应的策略,但是都以敌军埋伏在峡谷内为前提,根本没有想到对手居然会放弃峡谷中伏击的地理优势,把军队摆在了峡谷口。
虽然在峡谷口布阵,可以利用谷口的窄小地形,便于单兵作战,一定程度上消除自己兵力方面占据优势的影响,但是毕竟自己人多势众,单靠这样一个峡谷口就想把自己挡住,未免太天真了!
仿佛看到了胜利一般,巴布尔冷静的命令军队压了上去。
骑兵一马当先的在前面开路,整齐的军阵踏的地动山摇,弓箭如同雨点般向尼国的军队飞射而来,给予采取守备阵形的尼国军队相当程度的打击。
尼国的军队在盾牌手的掩护之下,缓缓的退入谷内。
凭借前列的盾牌手和后列的长枪兵死死的抗击着进攻的印月人,而在后面的弓箭手则不停的发射袭扰。
由于谷口的狭窄,使得印月人的兵力优势无法发挥,只有最前面的士兵才可以投入战斗,所以虽然稳步向前推进,但是一时间也无法尽数消灭敌人。
巴布尔倒是并不着急,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富战斗经验,使他担心眼前的敌人可能是引他入谷的诱饵,为了防止自己的军队被对手引入谷内一举歼灭,所以他一方面命令前方的军队死死咬住谷口那支尼国的部队--尼国的军队本来就不多,相信对手绝对舍不得把这样一支三万大军和敌人同归于尽,另一方面则命令后队拉开距离,以便对前方加以策应,还特地派遣了数千人从侧翼攀援而上,抢占谷内的高地。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之后,形势逐渐有利于阿育王朝的远征军。
尽管尼国的士兵利用有利的地形奋勇善战,但是一方面军队的素质原本就不如印月的军队,另一方面自身的兵力又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伤亡不断的增加,开始抵挡不住了,慢慢的向谷内后撤,并且出现了溃散的危机。
印月人紧随不舍,咬在了尼国军队的后面,虽然由于地形上的限制,无法展开包抄,但总的来说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向印月人倾斜。
巴布尔不由有些得意,对付这样的军队真是太容易了,对方统帅自作聪明的举动只是加速了灭亡,相信消灭了眼前这支三万人的军队之后,尼国应该不会再有什么象样的抵抗力量阻挡自己拿下满迦堡了,就像那些妄图阻挡阿育王的印月小国一样,这个高山之国也应该可以宣告消亡了,而且相信不久之后,圣龙也会步入后尘。
盘算着今晚将扎营在满迦堡,如何同这次随军带来的那些尼国后宫嫔妃好好疯狂一夜,而过几天更可以尽情把玩那些圣龙女子,巴布尔感觉自己好像有些坐不住马鞍了。
不过出于谨慎,他依然控制着军队进攻的步骤,把战略预备队同前方的进攻部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防止中伏--尽管他并不认为尼国还有多少兵力可以设伏。
于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