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成绮韵屈起手指轻轻一弹,那朵花苞应指弹花,飘飘落向洁白的雪中。高文心出神地望着那淡红的花苞半陷入松软的雪面。
只听成绮韵地声音在耳边继续道:「不过……现在进了杨大人的门,陪着他白头偕老,这样的女子比起朝中那班老爷的年届半百、须发皆白时才纳进门的豆蔻少女,可要幸运多了」。
高文心羞恼地顿足道:「他肯不肯纳妾,关我什么事?成姑娘倒底想说什么?」
成绮韵有趣地望了眼她难得一见的少女羞态,莞尔道:「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真正幸福的能有多少呢?嫁个寻常男子以你的眼界定然是看不上的,若是嫁个有才干的男人,将来他又免不了要纳些姿色更胜于你的妾室。
所以聪明的女人应该挑个肯怜惜爱护她、肯平等对待她,不会因为年老色衰而冷落她的男人嫁了,可是这样的男人世上有几个呢?你既然遇到了一个,却自怨自艾地只等着人家主动来接受你,难道矜持比一生的幸福还重要吗?
高姑娘,你好好想一想,如果觉得嫁他不能给你幸福,那就尽早挥慧剑斩情丝,另寻一个良人,免得自寻烦恼。如果一颗芳心已寄予了他,捅破这层窗户纸就能得到幸福,却白白错过这个机会,你会遗憾一辈子的。」
成绮韵悠悠地道:「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她眉尖儿一挑,说道:「女人可不是无知无识的一朵花儿,有蜂蝶肯光顾便觉幸福可意了。你,可有自己瞩意的人?如果有,便只等他来发现你么?女人便不能挑选自己的良人么?」
高文心向她注视片刻,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半晌又一转身,步履匆匆,逃也似地奔向自己的院落。
成绮韵白玉似的脸颊上渐渐浮起一抹娇美的笑意,她探手压低一枝梅花,鼻端轻轻凑了过去。枯干红花,娇颜如雪,显得说不出的美丽。
成绮韵姿态慵懒地用柔软的花瓣轻轻抚弄着俏颊,低低笑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常谓女人如花……若把男人也比做花呢,似乎才公平……」。
成绮韵两根葱白似的手指轻轻捻动花茎,将一朵灿然成型的梅花拈在指尖,注视片刻,眼中忽地露出一抹诡谲、俏皮的笑意。
第五卷 群魔乱舞 第168章 帝嗣谣言
韩幼娘惬意地偎依在杨凌的怀中,脸颊仍然滚烫。
杨凌轻轻抚摸着她光溜溜的翘臀,若有所思地道:「幼娘?」
「嗯?」韩幼娘轻轻应了一声,抬头探询地望了他一眼。杨凌在被底轻拍了两下臀部,说道:「我才想起来,你说文心告诉你三月之内可以行房事,你们……平素怎么什么都聊么?」
韩幼娘笑盈盈地往他怀里又拱了拱,象只小猫儿似的昵声道:「文心姐姐怕人家失了相公的欢心呗……」。
杨凌假意嗔道:「胡说,相公是那样的人么?」他瞪了幼娘一眼,在她鼻头上弹了一下,韩幼娘唔了一声,皱起了鼻子。
杨凌枕着一条手臂,仰起头来道:「虽说她是太医,可毕竟是未出阁的姑娘,以后这样的话题少和文心提起,虽说你们是闺中腻友,恐怕……也不太方便」。
「对了」,韩幼娘一翻身压在杨凌身上,趴在他胸口睁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道:「相公,文心姐过了年就二十了呢,当初去法场前,我和姐姐结拜时已说过愿意接受她过门儿,相公……不喜欢文心姐姐么?」
杨凌在她臀上一拍,说道:「下去,别压了肚子」。
韩幼娘「咭儿」一声笑,吐了吐舌头。乖乖地爬下了他身子。
杨凌轻轻拥住她,柔声道:「幼娘,在你心中,自然是认为自家相公是世上最好地男人,一个女人嫁了他,才是幸福的。可是世上的好男人不是再没有了,只是你没有机会碰到罢了。
文心比不得雪儿和玉儿,她当初出于报恩也好,没有旁的选择也好,才好属意你家相公。如今她已恢复了自由,又有官职在身,未尝不能寻到良伞。难道嫁进杨府做妾就是她最好的选择么?
给她一个机会,从新的角度,新的身份再好好考虑一下,明的暗的你们不要一厢情愿地把她看成杨家人,让她也理所当然在以为必须跟了我。说实话,如果不是阴差阳错成了我的奴婢。可能现在相遇,她会对我敬而远之呢」。
韩幼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娇嗔道:「相公总有那么多道理。你当幼娘愿意多个姐妹来分享你么?可是爹说地对,你现在官儿大得不得了,若不纳妾你我背后都要让说道。
再说,杨家里面相公这一房人丁最是单薄,相公是一脉单传,让杨家这一房子兴旺。那不只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相公待幼娘能一直这么好,幼娘就知足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道:「或许你说的是,如果换一个时机,你们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可是她落难,为你所救。何尝不是缘份?
听说张皇后擅专独宠,不许先皇宠幸别的女人,结果招致许多大臣指责她恃宠而骄,不为宗庙社稷着想。如今先皇这一脉就只有当今皇上了,还有人说……」。
她迟疑了一下,看杨凌脸色平和,才道:「还有人说当今皇 上是太后因为百官指责她不能诞下皇子所以抱养的儿子,名不正言不顺呢。高高在上地皇后、太子都可以因为这些家务事惹得旁人议论纷纷,幼娘可不想落个妃妇的名号」。
杨凌知道前些年先帝在位时朝廷里就为这事大闹过一场,所以只是付之一笑,可他随即想到如今正德已经做到皇上,民间何时又传出这种谣言?敢诋毁当今皇帝?
虽说流言无凭,自己来到这时代后也发现,民间胡乱传些野讯闲闻,官府并不太在意,可是如果出自有心人的授意,那目地就不简单了。
杨凌隐约记得宁王造反,好像用的就是这一条罪名,他不禁一蹙眉头道:「幼娘,你这话听谁说的?」
韩幼娘见他脸色慎重,不禁有点儿慌了,她吃吃地道:「幼娘是……是严家娘子上门闲聊时听说的,听说翰林院的许多学士私下都说过这事儿,如今在京里传的很邪乎呢」。
杨凌想了想,吴杰并没有向他禀报过这方面的消息,正德皇帝并非先皇骨血的传闻由来已久,想必厂卫方面对这种传闻也不甚在意了。
可他却知道承继大统最讲名正言顺,宁王在新皇继位时送来大批玩乐的烟花宫灯,昨日又送进宫两名美女,身为皇叔,这岂是辅佐明君之道?莫非他已经准备反了?这声势就是他造的么?
杨凌拍了拍额头,暗想:「看来得吩咐吴杰注意查证这些逸闻的来源了,民间流传倒也容易,可是想在翰林院中也风传此事,那就不是升斗小民做的到的了,到底是什么人在传播消息?」
韩幼娘见杨凌神色凝重,不禁问道:「相公,有什么不妥么?」
杨凌不想让她担心,笑着摇摇头道:「哦,没什么,我是想起今日从宫中回来,见到边塞已有许多难民逃难到了京城,他们缺衣少食,虽有户部赈济,恐严冬难捱啊,我想明日带人去设棚施粥,家中可还有米粮衣物么?」
「呀!」韩幼娘惊得支起了身子道:「今年鞑子祸害这般厉害么?幼娘一会儿就去库房看看,准备些粮食衣物,明日我陪你去城外施粥吧,相公还有公事要忙,不能分心太多。」
杨凌忙扯过被子替她盖好,说道:「快躺下,莫着了凉,到时我让高管家负责就好。成姑娘善于调度、文心懂得医术,让她俩时不时去看看就可以,施粥不用你去。」
他揽住幼娘,在她酥胸上轻轻咬了一口,在一声娇吟中轻声道:「你呀,只负责给相公休养好身子,将来生个虎头虎脑地宝贝儿子就行了,可不能太过劳累了。」
×××××××××××××××××××××××××××××××
次日一早,杨凌先赶到山上。了解与朵颜三卫地联络情形和前方战事进度。
游牧民族将农耕民族视成天经地义的粮仓和劫掠对象,即使双方保持和睦关系的时候,时而交易,时而劫掠也是家常便饭。花当的朵颜三卫生活难以为继时也时常到边关劫掠一番。但他们不敢太过得罪大明,一是注意不杀平民,二是绝不和鞑靼人同时行动。
所以此番鞑靼人攻掠边塞,朵颜三卫立即约束部下闭门不出,与小王子严格保持距离,以免大明错以为他们也参与到鞑靼人的行动中来。
不过这一来杨凌派出的人想和朵颜三卫取得联系就要颇费一番周折了。迄今为止还没有双方取得联系的消息传递回来。
苗逵和保国公朱晖、御使史琳已到了大同,加上原有驻军还有四万多人,九万人马对七万。如今已与鞑靼激战三日,夺回了两座城池,消息传回时大军正与鞑子在花马池苦战。
明军要分出部分兵力守城,而鞑子却没有这个顾忌,因此现在敌我双方兵力相当,正在相持之中。目前还没有败势。
杨凌听了稍稍放心,嘱咐吴杰再另派人手调查正德皇帝非先帝骨血的传闻来源,一有消息马上禀报,然后赶去察看火亚三等人地火枪研制。
杨凌所说的在枪管内加上膛线,利用子弹自转产生离心力从而加速射程的原理,火者亚三一听就懂,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可就麻烦了。
首先是枪管质量不过关,后来采用了成本极高地精钢。实验报废了几百枝精钢枪管,才大致摸索到了一些头绪,但是那时的工 艺加工太过麻烦,这样的枪比包钢刀制作起为成本更高。
而另一组负责研制发射枪火和弹头一体的子弹却取得了极大的进度,改动后的发射装置十分巧妙,而且采用了后填弹。
由于杨凌所说地铁制弹头,弹体没有相应的冲压机床,手工制作十分困难,工匠们改用纸壳承担火药载体,用火石与硫磺混合物充当「炮子」,扣动扳机,打火锤落下,打着炮子,引燃子弹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同时弹头不再使用圆珠形弹丸,而是采用了锥形,上边模仿弓箭加了三棱槽,射程提高近十丈,杀伤力却提高了不止三成。而且射速比起普通地燧发枪又快上几倍,与弓箭射速堪堪相当了。
它的缺点是射程比起弓箭还要近一些,不过准确度虽然差,比起抛射箭头还要强一些,最重要的是杨凌嘱咐他们对火药配比不断测试,已经试制出更好的火药,硝石、硫黄和炭粉按照大约7。5:1。5:1的比例配置,其爆炸效果最好。
这一来爆炸冲力大,产生的硝烟污垢较少,大约连续发射六十至八十发子弹不必擦拭枪管,而一个再好地弓箭手也无力连续射出二十枝利箭,所以双方军队只要接近了,在其他兵种的保护配合下,火枪队的三排轮射将是一场无可抵御的噩梦。
只是这种后装式火枪的闭气问题还没有解决,稳定性差,有时会发出泄了气的臭子儿。杨凌当机立断,立即跑去把研究膛线,已研究的蓝眼睛已经变成了红眼睛、头发一根根都直立了起来,全然忘了上帝是老几的火者亚三也拉进纸壳枪弹和后装枪研制队伍,告诉他先全力研制后装纸壳弹,至于膛线枪是一定要研究地,却不急于一时。
在杨凌想来。其练钢、机床、精密仪器等配套工种还没有达到相应地科技生产力之前,强行发展更先进的枪械是不切实际的,自己又不是万能工程师,既然解决不了,就把它暂且放下。这种技术仍然可以继续研究,相信对于其它工种的发展也会有促进作用,但却不应做为主要研究方向。
杨凌小时候见过一个住在军队大院里的小伙伴儿拿着一柄开了血槽的锋利军刺出来炫耀,杨凌心眼多,拿了一套《封神榜》小人书。一番忽悠,把那小胖子的军刺诳到了手,可惜只把玩了两天。就被小胖子他爹,那个胖营长给要了回去。
如今看到初步成形的火枪,杨凌想起了那造型漂亮,可以放血杀人的军刺,曾提议加把刺刀上去,可是火枪毕竟比长枪杆儿和马刀笨拙,在现代世界双方均持用火枪地情形下简单的几个挑、拨、刺动作可以杀人。在那时冷兵器为主的敌人面前,火枪加军刺纯属扯淡。
杨一清只是持刀做了几个简单地砍杀示范动作,杨凌就打消了念头。决定还是每个火枪配把一腰刀,同时在作战时配备骑兵和护军诸兵种联合作战。
杨凌走到重兵把守的研制院落,站在和煦的阳光里,望着山下的村落,心中稍稍有些遗憾,可惜火者亚三不懂火炮。自己除了知道炮弹和现代子弹差不多的构造,对火炮原理更是一窍不通,否则现在有了威力更大的火药,要是造出杀伤力更大地火炮,战场上一定所向披靡。
他吸了口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