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艄鹊拿烂烫煜隆?br /> 风雨把这些博学的文人组织起来,在凉城四周开设学堂,普及教育,大批寒家子弟有了免费受教的机会,後世为此感到非常讽刺:儒家一直推广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居然在一个蔑视儒家礼教、积极推行法家的枭雄身上得以实现。
军队得到了整编,并且积极推行军屯制度,在军事驻地组织士兵生产,建立“且耕且守”的制度,士兵们一边戍守,一边务农。军屯保持著原有的军事制度,以营为生产单位,其屯田事务有典农中郎将管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养兵运粮的负担。
民屯也在积极的展开,广漠荒凉的原野上,出现了一处处农耕的人群,在兵荒马乱之後,大西北兴起了一股如火如荼的农业生产的热潮。
“好!李先生和众位大人真是功不可没啊!”
风雨率领一批官员视察完了这些天来的建设,回到议事厅。
虽然经历了刚才的不快,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满意,无意间却看见李淳心事重重,不由十分奇怪,问道:
“我们凉城的衣食父母怎麽如此不开心?”
“启禀风侯,虽然目前百姓对於屯田非常踊跃,屯田计划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少足够的耕牛,来不及开垦啊!若不能够及时解决的话……”
李淳愁眉不展的说道,这些天他忙里忙外,为凉城的发展事必躬亲,然而百废待兴,实在是有著忙不完的事情。
风雨听了李淳的话之後,也皱了皱眉,西北地多牛少,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今大举开垦,如果没有耕牛的话,对整个屯田大计的开展有著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样想著的风雨,回头看了看高凤阳。
“如今时局动荡,我们和各地的商务都陷入停顿阶段,眼下又是建军,又是屯田,我实在没有多少钱了!”
高凤阳看见风雨的目光转向自己,吓了一跳,急忙哭穷。
“两位大人何必如此愁苦,在下自有妙计!”
一旁的孔宓却笑著说道。
“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有什麽办法?”
高凤阳十二万份的不服气,他自诩为商贾奇才,如今因为风雨军开销实在太大,而一筹莫展,绝对不相信这个被风雨如此礼遇的书生有什麽绝妙好计。
“是啊!请孔先生快讲!”
李淳也是急不开待,凉城的事务千头万绪,他又不想被无忧谷的人给比下去,一听到孔宓有办法解决这个大难题,不由眼睛一亮。
孔宓笑著向高凤阳问道:
“虽然我们和呼兰、西域以及圣龙的商贸暂时停顿,但是和高唐的贸易如今应该开展得很频繁吧?”
“是啊!可是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闲财来购买这些耕牛,高唐的牛再多也没用!”
高凤阳想了一下,风雨军占领凉城後,自然而然就取代了呼兰,同拥有青海湾、红河以及大高原的高唐之间产生了非常频繁的贸易,成了目前风雨军唯一的商贸渠道。由於高唐盛产牛,他不是没想过向高唐大举收购,但是手头实在缺少现金。
“没有现金也没关系,别忘了呼兰人在凉州库存了大批的丝绸,目前根本无法运往西域销售,何不让人染成印有花纹的彩色丝绸,发一批给那些经常和高唐来往的有影响的人士,命令他们在和高唐贸易时必须穿著或者使用,以开风气之先。然後,我估计等丝绸流行之後,就可以方便的用两三匹丝绸换一头牛,那麽只需十八万匹丝绸就可以换得六万多头了。”
“妙极!”
“此计甚妙!”
李淳和高凤阳常年经商,所以在孔宓一点拨之後,立刻如梦初醒,不等对於经济迷迷糊糊的风雨想通,就已经拍案叫绝。
“我看还要做一下修改!”
一直没说话的欧静笑著说道:“开风气之先者,最最合适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莫过於──”
说著,指著还没反应过来的风雨,四人一起叫道:“风侯也!”
顿时哄堂大笑。
其实孔宓、李淳和高凤阳三人也早已想到这一点,不过不方便开口,而欧静则心领神会,由她出面点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一代名将风雨,在他的文官系统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的合谋之下,无可奈何的成为了丝绸推销员。
风雨直觉到不是一件好事,不过一时间不知如何反击,跟著傻笑了一会,终於找到了转移话题的内容,问道:“各位对於民屯收成的征收,是否有了决议?”
一言既出,四周沈默。
对於民屯收成的征收,目前分成了两派。
李淳主张采用“计牛输谷”的方法,按照屯田客使用官牛的多少,来确定不同的租额,并且利用自己主管凉城的便利,已经实施下去了。
欧静则坚决反对,认为采用这个办法,收成好的年份也只能按照原定的额度收租,如果收成坏的年份,国家还不得不减免,对国家大大的不利。因此主张“分田之术”,根据每年的实际收成,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收取租谷,丰收多收,歉收少收。
这两个方法各有千秋。按牛收租的办法,由於规定的租额是不变的,屯田客为增加收获,就会扩大种植面积,开垦荒地,增加官田;如果实行按产量分成收租的办法,收成增加了地租也要随之增加,屯田客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增产所得,就会失去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但对增加国家收入又确实有利。
风雨发觉自己又在自找麻烦了,因为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李氏家族和无忧谷之间的一次大较量,身为中间人的风雨,自然不能够轻易的捅这个马蜂窝。
这个时候的风雨不由想念起远在圣京的李中慧来,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泥潭中,风雨越来越感到,这个当初被自己揭开黑纱的少女,实在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为了调解场内的气氛,风雨干咳了一声,转移话题道:“如今轩辕军校筹建的如何了?”
“启禀风侯,校址已经落实,各科教员也纷纷到位,现在还请风侯为军校题词,作为军校世代流传之精神!”
提到办学,陈善道的兴趣不由上来了,和所有文人一样,对於整编文史和兴办教育,历来都是当仁不让的。
风雨也很得意自己对於军校的人事安排。陈善道被任命为学监,以他一丝不苟的性格,来整肃军校的纪律再合适不过了;不过风雨可不想把整个军校变成一个呆板而无生机的集中营,所以任命孔宓为教务长,在这个诡计多端的家夥带领下,那些学员的脑子一定会开窍吧!(真可怜,风雨仿佛看到了恶魔正在磨刀霍霍向牛羊)
整个军校学习的内容分为七科,分别是道德、兵法、武艺、地理、数学、机械、五行术。
道德由陈善道负责,施教的是一批儒生和无忧谷的一些贤士,风雨虽然讨厌儒家的繁文缛节和愚蠢的仁义道德,但是认为儒家提倡的忠义思想有助於加强军队的控制。
兵法由风雨亲自主持,风雨军的各级将领也参与,不仅讲战阵的运用,还涉及到谋略和用兵的思想。
武艺由秋里主持,同样,风雨军的各级将领也参与其中。
在兵法和武艺的讲学上,风雨军的将领们是师生互动的,有些课程上他们是学生,有些课程上他们是老师,互相交流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并且流传下去。
地理由陈善道推荐的夏长杰主持。
数学包括了天文、阵法,由孔宓主持。
机械和五行术则不是必修的学科,所学者是经过专门的选拔,日後委以特殊任务。机械当然由南天门担任,令风雨意外的是,这家夥看了几百年前逍遥的著作顿时如获至宝,所以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个差事,算是回报风雨,这不由让风雨对於逍遥更多了一份敬意。至於五行术则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让所有懂得五行术的人来轮流教学。
轩辕军校的学员一是来自风雨中,除了各级长官必须前来进修外,一些年轻机灵者,或者作战勇猛者,都被选来学习;同时由於凉城四处开设学堂,这些学堂的师长们也会推荐一些优秀者前来。此外,军校每年都有招生考试,由於风雨的显赫声名,所以这第一期来报考的人数就大大的超出了风雨的预料。
对於陈善道的要求,风雨也很重视,知道这是为这所学校的莘莘学子建立一个为人处事的标准,事关重大。
风雨沈思了良久,终於提笔写道: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包容豁达,报效国家,诚信为本;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智,披肝沥胆之忠,慷慨赴难之勇者也!”
就这样,这番话成为了所有轩辕军校学生的座右铭,而这批学生注定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雨过天晴语:
最近两个月没有打开信箱了,今天一打开却吓了一跳,竟然有六百多封信,除了许多无关的垃圾信之外;居然还有近两百封朋友的来信,是针对小弟目前在网上上传的两本书:征战天下和铁血山河的,其中有许多建议和批评令雨过天晴受益匪浅,还有许多激励之词让在下惭愧之余更是坚定了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书写好的决心。
另:原本以为写内政挺省力的,没想到真正开始写了,才发觉其实很麻烦,许多政策真的是一言难尽,由於我在书中将陆续写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内政改革如“一条鞭法”、“议罪银”、“养廉银”“青苗法”等等政策,所以下了一点功夫,读罢历史、掩卷长叹,方才恍然制度的本身其实各有优劣,执行者却往往会把利国利民好事办成祸国殃民的坏事,因而这些政策其实即使盖棺亦难以定论。终於领悟原来天底下最不好当的是政治家了,不仅是吃力不讨好、还会好心办错事,不如做一个自由的懒散人。呵呵!
~第九章派系之争~
李中慧回来了,她带著原先被留在了圣京的欧仁所统帅的三千近卫军回到了凉城。
风雨很高兴的出城迎接,但是很快就发觉李中慧实际上在回来的同时还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大难题。
──以伦玉关换取锦州和延城。
从整个战略角度讲,这个方案是很独到的。
伦玉关精锐兵力的到来,正好可以弥补风雨军因为凉、夏大战而受到严重削弱的战力。同时也有利于风雨军进一步立足凉州,在军事部署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麻烦的却是人事。
白起回到凉城之后,将其置以什么样的地位?从伦玉关撤走,将引起因在伦玉关倾注了无数心血、并将之视为改革的试验田的无忧谷多大程度的反弹?白起是否会接受这个命令?是否会引起整个风雨军的分裂?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风雨头疼欲裂,不敢轻易抉择。
※※※
李中慧带来了朝廷的旨意:
“拒绝风雨请辞,册封为一等定凉侯,设定凉军都护府,统辖西北事务;任命白起为凉州太守,三月内必须率部换防;同时,林仁山任伦玉关太守,率延城兵力进驻伦玉关;此外,在三月后将林仁山之女赐婚于陈良,在锦州完婚之后出任锦州太守,锦州兵马不得调动,驻扎原地。”
真是两桃杀三士的诡计!
在任命白起为凉州太守的同时,并没有撤除秋里凉州刺史的职务,一个州同时拥有太守和刺史,还真是圣龙帝国有史以来的头一遭。
根据圣龙的官制,一个州如果是重镇的话,设置太守,配备一到两个师;如果是一般的郡县,则设置刺史,配备三到五个团;像伦玉关这样的军事要塞,其最高军事长官为总兵,所辖兵力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一到两个军。
风雨军的编制本来就有点不伦不类,如今在一个州同时拥有太守、刺史,以及四个军的兵力,绝对是圣龙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样一来必定会引起一些人事上的麻烦。
此外,任命陈良为锦州的光杆太守,实际上就解除了风雨军通过锦州对圣京的威胁,而风雨军实际上也就成了用伦玉关换延城而已,大大的吃亏!
偏偏这个方案还是风雨授予了全权的李中慧同意了,真的让风雨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万万不可,如今伦玉关已经成为风雨军兵力来源,军中的家小更是多半在那里。同时,在伦玉关也实行了非常彻底的屯田制度,实施了各种长期的政略,许多百姓因为仰慕风侯,不远千里投靠,如果贸然撤出,置风侯信誉于何地?岂不是让天下仰慕风侯之名的百姓大失所望?而且,风侯起于伦玉关,多少将士血染名关,伦玉关更代表著风雨军的赫赫功绩,如何可以贸然送出?何况以伦玉关之险要,却只换得一个区区的延城,令臣等不得不怀疑其中有人别有用心!还望风侯三思,且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