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她们虽只八分的姿色,却有十二分地风情,举止步态柔媚款款,虽然所见的只是素色布衣,却似目迷五色,没有一寸不是女人。
杨凌暗道:「好俊俏的姿色,好特殊地风情,那宁王倒舍得下本钱」,杨凌淡淡一笑道:「皇上身为天子。那眼界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两位姑娘堪称人间绝色。」
两位姑娘听了这才细细地打理了他一眼,杨凌抬眼望去,见这两位姑娘一个神情冷艳,另一个却笑的甜美。
那艳色有些淡淡的美女本来并不曾笑,瞧见杨凌望来,却是个风流俊俏的公子,忽然向他启齿一笑,露出两排编贝似的细白牙齿,那淡红地嘴唇,微微翘起形似菱角。她的笑容本就妩媚,加以略显冷艳地风仪,这一笑予人的感受格外强烈,
正德听了杨凌赞美,喜道:「正是,朕也觉得比起后宫的嫔妃要解语识趣的多了,她们的名儿就叫解语、羞花呢。解语、羞花,这位是朕的爱卿杨凌。」
两个女孩儿略带诧色地望了杨凌一眼,然后双轻盈地一福,娇声道:「民女见过杨大人,久仰大人英名。」
正德奇道:「你们听说过杨爱卿?」
那个喜欢甜笑地小姑娘穿着紧身地红绸子短衫,高耸的酥胸贲起一道诱人的峡谷,中间却缀着一块看来并不值几个钱的白玉佛像,她把玩着玉佛像,轻轻点了点头,抿嘴儿一笑道:「杨大人九城寻医、帝陵含冤、江南抗倭的传奇事儿多着呢,民女一个跑江湖的,听的耳朵都起茧子」。
正德揽住好纤腰,在鬓下一嗅,说道:「解语,那是朕没机会呢,以后有空儿,朕也陪你跑江湖去,传奇事儿一定更多。」
叫解语地女孩儿被皇帝当众揽住纤腰,脸上有些红了,颊上朱霞,眼中秋波,更添一番诱人心魄的春色,她轻咬着嘴唇,长长的睫毛不住眨动,那种似羞似怯的表情连刘瑾等人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杨凌的目光却集中在了她高耸的双峰间,那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世间信佛的人无论男女很少有悬挂弥勒佛像地,而女子信徒,更是以佩挂观音菩萨的居多。
杨凌因为自己对幼娘撇下的谎,身上一直佩着十字架,所以见了她佩的佛像奇怪,不禁多瞧了两眼,心中其实并没有想到什么。
那个叫羞花的女子一旁瞥见,俏脸上却不禁露出一丝紧张神色,她假意帮姐妹拉扯衣襟,绕到她正面遮住了杨凌目光,趁正德不备,凌厉地瞪了她一眼,解语这才醒悟过来,俏脸儿也不禁一白,急急将那佛像塞进了怀里。
第五卷 群魔乱舞 第166章 兵出正奇
正德并未注意解语的动作,他转向杨凌笑问道:「杨卿,一大早的进宫来,有什么要事么?」
杨凌咳了一声,看了刘瑾一眼,刘瑾会意,忙抢着道:「皇上,奴才昨儿请旨将勾结内廷、逼宫不法的刘健、谢迁等人定为奸党公示天下,本为让百官戒惧自省,不过今日听说边关战事又紧,此时不宜引起朝野震动,是以请皇上再颁恩旨,免了他们的罪名」。
正德不悦道:「昨儿下旨,怎么今天就要收回来了?唔……」,他狐疑地望了杨凌一眼,笑道:「定是杨卿不忍,出面为他们求情吧?」
他想了想,刘健、谢迁虽然讨厌,毕竟曾是自已的太傅,既然他们不愿追究,这人情允了也罢,遂点头道:「好,先下旨责斥,再下恩旨免罚也是说得过去的,这事你去办吧。」
刘瑾忙欢天喜地的谢了恩。正德又对杨凌说道:「边关烽火讯号前天夜里就传回京来了,一直还未等到进一步的消息,如今有了准确情报么?」
杨凌忙上前一步道:「是!臣已得了进一步的消息,正要禀明皇上。」
他看了看那两个女子,正德会意,转向二女和颜悦色地道:「解语羞花,你们先随马永成去,让他好好安置你们,开了春朕搬去豹园住,到进朕给你们准备两幢大大的房子。」
两个女子乖巧地应了一声,羞花谨慎地看了杨凌一眼,随在马永成身后姗姗而去。
正午伸着懒腰打个吹欠,对杨凌道:「杨侍读,咱们进屋再说」。
这一一为刘瑾等人就不好进去了,他们倒无所谓,只有苗逵对于立下军功最是心热,忍不住眼巴巴站在门口儿抻着脖子往里瞧。
正德带着杨凌回到寝宫,和衣向榻上一倒。满足地道:「杨卿。朕今日才感觉有了做男人的快乐。」
杨凌不知怎么接这话碴儿。正德已侧身支着下巴,微笑道:「朕有皇后,有嫔妃,如果朕愿意,还可以有数不尽的可充下陈的如花美女,然而朕想要的只是家室的感觉,这两个民间女子虽然对朕还有些拘谨。却比内宫要强的多了。」
杨凌没想到正德不急着问前方军情。反而和他唠起了家常,他见正德一脸的憧憬甜蜜,不便现在打断他地话,便耐着性子道:「皇后娘娘和两位贵妃娘娘都是知书达礼地大户人家,贤良淑德……」
正德不耐烦地摆摆手,白了他一眼道:「又来和朕耍花枪。皇后和两位贵妃性情、模样儿都是不差地,可朕就是亲近不起来。」
正德叹了口气道:「夫妻见了面,站有站礼,坐有坐礼,一本正经的模样叫人看了受罪,就是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才时时顾着身分、礼仪……」。
他眯着眼望着华丽的宫灯,眼中露出向往的神色。轻声道:「朕常在想,民间夫妇恩爱,琴瑟相调,不知是怎样一种有趣的境界?记得夏日那次我去访你,见你在山泉旁竹榻上,幼娘姐姐与你对面而坐,其他几女偎依身旁,听琴钦酒,其乐融融,妻贤妾美,享尽清福,朕好想也少些拘束。」
杨凌目光一闪,趁机道:「皇上,这世间地事就是这样,君王盼着能像寻常人家一样自由一些、多些亲情、寻常人家盼着能像富贵人家一样享些荣华,少些贫苦,各有所得、各有所失罢了。」
他深深吸了口气,说道:「如同今日,皇上在宫中,虽多约束,却锦衣玉食,佳人相伴,而大同宣府战火连天,百姓颠沛流离,生命朝不保夕,乱世百姓不如一犬!」
正德霍地坐了起来,脸上微带惭然之色,他定了定神,忙问道:「杨卿,前方战事如何?鞑子是年年都要来劫掠一番地,简直把我大明当成了他的粮仓。去年鞑子不是吃了大亏么?」
杨凌正容道:「正因去年鞑子吃了亏,今年卷土重来才集结重兵入寇大同,而且伯延汗这次和火筛联手,两人都是骁勇之极的猛将,如今宣府总兵张俊损兵折将退守大同,指挥使刘经和多名将官战死,花马池、德隆、静宁,会宁悉数被攻占,朔州、马邑恐怕也……」。
正德愤然站起,在房中来回急踱了几步,双拳紧紧握住,恨恨地道:「狼子野心,欺人太甚,朕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他蹙紧了眉头问道:「朕常听说小王子和火筛之名,不过听说他们一向并不和睦,这次怎么联手了?如今关外情形到底如何?他们是从属关系?」
杨凌昨夜已从吴杰那进而详细了解关外蒙人现在的政治局势,立即答道:「如今蒙古人分为瓦刺蒙古和鞑靼蒙古,瓦刺日渐衰微,现在无力南侵,屡次袭边的都是鞑靼蒙古人。
鞑靼蒙古的大汗是忽必烈直系后裔伯延,此人下辖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鄂尔多斯、蒙郭勒津和永谢布六地,大汗住帐于察哈尔。
火筛是土默特蒙郭勒津旗主,是鞑靼军中仅次于伯延地最强力量,他娶的是前蒙古大汗满都鲁的女儿伊克锡公主,而满都鲁的王妃满都海斯琴33岁时就下嫁了她7岁的曾侄孙伯延。
伊克锡是满都海斯琴的亲生女儿,所以伯延年纪虽小于火筛,却是火筛名义上的岳父,加上伯延力量比火筛强大,因此火筛对伯延……属于听调不听宣的关系」。
正德听地一个头两个大,他想了一会儿,还是没弄明白这俩人算是啥关系,倒是被气乐了,他沉吟了一下才道:「这次鞑靼出兵多少人?」
杨凌的脸色也凝重起来,沉声道:「七万铁骑,全是骁勇善战的骑兵,而且这一次他们没有分兵。边陲守见不过五万。所以他们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掳掠妇女,孩子,席卷财物……
臣在那里住过,知道那里的百姓……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生与死的劫难,一到了冬天,就要被鞑子强盗追得荒山野岭的跑,也许是丈夫被杀死、也许是妻子被污辱、也许是孩子被掳走为奴。幸存者回到一贫如洗的家。还要挣扎求存,来年辛苦种下地一点粮食,也没忘了贡献朝廷地税赋……」。
正德皇帝胸膛急剧起伏,一张玉面涨得通红。他虽然常常抱怨自己受到诸多限制,还不如一个寻常百姓自由,但是并没有忘了自己的责任。杨凌的话激起了他强烈的自尊心,他是大明皇帝,大明百姓受人欺凌,他如何不羞不恼?
正德忽然扯开嗓子叫道:「朕要御驾亲征!朕要亲自率领千军万马,驱除鞑虏、救我百姓!」
这话不止杨凌听见了,连门口的苗逵、刘瑾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几个人吓得一溜烟抢进来,纳头便拜。口中连声道:「皇上不可,皇上不可,昔日土木堡之变前车之辄……」
正德怒道:「放屁!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这么一件嚼不烂地事,翻来覆去说个没完,我朝洪武皇帝没有带兵打过仗?永乐皇帝没有亲自伐过北?」
杨凌也有点儿发慌,他定了定神,忽然说道:「既如此,臣愿辞去内厂厂督之职,做一个军前小卒,为皇上征战沙场,誓死杀敌!」
正德一愣,随即大笑道:「你?不行不行,朕是习过武艺地,你一个读书人,若让你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朕是信得过的,上阵杀敌实在非你所长。」
杨凌微微一笑道:「皇上说的是,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和作用,皇上是天下之主,有您坐镇京师,天下归心万民不乱,若是亲自挂帅上阵指挥那就大材小用了。皇上想率兵亲征,如今却不是时候,边关危急,急需一员老将坐镇呀。」
苗逵也叩头道:「皇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您是天子呀,奴才愿替皇上亲征,上阵杀敌、斩寇立功!」
正德一听,冲动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些,他抿了抿嘴儿,问道:「杨卿有何建议?」
杨凌沉吟道:「皇上,此事还需召集各部大臣计议,臣是厂卫的人,不宜与百官论政。」他迟疑一下,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地见解:
「臣派探马详细了解了鞑靼人的情形,鞑子人人乘有良马,来去如风,我军以往对敌,常常跟在敌人后边随着他们东奔西跑,最后说是将鞑子赶走,不如说是他们劫掠之后,顺势退兵,行军速度不及鞑靼,是我军之短。
所以,臣认为朝廷出兵,不可沿袭以往分兵制之的策略,应集重兵于一处,步步为营,逐寸蚕食。同时塞外苦寒之地,人烟稀少,能战之力想要补充起来极难。
而且我们的城池鞑虏并无意久占,所以不必计较与他们的一城一池之失,应以杀伤敌寇为主,杀的多,他们就肉痛,明年再来时,各部落间必然要好好考虑。
再者,火筛一直野心勃勃,必不甘久居人下,所以此次出兵,主帅应有所侧重,重击小王子,放过火筛,忍一时之怨,此消彼长之下,火筛必起异心,如果鞑靼内部起了纷争,我大明正好坐山观虎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出手帮帮弱的一方,让他们继续咬下去。」
正德喃喃道:「步步为营,杀人为主,不可分兵,打小让火。好,朕记住了!」
杨凌目光一闪,又道:「其实……还有一支奇兵,若用得好,可为大明臂膀,只是这件事只有皇上您才决定得了。」
正德眼神一亮,急问道:「什么奇兵、杨侍读快讲来。」
杨凌一字字道:「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地威名正德如何不知道,只是这些年来朵颜三卫名义上虽然仍是大明的藩属,彼此却没有太多的往来,而且领着大明的官衔,时不时的他们也来边境劫掠一番。只是闹的不甚厉害。大明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德倒未想到朵颜三卫可用。
他疑惑地问道:「朵颜三卫如今对大明貌似恭顺,其实早已不听调遣,杨卿要如何用他们?」
杨凌微笑道:「朵颜三卫在大明、瓦刺、鞑靼之间求生存,基本上就是棵墙头草,哪边网在哪边倒。瓦刺蒙古和鞑靼蒙古也常常劫掠他们。唯有我大明一直给予恩遇,所以他们对大明更亲近一睦。
只是,当初瓦刺的亦思马因抢朵颜三卫,他们曾分别求救于大明和伯颜,当时伯颜出兵助他,大明却没有举动。随后辽东总兵李杲为了冒功请赏。无端杀害互市的朵颜三卫百姓,使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