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然后飘然而去,从此绝迹江湖整整二十年。
对于如此人物,风雨一直心生向往,自然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所以如果刚才梅文俊不同意的话,风雨甚至准备独自出兵实行这次计画。
「传令下去,让部队原地歇息,各军轮流警戒。」
风雨回头看看队伍,为了突袭呼兰,众兵士这些天来在山林中东奔西走,由于要赶时间,极少休息,身躯早已疲惫不堪。出了这一片山林,又要进行急行军,从离这里四十里地的渡口快速渡河,随时都有可能迎接战斗。
心想:「看来还是得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一下,否则待会如果遇到敌军的话,这一仗也不用打了。」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如果是守卫地方的军队,一般而言,一个州放置三到五团,由刺史统领;重镇可放置一到两个师,由太守统领。
当初风雨军是自行发展而成,恰逢政局动荡,尚未入编制,故而将「军」命名为兵团,不过预定在九月皇帝登基之后,将重新整编,成为圣龙的正规军,所以这些日子,风雨就逐步把军队编制正规化。)
「将军,不能休息,锦州已经是十万火急了。」风雨一看,正是当日在宴席上直言犯上的那名叫朱大寿的武将,语气焦急的开口说道。
风雨回道:「朱兄,你说的我知道,可是欲速则不达啊!如今将士们非常疲惫,出了这一片山林之后,更是随时有可能面对敌人的进攻,不能不休息一下。」
朱大寿看看四周,心中也是毫无办法,敬了个礼,回头协助安排兵士歇息、警戒事宜。
看着众人席地而坐,一面吃着干粮、一面打着瞌睡,风雨将手中最后一口干粮塞入口中,拿出水囊,和水吞下,站起身子,向梅文俊说道:「梅兄的武功师承皇甫家族吧!」
对于这位圣龙名将,风雨始终保持着敬佩和好奇。他的传奇实在太丰富了。
为将英勇,他曾经在百万军中进退自如,每次作战都是身先士卒。
为人高尚,爱兵如子,万民拥戴,使他成为了世家巨族中的一股清流。
为夫忠诚,关于他和青梅竹马的夫人之间缠绵的爱情故事早已在圣龙流传,成为了夫妇中的典范,令无数闺中少女羡慕不已。即使像风雨这样对这种鸡婆的传闻毫无兴趣的人,对于梅文俊也早有耳闻。
梅文俊笑了一下,他对于这个同样年轻有为的少年将军,也有着非常的好感。于是毫不迟疑的回答道:「不错,我有幸得到义父的赏识,传授给我皇甫家族的不传绝学、东方武学七大神功之一的『残天守缺』。所以才侥幸有今天朋友们的这般抬举。」
「七大神功?」风雨很有些兴趣,因为自己的武功似乎也是其中之一。
「是啊。」梅文俊显然明白风雨想要知道的事情,微笑着说道:「其实你所练的『凤舞九天』和我们皇甫家族的『残天守缺』,以及皇室的『孤竹有泪』、天池剑宗的『紫府心经』、燕字家族的『铁骑横流』、令狐家族的『碧雨春风』、公孙家族的『天涯断肠』合称东方武学的七大绝技。这些神功早在当年跟随圣太祖南征北战、打下江山时,就已经屡建奇功了,如今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更是有无数杰出的后人加以改进,更上一层楼。」
风雨挠了挠头,对于自己是风云世家的人,许多人都认定了似的,这让他有些烦恼。
梅文俊没有理会他这个动作,继续说道:「其实『凤舞九天』有一个缺陷,这种武功另走捷径,与一般的武功大不相同,好处是事半功倍,练起来十分有效,真气的运行方式别具一格,绝对比其他人运行起来速度快上一倍、威力也大上一倍;但坏处却是在突破第九重之前往往后继不足,长时间战斗之后甚至有散功的危险。不知这一点风兄可曾注意?」
「梅兄可有解救的办法?」风雨一下子被他的话吸引了,其实刚才他故意和梅文俊谈论武功,就是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当初在伦玉关的时候,他可是差点因此而丢了小命。
「据在下所知,要克服这一点,除了自己将武功练至第九层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由天池剑宗的高手助你打通第九层。『紫府心经』是一部当代最高明的内功心法,如果有天池剑宗的高手相助,绝对是事半功倍。当年就有过先例,风云世家的一个前辈就曾经得到了天池剑宗的第五代宗主的帮助,一夜间从第三层激增到第九层。不过问题是那名高手会因此而功力全失。」
「啊!」风雨有些懊丧,看来自己只好老老实实练功了。
梅文俊拍了一下风雨的肩膀道:「其实武功练的再好,也不过是流血五步,逞一时之勇罢了。我辈中人应该学那万人敌的功夫,上阵则杀敌报国,入朝则安顿黎民才对!」
「不错!」风雨被这几句话又重新振作了精神,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梅兄,出了这片山林之后,你和秋里率骑兵大张旗鼓的向锦州挺进,此战之关键就是把哥舒行文的主力吸引到南岸,这就全靠梅兄你了!」
梅文俊稍一沉吟道:「风兄,这样一来的话,你这边的骑兵力量太薄弱了,我怕……」
「梅兄多虑了!」风雨不以为然的说道:「只要梅兄能够把哥舒行文的主力吸引过去,哥舒行文必定会调动主力骑兵前来阻截你们,从而忽略北岸。这样一来,我就在北岸重兵布阵,恭候梅兄。而到时候梅兄这一边则充分发挥骑兵的灵活性,突然掉头向北,渡过圣龙河与我会合。如此,哥舒行文的大军就会因为圣龙河而一分为二,我军以一部分并狙击呼兰军渡河,而主力则给予北岸呼兰军以雷霆一击,大局可定。如此一来,我军必胜无疑!」
「可是如果北岸提前发现风兄的渡河,而又配有大量骑兵的话,风兄岂不是危险?我看还是留一半的骑兵给你,我再带一部分步兵吧。」
梅文俊始终感到不妥。对于风雨的计画他很欣赏,从战略高度看,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发觉风雨用兵实在太嗜好赌了,这次出击如同一次大对搏,赢了固然会成为一次名留史册的经典之战,但是如果输了的话,那就是连一点翻本的机会都不存在了。
风雨也认真的考虑了一下,摇了摇头道:「不行,这一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兵力的高度集中和充分利用。如果调走了骑兵不加入步兵,则人马显得太少,不一定能够骗得了哥舒行文这只老狐狸;如果加入步兵,则会影响全军的机动性,无法及时摆脱南岸呼兰主力的追击,而且还会让这部分步兵无法参加最后的战斗。那么我们的胜算就减少太多了。」
──其实风雨还是想到一个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到时候用这一部分步兵来阻延呼兰的追兵,这样一来自己渡河的部队就更安全了;而梅文俊这一边也就可以更轻松的与自己会合。
可惜啊!风雨暗中叹了一口气,知道像梅文俊这样爱兵如子的将领,是绝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当然自己也不是很愿意浪费这些兵力,毕竟锦州之战只是一个小插曲,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没道理为了这一战而牺牲这么多的将士。
梅文俊想了很久,虽然依旧觉得不妥,但是风雨的话也不无道理。尽管名义上自己是总指挥官,然而风雨控制着全军的粮草,兵力也不少,梅文俊也就不想摆这个空架子,以免徒增不快,导致将帅不和──这也是梅文俊一向以来深得人心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从来不仗势压人。
他只是有些担心,希望风雨这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奇才,不要因为过分的自信而遭到败绩。
~第四章 渡河之战~
圣龙河是神州文明的源泉。据史学家考证,历史上几乎所有璀璨悠久的文明都是依山伴水发展起来的。河流在静静的流淌,默默的见证着大地的峥嵘,历史的足迹。
勤劳的民族在河畔建立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传说,在这里开始起步,向天南地北,大地的终极,海洋的边缘发展,跨过了千山万水,历尽了艰难困苦,将文明的种子撒向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这里成长,一个伟大的帝国在这里诞生,一个伟大的文明在这里开始,一个伟大的传奇在这里胎动。
这里有过无数的血雨风霜,这里有过无数的悲欢离合。英雄在这里抒写了壮丽的篇章,情侣在这里讴歌了回肠的幽乐。
这就是圣龙河,整个神州的骄傲,整个神州的依托。
在圣龙河畔,风雨望着这条久经沧桑的河流,思绪万千。
在他身旁,数十万圣龙将士正在悄无声息的渡河。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渡过了这条河,整个战局就已经胜券在握了;如果在这里被敌人堵住的话,「即击未济」的后果,是每一个略通兵法的人都能够想象得到的。
正在此时,河对岸突然起了一阵喧闹。
「不好,被呼兰人发现了!」风雨心头一紧。
这时候大军才渡过去一万多人,而且都是步兵。骑兵为了迷惑哥舒行文,故意绕了一个圈子,做出直接援救锦州的态势,还在后面。如果不能加速渡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哥舒行文一直很在意风雨的动向,在伦玉关虽然双方未分胜负,虽然风雨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还有些稚嫩,但是哥舒行文很清楚,假以时日,风雨一定会成为一个千古名将的。而且他也料定风雨一定会来救援锦州城的。
所以尽管攻打锦州城的战事很紧张,他依然派出了大批骑兵侦察圣龙的动向。
不过对于风雨有利的是,哥舒行文并没有料到风雨居然敢运用如此冒险的战法。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厮杀了三十年的老将,哥舒行文无疑是一个正统的军人,他习惯于大兵团步步为营的战法,虽然欠缺灵活,但是非常保险和安全,无论何时都能够避免重大损失。
事实上就一般而言,圣龙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依靠锦州城,发挥防守战的长处。不过他并不了解当时圣龙的形势,很讽刺,圣龙如今更加迫切的要进行速战速决。
所以哥舒行文的游骑主要部署在锦州的南方,不过哥舒行文是一个谨慎的将领,犹豫再三,还是派了一部分军队朝左翼扩展侦察。
于是渡河的圣龙军先头部队同呼兰人不期而遇。
事实是,先头的圣龙军在朱大寿的指挥下,迅速形成了防守阵形。
风雨拿下伦玉关之后,深感呼兰人骑兵的厉害,就让无忧谷的南天门设计了一种战车:用两根木杆连接双轮,推木杆则车轮就向前转动。两杆之间用数条横木连接,横木上安装可以运载巨弩的支架,支架上还备有可装箭头和石块的皮网兜。
另外还绘制了神兽模型,罩在战车上,当向敌人射箭时,箭头正好从神兽的口中射出,还可以从神兽模型的眼睛处观望敌情。战车的下部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部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钩,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钩连起来,就成了营地。
这些战车每辆配备步兵二十五人,四人推车使车运行,一人在车上瞭望敌人并发射弓箭,二十人分别持盾牌、弓弩、长枪、斩马刀等兵器,分列战车两旁。每边两行,每行五人。风雨把军队以团为单位,以五分之一的兵力,即一个营一千人作为卫兵,负责保卫工作和军需用品的运输工作。其余四千人共使用战车一百六十辆。
本来风雨是想在伦玉关和哥舒行文大战的时候用的,结果生产的太少,加上当时战争的变化,没有机会用上。这次风雨来圣京的时候,把已经打造好的二百八十辆全带来了。在圣京又打造了四十辆,正好凑足了两个团。
风雨为了防止大军渡河的时候,受到呼兰人的突袭,便派了朱大寿率领着两个团先行渡河防御,没有想到正好派上用场。于是威震天下的神龙战车第一次大显神威。
只见朱大寿见到哨兵传来远处有呼兰骑兵袭来的消息后,不慌不忙,立刻命令每边用车二十辆,战者之间互相联结,步兵配备在车与车之间,形成了四个方阵。负责保卫和运送军需品的士兵,都安置在方阵之中。
前面的战车面向着敌人,后面的战车倒行;左右两边的战车,按顺序行进。此阵的妙处在于当敌人攻打左边或者右边战车的时候,可以掩护好后卫队,按照他们所进攻的方向攻打他们。前后左右的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