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记





  易天行关切道:“菩萨身体不好,喝点儿水润润嗓子。”忽然想到菩萨们是不是不需要喝水,自己是不是白拍马屁了?不由窘然。
  普贤看了他一眼,伸出枯手来接水碗,易天行一喜,赶紧端着水碗凑到他唇边,缓缓送入。
  清水入唇,微微作响。
  响声不绝。
  清水由唇入喉,由喉入胸,由胸入腹……然后流了出来。
  易天行眼中闪过一丝惊异,眼睁睁看着自己倒入菩萨嘴里的那碗水从他的胸腹间流了出来,打湿了那件白色粗布衣裳!
  他出手如电,一把掀开菩萨的白衣,顿时,一道奇怖无比的伤疤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普贤菩萨胸腹处不知道被什么样的神通,生生击开一个大洞,洞中乌血如漆,脏器稀烂,背骨已断作数截,隐隐可见一片淡淡毫无光泽的肉团在微微跳动,那是心脏?
  ——好恐怖的伤势!
  易天行心头巨震,好生惊恐,手指一松,手上的水碗碰的落在了地上,摔的粉碎!
  普贤菩萨眼中含着笑意,柔声道:“数百年都是这样,好不了,却也坏不了。”
  易天行脑子奇快地转着,低声急促道:“叶相,去把蕾蕾叫来。”
  叶相僧摇摇头,低声黯然道:“大势至,毁灭至,菩萨能够保住这具肉身全仗着那颗无上菩提心,却非外力可以治愈。”
  易天行慌了神:“啊?”这才明白为何叶相一入日喀则,便满脸悲意,原来普贤菩萨竟是生受了数百年这等苦楚,想到此节,不由悲意渐起。
  普贤菩萨摇头柔声道:“肉身之苦,却非极苦。”他用自己的枯手缓缓解开自己的衣襟,将自己的下半身裸露出来。
  只见他的腰部以下全数被某种神通震成扭曲的树干模样,看着凄惨无比。
  易天行眼中一丝恨意一闪即逝,小声问道:“菩萨,这具肉身,不能饮水,不能进食,留着何用?保此肉身,留给你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解脱去吧。”
  “肉身残破,苦痛不绝,心志稍有不坚,便生幻象,此端为一苦。”
  “饥而食不知味,渴而饮水无方,三千世界,却只得一床,此端为一苦。”
  “我藏身此庙,不敢稍有思虑,不敢触及世人,因为当我感受旁人之时,旁人定能感受到我,思感放出,若惊动那处,大势至菩萨便来毁我记忆……所以我遮蔽五识,不与世间人物接触,此般孤寂,亦算一苦。”
  ……
  ……
  “但生若无苦楚,去有何安乐?”
  普贤菩萨望着易天行静静道:“这五百年来,为了保此肉身,我无时无刻不在与再次轮回的诱惑进行着挣扎,这种挣扎,才是真正的苦。”
  若换作易天行是菩萨,明知道自己的灵魂不死,轮回后仍然能缓缓找回记忆,而他如果受了这么重的永远治不好的伤,那他肯定在第一时间内自杀。
  但菩萨毕竟不是易天行,菩萨有菩萨的信念。
  “这肉身虽然残破,却是菩萨第一身,能够将我全身的修为尽纳其中,让诸天罗汉无法知晓我身在何处。若我毁此肉身,来世从头再修,稍有所得,便会灵光上冲,到时大至势菩萨再来赏我一下,我又要从头修起。”
  普贤菩萨见室中气氛有些悲切,说话便略顽皮了些。
  “那我这具肉身保留的故事说与谁听?”
  见菩萨望着自己,易天行心头害怕,知道这故事自然是专门要讲给自己听的。 
 
 
 
  
第四卷 倾城 第三十二章 五十三参
 
  菩萨的故事讲完了,但易天行总觉着这故事才刚刚开了一个头。
  说不明白就不明白,纵使佛师侍于旁,菩萨亲点化,仍然是不明白。
  说明白就明白,纵使前一刻还是浑浑噩噩,后一刻却福至缘通。
  易天行微微合什,闭目思考,将自己这一生所亲历的古怪事情从头至尾梳理了一遍,这才知道普贤菩萨讲的这个故事是什么——这个故事是一条线,将那些原先很不知所谓的事情串到了一起。
  佛祖不见,与西方极乐世界自然有莫大干系,说不定便是那方下的手。
  普贤文殊二位下界寻找,为了不让这二位找到佛祖,或是找到佛祖失踪与极乐世界的关联,西天净土界自然要对此事加以遮掩。由此看来,道门命人间修士组上三天于各处寺庙里扑杀继二位大菩萨后下凡寻找的诸位菩萨罗汉,大势至菩萨在高原上追杀普贤菩萨,害得普贤菩萨惨惨躲了数百年,都是为了消除这大千世界上的那段记忆。
  那段佛祖因何不见的记忆,那段与西天极乐净土有关的记忆。
  老猴被打下凡尘之时,尚在佛祖消失之前。此后他被囚在寺庙里,一身霸道神通不受肉身压制,凭此保全性命。想来是西天净土最为忌惮的人物,那方一直催促道门派人前来“骚扰”,或许并不见得是妄想除去老猴,只是想确定老猴是不是仍然被天袈裟大阵困着。
  只是……佛界争扰,又与天宫何干?道门在这件事情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七十年间,道仙组了上三天四处做恶,那陈叔平领命而来,欲杀自己,自己和杨家又没甚恩怨。更蹊跷的是,易天行在鄱阳湖上与陈叔平神识一触,发现那仙犬也不喜欢这个杀人灭口的工作。
  道门是被迫的?
  易天行忽然想到在武当山下吉普车里的对话。当时邹蕾好奇问道:“为什么道士们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要说无量寿佛?”
  对啊,为什么道士要说无量寿佛?
  ……
  ……
  无量寿佛便是无量光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位佛教之主,那位阿弥陀佛!
  万千事由,如同无数光点,今天终于被普贤菩萨保存着的这段记忆连成了线,事情的网络渐渐清晰起来——看来道门的背后,仍然是那位阿弥陀佛,不知道这位极乐世界的主人使了什么法子,令得道门也开始帮助他们来封存佛祖消失的秘密。
  万千线索,都直向那漂漂渺渺隐于重天之上,极遥远处的西方极乐世界。
  可是……仅仅知道这个,对于寻找佛祖,又有什么用呢?
  “要我去找佛祖?难道要我和西天极乐净土的人打架?那是找死!”
  尤其是看见普贤菩萨这惨况后,更加让易天行明白了事情的艰验。
  “这是最彻底的找死!”
  ……
  ……
  甘愿受万千苦楚,只为留存一段在易天行看来并不能解决问题的记忆,菩萨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易天行忽然心头灵光一闪,想起这位普贤菩萨的另一尊号来——那便是:“真理菩萨!”
  寻找真理,最要紧的,便是无上的毅力和决心。
  普贤菩萨在这荒原上的数百载幽居,证明着他毅力和决心,这种大愿力,较诸那位伟大的地藏王菩萨,也相差不远。
  想到此节,易天行拜伏于地,无比虔诚:“虽九死而不悔,菩萨此行真意,小子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这死泼皮小子,半字不提自己应该学习菩萨的品德,为寻找佛祖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居然到这时,也不肯给菩萨们一个肯定的答复。
  叶相僧哀怨的望了他一眼,这眼神里的嗔色,真是幽幽如水。
  易天行打了个冷噤,强颜笑道:“找佛祖的事儿,我这种碎催货色似乎也帮不了什么忙。”
  每逢遇着过于危险之事,易天行便能第一时间变身最能自贱自贫的流氓无产者。
  普贤此时又将白衣围住上身,似乎有些惧冷,瞳若寒冰,望向易天行:“先前探你识海,才知道你已拜了大圣为师,寻佛祖之事,大圣为因,你便是果,若想摆脱,似乎也太难。”
  易天行苦着脸道:“拜老猴为师,可是他一路哄着拜的。”老祖宗起先用古老太爷诱他入归元寺,说哄字,倒也不冤了他。
  普贤菩萨让他放松心神,枯手在他面门前微微一拂,便探了他这些年来的过往经历,愈看愈是微笑浮上面庞,轻声道:“看来这劫数果然是应在善知识身上了。”
  “如何讲?”
  “大圣被贬下凡尘,困在那寺庙内,五百年不得脱。你身为他的弟子,自然要将他解脱出寺,而困他之人,便是佛祖。”普贤菩萨微笑说完下一句:“……你若不去找到佛祖,又如何救他出寺?所以,命中注定,你便是要找到佛祖的那个人。”
  “归元寺的后园不该进啊!”易天行痛苦呻吟:“早就知道拜那个师傅没什么好事儿……”
  话虽如此说,如今他和老猴师徒感情日深,难道还能眼看着老猴一世英雄困居一庙?所谓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原来省城归元寺里的拜师,最后却落在了这处上,这找佛祖的事情,看来是赖在易天行身上,跑不掉了。
  他忽然想到一椿事情,问道:“那日我将飞升之时,菩萨您为何甘于冒着被大势至菩萨发现的险处,唤我下来?如果要找到佛祖,自然要上极乐世界打听打听。”
  “你可知天路何在?步入歧途如何?”
  “可老在人间呆着,我这点屁力量,似乎不顶用。”易天行下意识地准备讨些好处。
  普贤菩萨轻声道:“你的力量很有用处,至少可以助我解脱这肉身苦难。”
  “怎讲?”
  普贤微笑道:“我这肉身如此残破痛楚,却是不得便死。若我自行散去修为,只怕会惊扰世间,苦了百姓,是以来日我入轮回,还须烦善知识助我一火。”
  易天行一愣,这才明白普贤菩萨见着自己,便有了寂灭之意,看话语间的意思,似乎是要自己动手?
  “那日冒险放出神识与善知识接触,是心忧善知识受朱雀戾气所激,妄入天路。但神识一出,想来已经惊动了某些人。”普贤菩萨叹道:“先前在这寺庙外面要抢宗喀巴供奉的喇嘛,是如何知道我在寺内?想来是有人唤他们来查探。我想,再过数日,大势至又要来了。”
  叶相僧微微合什点头:“那些喇嘛确实有些古怪。”
  普贤微笑道:“好在我先见到了善知识,能将这段故事讲给你听,即便离去,心头也已无碍。在人界残喘数百年,心中戾气渐生,最近后藏雪灾异象,全是我心中嗔念所化,我若再在此处躲着,恐怕万家百姓将要受苦。若再看不到你,我也只好了脱此生,顾不得寻觅佛祖之事了。”
  慈悲,是对人间的慈悲,比寻找佛祖更重要。
  此乃菩萨大德。
  易天行叹道:“原来这雪灾便是大菩萨您的心念。”心中着实有些震惊,算是从侧面了解到了真正的菩萨位有何等样的威能。
  普贤静静望着他,双眼柔顺中带着坚毅:“关于佛祖的事情,我虽然所知甚少,但想来却是这个世界里知道的最多的那人,希望对善知识能有所帮助。”
  易天行微微低头,不知在想些什么,手指头下意识地轻轻敲打着地上的羊毛毡子。
  很久以后,他抬起头来,目光闪动。
  “先告诉我,我究竟是谁。”
  “凡有所相,皆是虚幻,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见本相,亦非实相,色名两空,全不羁心……你我自身是谁,究竟有这么重要吗?”
  易天行很执拗地注视着菩萨坚毅如金刚光毫的眸子,不让分毫。
  “对于我,很重要。”
  ……
  ……
  “那好,我们可以开始讲下一段经文了。”普贤菩萨,合什赞道。
  “妙智清净日,大悲圆满轮。能竭烦恼海,愿赐少观察。妙智清净月,大慈无垢轮。一切悉施安,愿垂照察我。”
  很奇怪,起头说经的却是一直安静侍坐在旁的叶相僧。
  易天行微感古怪,扭头望了他一眼。
  普贤菩萨说道:“善知识熟读万卷佛经,可知此为何段经文?”
  易天行盘膝坐在羊毛毡上,微微闭眼,在脑海中翻着自己曾经看过的无数经卷,灵光一闪,记了起来。
  “这是华严经。”
  “不错,华严经何卷?”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善知识辩才无碍,明慧过人,善哉善哉。”
  易天行有些恍惚,接着说道:“请菩萨继续讲经。”
  “既然身行,何须口言?”普贤菩萨似笑非笑望着他。
  “谁身行了什么玩意儿?”
  “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最后参访的是哪两位?”
  易天行的冷汗一下出来了:“五十二参,参文殊菩萨,五十三参,参普贤菩萨。”
  他此时的面前,便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在这一世里的肉身,这代表着什么?
  知道他有所明悟,普贤菩萨与叶相僧对视一眼,微微而笑。
  ……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出自华严经,讲述远古时,一位福德长者的幼子,喜好真理,想学习菩萨的大德行,所以在文殊菩萨的指引下,四处拜访善知识,最终得悟大乘教义,成就一颗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