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记
淡淡佛息从他的身上传来,他轻轻转动手掌,在叶相僧已有肉泥般的肉身上轻轻一拂。
然而却没有拂下去。
遥远的蓝色星球上忽然传来了一道令人心悸的力量波动,那股力量无比纯正,无比静柔,无比寒冷……竟似比这宇宙里零下二百度的温度还要低上许多。
那股波动倏忽间破开时间空间的距离,来袭到这团黑暗中的幽火旁。
满天血花佛息一宁,马上被冻结成无数冰屑,随着宇宙间的无处不在的引力场,缓缓移动着。
大势至的掌,在叶相僧的头顶。
叶相僧的指,在大势至的腹中。
两尊大菩萨在油尽灯枯之际,就这样被那道冰寒宁柔的末劫之意,生生凝在了宇宙空间之中,就像是宏大宇宙里青空多出了两尊精美却血腥无比的雕像。
……
……
地球,中国,省城,归元寺,后圆,茅舍。
茅舍已经不在了,被一股静柔的力量化成了无数碎粉,平铺在地上。
老祖宗打了个哈啾,看着身边光秃秃的后圆,看着那个被吸的有些变形的金刚伏魔圈,看着自己藏了许多年的书散在地上,苦着脸回头。
圆外,陈叔平正露出一个脑袋,哆嗦着看着这里。
老祖宗咧嘴嗤了一声,回头望向原本是茅舍,如今却是光秃秃的地面。
邹蕾蕾正躺在那里,安详无比,脸蛋微红,看不出任何异常,就像是在熟睡一般。
老猴挠挠脑袋,低声咕哝道:“安得广厦千万间?给俺一屋也不嫌。”
陈叔平用手掌附在嘴边,用极轻的声音喊道:“大圣爷,要要我去天上把那个菩萨给杀了?”
老祖宗浑身的深褐猴毛同时一时间舒展开来,眯眼深吸气,似乎这个提议让他老人家十分愉悦,哼道:“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如果你想送死,兼害死叶相和邹家丫头的话。”
此时万里之外的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与邹蕾蕾之间形成了一种极巧妙的平衡,如果有人诛大势至菩萨,菩萨散体之威,只怕会瞬息间将叶相与邹蕾蕾震死。
老祖宗皱眉:“文殊……要死了。”
……
……
一个看着怯生生的柔弱身影,出现在了院墙的上头,有些迷惘的目光看着后圆地上,那个在满天雨丝里不停酣睡着的邹蕾蕾。
来人是泰梓儿。
今日菩萨大战,如此大的元气波动,清楚地传到了她的心中,如今的她已经隐隐成仙——但神识里,却隐隐察觉到归元寺的后圆和这件事情隐隐有些若隐若现的关联,虽然自年前那场大祸发生后,她的一颗道心无来由地迷痴了起来,也不想与易家再有太多瓜葛,可知为何,她还是来了——来了也不能做什么,只是带着一丝迷惘,看着那个女生,易天行的那个女生。
……
……
陈叔平半边身子躲在墙后,只露出一个脑袋,往斜上方一抬头,便看见了她。
犬仙君并不知道这女子乃是天庭的小公主,当他下凡寄生于九江四中时,泰梓儿还没有在这个人间出生。
但陈叔平还是觉得有些奇怪,总觉得寺庙院墙上那个有些痴呆的丽人,眉宇间隐着丝自己十分熟悉,又十分厌恶的神情。不过他在台湾东北面的那个小岛外,曾经远远见过泰梓儿,知道她与易天行之间的关系有些暖昧,自然不敢胡乱出手。
老祖宗却是理都不理悄然来到的泰梓儿,一双金瞳,全是小心翼翼地盯在邹蕾蕾的身上,半晌后说道:“狗,别去理天上,小心守着这里。”
淡青色的金刚伏魔一闪一闪,似乎随时可能崩塌。陈叔平有些担心问道:“如果天袈裟大阵起来了怎么办?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易天行回来不生炖了我?”
老祖宗金瞳一翻,嗤笑道:“俺家何时落魄到需要你们这些家伙来理我生死?”
“这姑娘怎么办?”陈叔平指着院墙上的秦梓儿,请示道。
老祖宗耸耸肩,肩膀上的毛衣绒团落到微湿的地面上:“家务事儿,谁能理的清楚?”
第七卷 空城 第十四章 法会(上)
自从归元寺修起后,老猴就一直住在茅舍里,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淋过雨了,今天茅舍塌,满天雨丝落下,打湿了他的长毛,微凉着他的身体。
他摇摇头,湿了的褐毛洒开一蓬水花,倒有些性感儿。
“等那小子回来再说。”老祖宗最后这样想道:“当初收他当徒弟,只是为了出去,如今……如今只求着大家都快快活活的,别出什么事儿便好……出去?嗯,今天淋了场雨,湿匝匝的倒怪舒服,也许?也许……就这么住在这庙里也不错?”
老祖宗的身边是一大堆碎报纸,报纸下隆起一个小团儿,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籁籁响着,一个毛茸茸的青脑袋从里面钻了出来,正是青狮。
小青狮趴在老祖宗的身边,双只前爪平叠着,脑袋有气无力地搁在毛爪之上,双眼无比哀伤,看着天上某个方向。
老祖宗伸出手,略迟疑了一下,还是轻轻放在了它的头上,揉了两下,叹了口气。
人间的菩萨大战,确实带来了很恐怖的后果,五台山已经狼籍一片,本来还笼罩在佛光里的众弟子们免有些心神悸荡,不知所以。
离五台山约摸有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扎西喇嘛感应到后方山上的那场佛法大战,沉着脸。强抑着自己地心神没有回头,只是加快着脚步,拖着手边的小喇嘛快速向西边去,向藏原去。
难怪宗喀巴大师先前喊自己师徒赶快离开五台山。
……
……
先前的五台山上。还是佛法大会,清光湛湛,宁心静神,好一场煌不法会,如今,却成了大神通的战场,空留满山伤痕,凄怆无比。
人间是这样地。
天上呢?
当叶相僧在五台山上开法会的时候,在天界,也同时有两个法会在开。
一个是在西天净土。黄湖之畔,青山之前。满天菩萨礼敬,天女散花,阿弥陀佛座前,法会气象森然。
而令天界众生震撼的,是另一处的法会。
那处法会在普陀灵山之上,观音菩萨道场。
这天普陀山很热闹,满山的青树都在清风中微微抖着。似乎是笑的肚子痛了,捧腹颤抖,满山的青光比往日里更加兴盛,似乎预见了自己这处道场终于迎来了某种大时刻——观音菩萨准备开五百年来的第一场法会。
观音菩萨自从胁侍阿弥陀佛,后来又常年跟随佛祖身边开始,便没有独自开过法会,相传天尊曾经偶尔问过菩萨,为何开法会?菩萨这样回答道:“佛祖为我师,阿弥陀佛为我父。法会这种事情,我站在一边多听听就好了,哪有能力自己开法会。”
众仙众神众菩萨。都知道观音菩萨谦虚。
天界众人都敬爱菩萨,都敬畏菩萨,就是因为他谦虚,从他开始在天界崭露头角开始,一直到后来,他成为了横亘佛道两家的大人物,他还是保持着最初的谦虚模样。但大家都知道,这位菩萨不简单,而又发现这位菩萨一直谦虚着,所以大家在心底都有很深地迷惑——观音菩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观音菩萨地身上总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神秘色彩,就因为这一丝神秘,让大家……很害怕。
是真的害怕。
虽然他的身世大家都知道,而且他的慈悲之名早已传遍三界众生,他的交游肯定是天界众人中最广的那位,但依然很神秘,因为他是佛祖地弟子,在门内却没有排名,他是阿弥陀佛俗世的儿子,身旁的胁侍,却一直跟随在佛祖的身边,却没有人知道他要做什么。
按照如今人世的说法,观音菩萨就是佛祖的私人秘书。天界有很多聪明人,在这些聪明人的眼里,一个永远恬淡慈悲,什么人也不得罪的私人秘书,是很可怕的存在。
尤其是佛祖地私人秘书。
……
……
佛祖不见了,须弥山垮了,观音菩萨又回到了西方净土,回到了阿弥陀佛的身边。阿弥陀佛没有像对付须弥山文殊普贤一样对付他,天界的众神都在暗自猜忖着,一方面是因为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之间地传承关系,另一方面,只怕阿弥陀佛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来对付这个神秘的观音菩萨。
道家的仙人们都在猜测,观音菩萨看来是与阿弥陀佛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才会一直安安静静地呆在阿弥陀佛的身边,而没有对于须弥山的覆灭发表一点带有倾向性的看法。
如果观音菩萨发表了看法,说不定如今的佛土已经分裂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已经认可了,他的看法,就是代表着佛祖的看法。
可是等了五百年,观音菩萨还是安安静静地捧着瓶儿,站在阿弥陀佛的身边,充作那个不起眼的胁侍背景。
所以天界的人们开始疑惑起来,莫非观音菩萨就是准备这样下去,再等几千几万世后,顺利地接任阿弥陀佛的佛位?
可是这种情形与大家对于观音菩萨的认知有极大的差距。
不应该这样简单,真的,观音菩萨不应该这样简单。
……
……
这种情形就像是人们看小说时的感觉一样,看到小说里地主角算无遗策。攻城掠地,那便要拍案称快,若看到最后,却发现主角安顺于某主之侧。平稳等到故事的大结局,这便大大不乐,男主角变成了男配角,梁朝伟也要不高兴,更何况这些看小说的人。
观音菩萨在天界众人的心目中,就有点儿像一个带点儿神秘,带点儿不可知意味地男主角。
人人都在等待着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他却一直安静着,退居到男配角的位置。由得众人失望,看客恼火。唇角生疮。
孔明老在读书,那看三国有什么意思? 前几日从西方净土传来了一件令三界震动的大消息,消息很简单,北方多闻天王又是第一个知道这消息的人,当日在南天门外的值班小房里,他掩低了声音。对身边几个人说道:“知道吗?观音菩萨有动作了。”
于是,天界的所有人都知道观音菩萨有动作了。
先且不论观音菩萨的动作具体是什么,但只要是一直安静雌伏在阿弥陀佛身边的观音菩萨,忽然间有了动作这个事实,便足已经调动所有人的兴趣,震骇所有人的心神。
五百年动,动则已,一动必将惊人。
又过了几日,事情渐渐清楚。听说那日阿弥陀佛正在净土开法会,黄鹤乱飞,佛偈四闻之际。观音菩萨忽然走到湖边,灌了一瓶子净水,然后毫不持礼地 背身微笑离开,将自己充满嘲弄意味地背影留给了净土的菩萨罗汉,还有那尊佛。
事情地每一个侧面,都通过不同的观察者,传到了不同的倾听者耳中,有的人对于菩萨离开时的那一丝微笑产生了极大疑惑,努力想从那丝微笑唇角翘起的弧度,来判定菩萨内心深处的情绪,也有人在通过第日手资料,计算当时菩萨走到湖边时蹲下地姿式,以确定他当时思考的方向,还有人在四处打听,大势至菩萨当时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还好没有人找人临纂阿弥陀佛当时的神情,对于一方大佛,这点尊敬心还是有的。
事情还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观音菩萨当时会忽然从法会上离开,阿弥陀佛为什么会叹气。
但所有人都知道,菩萨与佛爷,就是用这两个动作,表示了决裂。
……
……
道界诸天中,真正有大智慧的大神通们,却从旁人描述的景象里察觉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疑点——观音菩萨离开之前,曾经去湖里灌了一瓶净水,这个动作,引起了他们地怀疑——那些大神通,甚至不屑于参加到凌霄宝殿与北极大殿的天界大战之中,却是对于观音菩萨的那个瓶子十分感兴趣。
就在此时,观音菩萨广发法帖,定于四月十五日于普陀山开法会宏佛。
法会地消息马上传遍天界诸地,而就在此时,北极紫薇大帝忽然宣布暂时休兵,天庭里的战争,便因为这场法会戛然而止,那浴血奋战的千万天兵们,也因为这场法会,得到了暂时休息的机会。
所有人都在等着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普陀山上,陆陆续续有些人驾着彩云,骑着灵兽,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普陀山下,然后为了表示尊敬下云舍骑,拾阶而上,恭恭敬敬地在普陀山清净玉坊下,按照事先排列好的蒲团坐下,等着法会的开始。
在玉坊前面,一座莲花台正在盛开,台畔粉色莲花瓣在风中轻摇,就如同处在不停地开放过程中一般。
一只浑身长满黑毛的和尚正在为四面八方到来的仙人们安排着座位,那些仙人们见他亲自招呼,却不敢坐着,先行见礼。
黑毛和尚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头上戴着个有点儿旧了的金箍儿,请众人坐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