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也许是实在不耐烦了,在最终宗喀活佛向风雨进行灌顶大法之后,因为一动不动坐的时间太长而不耐烦的风雨,可以说是一把抢过了老头子手中的冠冕,自行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个举动自然引起了老宗师的不满,也成为了日后许多僧侣进行攻击的借口。
但是风雨的崇拜者们却对此赞赏不已。
佛也好,魔也罢,将自己的一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神阻杀神,天挡叛天,这才是风雨让万世为之着迷的魅力所在。
不过令百密一疏的风雨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册封“怖畏金刚”的典礼,也成为了宗喀进行的一次巨大宗教改革。
从此之后,所有的活佛都是老活佛的转世,只有转世灵童才能够继位,为活佛的制度在高唐根深蒂固的推广开,并因此而最终摆脱了风雨的控制。
这一切当日后风雨反应过来时,也只能够摇头苦笑,肚子里问候这个老家伙十八代祖宗了。
当然,如果真有转世的话,恐怕也就无所谓十八代祖宗了。
不管怎样,圣龙历七五四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万佛会,在皆大欢喜中落幕。整个萨迦灯火通明,在载歌载舞中庆贺德高望重的宗喀,成为高唐的又一代活佛。
而风雨也在心满意足中,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离开了高唐,奔赴硝烟滚滚的凉州前线。
如果说,在高唐参加这些繁琐和无聊的佛教仪式,仅仅是出于对战略的考虑而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性情所作出的牺牲和妥协,那么在刀光剑影、尸山血海中与敬爱自己的战士同生死、共进退,则是风雨一生真正永远无悔的选择。
~第五章 两军对峙~
圣龙历七五四年五月。
主政的呼兰大国师张仲坚任命大将鲁固为帅,统领十万大军掠边,原本是想乘风雨忙着攻占高唐之际,在凉州捡一个便宜,可事实上呼兰大军很快发现,今日的凉州已经和一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风雨在推行屯田制的同时,也采纳了孔宓的意见,在凉州与呼兰的交界沿线,选择地形险要的地方,设置了横阳、神堂、银城七寨,同时修缮建筑了东胜堡、白胜堡、安定堡、建宁堡、金城堡等十三堡,还挖掘了大规模的壕堑,总计长达三百八十公里,深与宽都在一丈五尺,缠绕了铁丝,埋设了尖桩,并且筑堤储水,引导圣龙河的河流。其中“有深处舟马不可渡”,还种植大量草木以阻塞道路,极大限制了骑兵的南下。
这些壕堑同那七寨十三堡大部分都是在原有的基础因势利导地加以修建,彼此相辅相成,虽然耗费的人工并不是非常巨大,但是却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实用功能。
它们平时分别用于疏导水流、灌溉农田、储蓄谷物、训练士兵;战时则绵延千里,互相呼应,凭借参差不齐的地形和险要的关卡,有效地滞缓了号称天下无敌的呼兰骑兵。
再加上延城、麓城、庆城、府城这四座处于西北军事第一线的城池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十分纵深的防御体系。
在朱大寿的白虎军、白起的青龙军殊死抵抗下,竟然将呼兰人死死的阻止在第一线之外,连凉城的影子都摸不着,更不用提进入凉州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予以大肆掠夺了。
而与此同时,秋里的秋风军、耶律明雄的黑狼军和拓跋家族的私家军互相配合,一方面威慑住了南面蠢蠢欲动的皇甫家族,一方面在人力、物力上源源不断的支援着第一线,还不时地发动小规模的反攻,逐步的消耗着呼兰军的实力。
以上就是张仲坚和风雨,这双方的最高统帅相继赶赴前线时的局面:整个战事正处在倾向于风雨军的相对僵持局面。
所不同的是,风雨匆忙赶回凉州时,仅仅带了忠心耿耿的三千近卫军,五万赤狮军被留在了高唐;而张仲坚则是统率着刚刚拿下敦煌的四十万百战雄师而来。
“启禀国师,探子来报:昨夜我军高唐方面军团在唐古拉西侧峡口,遭遇了赤狮军的伏击,损失四个团的兵力,剩余兵马被滞缓在峡口之外,请求增援!”
在呼兰大军的营帐内,韩让面无表情的将刚刚接获的消息禀告给张仲坚。
张仲坚紧闭着双眼,左手按在太师椅的扶柄上,右手则缓慢的挪动着两个大钢球,让人无法揣测这位权倾一时的传奇人物,此时此刻正在想着什么。
事实上,他内心的震惊是无以言表的,这个风雨每一次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风雨军的真实作战实力和风雨的战略调度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
当初陈兵敦煌,故意没有拿下,除了需要示威于那些西面的国王和酋长之外,更是想故意留出破绽引诱国内的反对者自动跳出来,没想到却等到了风雨进军高唐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机会难得的张仲坚迅速命令鲁固统帅十万大军为先锋,自己则立刻拿下敦煌,亲自压后赶来,可以说做出了非常正确和迅速的反应,同时也给予了风雨足够的重视,在战略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错。
在他的计画中,鲁固的十万大军应该可以给予防守空虚的风雨军以重创,使得风雨军在凉州岌岌可危。
而自己随后挟着在敦煌攻守战中获胜余威而赶来的呼兰军主力,将一举击溃因为后院起火而慌忙从高唐赶回来的风雨军,甚至是可能出现的皇甫家族的军队,从而彻底的收复凉州;同时从敦煌进发的另一支军团将乘机进入高唐,扫除风雨军最后的庇护所。
应该说整个战略思想无懈可击,可惜偏偏就是碰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风雨只调用一个军的兵力迅速而有效的进占了高唐,再加上他在凉州事先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措施,使得鲁固的先锋大军无法攻陷一城一池。
面对着坚城和纵深的堡寨、堑壕一筹莫展,连带着自己随后而来的四十万大军也没有用武之地,正面战场的僵持,不仅消耗了呼兰大军的实力,更消耗了大军的士气和物资。
而另一方面,风雨面对着正面五十万大军逼近的压力,竟然还是留下赤狮军镇守唐古拉峡口,一举粉碎了张仲坚奇兵收复高唐的图谋。
“好大的胆子,竟然无视呼兰的五十万大军,我倒要看看你风雨究竟是不是三头六臂?”
沉思了良久,张仲坚终于睁开了双眼,放射出的是令人胆寒的目光。
在这种目光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呼兰王公大臣们纷纷冷汗淋漓,那称雄一方的国王酋长们个个卑躬屈膝。
如今,东方的那个年轻人彻底的激怒了这位北方的霸主,他决心用那一向纵横无敌劲旅来粉碎对手的桀骜不驯,为帝国的辉煌和威严,再塑新的篇章。
“大草原的将士们,你们用刀剑证明着你们的勇猛,用热血织就了你们的无畏,然而现在,敌人仗着几座城池,挡住了你们前进的步伐,玷污了你们英雄的名誉。
“就在那几座城池的后面,是广阔的田野,是无尽的财富,是娇柔的美女,是醇烈的佳酿,那么如今,你们是要在敌人的面前做一个懦夫退缩,回去承受子孙的辱骂;还是踏破这些该死的土墙,获得勇士的桂冠,享受财富、美人与佳酿?”
在呼兰大军决战前夕的誓师大会上,张仲坚用最直接的物质和荣誉刺激,赤裸裸的蛊惑着五十万大军求战的意志和奋斗的信念。
他决心抛弃先前过于华丽的战法,完全依靠兵力的优势来粉碎风雨军这条弧形的防线,然后不再理会四周小部队的骚扰,长驱直入进逼凉城,运用呼兰人惯有的机动作战方式,纵横驰骋,呼啸来去,洗劫整个大西北。
“战!”
受到了张仲坚的煽动,草原的骑士们发出了最原始的吼声,洗去了这些天战事不顺的不安和烦躁,决心用刀剑夺取荣誉和财富,用鲜血点缀战袍与兵刃。
在这样力求一战的激动气氛中,主张谨慎的人们更是被张仲坚去凉州就地解决补给的话给挡了回去。
呼兰庞大的军队开始缓慢而不可阻挡的行动起来,整个战术虽然有着蛮干的嫌疑,但是由于占据着绝对的军事优势,却也让人无法小视。
“风侯回师了!”
在凉州的人们则纷纷弹冠相庆,将不败战神风雨回来的消息争相传颂,人们所关注的不是风雨带了多少兵马回援,而是他所给予人们的强大信心和无尽慰藉。
“这些日子,在白将军和朱将军的指挥下,我军以延城、麓城、庆城、府城为点,辅以七寨十三堡和绵延千里的堑壕,成功的阻击了呼兰大军于第一线,保障了凉州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力的消耗了呼兰大军的实力,以在下看,呼兰主力的到来,只是进一步加重了补给的负担,如今进退维谷,应该会不日退兵。”
在凉城的作战会议上,孔宓的话明显带着乐观。
他很得意于自己在凉州实行的防御措施。
四城七寨十三堡,再加上那些壕堑,使得风雨军的北面防线犹如一张精心编制的网,既能够坚强的挡风遮雨,又不失弹性和韧性,使得无坚不摧、无城不克的呼兰大军也一筹莫展,狼狈不堪。
有了这道网的屏蔽,整个凉州就成为了一个大城池,凉城反而变成了这座大城池的内城,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名列史册。
“秋里,你的意见呢?”风雨对孔宓的想法不置可否,而是转首向秋里提问道。
“依末将之见,张仲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毕竟拥有五十万精锐大军的呼兰,相对于虽然人数上并不相差太多,但是可靠战斗力却只有二十万精锐兵马的我军而言,在兵力上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接下来的关键是寻找出呼兰军即将发动总攻的位置,只有全力顶住这一轮的进攻,我军才可能真正守住凉州。”
秋里可没有孔宓那么乐观,和呼兰军多次血战的经验,使他很了解对手的特性,他们崇尚军功和武力,绝不会这么窝囊的撤退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四十万大军就这样无功而返的话,张仲坚在国内的权威势必会产生大大的动摇。
因而顶住了这一次的进攻,也势必会让风雨军彻底解决北方在短期内的危险,从而赢得西征的有利局面。
事实上,这也正是风雨不顾呼兰潜在的威胁出兵高唐的理由之一。
而在凉州的外围同张仲坚面对面地进行一场控制住损失的防守反击战,更是风雨早就决定下来的战略部署。
作为风雨最信任的战略执行者的秋里,在风雨不在的期间,顶住了各级将领的压力,没有和呼兰那支先锋大军决战,也正是为了等候张仲坚的亲自到来,贯彻风雨的大会战意图。
但是真的会事事如意吗?
自己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还会像以前那样紧紧把握住整个时代的脉搏吗?秋里有些担心。
风雨的心里其实也有着同样的担心,原以为敦煌的作战和西线牵制,以及呼兰国内的隐忧,会影响到呼兰发动会战的规模,如今看来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了。
如同自己把张仲坚视为大敌一样,这个对手显然对自己也很重视;更讽刺的是如同对手低估了自己进占高唐的能力一样,自己也低估了对手攻打敦煌的能力。
张仲坚一听到这边有机会,就马上拿下三个月都没有攻克的敦煌,然后大军压境,可见他对付敦煌是存心放着慢慢打的,就算最初的暗算对象不在自己,不过现在却让自己主动上了套。
认识到这一点的风雨,真的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高兴还是痛苦。
就目前而言,自己在战略上的部署十分正确,有力的打压了张仲坚,但是五十万大军数量上的压倒优势,却始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各方面的因素也在奇妙的发挥着彼此间互动的影响。
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寻找出呼兰军的主攻方向,顶住这一轮的攻击。
如果顶不住的话,防线后面几乎不设防的土地势必成为呼兰军奔放的猎场,即使保住了凉城,也势必发展成一场失败了彻底完蛋、胜利了也是元气大伤的残局,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此外,抱着即使战败也要将圣龙的土地留给圣龙人的想法,他已经把所有的兵力都调动过来了,以全力对付呼兰。
老奸巨猾的拓跋山名最终会不会临阵倒戈?
楚天辞会不会说服皇甫家族不落井下石?
这一切对于风雨来说,都是未知。
但是无论如何,这一战都势不可免,风雨军如今生存在各路势力的夹缝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打开局面的话,就只有依靠战争。
自古以来,大至国家、小至某个势力集团,要想崛起的话,都只有在尸山血海中求生存、得发展,打破原先强者建立的旧秩序,而建立自己主导的新秩序。
所以风雨并不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