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圣龙历七五三年六月,伦玉关已失守了三个月,离圣龙河大战也过去了两月有余,整个天下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呼兰帝国已经包围圣京近两个月,整个中原除了林仁山镇守的锦州、上官明镜镇守的韩陵等少数几个城池之外,不是被呼兰大军攻克,就是开城投降。
四大家族的军队却依然只顾着防守自己的领地,无意与势力正盛的呼兰人一决高下。
昔日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整个圣龙帝国北方国防最前线的伦玉关,如今成了呼兰帝国的大后方,大批掠夺来的财富和壮丁被源源不断的汇集到这里,然后被运回本土充实国库和支援西线的战争。
往日戒备森严的气氛早已荡然无存,屡战屡胜后养成的傲气,和身处第一关的依赖心理,再加上背后就是故国,使得呼兰守军根本没有正在敌国作战的感觉。
谁也没有料到,在伦玉关南侧山林上,正埋伏着整装待发的秋风兵团的战士。
白起看着从伦玉关一列一列走出来的呼兰铁骑,不由叹了一口气,转身问风雨道:「将军是如何肯定哈里哧会中这么简单的调虎离山之计?」
风雨淡然一笑道:「因为他哈里哧是一个名将。」
看着白起迷惑的眼光,风雨继续解释道:「第一、我军打着将军的旗号不断派兵骚扰、袭击伦玉关附近的押运队,在一般人的心中一定会认为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但哈里哧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在他心里一定会奇怪为什么用兵如神的白大将军会行使这么肤浅的计谋?于是从他的内心深处就否定了这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其次,呼兰注重军功,身为名将却驻守在后方,看着同僚们在前方杀敌立功,他的心里一定不平衡,有机会让他表现,当然是求之不得;更何况在自己近在咫尺的地方不断有敌人骚扰而自己却不闻不问,这也是身为名将的荣誉所不能允许的。
再次,身为名将,不但对自己的实力十分自信,对于像将军这样一直交锋不相上下的对手也一定十分重视;而身处伦玉关这样一座名城,又使他自然而然对城池的防守力有一种过分的依赖。所以他一定会率主力来围剿将军,同时由于坚信将军无法轻易攻取伦玉关,一定会有意无意的放空伦玉关的守备,说不定眼下他正做着白大将军城下受挫,而他哈里哧大将军从后袭击,活捉圣龙名将的美梦呢!」
白起听得连连苦笑,太可怕了,敌我双方、甚至是伦玉关这座坚城,都成了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少年用以克敌制胜的工具了。
风雨却没有顾及白起在干什么,他的所有精力都被眼前那个瘦小老头手中拿的城防图所吸引。
在到了无忧谷之后,风雨才发觉这里不简单,简直可以说是藏龙卧虎。
欧仁的父亲原先居然是朝中的内阁大学士,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贵才告老还乡,建立了这个无忧谷。
由于在伦玉关附近,所以一直得到了伦玉关前后三任守将:高战、卓不凡和白起的支持和照顾;许多不能见容于圣龙帝国宫廷的奇人异士都投奔到这里来了。
如今正在风雨眼前的老头叫南天门,虽然其貌不扬,当年却是圣龙帝国第一巧匠,因有一次喝醉酒,得罪了一个贵妃,只好逃到了无忧谷。十年前正是他主持了伦玉关的修整。
风雨看着眼前的地图,不由暗中叹了一口气。
这伦玉关不愧是天下名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城墙之厚之高堪称当代之最;而且由三道外城墙、两道内城墙组成,城墙上五步一堡,十步一垒,宽足以并行五匹马,同时还配置了大型的连弩和投石车;城中占地辽阔,人口达几百万之多,各种行业应有尽有,甚至还设置农田,完全自给自足,根本不怕围城,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
如果不是呼兰用了内奸,这座城根本不可能被攻破。
不过眼下的情形却是反了过来,有这身为天下知名的、又非常熟悉城中布局的能工巧匠从旁协助;又有白起这位声名卓著的将军起而号召;再加上一月以来,风雨不断的派人混入城内,联络城中被占领军奴役的苦工,准备暴动;而呼兰守城的主力又被调开了,在城中防卫空虚,内外呼应的情况下,伦玉关几乎是唾手可得了。
突然间风雨心中一动,问白起道:「是什么人为呼兰想出了计谋夺取伦玉关的。」
白起叹了一口气,愤愤的道:「还不是那个大汉奸张仲坚!原本呼兰只是一个小国,年年向我天朝纳贡。到了现今的可汗启用了一批我圣龙帝国的甘心为奴的败类,方才有了今天的强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张仲坚。
他原本是我朝的一个进士,由于为人狂傲、性情暴烈,居然动手杀了当时的太师令狐选材,逃到了呼兰。结果被呼兰可汗重用为国师,委以军政大权。
此人倒也十分有本事,在他的任下,十年灭七国、三十余部落,统一了大草原;后又整军西征东伐,使呼兰成了塞外第一强国。可惜空有才华,却甘心为异族所用。」
风雨听了也颇有感慨,治国之道首在用人,圣龙帝国一直以来都是人才辈出,可惜空有才俊,却不能委以重用,反而让人才外流帮助他国发展,转而成为自己的威胁。这恐怕是当政者最大的失败。
当然,风雨也不苟同张仲坚的做法,虽然他同情他的怀才不遇,欣赏他的快意恩仇,但是决不同意他反过来危害自己的民族。
无论如何,不公的只是朝廷,自古以来没有永远的朝廷,朝廷可以推翻、可以消灭;但是民族、自己的民族却是永恒的。
民族,她需要无数成员用心去维护、去耕耘;用血和汗去浇灌。
朝廷可以消失,但是民族必须让每一个人去挺身保卫,如果自己的民族灭亡了,那么自己还算得了什么?
正因为此,风雨从来就没有打算要忠君报国,甚至还会去发点国难财,但是他绝不会像张仲坚那样引狼入室,残害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同胞。
这也是后来,身为帝国臣民的他屡屡坐视朝廷的危亡而不管,但当民族到了危机时刻,却毅然的抛却个人恩怨,用霹雳手段来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从根本上灭亡其他民族。
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了下来。
一队又一队的战士人衔石、马衔草,穿着夺来的呼兰军的军服,悄然的步下了山岗,投入到了夺取伦玉关──这座天下第一关的战争中去。
「开门,开门!」伦玉关下一支骑兵押着数百名俘虏,叫嚷着要进城。
呼兰人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如此胆大包天,敢来偷袭城池,所以根本没有警觉,在随便盘查了几句之后,轻易的打开了城门。
夜幕中的伦玉关非常宁静,整个城池一到晚上就进入了宵禁。除了偶尔的更鼓声,就是断断续续的传来呼兰人的淫笑声和女人们的惨呼声。
呼兰入侵之后,夺取了成千上万的女人安置在伦玉关──准确数字是有二万五千余人,当中大多容貌姣好,颇有一部分可充作宫女、侍妾、营妓与舞女。
这里面有大家闺秀,也有小家碧玉,然而如今却迎来了共同的命运。
古往今来,战争总是伴随着强奸等罪行;未开化的民族更是这样。
当时的呼兰,便也刚脱离茹毛饮血的日子不远,当兵男人的乐趣,除了杀人、放火,就是强奸。
近水楼台先得月,监掌之下如此众多的美女,岂甘放过?先是私下的,过不了几天便是公然的放肆起来。那些被将领们内定的女人还好,剩下的就遭殃了,不到几天就被虐杀掉了三分之一。
一个又一个帐篷内,赤身裸体被拴成一堆的女人们在小声啜泣。一批又一批要来蹂躏她们的呼兰人,掀开了营帐……
这样的情景很多。不必看里面,露天就常常看的到,有女人被捆吊在树下、屋檐下──没有不剥去衣服的,她们已经被当作一种摆设,那是满足男人欲望的一种绝好装饰。但是欲望永远不会被满足,时时会被惹起。
城中本来有三万兵马镇守,不过今天哈里哧带了两万五千人出城了,留守在城中的只有五千人。
这一刻,疲劳的敌人早已睡着,不疲劳的还在加班地玩女人,对于风雨军来说真是天赐的良机。
秋风兵团的战士们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将士们已经行动,就像一场潮水正在兴起。
在悄声杀掉了呼兰守卫,打开了一些俘虏营之后,一下就有四五千名青壮涌到街上。大家占领了就近的一个库房,从里面搬出许多兵器,没有武器的人武装起来后立即投入了战斗。
就这样,凌晨时分,由奴隶翻身变成的将士们沿街暗进,从东南角开始,陆续干掉了一些负责监押宅院和负责巡街的呼兰军,释放了越来越多的同胞。
戒备实在松懈得很……
风雨在高阁上观望,见到下面的起义军正不断地推进。
视力能看见漆黑中有几处的灯火在闪动,那是已经被秋风兵团占领了的仓库,被释放了的男子们强忍着想要欢呼的心情,陆续进去拿取器械。
欧仁紧紧的跟在风雨身边辅助指挥,而白起、陈良、秋里、洛信、卓静雯便兵分三路,去抢占兵器库、马棚和监押着俘虏们的一些重点宅院。
起义军是越聚越多,大家都心潮澎湃,望着自己的队伍在无声中扩展。
后到的参加者都分不到武器,就以劳动工具代替,也都加入了讨伐呼兰军的行列。
这样看来,都是男儿,真正胆小的其实不多,以前之所以忍受欺压,大多还是因为没有方向、没有核心,无力反抗异族的严酷统治。
不到半个时辰里,起义军已经发展到七八千人,这时呼兰军才猝然发觉,战斗开始爆发。
不用再潜伏行事,那就痛快地开战!
各路义军齐声吶喊,大刀阔斧地压向敌营。随着行动的公开化,更多的人被解放出来。他们弄明白情况后,欢声雷动,然后许多人自发地拿起武器,燃烧满腔的仇恨烈火,扑向曾严酷欺压他们的异族统治者。
秋风兵团的兵士们齐声高呼:「驱除呼兰,还我家园!」
声音震动全城、震动四野,面积广大的伦玉关,处处都是片片刀光剑影。
起义军虽然很少人受过军事训练,但是士气百倍、仇恨填胸,无不勇猛异常,个个可以以一当十。
呼兰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大多是酒色之后才从梦中惊醒,面对着如潮的「暴民」,一时都懵了。许多呼兰兵手忙脚乱地抵挡了几下,便被砍翻;还有一些还找不到武器在哪儿,头已经被敲开了花。
混乱又持续了一阵,好不容易反应过来的呼兰军开始有了些组织,他们好像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一部分拼命向城外突围,还有部分则逃向内城。
风雨越过一些正在战斗的场面,向内城奔去。
他听见的呼声令人更加激动,似乎身上的力气也增长了不少。
除了「别让呼兰狗逃了!」、「兄弟们努力杀敌呀!」……之类的吶喊以外,还有「不要放火,夺下城池是自己的!」、「保护仓库、粮草,我军日后需要!」……等等口号。
因为风雨怕混乱中难免造成破坏,这样就会对以后建军造成损失,因此事先令秋风兵团的将士都牢记纪律,然后在战斗中也传达给所有参与起义的人。
城中的副将白天玩女人累了,原本正搂着两个美女呼呼大睡,就从一片好梦中被侍卫惊惶地唤醒,好不容易才弄明白是暴民杀来时,顿时呆住了。
不愧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只楞了一下子,连忙就披甲上马,提刀出来看个究竟。有他在,兵败如山倒的呼兰军总算有了一个核心,勉强能够有效地抵挡住风雨军的攻势。
撑了一阵,城内起义军的呼声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呼兰军军心也就越来越乱。那副将眼看不可收拾,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便往内城退去。
不料在半路中早已一支人马挡住去路,许多溜得更快的兵卒已经吃了苦头,有的交锋而被杀死,更多的是被抓住捆了、扔在城墙旁边。
副将收住军马,看看对方,居然声势浩大。
原来是陈良已经率领一支步军与白起的小队骑兵汇合,牢牢掐住敌军的退路。
既然来到此处,副将硬着头皮命令冲锋,一名偏将应声上去,就被一支箭迎面射中,仰面倒下。正是卓静雯的杰作。
「好!」陈良出声喝彩,自己纵马杀出,一枪向一名也执长矛冲上来的呼兰军官刺去,那军官有些慌神,一挡,没挡住,就一命呜呼了。
副将暗自心惊,正犹豫间只见一边横街上又涌来一批溃逃的呼兰军,在他们后面赶着的一支队伍,为首的年轻人一头散发,斜斜的披着一件斗蓬,钢刀挥动之间,鲜血四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