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隙旨帷?br /> “大人饶命啊!这次居萨罗城失守完全是因为巴巴拉大人坐失战机,又擅自开仓放粮,影响了军心所致,末将愿意戴罪立功,请大人给末将一次机会!”
跪在地上的败军之将芨多冷汗淋漓,波拉斯王公非同寻常,早在阿育王尚未得志的时候,就已经是阿育王最坚定的伙伴和年长的资助者,对王朝更是忠心耿耿,为王朝守疆戍边,阿育王见了他也是礼遇有加,所以如果他要拿自己开刀的话,没人救得了自己。
“闭嘴!本帅只知道是你把这么重要的城池丢失的,现在还敢诿过于他人?来人,给我拖出去斩了!”波拉斯王公一听这番话,不由怒不可抑。
“饶命啊!请大人看在阿育王和我死去的父亲份上,饶末将一命啊!”
芨多大汗淋漓,绝望的叫道。
“且慢!”波拉斯叹了一口气,想起了当年芨多的父亲就是为救自己而丧命的,如今被芨多一提起来,让他心中一软,倒也下不了手了,唯有冷冷的说道:“好,本帅先打你一百军棍,收押大牢之内,等候阿育王的发落!”
听到了此话,芨多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回到京城,姑且不论皇上对自己一向钟爱,那个金姬也一直受到自己的巴结,想必不会见死不救的,看来小命是保住了。当下连忙叩头谢恩,只是一丝狠毒的眼神乘着他俯地叩首的时候,在波拉斯王公眼中不经意间悄悄的流露了出来。
“您就这样放过芨多吗?”
当这场闹剧结束后,从幕后走出来的正是居萨罗城的前任城主巴巴拉,他对于波拉斯的心慈手软感到有些不妥,他深知朝中的情况,像芨多这样的人留在世上只会误国误民,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却放虎归山,只会给自己留下隐患。
“放心吧!等打完这一仗,本帅亲自为城主向皇上解释,毕竟居萨罗城可是在城主被调走后方才失守的!”
波拉斯王公误以为巴巴拉害怕芨多在阿育王面前把失守城池推托给自己,所以大手一挥满不在乎的说道。
在朝中,他是开国元勋,为了开创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论私情,他是阿育王的兄长,救助过少年的阿育王,更数十年如一日鼎力的支持着这头印月的雄狮,自认为很了解阿育王;再加上这些年他坐镇西北边关,不太了解朝中的变化,所以根本没有把芨多还有那个金姬放在眼里。
巴巴拉叹息了一声,事已至此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反正凭借他这么多年为官的经验,倒也不怕芨多反咬一口,对于在官场上的自保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让他忧心的仍是当前的战局,风雨此人的确会用兵,今天晚上派兵在河岸上来回奔跑,大声呼号、擂鼓,做出强渡日河的样子,使得印月军随着声响在对岸平行奔走,把那些马匹和大象累得够呛,虽然很快明白了对方用的是疲兵,所以来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风雨真的会计仅止于此吗?
他有些担心自负的老将军会掉以轻心,当下说道:“圣龙人向来狡诈,老大人还是要多加小心啊!”
“放心吧,本帅麾下将士两倍于敌,个个都是能征善战,那些区区圣龙人岂是我们的对手,本帅这一次一定要让那些圣龙人知道我们印月可不是什么想来就来的地方!”波拉斯王公豪爽的说道。
老将军也确实有自己自豪的地方,他统帅的大军中有三万骑兵、八千象兵,和从西北边关调来久经沙场的五万正规步兵,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奴兵和各个郡县抽调的部队,总计二十万之多,远远超过风雨军。
的确,风雨突然翻越群山而入印月,紧接着又取道西进而非南下会师,大出阿育王的意料,甩开了阿育王匆匆在南面集结准备决战的军队,一下子就打乱了整个王朝的军事部署。
又由于阿育王朝传统的防线是在日河的西北流域以防范西面敌人的入侵,兵力集中在西北,加上最近又被风雨设计调走了二十万大军入侵尼国等地,这一带本来就很难调集多少兵力了,以至于风雨军进入印月半个月来所向披靡。
但事实上这些圣龙人主要是没有碰上印月的主力所致,他就不相信追随阿育王征战这么多年的印月大军,会消灭不了这么一点兵力的圣龙人。
不说别的,单单是自己麾下的那些大象,形体庞大,吼声吓人,如果圣龙人上岸,只要象兵那么的一冲锋,就足以把他们重新赶到河里面去。
事实上圣龙军的战马别说是上岸了,恐怕在渡河的过程中,只要远远的看见大象,就会吓得跳进水里。
更何况只要自己粘住这股军队,也无需花费什么大力气,等到各路大军云集,就是吐口唾沫也足够把这些圣龙人淹死了。
想到这里,波拉斯王公忍不住想笑。
他倒是有些佩服对手的胆大,居然认为凭借这一点点部队就可以征服伟大的印月,如今更是敢以这样一支人数少于自己一半的乌合之众与自己正面对抗,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被老将怀疑为白痴的家伙,却也和对手一样的信心十足。
在这个人地生疏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实行游击战的,风雨早就准备好被阿育王朝的大军堵住大战一场,事实上他对于过了这么久,印月人才抽调了大军前来狙击,实在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当然这对于自己而言,确实是十分幸运的。
如果说前段时间由于军队疲惫、实力不足,自己还很担心和力图回避这种决战的话,现在却是非常渴望这样的决战。
因为如今一方面自己气势如虹,军队也扩展到了一定规模--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忠诚心和战斗力都极其靠不住的奴兵;另一方面从粮草供应上说,这个规模在目前印月人人心背离的情况下已经差不多是供应的极限了,而且规模再扩大的话,就有可能迫使阿育王考虑实行焦土政策了,所以也该是自己狠狠打一仗来提高士气、凝聚军心的时候了。
毕竟,新入伍的士兵也需要一场大捷来提高他们的士气和忠诚,那些观望中的奴隶和首陀罗也需要自己展示充分的强大--生活在如此艰苦环境中的人们,不管再怎么麻木,贪婪的人性还是会驱使他们选择依附强者来试图改变自己落魄的生活的。
所以风雨相信一旦证明自己是胜利的强者,那么跟随自己就可以成为自由人、获取权力财富女人的诱惑,势必会让他们超越对国家的忠诚,抛弃往日的恭顺与麻木,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风雨需要这一战,而且是一场大捷。
就这样,在双方统帅斗满怀信心的情况下,奉命东进狙击的印月军同一路向西的风雨军不期而遇,由于双方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求战意志,所以很快三十多万大军在辽阔的平原上隔着著名的日河摆开了阵形。
微风轻轻的吹拂着军旗,战马在原地不安的踱步,如果从气势和规模上讲倒也不逊色于风雨军同呼兰人的那几场大会战,然而不同的是,双方的队列中都存在着那些七拼八凑的杂牌部队。
歪歪斜斜的队伍、五花八门的服饰,这样糟糕的情形不仅仅出现在风雨军的奴兵中,同样也适用于印月的那些凑起来的部队。
在这里,廉价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的奴兵,显然成为了战争的主要兵源,虽然他们的作战力和纪律性实在很差,但是成本却也同样很低,也无所谓其中的伤亡,即使死了也不必支付抚恤金--尤其对风雨而言,还不必像印月统帅那样担心受到借出奴兵的贵族的责骂和支付赔偿的压力。
尽管求战的意识强烈,但是作为一员名将,风雨对于自身所处的窘境也有着充分的自觉。所以他大造渡河的声势,派出一批骑兵举着火把在河岸上来回奔驰,人声鼎沸,一片喧嚣,仿佛大军马上就要强渡一般,弄得印月人疲于应付,当最终明白是疲兵之计的时候,已经把马匹和大象都驱赶的非常劳累。而风雨和大部分军队都在营房中安然大睡,仅仅是派遣了侦察哨部署在沿河的各处。
不过这仅仅是风雨的第一部计画,在察觉到对手从这种对付夜间行动的紧张状态中松弛下来之后,他才开始了真正的军队调度。
在风雨军同印月人对峙的日河河段,河岸边有一处像半岛似的岬角,河道在那里绕了一个大弯。在这个岬角上生长着各种树木,非常的茂密。对面的河中还有一个小岛,也是林木森森,从无人迹。而且这个岬角和对岸的小岛距离自己的大营大约有二十多里,不远也不近。
这种地形给予了风雨作战的灵感,他意识到这个岬角和对面的那个小岛都是繁密的树木,足以隐藏自己的渡河行动,绝对是天赐的好地段,于是断然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渡河的突破口。
这时,早些时候的部署无疑起了掩护作用:原先被派遣的侦察哨之间都部署在可以看见的距离,不论是从哪一个地点口传命令都容易听到,而且他们根据命令一直在原地点起篝火、喧闹不止,掩护了大军行动的声响。而此时对岸的敌人却自以为已经识破了对手的疲兵之计,没有在一开始引起足够的重视。
“听着,逸如!我委任你统帅五万奴兵和七千赤狮军留在大本营。如果印月人离开营地攻击我时,或者我已经大获全胜、印月人试图夺路逃跑时,你就渡河追击;如果印月人只是分调一部分人前去攻击我,而留下一部分人守卫营地,并且还留下大象的时候,你就留在原地不动;如果印月人调集了全部大象向我攻击,只有一部分军队驻守的时候,你可以视情况全速渡河,牵制或者消灭对面的敌军!”
风雨大胆的把军队副帅的职位交给了李逸如,虽然论资历和经验,蒙璇等将领更为合适,而李逸如则根本没有指挥过大部队作战,还仅仅是初出茅庐。但是风雨依然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深信真正的雄鹰必须在困境中成长,对于李逸如能力的看好,使他决定好好利用残酷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来锻炼这个战争的天才,促使其早日成熟。
当然为了谨慎起见,风雨还是作了最可能详尽的指示,而李逸如也明白这是自己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样非常虚心而又认真的聆听着心中敬慕的统帅的安排,然后不折不扣的执行。
接下来必需的战前准备是在营地里公开进行的,风雨召集了所有的将领,部署了任务。
他平静的对他们谈了自己的战略部署,没有以往那么激动人心的动员和鼓励,仅仅是号召他们去鼓励自己的部队:伍长鼓励自己的伍;十夫长鼓励自己的中队;百夫长鼓励自己的卫;千夫长鼓励自己的营;校尉鼓励自己的团;都尉鼓励自己的师;统领鼓励自己的军。
“将士们,我不想用什么激昂的言词来激励大家。大家在过去的战争中都已经英勇的创造出许多光辉的战绩,这,就是最好的鼓励。
“我们的作战不是争夺土地,也不是占领国家,而是为了保卫神州免遭侵略,是为了圣龙的再次崛起和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度。为了佛门的纯洁,为了圣龙的强大,为了男儿们在有生之年能够顶天立地而不是受人奴役,面对着后有追兵、前有拦截的危机,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一战!
“所以我想用不着再去发表什么长篇的演说,来激励大家做出崇高的战绩,这种英雄本色应该是大家所固有的。我宁愿对大家说:”每个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想到纪律;进军中需要安静时要做到鸦雀无声;需要欢呼时要喊得响亮;必要时更要发出惊天动地的杀声。每一个人都要机敏的服从命令;还要机敏的向部下传达。
“每个人都要牢记、全军也同样要牢记,个人的疏忽会造成全军的危险,个人的努力也有助于全军的成功!”
这段话成为了千古的经典,没有太多的华丽,但是却兼顾了热血的圣龙人、为了佛门而狂热的高唐僧兵,以及寻求摆脱自身受人奴役、做一个光荣的自由人而奋战的印月奴兵,因而得到了全军的响应。
各级将领小声的向自己的部队传达了统帅的命令,每个人都感到了热血的涌动。统帅平易近人的话语实实在在的点出了每一个人的利益所在,同时又切切实实的指导着士兵们如何进行战斗、军官如何指挥部队,这样的战前动员是以往从来没有一个将领曾去做过的,但是在风雨的口中说出来,又是如此的自然。
看见风雨这样满怀着信心去打败敌人,仿佛胜券已经握在了手中,忠心耿耿的赤狮军当然毫无保留的信任着曾经带领自己屡屡创造战争奇迹的统帅,为了宗教而狂热的高唐僧兵和那些还有些见风使舵的印月奴兵,也暂时放下了对不利战局的顾虑,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作为战争的旁观者,辛格意识到他正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