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只见她拔出头上的银髻,插到了风雨的杯中。
林玉寒狠狠地对表妹说道:「静雯,你这是什么意思?」
「哼,什么意思你自己心里明白!」卓静雯在家里一向胆大妄为惯了,根本就不理会林玉寒的愤怒。
林玉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心中的恼怒,对于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表妹,他清楚自己是半点也没有办法,所以只好缓了一下口气道:「好,你现在已经试过了,可以放心了吧!」说着又向风雨举杯敬酒。
可惜卓静雯依然不依不饶,一挥手,把两人的酒杯都打翻了。
「你!」林玉寒对于这个霸道的表妹,实在是气愤难当。
这时林玉寒与卓静雯的争执已经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卓不凡也走了过来,喝斥道:「静雯,休得如此放肆!」
对于卓静雯自作主张的与风雨亲密,卓不凡虽然不满,但由于同家族的利益并不相悖,所以也就没有表示什么。但是如今被视为家族继承人的林玉寒难得主动同风雨讲和,却被这个宝贝女儿百般阻挠,使得这位大将军终于也坐不住了。
晓兰一直静静的站立在旁边,对于林玉寒同风雨之间的争执,她感到非常痛心。对于风雨这么快的崛起,她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无论风雨是强者也好,是平凡人也好,都早已不重要了,林玉寒才是她心中的梦想。那种柔情蜜语的体贴、那种贵族气质的优雅、那种琴棋书画的风流,都使得她深深的陶醉。她了解林玉寒,知道他的喜好、他的厌恶、他的缺陷。
风雨就不同了,即使这么多年的交往,晓兰对于风雨依然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绝大多数时间,他懒散而孤僻,会一个人枯坐到天亮,会一个人发呆一整天。但是往往在不经意间,却显露出料事如神的智慧、诡计多端的狡黠,以及指点江山的豪情。
在大多数时间里,她被他的懒散无为而气的发昏,但有时候却也因为他偶尔吐露的志向和显露的能力而心惊。他犹如一棵绝壁的苍松,孤傲的挺立于天地之间。没有人会理解他的想法,没有人会猜测到他的内心,他远离于这个世界,只是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性格,孤独的走着自己的道路。所以,即使时光会倒回,她也不会选择风雨。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女人,需要的是一个男人,一个她读得懂的男人,一个在乎她、体贴她的男人。也许风雨会成为一个伟人,但是她无法读懂风雨、无法读懂伟人。也许风雨真的很爱她,但是风雨绝不会像林玉寒那样的体贴和温存。在风雨的内心深处,还装载着太多除了爱情以外的东西。
即使在和风雨感情最好的岁月里,凭借女人的直觉,她就已经感觉到两人的距离其实是那么的远。所以她选择林玉寒。
但是她绝不希望这两个男人为了她而决裂、而进行生死争斗,她更不希望因为这样一件事情,使得她倾心相爱的林玉寒受到家中的如此压力。她不懂政治,不懂男人们为什么会为了权力而争斗得你死我活,甚至不惜牺牲许多非常珍贵的东西。
她很高兴林玉寒今天的举动,幸福洋溢在她的全身,在她看来是林玉寒为了让家族接受自己而不惜放弃一直以来的骄傲,和风雨修好。她不理解为什么卓静雯会对自己的表哥如此敌对和阻挠,她确定的一件事情是,她要尽最大的所能来撮合这两个男人的和好。
她从林玉寒的手中拿过了玉壶,把酒倒入了林玉寒和风雨的杯中,然后接过林玉寒的酒杯,举向风雨道:「风雨,我知道很对不起你,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我而起,这一杯酒让我代玉寒敬你吧!」
风雨心中一痛,热血涌上了脑门。对于林玉寒如此要自己喝下这杯酒,早已是疑虑重重,认定是没安好心,只是没想到晓兰也会加入进来,劝自己喝这杯酒。
为什么?难道林玉寒真的如此重要,重要得让你根本就不在乎这么多年祸福与共、患难携手的日子?重要得让你也如此积极的来谋害我吗?就在风雨几乎忍不住向晓兰质问的时候,他瞥见了卓不凡正关注的望向自己,暗中叹了一口气,还是决定喝下这杯酒。
高战一系对于风雨的态度是十分微妙的,一方面从利害的角度看,高战一系希望同风雨军联手来制约在地方上根深蒂固的四大家族,至少也是希望风雨军处于中立地位;另一方面,高战一系又对于风雨同林玉寒之间的恩怨心存顾忌,担心养虎为患。
在当今各方互相牵制的局面下,风雨很清楚必须同高战一系交好,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他返回风雨军的阻力,同时也才能让风雨军在日后战略空间的选择上,拥有更大的余地。
看来无论如何,这杯酒他不得不喝。
风雨哈哈朗声长笑,挥手阻止了一旁卓静雯的举动,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说道:「古人云:相逢一笑泯恩仇!风雨虽然不才,还不至于如此小鸡肚肠。」
晓兰欣慰的一笑,也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林玉寒手动了一下,终究来不及阻止,也不好阻止。
他怀疑玉壶中的酒有问题,所以他原本并不准备真的喝下去(假喝酒可是这些贵族子弟非常拿手的本领之一)。可是今天的事情如此发展,大出他的预料,此时此景,他也实在不好作出什么举动来。
反正这酒肯定没有毒,筵席后就去找皇甫华,晓兰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吧!
──林玉寒心中如此的安慰自己。
~第七章 命运叵测~
圣龙历十月初五晚的御宴,在帝国的历史上并不是最为奢华的一次──战争的影响和帝国内部的隐患,使得广陵帝缺乏足够炫耀的资本,然而这次御宴确确实实的对于历史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所有的御宴。
当大殿上王孙贵族、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品味着优雅的歌舞、精美的食品时,在圣龙帝国心脏圣京的三军广场上,数以千计的军民也在狂欢。新君继位,按例是大赦天下,并且在祭奠圣灵之日与民同欢。除此之外,呼兰人被驱逐,家园被收复,燃烧了数月的战火终于熄灭,这一切都使得圣龙的子民感到欢欣振奋。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有谁叫了一声「着火了!」人们抬头一看,发现圣龙城中火光冲天,四处闪烁着鲜红的火焰,将暗蓝的天空映得红彤彤的一片。
更糟糕的是,大风突然间刮起,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霎时间,整个圣京城陷入了火海之中。
一时间,叫喊声、婴啼声充斥于耳,人头拥挤、人心惶惶,整个圣京仿佛回到了呼兰军队刚刚进逼过来的时候,乱成了一团,就像天要塌下来一般。
即使是始作俑者,对于老天的介入而产生的如此局面,也是大出意料之外,以至于后世将此作为上天相助风雨的铁证。
在大殿上进行的御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场火灾的影响,达官贵人纷纷在武士的簇拥下,朝安全的地方移去。
肩负京城防卫重任的卓不凡,一下子变得焦头烂额,四处的火势需要他去平息,紧接着传来的各处骚乱需要他去镇压,然后是转移中的各位王公大臣、外国使节受到刺客袭击的危险需要他去解救,而丰富的经验使他意识到这场变故一定是有组织、有所为而来,更需要他去辨别到底是何方神圣这么大胆,敢闹得这么大。
当他终于想到要加强监视风雨的力量时,传来的消息却是包括自己宝贝女儿在内的风雨周围的人,都不知道风雨的行踪了。
就在大家得到城中发生火灾,开始转移的时候,风雨突然不见了,在至少五十名一流高手的监视下,仿佛从空气中消失了一般。
一个让人实在不想接受的事实是:风雨逃脱了!
「怎么回事?」卓不凡忍住怒气质问道,直觉让他以为女儿参与了阴谋。
不过他很快发觉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卓静雯也同样一脸迷茫。
事情的发生实在诡异,就在御宴的众人得知城中失火,需要转移到安全地方的时候,整个场内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骚动,但是负责监视风雨的卫士,却发誓自己绝对没有被转移注意力。对于这个说法,卓不凡是相信的,因为这些受过严格训练的卫士,应该足够对付类似的突发事件。
可惜事态的发展出人意料,当这些达官贵人纷纷乘坐马车离去时,部分车驾遭遇了袭击,混乱蔓延到整个车队,所有的卫士都把注意力放到警戒外敌袭击的时候,风雨不见了,在有着五十多名卫士守卫周围、有卓静雯紧随身侧的马车上,突然不见了,不知去向。
风雨逃脱了!
萧剑秋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卓不凡立刻派兵封锁四周的城门,幸好理智让他遏制了这个念头。
毕竟,在目前人人自危、火势冲天的圣京城,如果妄图关起城门阻挡百姓出去的话,无疑是一个愚蠢的白痴决定,不仅无助于事态的控制,反而会乱上加乱。
看着满城的火光,不由得让萧剑秋想起仅仅几个月前,同样是风雨一党,纵火烧毁了粮仓,影响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这家伙还真不是一般的会玩火啊!
辅政王如此的想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还是不能不让这位圣龙帝国的一代贤王感到侥幸。
圣龙历七月的那把火,烧毁了高战一系和四大家族的粮草,把整个帝国引向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局面。
对于四大家族而言,在彼此依然互相牵制,高战一系和风雨军又于一旁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就地筹集足够多的粮食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对于控制着圣京城的高战一系而言,倒是有足够的闲余去征集城中大户的余粮,但是姑且不论在刚刚经历了呼兰长期围困、人心不稳的时候,那些豪强大户是否会把手中的存粮乖乖交出,单单是锦州遭围、缺乏有力援军的情况,就使得中央派处于战略的劣势之中。
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大势力痛痛快快地接受了天池剑宗的调停,达成了彼此的妥协,而他辅政王也正是其中的得益者。
然而原本最有机会获取最大利益的风雨,却出人意料的并没有多做争取,反而是抛开个人恩怨,挥兵解救锦州之围。
当然风雨并不是没有收获的,这样的举动事后证明风雨绝对是明智和富有远见的,他很聪明的避免采取那些强夺没根植于实力上的短期利益而遭致怨恨的行动,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赢得天下民众的拥戴上。
经过强敌入侵之后的圣龙,人民需要一个大公无私、用兵如神的英雄来保卫他们。这一方面,风雨成功的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同时,风雨还赢得了高战一系的好感,并且使得萧剑秋和高战联盟之后,并没有把风雨视作当前最大的敌人,满足于监控风雨、分裂风雨军,继而让受到削弱的风雨军牵制四大家族。
正是由于如此,风雨才能够在圣京有惊无险,利用各派的矛盾游刃有余。
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同了,又一次的纵火之后,如果风雨能够侥幸逃脱、重新掌握风雨军,他还会不染指中央政权吗?善战的风雨军将何去何从?还会在圣龙的各大势力的斗争中保持中立吗?抑或是倾向四大家族与朝廷为敌、甚而与风云世家联合乃至投向呼兰?
在政治的角斗场上,是没有什么一定的,一旦猛虎归林、潜龙腾渊,随之而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时间并不容萧剑秋迟疑,他很快发出了一系列指令,力图弥补目前的困境。
守备部队被投入到扑灭城中大火与疏散居民的行动中去,同时还担负着维持圣京治安的重任;信鸽在夜空飞起,密函传向四方,沿途的关卡、路道都接获了严令,仔细盘查西去的行人,争取半途截住风雨;锦州城的兵马也很快得到四面布防、阻止风雨和他的军队会合的指示,如临大敌;跟随风雨一起来的近卫队则被郑重警告,原地驻守、不得妄动,否则以叛国罪论处。
这些指示无疑是正确和及时的,其回报是不久之后圣京城就恢复了正常秩序,同时也为风雨的返回设置了重重阻碍。
可惜,萧剑秋还没有来得及欣赏自己应变的成效,一道噩耗传来,打乱了所有的方寸。
──广陵帝遇刺重伤,楚雨墨大人护驾捐躯。
萧剑秋心里明白,自己终于还是百密一疏,算漏了一点。
由于一开始就认定这场动乱起因于风雨的人马营救风雨,所以想当然的认为风雨逃脱之后,风雨一党应该不会再有大的行动了。
事实证明这里有一个极大的思维盲点:那就是四大家族、风云世家乃至其他各怀心计的势力团体,也许并没有一开始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