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这种宫闱中的事,杨凌也不好插嘴,一时吱吱唔唔地说不出话来,正德左右瞧瞧,压低了嗓门忸怩地道:「
  朕不瞒你,床帷中事自有乐趣,可是朕这几位后妃太过呆板,朕……朕忽然很思念大婚时教授朕人伦大礼的那八个女官呢,比起她们可爱多了」。
  杨凌用怪异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心道:「史上说正德偏好已婚夫人,莫非……竟是这时落下的病根儿?那几名姿容姣好地女官都有十八刀岁了,事先又学过闺房之术,对比三个十四岁的青涩少女,正德自然更喜欢和温柔知趣的她们燕好。
  杨凌尴尬的咳嗽两声,皇上肯把这么隐秘的私房事告诉他,自然是将他视若可以倾诉心事的知己,可是自己能插什么嘴?
  就在这时门口一阵喧哗,趁机解了杨凌地窘态,他连忙向守在门口地老官家高声喝道:」什么事如此喧哗?「
  高管家连忙赶回来欠腰道:」回老爷,李举人吵吵嚷嚷上门来寻大人,老奴已告诉他家中有贵客,叫他改日再来,可他大叫什么就算皇上在这儿,也要当面和大人理论一番。」
  「李举人?哪个李举人?」杨凌有点莫名其妙,自己认识的人里边可没有举人老爷啊。
  高老管家抬起头来悄悄瞟了眼一身微服的皇上,低声提醒道:「就是……就是……文心小姐的夫婚夫婿……」
  「啊,是他!」杨凌一怔,继而大怒,脸色都有些气红了,当初退婚的人是他,造谣说高文心与自己早做下芶且之事的人也是他,真是岂有此事了,他还敢找上门来,就算我真地要了文心,他凭的什么身份?
  朱厚照听的眼珠乱转,狐疑地道:「谁的未婚夫婿打上门来了?杨侍读,你……你强抢民女不成?」
  皇上问话可不能不答了,杨凌顿了顿足,说道:「皇上。就是当初高太医的女儿,皇上将她赐给臣,专为臣妻治病,因为她是家奴身份。原先订了亲的李举人已退了亲,不知他因何故上门闹事。」
  正德恍然道:「哦,是她」,他听说已退了婚的人跑到杨侍读家中寻衅滋事,不免好奇起来,说道:「走,去瞧瞧,看他有什么 说辞,若是无理滋事,少不了他这顿板子」。
  正德当先而行。杨凌急忙随在身后,刘瑾和成绮韵也带着那帮侍卫追了上来,众人走到门口,只见两个家丁正拦着一个着青衫套团花夹袄地人,那人身材微胖。大约三十岁左右。黑红色地国字脸,两撇黑须甚是威严。
  杨凌望了望,他后边还跟着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就单薄寒酸了些,杨凌不禁奇怪地问道:「管家,李举人在哪儿?」
  老管家还未答话。那青袍人已勃然大怒,喝道:「姓杨的,不要欺人太甚,就算你是朝廷命官,也怎可如此轻便于我?」
  他退后一步,低下头掸了掸长袍,又轻蔑地看了杨凌一眼,傲然道:「弘治十五年乡试举子李继孟便是在下!」
  杨凌瞪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他。这就是高文心地未婚夫婿?其貌不扬也罢了,男人重才嘛,可是这年龄……现在的人不是都早婚么?
  杨凌拱了拱手,吃吃地道:「原来……兄台就是李举人,失敬失敬」。
  李举人一拂袍袖,悻悻地道:「不敢高攀!」
  杨凌碰了一鼻子灰却也不恼,他知道这些书呆子最重出身,自己是弘治十五年的秀才,人家却是举人,这档次就差了一级了,若不是自己身居高位,确实是应该巴结人家才对。
  他笑了笑,改口道:「李家村与高老庄比邻而居,不过杨某搬来日短,还不曾结识您这位贵邻,不知李举人今日因何事造访?」
  李举人气得手直哆嗦,他瞪着眼睛指了杨凌半天,才愤愤地道:「学生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杨大人何以如此欺我?高家冒犯天颜,本该满门处死!」
  他抱拳向上拱了拱手,慷慨激昂地道:「圣上仁德,只把她贬谪为奴,李某是有功名在身的人,焉能娶一个女婢为妻?我退婚天经地义,谁敢说个不字,大人成全的好意,学生已婉言辞谢了,她在杨家是奴是妾,概与李某无关,可是这贱婢……」。
  杨凌一直耐着性子听着,听到这句不逊之语,顿时勃然火起,他向前一步,森然道:「谁是贱婢?高文心进了杨家的门,便是杨家的人,岂容你如此侮辱?」
  杨凌大权在握,生杀伐断只在一念之间,久而自有官威,此时神色凛然,举止神色间一股迫人的气势。
  那李举人不由骇然退了两步,却仍强硬地道:「难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么?高文心是在藉的官奴,就是贩夫走卒,田间农夫都可以称她贱婢,大人权倾朝野,她也还是个贱婢!」
  杨凌气得脸色铁青,可是高文心是贱奴身份,地位与青楼妓女等同,这是不争的事实,李举人咬住这一点,他还能倚仗权势要了人家性命不成?
  珔德皇帝拢着袍袖站在阶上,悠然道:「李举人这话可错了,你既知皇上仁德,怎么不知道皇上已下了恩旨,削去了高文心地贱藉?  如今她在杨家可是御赐的专属太医,是有品秩的女官,诽谤朝廷命官,你可小心自己的功名!」
  杨凌大喜,他扭头看了正德一眼,眸中满是感激,正德微微一笑,见他模样,自己也甚是开心。
  当初他一怒之下错杀了高太医,后来知道是内监用错了药物,也明白自己杀错了人,可身为天子怎么认错?也只好将错就错了,但是对高家可再无怨恚之意,这时见杨凌对一个女婢受辱如此在意,他隐约也猜到几分,正好送个顺水人情,弥补自己过错。
  杨凌得了皇上这句话心中大定,他踏前一步,快意地笑道:「李举人,你可听到了?念你孤陋寡闻,我也不与你计较,再要口出不逊,我就将你送交顺天府,请出学政大人,问问他的学生可知道上下尊卑!」
  李举人有资格做官,高文心却成了现成的官儿,自然地位比他为尊。李举人惊疑不定,不知这阶上地公子是什么人,不过这种假传圣旨的大逆之罪谅他杨凌也不敢编造,那贱婢什么时候有了这道恩旨了?
  是了,杨凌是皇上的亲信,他与那贱婢有了私情,自然会替她求情。可是这贱婢挟怨报复,竟然色媚杨凌,让他拆散自己姻缘,这事怎能不予计较?
  李举人想到这里,心中又嫉又恨,他咬了咬牙,只好见风使舵道:「学生不知,请大人恕罪。可是……学生与右都御史刘大人的小姐订亲,又碍着大人什么事了?何以大人以权相压,竟让刘大人退还了我的彩礼?」
  右都御史刘大人?这是哪个?杨凌又好气又好笑,他对这个愚腐贪名的李举人实无一丝好感,听说他如今也尝到了被人退亲地滋味,心中不觉快意,可是自己印象中并不认识什么右都御史呀,这屎盆子怎么又扣到自己头上了?
  刘瑾在一旁听了,忽地恍然大悟,这个刘宇,自己的闺女生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愿嫁谁嫁谁呗,杨大人有空搭理你这狗皮倒灶地事么?我也就听说他女儿订亲多嘴说了一句杨凌和李家有过节儿,你拍马屁也用不着这么拍啊?
  刘瑾心知杨凌追问之下,回头势必要找到刘宇对证,他眼珠一转,连忙俯在正德耳边悄悄低语起来…… 
 
 
 
  
第五卷 群魔乱舞 第162章 改耕风波
 
  杨凌耐着性子总算听了个大概,敢情这位李举人也是官宦世家,父亲做过工部右侍郎,现在兄长做着吏部堂官,李举人三年前得了做官的功名才订下亲事,与高文心退婚后,经兄长撮合,与刘御史家订了亲。
  不料前几日刘御史却突然使人退婚,两家尚未下婚书,这事原也无可厚非,不过李举人却咽不下这口气,找上门去理论,刘御史不咸不淡地答对几岁,只是一句小女顽劣不敢高攀便将他堵了回来。
  李举人被两个家丁强行赶出门来,听见家丁关门时嗤笑他得罪了内厂杨大人,还妄想攀附刘御史之语,这才转而疑心是杨凌从中作祟,所以找上门来理论。
  杨凌听的郁闷,这种狗皮倒灶的事哪里说的清,他转眼瞧瞧,四周远处已围了许多村民在看热闹,杨凌淡淡一笑道:「杨某出身僻野,家中世代务家,及至杨某,得蒙先帝,当今皇上信任有加,才委以重任,天恩洗荡,为臣子者敢不尽忠以报?
  杨某身为内厂总督,所思所虑者天下也,何地有人犯上作乱、何地有不法贪墨的官吏、何地有天灾人祸,亟待报与帝听者,杨某才会插手过问,你当本官是你李家的月老红娘么?你娶妻也好,纳妾也罢,与本官何干?
  身为举人,当知朝廷律法捕风捉影,诟诌本官,你可知罪?念你功名得来不易,本官也不与你计较,若有凭证,你可去顺天府状告本官坏人姻缘,若无凭证,这就请回吧。」
  杨凌用当初李举人回信时的口气,反呛了他一口。随即向旁边使了个眼色。两个听说过李举人对小姐薄情不恭的家人,对他对他看不顺眼,一见老爷示意。上前夹起他便走,一气推出老远。
  李举人知道杨凌是文人出身。还想登门理论一番,谁料杨凌根本不与他斗嘴,竟然派人将他哄走,气得哆嗦道:「有辱斯文,实在有辱斯文。」
  杨凌心中也有些懊恼。这个事儿根本没法说清楚,偏偏还被皇上看在眼里,可是现在不是紧张时期,又不能把内厂番子总调来守门,今后来往的官员日渐增多,若被他们看到这种排场岂会不予诟病?
  杨凌转身向皇上强笑道:「皇上。臣与乡邻间有些误会纠葛,让皇上见笑了。」
  正德呵呵笑道:「那位举人疑邻盗斧罢了,与爱卿何干?好了,天色不早了,朕这就回宫。他笑着向有些意外的杨凌摆摆手,家人已开了角门牵了马车出来。
  原来方才刘瑾已将事情源源本本告诉了正德,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杨凌自己无法辩白。有旁人说出,反而更加人容易接受。
  刘瑾来往杨府的次数远多于正德,早已耳闻李举人退亲的事,那日刘宇将几分重要奏折送进后廷,闲聊起儿女亲事,刘瑾随口提了几句,谁料这刘御史就上了心,为了避免和杨凌产生芥蒂,竟然退了婚。
  要说这刘宇,可是八面玲珑的角色,他与焦芳交好,可是朝中那班正派的老臣虽然厌恶焦芳,却都很欣赏他,自成化八年中进士,他先做知县升为御史,又做过山东按察使。
  后来大学士刘健提拔他任右佥都御史,正德皇帝继位后吏部尚书马文升又推荐他升为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也是朝中一位有实权地大臣。
  刘瑾和这人关系还不错,自不会说他是忌于杨凌和李家地恩怨,只说刘御史听闻李举人落井下石,对其品性生疑,故此退婚,正德乃此事始作俑者,听了自然一笑置之。
  杨凌现在是虱子多了不怕咬,朝中那么多官儿还在暗地里找他的麻烦呢,哪在乎一个举人,而且高文心为杨家、为自己付出良多,自己对她亏欠良多。
  如今因为李举人来闹事,皇上金口一开,让高文心以女子之身继承了父亲太医的职位,不但自己对她有所交待,也足以让她告慰老父在天之灵了。
  送走了正德,杨凌兴冲冲地赶往后园,成绮韵一直跟在他身边,见他神色便轻声道:「大人不必着急,方才老管家已着人往后院儿报讯了」。
  杨凌「哦」了一声,也发觉自己有些情急,不禁讪讪一笑道:「知道了就好,她本是高高在上地千金小姐,虽然杨家从没拿她当侍婢看待,可那一层身份总是令她自卑不已,如今总算了了我一桩心事」。
  成绮韵想起自己身世,不禁有些自怜自伤,默然片刻道:「文心小姐虽然不幸,遇上大人却是她的福气。」
  她说到这儿眼神儿有点迷茫,顿了一顿才柔声道:「她被贬为官奴,自己地父亲死去都不能披麻戴孝。大人若想为她做些事,就在前厢侧房为高太医设座灵堂,明日再让高家亲眷去坟上拜祭一番,以尽儿女之心吧」。
  杨凌欣喜地看了她一眼,赞道:「还是女人心细,我怎么没想到这些,管家,老管家……」。
  **************
  事情总要去做才会知道有多少坎坷,杨凌本以为难处在于说服百官同意解除海禁,谁料这改耕新作物的条阵就遭到了百官激烈的反对。
  虽说杨凌和八虎现在实权已在李东阳之上,可谓权倾朝野,刘、谢的离朝罢官大多数官员也保持了沉默,但关系此等国计民生、江山社稷的大事,百官还是不含糊地。
  新作物是否适宜在大明各地生长、产量如何,这些事情不知根底谁敢冒险?这条陈一呈上去,立即群情汹涌、大肆攻吁,刚刚平静下来的朝廷顿时风云再起。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