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
扒笕儆妥杂啥槌傻木印?br /> 所以面对着尊敬的统帅受到了重伤、整个军队受到覆灭的危险时,战士们突然冷静了起来,这些日子里风雨刻意使这支军队形成的为生命、荣誉和自由而战的信念,一下子从内心深处涌了出来。
一批士兵倒下了,又有另一批战士顶了上来。每一个人都是面带着微笑,显得那么的从容与镇定。
在他们的心中,保护敬爱的统帅、捍卫军队的荣誉和追求自身的价值,这些目的已经上升为神圣的使命感,在每个人的身上爆发了起来,形成了惊人的战斗力。
这,就是风雨苏醒之前的景象。当风雨恢复过来时,整个军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完整的阵形。
在这样的平原上,面对着占压倒优势的呼兰骑兵,主将又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将军,敌人好像要把我们逼到城门那里去,迫使我们为他们开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怯生生的对着自己心中景仰的主帅说道。
在风雨晕倒的时候,百里锡派出了一个百人队,负责照顾安置在阵中的风雨、洛信和卓静雯,这个士兵就是其中一员。
风雨看了看眼前的局势,的确,在朝城门方向的压力减轻了,相反背着城门方向的压力却大大加强。
毫无疑问,哥舒行文准备利用自己的这支在城外的孤军,来做他进攻伦玉关的先锋。这在战术上是十分可取的,面对着如此坚实的城墙,强攻只会徒曾伤亡,利用对手的人马作攻城的先锋则有效得多。
面对着自己这一方的亲人被敌人的刀枪驱赶着、作为人质冲到了面前,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心痛,至低限度会极大的打击防守方的士气和减低自己的伤亡。
如果向自己人射箭,无疑会让士兵感到十分犹豫,在政治上也会处于相当的被动;如果放任敌人冲过来,则又有了破城的危险。
先前,正是运用了这种战术,才轻易的冲到了伦玉关的城内。只是由于风雨和洛信的牵制,使白起争取到了时间;而呼兰这一方面却由于大队人马调动的不顺利以及攻城器具的没有及时跟上,不能对冲入城内的军队做出有效的支援,这才有了悲惨的失败。
有鉴于此,这个方法虽然冷血,但却十分有效。
毕竟在战场之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作为一名将军他的职责本来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己的伤亡,同时取得最大限度的战果。
所以要强令敌人不伤害自己,并以此对战争做出种种限制,真是一种十分可笑的逻辑。
战争的本身就是要求无差别、超范围的削弱敌人保全自己。当然风雨并不是主张和赞成冷血的残杀无辜的人民并且为了胜利而不顾及任何人道,但是这种只能出于将领的自觉,但并没有任何立场要求敌人也跟着遵守。
毕竟正义也好、道德也好,这一切的推行必须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自己的家园、荣誉和自由必须、也只能是由自己来捍卫!
这也就是风雨在他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始终同那些所谓的正道中人格格不入的原因。
也许自己是一个真小人吧!──风雨对自己如此评价。
不管怎样,哥舒行文的这一决定对处于重围中的风雨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幸运,毕竟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否则如果哥舒行文想要不顾伤亡一举歼灭风雨的话,大可以不顾城楼上不断发射的投石车对自己队伍的杀伤力,用大规模的弓箭远端射击,那么处在重围中的军队可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这也是风雨最害怕的局面,所以他始终命令部队紧紧贴着呼兰人。
不过如今明确了呼兰人的意图后,风雨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看到身边那个士兵欲言又止的样子,风雨突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赵亮!」受宠若惊的士兵激动的答道。
风雨记下了这个名字,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洞悉敌人的意图,说明此人有着很高的战略天赋,值得培养。如此想着的风雨,微笑着对士兵说道:「你是不是担忧我们会中计?」
满脸通红的士兵腼腆的点了点头。风雨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淡淡的说了八个字。
──决定着整个战役最终胜负关键的八个字!
~第六章 沙场结盟~
「秋里善袭,白起善守」──这是风雨对赵亮所说的八个字。也是风雨对他手下两员大将的作战风格的概括。
在日后赵亮将这段轶事公诸于众的时候,更成为了史学家赞颂风雨知人善用、洞悉战情的资料。不过当事者知道的话,恐怕会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就在白起运用城上强大杀伤力的防守器具不断支援风雨,而风雨则被迫逐步向城门靠拢的时候,似乎整个战局已经被哥舒行文牢牢控制住了,正在按他的设定在演进。
哥舒行文展在远处的高坡上,脸上露出了微笑──看来,他将成为第一个强攻伦玉关成功的将领了。
于是他轻轻的抬起了手,身边的军队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冒着伦玉关城楼上不断发射的石块和弓箭的袭击,开始渡过河,准备对伦玉关发起最后的总攻。
这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紊乱──面对远处不断有石块袭来的渡河部队的阵形或多或少的有些混乱;在战场上的军队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战斗不免有些疲累;见到己方的主力开始行动、胜局将定时,心理上理所当然的有些松懈。
这一切本来是很细微的,在如此的战局上本应该毫无影响。
可惜天意中断了哥舒行文夺取的伦玉关的计画。
──远处突然卷起了滚滚尘土,铁蹄阵阵。
风雨善谋秋里善袭白起善守洛信善战
这四句话可以说是对早期风雨系将领作战风格的有力概括。
事实上,在伦玉关大战就是对这四句话的最佳验证。
而在战斗达到白热化的时候,当中的两句就成了战斗胜败的关键。
──秋里善袭,白起善守。
「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白起将军高超的防守能力,伦玉关必将会陷入一场艰苦的攻防争夺战中,根本无暇支援城外的统帅;而如果没有秋里将军在关键的时刻展开致命的骑兵突击的话,那么整个战役鹿死谁手恐怕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
不过最令我佩服的仍是统帅,身在如此惨烈战斗之中,依然能够洞悉整个战局的发展,并且最终运用高明的手段将已经与原先布局大不一样的战役引向有利的结局,这不仅需要优秀的军事素质,而且还需要独到的政治天赋。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真正决定胜败的还是『风雨善谋』这一句。」
──帝国上将军赵亮的回忆录
从侧门绕过来的秋里的秋风兵团终于出动了,整个风雨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开始了整场战役中最关键的突击。
一万重骑兵手持着长矛,凭借着冲锋的高速度所带来的强大冲力,很快的冲破了有些疲惫、有些松懈、被即将到来的胜利麻木的呼兰人的阵形。
秋里选择的突击时机极其精确,突击的地点更是高明。整个呼兰军队被拦腰一刀,半渡中的呼兰军更是遭受了猛烈的打击。
辅以重骑兵强行突击的是轻骑兵的游击。
三万名轻骑兵在战场上呼啸来去,把呼兰人打得晕头转向。刀光闪闪,人仰马翻。到处是厮杀声,到处是干戈碰击。
被这次突击打得还没反应过来的呼兰人,只听到整个战场上都喊着:「圣龙联军杀来了,全军被前后夹击了。」之类的口号,一时间人心惶惶。
这次攻击伦玉关,呼兰人最害怕的就是前有名关挡路,后有圣龙联军的追击。
最要命的是全军的最高统帅哥舒行文被堵在河的另一边,无法及时的带动士气,有效的组织军队反击。
于是整个呼兰军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困境。
当七月的晚风拂过战场的时候,已经有近七万呼兰骑兵和四万多圣龙的战士永远的长眠在这里。没有民族之分,没有身份之别,这些驰骋沙场的男儿,终于在沙场上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关键时刻哥舒行文稳住了自己的军队,而风雨也是精疲力竭,根本无力也无心再打下去了。
于是战争出现了奇怪的局面。
在激战一整天之后,数十万哥舒行文的大军突然撤去,消失的无影无踪,似乎牺牲了如此多的性命,就是专门来为风雨练兵的。
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伦玉关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风雨迎风而立,在他对面的赫然是白天还打得你死我活的对手哥舒行文,以及本应在伦玉关作阶下囚的呼兰的大皇子。
「在下先预祝大皇子马到成功,铲除叛党。希望到时候你我南北合作,共同谋取天下!」风雨微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这次真要多谢风将军的鼎力相助。谁也没想到我们两家在打了如此剧烈的一仗后,居然会握手言和;恐怕当本皇子率领七万精骑杀入呼兰城的时候,张仲坚还搞不清明明已经被迫西去的南征大军怎么会通过伦玉关突然出现。哈哈哈!」想到即将可以大权独揽,呼兰大王子不由有些飘飘然。
「年轻人,这真是你一开始设定的结局吗?」与大皇子不同,哥舒行文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冷冷的盯着风雨,像是要看透这个难以预测的年轻人。
看着风雨微笑不语,良久这位老将才缓缓的说道:「希望下次相遇不是在战场!」
「但愿!」风雨淡淡的回答道,一股惺惺相惜的感觉涌上心头。
看着哥舒行文率领大军西去,而大皇子则带着七万骑兵滚滚北上,风雨叹了一口气。整件事情终于告了一段落。
这是一个多么精妙的布局。
经过这一战,谁也不怀疑哥舒行文必然西走;再加上哥舒行文故意分兵而行,张仲坚根本不可能会料到正有一支精锐之师悄悄的掩近都城。
不过这次政变真会如此顺利吗?耶律楚昭能够得到他想要的部族独立吗?
风雨如此想着,对于这个口才便利并且斧钺加身而色不变的年轻人,风雨颇有一种想将其收罗帐下的欲望。
在多年之后,一个被后世称为最擅长政治的女人忍不住问风雨:「难道你一开始就准备打一场假仗吗?如果是这样,没必要打得这么惨烈吧!」
风雨唯有苦笑。
老实说,一开始风雨并不像后来许多人推测的那样,下定决心准备同哥舒行文合作。
到底是全歼哥舒行文大军,使圣龙的各大势力认为呼兰实力已经大大削弱,从而肆无忌惮的加速彼此间的内讧,风雨则以此浑水摸鱼,从中取利?
还是与哥舒行文结盟,使呼兰陷于内斗,而风雨则可以放手对付国内的敌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植了一个北方的盟友?
这两个想法一直让风雨难以决断。
前者可以加速圣龙内部的争斗,从而可以从容的谋取最大利益,并且日后对付呼兰就省力得多了。
后者则增加了一个盟友,多了一张可打的牌,而且让呼兰继续拥有强大的武力,有助于日后圣龙渗透西域时,扮演救世主的形象,促使大陆各公国更进一步向圣龙靠拢。
其中的利弊,即使到了后世,仍然有不少人争论不休。
关于这一仗,风雨毕竟是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大会战,其实并没有他的崇拜者所描绘的那样辉煌。
那些试图为风雨辩解的人,其实很容易陷入要嘛把他形容成军事上极其伟大但却不顾将士生死的冷血动物;要嘛则变成了感情用事,以至于妇人之仁的两难境地。
事实上风雨其实只是定了一个大概的战略方针,这一仗无论如何必须打,但如何收场风雨自己也没有事先做出决断。
不过在明了实际情况之后迅速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则如同日后一次又一次的事实一样,证明了风雨极其擅长利用现实的形势和条件,使整个事态有利于自己这一面,具备极高明政治才华。
其次在战役中,风雨的发挥与日后的盛名并不相符。
在战争之前,明知呼兰人会进犯,却没有派出游骑进行侦察,使呼兰人到了门口才做出反应,以至于一上来十分被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的低级错误。
在战斗一开始,身为主帅却不统揽全局,而是以匹夫之勇上阵厮杀;放弃了名关坚城的有利条件,舍长取短,与以骑兵而闻名天下的呼兰人在空地上决战,可以说差点为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陷全军于不利之局。
如果不是白起防守的滴水不漏,如果不是洛信的骁勇善战,如果不是秋里的骑兵突击,如果不是全军上下的英勇无畏,整个战局实在不知会如何发展。
而如果不是呼兰的魔法兵团正在西征,如果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