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剑开天
当阳光折射进来时,满湖彩虹浮动流转,只有中间黑乎乎的一片,进而形成与灵山截然相反的绝世景观。
无论是灵山还是魔窖,外环雪峰无不高耸入云,峰顶冰雪皆由谷内蒸气遇寒罡所结。外侧罡风凛冽,撕肌裂肤,冰崖陡立,坚如钢铁,内侧松软如气,不承片羽,一陷千丈,沉沦难出。除非能凌虚蹈空,不然绝对无法进入。因此,灵山和魔窖只住着灵圣、魔尊和他们的亲信党羽,其他手下都住在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灵山与魔窖的连线中间,确如外间传说,四周弱水环绕、地火拱卫,水气沆瀣,云遮雾掩。在弱水和地火上,按自然方位,四面原各有九道横空钢索可供进出者中途藉力。大概是为了方便天下武林进山,此时在正东方向架设了三座丈宽的索桥,名为天津桥。
弱水和地火圈内,天都峰山形如台,高有万丈,顶部外高内低,百丈缓坡环绕着中间方圆十里的平整盆地,靠东有一大约百亩左右的弯月形温水湖川水质极佳。
灵圣的手下住山南,魔尊的手下住山北,房舍环山势鳞次而建,搭檐接梁,玉柱雕栏,亭廊相通,花繁树茂,云遮雾掩中,看上去确有天上都城的气势。
峰顶为双方较技之所,原由上次较技胜者监管,此时因重修旧好,联手对敌,已经不分彼此。有上千高手正在西面刚刚堆建起来的高十丈、 径约百丈的土台上赶工铺石砌砖,安装机关埋伏。圆形红色的高台与弯形绿色的温水湖相映成趣,加上南北两侧隆起的连串峰尖,形成日月对照、龙缠凤绕的神秘图案。
八月十四,天下武林和成祖所带二十万轻骑,按对方所绘之图,如期赶到天都峰下,终于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天都,见到了可随意从空中来去的仙人。
即使是贵为万乘之君的成祖,也被眼前所见的一切深深地震憾了,更不要说那些连皇宫内苑都没进过的草莽群雄,原有的狂傲全都变成冷汗!
在对方接待使者的引导下,一行人马由三座天津桥渡过绕山的水火天堑,开始步入云雾弥漫的山区。
道路崎岖而多岔,顺山势盘旋而上,两侧树高林密,岚气蒸腾,珍禽异兽出没无常,如果没人带路,非迷失不可。
只有真正深入其中,才知此山之大超乎想像,山上扛山,峰上迭峰,一重千丈,九重万丈,等众人登上极顶,时间已是第二天的中午。
客随主便,按对方安排,天下武林在东北方安寨,成祖所率二十万人马在东南方扎营,灵圣手下居西南,魔尊手下住西北。
入夜,极顶四周火树银花,靠西的日台上,宴摆千桌招待有头脸的武林高手和成祖的随驾官员,月湖弯内,千名乐手合奏娱宾天籁。
在两地中间的百丈空场上,千名只披轻纱的绝色美女正随乐边歌边舞,看得天下群雄和明军官兵个个如痴如醉,情难自己。不久即有人在场外鼓掌相和,调笑喧闹,更有甚者竟当众跑到场中追逐美女,结果捕风捉影,洋相百出,最后晕头转向爬了出来。
要说群雄所以如此放荡,那是因为大家都已看出今晚之宴与其说是鸿门宴,倒不如说绝世宴更准确,除非明天决战获胜,否则绝对无法生归故土。而以对方的实力之强,己方绝难获胜,所以都乘机纵情声色,尽情宣泄,以免一旦明日战败,沦为奴仆,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已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正因人同此想,所以朋友们见怪不怪,身为主人者亦听之任之。
出乎主人意料,到席的五千多宾客中没有他们想要找的人,除了那些祖辈高手,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只有身背七种尊号的黛丽丝以及月魄和 金霞两门的女英雌。
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所有来客中,武功自高的是黛丽丝,其次是天香妃子和金霞仙子,再次是月魄、金霞两门的女长老和黛丽丝的护法长老,祖辈高手只能排在第四。
于是乎,三女和女英雌们成了宴会的焦点,纷纷藉敬酒为由过来亲近、试探,诸女则来者不拒,有酒必干,笑颜如花,风姿万千,引得不少人馋涎欲滴,暗中打她们的馊主意。
至于贵为大明天子的成祖,在这种场合中,除了礼仪上的尊敬,却很少有人搭理,加上看到所有人都围着黛丽丝转,心里又嫉又妒,暗中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将此妇弄上他的龙床快活。
三更席散,宾主各自归宿。极顶上渐渐灯熄火隐,陷入黑暗,为夜游的孤魂野鬼提供了方便。
由于双方的实力和艺业相差太远,进山等于把命交到了对方手上,所以各派群雄虽然处身虎穴,却大方地不设一哨,全体休息,准备应付明天的决战。
这样一来,更方便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夜行者,如果有人出帐,必能发现不少怪影在营中游荡搜寻,最后隐没在英雌们的帐中。
第二天清晨,四方人马各自依山列阵,灵山、魔窖和天下武林各有一万多人,只有成祖所率明军人数最多,占满了东南一面。
当太阳升到与极顶同一水平时,灵山队中升起一面蓝天浮日旗,魔窖队中升起一面众星捧月旗,明军队中升起一面代表皇家的金龙旗。只有群雄队中一下子升起近百面,五花八门,怪形怪样,多数是用床单连夜赶制的,有的干脆直接写上派名,用兵刃挑着挥舞招摇。
当各力主脑出场时,群雄这边更乱,一下子涌出了三百多人,其中男女老少全有。还好,最后将黛丽丝和天香妃子推让到了中间,摆明了推举两人主持大局。
与群雄相比,另外三方的主脑可就气派多了,出阵时不仅打着遮阳罗伞,由数十侍从在前开道,而且鼓乐号角齐鸣,三军高呼万岁为礼。
成祖的仪仗富丽堂皇,占足了‘富贵’两字;灵圣的仪仗一色的雪白,占足了‘清奇’两字,魔尊的仪仗一色墨黑,占足了‘诡秘’两字。
鼓乐号角息隐,从灵山、魔窖的阵中走出一白一黑两个中年文士,行至场中站在一起,抱拳一礼后,由白衣者大声说道:“本人为灵圣驾前天相,奉圣尊两位法旨,在此宣布决战场次安排:第一场先由各派依次遣人,进入我方所设阵图营救被擒之人,破阵手段不限,时间为半个时辰。过时无法破阵,其派降旗,对于不派人相救或落败不降旗者,我方将杀其人质。第二场由各帮派依次派人与我方对决,人数时间皆不受限,亦可邀别派高手助阵。我方派同等人数应战,胜者可安全下山返家,落败者留在原地听遣,不从者屠派灭门。第三场为神天对决,到时自有所见,生死由命,在劫者难逃!‘天相话落,不容群雄多想,黑衣人又接着道:”本人为魔尊驾前地相,奉圣尊之法旨,在此宣布各派排次:少林派、武当派、丐帮、峨嵋派、青城派……’等地相宣布完各派排次,武林群雄已议论纷纷,因为排在最后的,竟是久已不闻其名的天道盟。
天地二相转回本阵后,立即有四十五名白衣人手持竹竿走上日台,迅速布下一座竹阵,然后退回本阵。紧接着由四名白衣人架着一名被点了穴的光头和尚,由空中直接进入阵中,放下人返回本阵。
少林派正要选人破阵,峰下突然传上来一声洪亮的佛号,随后又是两声奇怪的叫号,群山荡声,游云浮动,叫号者当是绝世高人。
天相闻声,重新出阵对众道:“释教教主、通天教教主和原始法老驾到,灵圣、魔尊出迎,少林派暂缓闯阵。‘话落,灵山、魔窖阵前主脑相继以凌虚蹈空绝学腾空而去,只一顿饭的工夫,即引领一行六百余众由空中重新返回极顶。
新来的六百余人全都会凌虚蹈空,其中灰衣麻鞋的光头僧侣、金冠红袍的西夷道士、白衣长须的棕肤怪人各占总数三分之一。进场后,三拔人分开独自列阵,光头僧侣占了正西,棕肤怪人占了正南,金冠道士占了正北,此三家人数虽然不多,真正实力却绝对不容轻视。
三家占好位置,地相出阵对众道:“正西为释教教主一行,正北为通天教教主一行,正南为原始法老一行,专为参加神天对决而来。下面由少林派遣人闯阵,不限人数手段,从即刻开始击鼓计时,随后的武当派开始准备。‘话音落地,鼓声即起。
此时的群雄已经有点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虽然从刚才天地二相的话中听出那群光头僧侣的为首者就是寺庙中供奉的西天如来佛祖,真佛当面,却没有一个人跑过去跪拜。
至于第一次闻名的甚么通天教教主和原始法老,根本连看都没人看,此时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少林派闯阵者的身上,盘算着轮到自己时该如何应付?
对于群雄的冷漠反应,光头僧侣表情淡然,金冠道士不露声色,棕肤怪夫却面露不满。为首者本想对灵圣、魔尊说些甚么,因看到少林闯阵高手已经出场,这才把话咽了回去。
台上之阵共由九十根竹竿插成,占地约一亩,从外面看,竹竿方位一目了然,坐在阵中的和尚清清楚楚,似乎根本没有凶险,只走进去把人抬出来就行了。
少林寺派出的是护寺八大金刚,并由祖字辈的少林三僧在后准备接应。只看他们派出的高手阵容,就知志在必胜,否则,少林寺的人可就丢大了!
然而,从出场十一人全带禅杖这一举动看,他们多半不认识对方所布竹阵,所以想藉长兵刃取巧毁竹破阵。
八大金刚从正东登台后,彼此相距三丈站成一排,随着一声佛号,同时舞杖攻入竹阵。两丈,是他们手中禅杖最能发挥威力的距离;以一文重迭,是为了避免疏漏和彼此误伤;站成一排,是为了避免入阵后迷失方向。这一安排,既说明他们确实不识竹阵,又表现了他们的智慧。
然而,八大金刚入阵没走几步,即开始在原地兜圈,跳跃腾挪,形似疯狂,全力出招,如临大敌,明明向内直走即抵阵心,可他们偏在原地转……听鼓声,时间已过一半,在外押阵的三名老僧额上已经见汗,彼此换个眼色,同时用狮子吼唱出佛号。阵内八僧闻声收杖,闭目合十,向里硬撞,没走几步,又围着阵心转起了大圈。内外以佛号暗中传递指示,也是少林派的绝技之一,谁知竟在竹阵中劳而无功。
鼓声不断,日影渐移,押阵三僧秃顶上急出的汗珠映日生辉,彼此再次交换一下眼色,佛号突然扬高。
阵中金刚止步打坐,阵外三僧站成一排跨步入阵,如果他们三位还不行,少林派只有认输降旗了。
伴随着咚咚的鼓声,眼看着祖字辈的少林三僧也开始绕圈推磨,群雄的心情愈来愈沉重,似乎鼓槌敲的不是鼓面,而是他们的心。
眼看鼓谱将近,大家的心也沉到了底,少林三僧脚下步伐突变,其中大智连续闪动,直接步入阵心,抓起被困的和尚闪移着冲出阵外。
与此同时,大慧、大悟也迈着古怪的步伐,闪身走过八大金刚的身边,一人带起四名金刚向外鱼贯而行,几乎与救人者不分先后走出了竹阵。
就在一行十二人跳下日台、群雄与明军欢呼炸响,那催命的鼓声恰好停止,好险!只要稍慢一步,赫赫有名,号称武林泰斗的少林派即威名扫地。
三军欢呼,群雄喝彩,少林众僧高唱佛号,而最高兴的却是武当祖师张三丰。因为他已看出少林三僧最后所用的步法是从天宏那里学来的轮回禹王步。此步法由其门下‘仙剑’天虚真人在落雷峰学会,并在断肠峡大战后上报给他,所以他也会。
其实,又岂只他一人看出三僧用的是轮回禹王步,凡是参加落雷峰拚杀的祖辈高手全都看了出来。
可是要认为单凭一套步法就能过关,他们未免乐观得早了些。
少林三僧临限突然破阵之举,在对方五派中引起不小的震动,可说是出乎意料。
由于手下随从看不懂,为首者又因分心它顾而没看清,所以难免疑神疑鬼?灵圣转脸问正西的为首僧侣:“佛兄,可是你体念门下,暗中相助?‘为首僧侣合十答道:”天圣误会,中土释教虽然源出本门,但自唐以来,久已不遵法旨,情义早断,本佛又岂会自做多情?依本佛观察,三个小辈破阵所用步法,似乎源自神尊一脉,而其中有些变化又与天圣本门相关。’听口气,在他们内部,称灵圣为天圣,称魔尊为神尊,灵圣、魔尊只是世俗的称呼。
灵圣闻言望向魔尊,魔尊点首会意,向后比个手势,队中走出四十 所能发挥的奇特功效,甚至甘冒生命危险亲身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只好否定正反同运的可能。不料真的能正反同运,真的有人练成了此功,这又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欣喜、灵慧大开,回首过去的尝试又怎能不感到恐惧、彷徨和迷惘?
可惜得很,懂得双轮回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