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杨凌说道:「今日已晚,不便去代王府递贴晋见,臣想明日再去拜望,皇上可是也想去么?」
第五卷 群魔乱舞 第188章 各有所思
正德略一犹豫道:「前年鞑子险些攻进大同,代王跑到京里向父皇哭告时,见过朕一面,若见了他……」
他忽地眉毛一扬,笑道:「去就去,我是侍卫,见不到他的,要是整日闷在这儿那和在京里还有什么区别?」
两人正说笑着,忽有一个侍卫近来禀报道:「禀大人,巡抚胡大人回城了,正进府来。」
这侍卫也知道正德身份,只是杨凌早已吩咐下去,所有人见了正德不得稍露异样,免得引起有心人警觉,是以他也不敢见过皇上,只是向他瞧了一眼。
杨凌一愣,胡巡抚回来了?虽说他的品秩比自己高,可是自己毕竟顶着钦差的名头,而且论实权远非他能所及,怎么也不待通报一声?这可未免失礼了。
杨凌正要去书房会见胡瓒,陡听外边厉声大喝:「钦差驻地,不得硬闯。」
随即另一个声音也厉声大喝:「瞎了你的狗眼,我是大同巡抚胡瓒,本地除了代王殿下,便以我胡某为尊,什么地方闯不得?」
喝!这位巡抚未免太嚣张了吧?杨凌不知胡瓒为官如何,但是听了这番话,第一印象就是这位巡抚未免太过跋扈。
杨凌向正德看了一眼,推门而出道:「放他过来!胡巡抚,本官品秩虽低于你,却是奉旨钦差,这钦差行辕所在,也是你硬闯的么?」
他一边说着一边闪目望去,只见大内侍卫们拦住一个文官。这时正左右分开,那官儿斯斯文文,白净面皮,看模样不到五旬,倒不像个飞扬跋扈的官员,怒气便消了几分。
不料那位胡巡抚见了他,脸上怒容更盛,他双手紧握,腾腾腾地大步行来,竟然不待主人带路,昂然直入房去。
杨凌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儿得罪了他,他耐着性子摆摆手,示意侍卫们退下,返身跟着胡瓒进了房间,房中只有正德和张永两人。正德虽仍是一身校尉衣服,却站在前面。
胡瓒考中进士,后来升任户部左侍郎,再外放大同任巡抚,均是弘治朝的事,新帝登基后他还没见过天子,胡瓒仔细打量正德一番,犹豫着不敢随便拜见,见杨凌闪身跟了进来,立即喝问:「圣驾何在?」
杨凌脸色一变,惊问道:「胡大人,你说什么?」
胡瓒冷笑,从袖中摸出一封书信道:「杨将军,你将三位大学士阻在居庸关内,他们进不得关,但军驿快递却比你们的行程快上数倍。你好大地胆子,竟敢将皇上带至如此险地,我来问你,圣驾何在?」
胡瓒好似吃了枪药一般,红着两只眼睛瞪着杨凌,正德见状轻咳一声,道:「朕在这里,胡爱卿不必质问杨凌,是朕要出京,杨卿不过是奉旨行事罢了。」
胡瓒回头,见那身着蟒龙袍的太监站在那校尉身后,向他微微颔首,忙抢前一步道:「微臣大同巡抚胡瓒,叩见皇上。」
正德笑道:「爱卿平身,朕微服出京,知者甚少,你不要声张出去。朕知道,三大学士苦口婆心,也是为朕安全担忧,但朕此来大同,是有极重要的国事,此事原也没打算瞒着你和杨一清,只是想过些日子再说罢了。」
胡瓒起身,正色道:「无论何等大事,应由臣下替皇上分担,岂有天子亲涉险地之理?大同正在兵荒马乱之中,不宜久留。臣请皇上立刻回驾。」
正德乐了,这位巡抚倒有趣。满朝文武就算刘健、谢迁在时,三大学士也不敢如此直言不讳地向皇上下命令,敢情他不只对杨凌这位钦差说话冲,对着皇帝还是一样的语气。
正德满不在乎地在椅上座了,翘起二郎腿道:「朕说过了,此来是有极重要的国事,事情未办妥前,朕不想回京,胡爱卿如果欲知详情,可向杨凌问起,不然就请回吧。」
胡瓒脸涨得通红,斗鸡似的瞪着正德道:「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坐视皇上陷于险地,臣万死莫赎其罪,皇上不回京,臣就死在皇上面前!」
正德愕然,半晌才笑道:「这……这算什么道理?你不是以死来要挟朕么?朕不回京,朕也不允你死,你下去吧。」
胡瓒大声道:「臣今日来,务必要劝得皇上回京,皇上不走,便是臣的失职,唯有一死而已」,说着便探手入怀,正德大惊,喝道:「你带刀见驾?」
杨凌也飞身拦在正德面前,倏地按住了佩刀,胡瓒道:「未经许可带刀见驾,是为逆反大罪,臣决不敢,古人怀忠力谏,触柱而死……」
胡瓒一边说,一边游目四顾,没看见房中有柱子,便道:「君子爱君不爱其身,死法多的很,臣早有准备。」
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纸包,抖开其中的药末便往嘴里吞。杨凌大惊,还未及冲过去,正德反应更快,已经一步跃起,从杨凌身边冲过,一把抓住胡瓒的手腕将纸包夺了下来。
那药末撒了正德一手,张永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毒药,沾上皮肤是否有害,唬得他大呼小叫起来,当下冲进几名侍卫将胡瓒制住,张永叫人打进水来,先用干毛巾拭净了正德的手,又将盆洗了几遍。
杨凌蹙眉道:「巡抚大人,皇上亲自巡边,是为了江山社稷,这件大事,非皇上不可施行,你怎么动不动就玩死谏把戏?」
胡瓒怒道:「万乘之尊,岂可轻蹈险地?『土木之变』前车之鉴,你要害了大明,害得自己满门抄斩么?」
杨凌也不禁大怒,凛然说道:「口口声声尽是昔年,为什么你不说的更远一点?怎么不说洪武皇帝血染征袍打下万里江山?怎么不说永乐皇帝五征塞北,戎马一生的战绩?古往今来,凡遇外辱内患,哪个有为的天子只重文治而不重武功?」
杨凌慷慨激昂,朗声说道:「为人臣子者忠君是心,辅君是责,你有了一颗忠君之心,还应尽辅君之责。你是要把当今皇上辅佐成文治武功、英明神威地一代帝君,还是要把当今皇上好生地保护在紫禁城中,要少年天子不出宫门一步,不懂人情世故,做一个朝廷名义上地象征、万民朝拜的木偶?」
杨凌这番话竟然把胡瓒震住了,一时哑口无言。
杨凌吁了口气道:「巡抚大人既然知道皇上在这里,还是协助本官做好大同地防务,皇上在这里便安如泰山了。皇上来此,是有一件极重要的事要办,胡巡抚现在可愿听本官叙述详情么?」
胡瓒默然半晌,才一拱手,气哼哼地道:「愿闻其详!」但那语气已不再强硬。
杨凌微微一笑,对正德躬身道:「皇上歇着,臣先退下与胡大人商议一番。」
正德听了忙摆手道:「你们去,你们去。」
看着二人退出门去,正德才一屁股坐回椅上,如释重负地对张永道:「这个姓胡的太吓人了,没什么事可千万莫叫朕再看到他。」
杨凌与胡瓒在房中直讲了大半个时辰,胡瓒才了解皇帝此来的目的,他虽是文官,久在大同也熟稔军事,自然知道如果能将朵颜三卫拉过来,不只此消彼长减少长城外的危险,从长远来讲,更是极有益处。
如果真的能改变以往小打小闹的互市,和朵颜三卫大作茶马交易,将河套地区变成大明的良马供应之地,才能彻底改变大明军队善守不善攻的战略局面。
不过一想到皇帝亲临险地,胡瓒就心惊肉跳,他迟疑道:「大同城高墙厚,城外有杨总制的数万大军,以本官想来,倒不虞会被鞑靼侵入,但近来鞑子粮草短缺,常常派出小股人马从我大军空隙间迂回穿插至后方劫掠粮草,而且一沾即走,甚是叫人头疼,平素无事,万万不可让皇上离开驿馆。」
杨凌道:「这个我自然省得,万万不会让皇上轻涉险地。」
胡瓒又道:「代王殿下执掌大同,皇帝在此干系重大,是否通知代王?」
昔年朱元璋分封诸子,第十三子朱桂就藩大同,是边塞九王之一。山西有三王,晋王驻太原,代王驻大同,沈王驻潞安。
同中原诸王不同的是,他们是有权过问地方军政的,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臣,代皇帝行使御边职权。
所以别看这里有三边总制,有军政最高首脑的巡抚大人,但是大同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和指挥者却是代王,同时代王和沈王受晋王节制。
杨凌略一犹豫道:「此事暂且不要告诉代王的好,代王听闻,必然惶恐不安,代王府人多眼杂,万一在朵颜三卫派人前来议盟之前走露了消息,伯颜猛可必然要予以阻挠。」
胡瓒想了想,顿足道:「好,那本官这就告辞了。」
胡瓒紧蹙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告辞离去,连巡抚衙门也没回,就冲上城头去加派人手安排城防去了。
************************
大同韩氏皮货商,这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一家皮货行,才不过半年的功夫,就已成为大同为数不多的大皮货商。
自与鞑靼断绝马市交易以来,南北特产全靠民间挟带运输,近于半走私、半合法的地步,这样地货量显然难以供应各地客商的大量需求。
而韩林却能有求必应,无论要什么档次的皮货。要多少件,韩氏皮货行都毫不犹豫,再加上店东韩林为人豪爽、买卖公道,大有江湖人的四海作风,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南方皮货商人北上做买卖,大都挑中与韩家交易。
韩氏皮货商在大同最繁华的东大街上,距代王府不远,商行左侧是一家车马行,右边是极豪华的『状元楼』客栈,兼营酒楼生意。
由于战事和大雪通常都发生在冬季,所以此地皮货行的规矩,一到了冬天就陷于歇业状态。韩家虽仍有少量客人上门,佣工大部分也都回家猫冬去了,大院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一个穿着老羊皮袄、蹬着加了防滑条状皮子的快靴的矮个子男人蹬蹬蹬地上了楼,推开门儿一把摘下可掩住鼻口的羊皮暖帽,露出一张红扑扑的圆脸,这是个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的少年。
他先提起桌上的大茶壶咕咚咚一通灌,然后抹了抹嘴巴兴冲冲地道:「爹,我看到姐夫了,他现在已经住进了驿馆。」
炭火炉上一口陶罐,里边加了佐料的鲜嫩的羊肉咕噜噜地翻滚着,肉香四溢,桌上还摆着干荷叶、核桃仁等下酒小菜。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健壮、五官粗犷的大汉放下橙褐色的酒葫芦,瞪眼道:「小兔崽子,我还用得着你说?咱们在这扎根是不能叫人知道和你姐夫的关系的,你没漏了馅吧?」
小家伙自然就是韩满仓,他嘿嘿一笑,得意地道:「哪儿能呢爹。我看到姐夫了,跟着他的军队走了一路,他可没看到我。爹,你说姐夫什么时候能来看咱们?我还真想他了,更想姐姐,嘻嘻,姐姐快要生小宝宝了,我要当舅舅了,想起来就开心。」
韩林骂着儿子,可是眉眼绽开,显然也高兴得很,他唔了一声道:「你姐夫派来的那位伍汉超公子前天才出的城,外边正在打仗,他挑着小道儿走,虽说有我派去的人带路,恐怕这时也没到地头儿呢,你姐夫得在这儿住些日子呢。」
他微微竖起大指说:「凌儿陪着这位呢,那是天大的事情,怕不会马上来见咱们,你莫急,叫伙计们竖直了耳朵,注意城里三教九流的所有动静,莫坏了你姐夫的大事。」
韩满仓失望地一屁股坐在长条凳上,抓过老爹的酒葫芦抿了一小口酒,然后赶紧拿起筷子从罐里挟起块羊肉来,略吹了吹便塞进了嘴里,然后说道:「
嗯,这事儿爹倒不必太担心,城里但有出入的陌生人,没一个瞒得过我那些伙伴的眼睛,谁会对那些满城乱跑的小孩子起戒心呢?」
「对了」,韩满仓往桌上一趴,踢踏着脚道:「住在状元楼的那几个商人查明白了么?这时节跑来做买卖的人可不多见,偏偏他们掌柜的还在后边,在这儿一住七八天了,真是奇怪。」
韩林摇头道:「还没查出什么,或许是新入行地商人,不懂这边的时令和行情吧。那位主妇和几个仆人整日窝在客栈里,不象有什么用心的人。
兵荒马乱的,带着银子和大宗皮货走南闯北的,仆人们懂得武艺寻常的很,而且观察他们路引官籍,也都毫无疑处,为了以防万一,我仍叫客栈里的伙计注意着呢。」
『状元楼』是大同最大的客栈,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第一代代王朱桂的王妃是名将徐达的次女,这女子颇有乃父之风,相貌虽然普通,却有一身好武艺,嫁来代王府时她带的一个姓宋的随身丫头也精通武艺,后来离开王府嫁了人,在这里开了这家状元楼。
有代王府这层关系,酒楼越开越大,渐渐发展成酒楼、客栈、赌馆、妓院于一体的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