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
清虚手一指那玄黄之气便将天上的窟窿堵上,那不停翻涌的地水火风便渐渐平息了下来,九天溺水也被玄黄之气堵在后面。
几位圣人看到这一幕脸色各不相同,老子一脸漠然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接引依然是万年不变的一脸苦色,原始天尊脸色一冷,通天真人满脸微笑,准提妒忌的眼神一闪而没。
清虚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想到:“坏了,这次好像惹起别人的不满了,是不是太嚣张了一点?不管了,先将这份功德拿到手再说。”
片刻之后,女娲娘娘从极北之地回来,拿出山河社稷图一抖,四根粗不可丈,长可达天的柱子闪出,女娲娘娘手一挥,四根柱子闪向东南西北四极,将天给撑起来了。
女娲娘娘见天已撑好,便从袖中取出一三足小鼎,迎风一晃便化为九尺大小,正是女娲娘娘从分宝崖上得到的先天灵宝乾坤鼎,女娲娘娘手一指乾坤鼎的盖子便已揭开,手一抖便从飞出数百颗五色神石飞入乾坤鼎中。
除了清虚,众圣都未曾注意到有一颗五色神石并没有飞入乾坤鼎中,而是落入东胜神州海边的一座大山上。清虚刚想提醒女娲娘娘,转念又一想,“天意如此,且此事与我截教无碍,我又何必逆天而行。”想到此处便也未曾提醒众圣,转而看女娲娘娘炼石补天。
女娲娘娘见五色神石全部飞入乾坤鼎中,便又伸手一指,乾坤鼎下便燃起一团火,此火非天上火,人间火,亦非石中火,乃是混沌中形成的一点虚空灵火,可燃烧万物,乃是世间最厉害的数种火焰之一。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从乾坤鼎中溢出一丝五彩霞气,女娲娘娘挥手收了虚空灵火,转身对清虚说道:“道友可将法宝缓缓移开,以便贫道将天补上。”说完伸手一指乾坤鼎,乾坤鼎飞到天上的窟窿旁,顺着天地玄黄玲珑宝塔留下来的缝隙将缓缓将鼎中五色神石炼成的五色液体倒下,不一会便将整个窟窿堵了起来。
就在女娲娘娘和清虚将天补好之时,天上霞光阵阵,一道霞光飞下,快到女娲娘娘与清虚头顶上时,霞光分为两份,一份约莫有三一之数的向清虚飞去,而另一股则向女娲娘娘飞去,飞向女娲娘娘的一股被女娲娘娘用乾坤鼎收了,另一支也被清虚用一只玉瓶收了,众圣见补天之事已完便相互稽首后各回道场。
禹余天碧游宫中上清圣人通天携座下大弟子清虚回来后,便召集弟子说道:“今大劫将起,劫后我道门将大兴,我奉老师鸿钧之命立截教以教化众生,尔等可随我下洪荒立教传道。”说完便出了碧游宫,清虚及通天在清虚下洪荒后所收的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云霄,琼霄,碧霄依次跟在通天身后出了碧游宫驾云向洪荒行去。
通天领着众人来到洪荒一路也不停留,直接向东海行去,不一会便到了东海,又向东行了数万里之遥,通天轻咦了一声停了下来,众人见通天停了下来便也跟着停了下来。
通天转头向众弟子问道:“你等可看出什么来了?”
清虚见众位师弟、师妹皆未出声便开口说道:“老师,此地似有先天形成的掩盖气息的阵法,不过弟子见识浅薄却是无法识得此阵。”
通天笑道:“此阵乃先天水灵迷踪阵,你不识也属正常。”
说完便取出从分宝崖上得来的先天灵宝渔鼓向前击去,只听“噗”的一声整个大阵消失的无影无踪。
清虚一见思到“果然是一力降百会,任何阵法除先天几大阵法外,在圣人面前皆是无用。”
清虚正想时,忽觉眼前一阵光华闪现,抬头看去,只见眼前出现一座灵气弥漫的小岛,小岛上空二十四颗闪现着五彩光华的珠子浮于空中。
“原来是二十四颗定海神珠,怪不得有先天大阵掩盖气息。”清虚暗思到。
通天默算一番对赵公明言道:“公明,此物与你有缘,你可前去收取。”
赵公明大喜,应声上前,挥手发出一道上清仙光向定海神珠罩去,只见二十四颗定海神珠突放豪光,左摇右晃,似欲脱出赵公明上清仙光的控制,而赵公明亦是面红耳赤,满头大汗。
清虚见状也挥手发出一道上清仙光,覆于赵公明的仙光之上,定海珠慢慢不再挣扎,随着赵公明收回的上清仙光缓缓落入赵公明手中。
赵公明对清虚稽首道:“多谢师兄相助。”清虚含笑对赵公明还了一礼。赵公明转身向通天问道:“老师,此物为何宝?”通天说道:“此乃先天灵宝定海神珠,可寄托执念以作斩尸之用。”赵公明闻言大喜。通天又对云霄,琼霄,碧霄道:“此岛可名之为三仙岛,以作你三人道场。”三霄点头应是。
通天见此间事已了,便又领众弟子向东海深处行去。又行了数万里,通天与众弟子来到一灵脉纠结之地。挥手一招金鳌岛从禹余天飞来,落于海上与海底灵脉相接。通天与众弟子走进碧游宫各自坐定后,通天于八宝云床上道:“吾今在此立一教,名曰“截”,取截取天道之意,以教化众生。”
声音响彻整个洪荒大陆,上达三十三天,下至九幽黄泉。一时天将祥瑞,一份功德从天而降,落于通天教主身上,通天教主挥手将这份功德收于袖中,后以这份功德炼制了法宝青萍剑。
随即通天教主讲道之声也传了出来,整个声音玄之又玄,直令人欲沉醉其中,洪荒中许多修士都向碧游宫飞去,以期能够拜入截教门下,以免在此次大劫中化为灰灰,而此时金鳌岛中只见上有天花四散,下有地涌金莲,中间有从通天教主口中吐出的道德真言。此次讲道直讲了九九八十一天,有数千名修士渡过大海来到碧游宫听讲。
通天教主停止讲道后,清虚上前问道:“此次有数千人前来听老师讲道,不知这些人老师准备如何处理?”
通天教主开口言道:“能跨越数十万里茫茫大海来此听我讲道,足可见其心之诚,这些修士不管妖,仙,人,怪皆可入我截教。”
“可是,这么多人难免良莠不齐,若日后有人败坏我截教声誉又当如何?”
“道祖有言,世间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我为道祖弟子,当有教无类,这些弟子入门之后,交由你等先先入门的弟子管教。”
清虚又问道:“那我教教规当如何?”
“呵呵,天道之下众生皆为蝼蚁,入我教后只要不欺师灭祖,其他皆由自身。”通天教主说完便隐去身形。
清虚轻叹一口气转身召来多宝道:“你可去告诉岛上听道之人,只要愿意皆可入我教修行,新弟子入门后,可有你和几位先入门的师弟师妹管理。”说完也不待多宝说话便带孔宣回了南瞻部洲王屋山上清观。
只听多宝道人喃喃说道:“大师兄你偷懒不管,想让我管?对!我就告诉他们说,你说的在岛上修行的弟子由无当圣母管理,出了金鳌岛,刚好三霄在东海有三仙岛作为道场就由云霄管”说完便向下方飞去。
第一卷 巫妖之战
→第八章 … 不周山原始传道 救道友红云结怨←
就在通天教主于碧游宫讲道之时,从南瞻部洲不周山原址也传来了阵阵玄音,通天教主睁眼朝不周山方向看了一眼便不再理会,继续讲道。
就在通天教主将金鳌岛从禹余天移至东海之时,大罗天弥罗宫中。“南极”“弟子在”南极仙翁应声道。
“如今巫妖大战将起,巫妖二族双双陨落乃是天数,待巫妖二族陨落后我道门大兴乃是定数,今可随我下洪荒立教传道。”元始天尊说道,说完便伸手一指,只见四多金莲将九龙沉香撵托起向洪荒行去。
南极仙翁与广成子,云中子忙随在身后。元始天尊到了洪荒后也不寻他处,直奔不周山遗址而去,须臾元始天尊师徒已至不周山。
元始天尊说道:“此山日后可改名为昆仑山。”说完便伸手一指,圣人手段果然不同,只见昆仑山上凭空出现一座宫殿,殿门上横一匾,上书三个大字“玉虚宫”。
元始天尊又挥手在东昆仑布下三座大阵,分别为周天弥罗阵,五行迷踪阵,九宫天衍阵。布完阵势元始天尊便转身进了大殿,坐于云床之上。此时通天教主讲道之声已然传遍三界。
元始天尊也不理会,只现出顶上庆云,只见约莫有亩田大小,上有千朵金莲,璎珞垂珠,络绎不绝。
随即开口说道:“今大劫已起,众生皆迷,不明天道变化,我今在此立一教,名曰“阐”,以向三界众生阐述天道变化之理、阴阳生死之别。”
随即开始讲道,声音同样传遍三界,响彻九幽。一时洪荒中离东海较远的修士皆向不周山飞去。
原始天尊讲道却只讲了七七四十九天便停了下来,玉虚宫前的广场上只坐了十二位修士,原来元始天尊收徒却与通天教主不同,心志不坚者,妖、魔、鬼、怪等皆过不了护山之阵,故七七四十九天讲道完毕只有一十三人入得玉虚宫。
这十二人分别为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其中燃灯道人元始天尊允许他在玉虚宫听讲,也算阐教门人,但不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其余十一人皆拜元始天尊为师,后与广成子合称为阐教十二金仙。此后阐截二教便不再出现,只传道讲法,也不渉入巫妖之争中,如此又过了数百年。
一日,天庭中忽然响起金钟,众妖一时之间极为诧异,这金钟自从妖皇帝俊闭关后就从未响起,只在每月朔望之日由东皇太一召集众妖议事,今日这金钟却突然响起,众妖神忙向妖皇殿聚去,到妖皇殿后只见帝俊与东皇太一坐于龙床之上,妖师鲲鹏立于玉阶下,众妖忙按班站好。
不一会十大妖帅,三百六十五位周天妖神皆已到齐。太一见众妖都已到齐便开口说道:“大哥经闭关数百年,已然用河图洛书斩去善念,加上以前以本体三足金乌斩去的恶念,已然斩去二尸,已为圣人之下第一人,我妖族与巫族相比已然略占上风,如今只要在争取一些洪荒中的大神通者加入,便可发兵灭巫族成就我妖族之霸业,尔等可速下洪荒邀请大神通者加入,如其不愿加入我妖族一方便将其灭掉,以免其加入巫族。”说完便与帝俊转身进了后殿。
一时间整个洪荒的乱了,巫族发现妖族开始邀请洪荒中的大神通着加入便也开始四处邀请大神通着加入,对于不愿加入者也是一概杀之,整个洪荒在鸿蒙时听道祖讲道者一时大为减少,由三百多位变为不足二百之数,且活下来的大神通者也多为加入巫妖二族之人,却是大劫之下不斩三尸均为大劫中人,又有几人可以得脱。就连大罗金仙顶峰的道行,准圣法力的水族圣主——水母也身死魂灭,何况他人。
在西牛贺洲除西方教的西天极乐之境外还有一处圣境,便是号称地仙之祖,诨名与世同君的镇元子的五庄观。
这镇元子乃是在鸿蒙时听道的大神通者,鸿钧分宝时又从分宝崖上得到先天灵宝地书,后在西牛贺洲修行时又得到了一先天灵根——人参果树。
这人生果树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感天地而成。盖天下四大部洲,唯有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名唤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的熟,短头一万年才得吃。一万年只结的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未满三朝的婴儿,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上一闻,便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与那黄中李,蟠桃同为天下三大灵果。
此时镇元子正在大殿中会客,客位蒲团前的几案上摆着一枚人参果,蒲团上坐着一名身穿大红道袍,后背一大红葫芦的道人。
能让镇元子用人参果招待的自然不是无名之辈,这位道人人称红云祖师,亦是鸿蒙时在紫霄宫听过道祖讲道的大神通者,这红云祖师乃是混沌中一片红云得道,如今已然以本体红云斩去恶念,成为准圣,只要不结因果,在无量量劫之前将不会身陨,在洪荒中也是赫赫有名。
红云天性良善,乐于助人,在洪荒中交友极广,鸿蒙时听道的大神通者多与其相善,因见如今巫妖大战将起,鸿蒙时听道的道友也多被卷入其中,已然死伤近半,红云不忍见诸位道友一一陨落,便来寻同为鸿蒙时听道的镇元子商议,看能否救得几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