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满都海征伐瓦刺,打败他们后喝令他们的首领房屋不许称宫殿,在家中许跪不许坐,贵族们吃肉都只准用手撕,不许使用刀子,这种耻辱已经令他们对同族鞑靼地仇恨远远超过对大明的敌意。
所以依奴才之见,待伯颜、火筛内乱一起,便集重兵从哈密卫方向对瓦刺施以攻击,把这头困虎驱入鞑靼草原,为了牧场和牛羊,他们不会放过鞑靼内乱这个好机会,必定毫不犹豫参予其中,或三足鼎立,或加入一方讨伐另一方,以奴才估计他们极有可能会选择火筛为盟友,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东线压力,让我军从容布置,按照杨大人的计划,出兵收拾残局,再顺势吞掉朵颜三卫」。
正德眼睛一亮,兴奋地道:「杨卿以为如何?」
杨凌钦佩地看了一眼苗逵,拱手道:「实是妙计,只是不知瓦刺是否尚有实力与鞑靼一战?」
苗逵喜道:「奴才深入大摸时,曾向西进入瓦刺地盘,稍一交战,便发现他们的部落中丁壮极多,显然这次伯颜征召各部落出兵大同,瓦刺派来的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是只打算为伯颜摇旗呐喊,他们的实力虽尚不足以对付伯颜,但火筛若反了,哈密卫再施以压力,那时战局便不由他不按照咱们地设想去走了」。
正德哈哈大笑,拍案道:「妙极!众卿谋略未必强于朝中那班大臣,可是他们只知守成,不知走出去的重要,仅这一点,众卿就比他们高明多多啦。」
**************
真正的谈判一向是在局外进行地,等到端上台面双方首脑会面时。不过是做做样子签署文件罢了,双方的特使通过得胜口频繁往来,大明与朵颜三卫的秘密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秦汉隋唐时良马产地河套、祁连、张家口、呼伦贝尔等地。如今只有张家口、承德一线在大明控制之中,这里适合养马,但是由于鞑靼时常来劫掠,所以马政荒废多年。
马匹在冷兵器战争中有着无可替代地重要作用。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是步兵难以比拟地,若双方实力相当,骑兵一方可不待步兵方结阵完成,在其没有形成防御纵深时就把步兵一冲而散。
若步兵一方人多势众,骑兵可昼伏夜出反复袭扰,并大踏步后退。拉长步兵方的补给线然后从容断其粮道,在步兵疲惫不堪粮草断绝时包围聚歼,即使步兵防守反击得胜。骑兵也可随时远遁,步兵方根本无法追击。
所以,步兵对骑兵,只有小胜而败必全军覆没,在平原上简直难以和骑兵野战。中原军队一般擅车战,但战车地冲击力虽强。远程奔袭却易损坏,而且密集的车队在战场上难以转向和掉头,灵活性远不如骑兵,只能用作决战冲击和防守中的反冲击。
如今火器的运用还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杨凌估计内厂的新式火枪取得最完美的效果、大批量生产、装备军队并训练士卒熟练使用,至少也得五年时间,这些事急是急不来地,就算现在马上出现最现代化的兵器。光是训练教官、然后再训练军队没个一年半载也根本不可能。
同时在没有大量先进、轻便的火炮装备军队之前,在没有现代运输设备出现以前,对北方民族作战,尤其是主动进攻,马匹有着决定性作用,杨凌深知这一点,所以大明一方地谈判焦点就集中在这一项上。
朵颜三卫能拿出手的除了毛皮主要就是战马,这倒不必担心他们有所侧重,但朵颜使者提出三卫富者不过十之一二,贯民占了七八,大明方应多出口些米面盐茶等物,减少瓷器、绫罗等奢侈品。
杨凌应允,并趁机提出大明可以出口粮米、食盐甚至部分铜钱和铁器和硫黄、焰硝,但是大明一方要购买马驹,由朵颜三卫派人教授养马,并开放三卫的部分牧场。
通过贸易获得马匹之类的军用物资,较之汉族地区放牧拳生更为便利,而且花费实际上更少,在朵颜三卫的地盘划定几个区域养马,可以用来培养优秀的汉族牧民,等到一旦将朵颜三卫取而代之,马匹供应不致发生问题,朵颜三卫禁不住明廷给予地优渥条件,最终也予以答应。
出口的硫黄和焰硝数量有限,而且属于一次性消耗品,蒙人既没有多少相应的火器,也没有最优良的配比方子,少量出口军械既显示了大明一方的诚意,实际上也把朵颜三卫的军事发展部分操控在明廷手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只有朵颜三卫摊子铺开才会一一暴露出来,他们现在自然难以发现其中弊病。
双才就进口驼绒、貉皮、人参、马匹,出口铧铲,耕牛、种子,米盐、布匹、铁锅等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均达成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最后就开始讨论互开马市地地点。
这一次,明廷十分慷慨,除了永乐年间设立的开原南关,开原东关、广宁卫三个马市,又增投抚顺、白土厂、宽甸、?阳、清河五个关口,开市时间设为常市,由明廷派兵驻扎,评定物价、收税治商。
一协谈判事宜皆以洽谈议定,已是七天之后了。此时火筛一部仍在关外骚扰,但攻势愈来愈弱,已经毫无战意,伯颜大军自平顺一带北返,却未与火筛部汇合,似有就此偃旗熄鼓返回大漠之意。
明日就是大明天子会见朵颜三卫,亲口订下攻守盟约的日子。虽然关外的鞑子没有什么异动,杨一清仍如临大敌,亲自镇守得胜堡,并命令山西沿线二百多处关隘、烽燧、卫所全面戒备,重兵云集。王守仁亲率两位游击将军守在关外,机动作战,监视火筛部的行动。
太原卫张寅地两万兵马做为备军。固守在山阴县广武堡,随时候命。杜人国镇守大同城,许泰领七千骑兵伏于大同城内,一俟白登山报警。立即飞马驰援。
白登山上建了迎客亭、会盟大帐,白登山四面山坡下隐藏了七十门毒火炮。
这些毒火炮可以发射开花弹,可以发射霰弹,一炮射出百余枚铁子,射程不远,但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对方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
伯颜地大军仍在长城以外,有数万大军阻挡,杨一清亲自坐阵。杨凌倒不担心他们会攻进来,只是弥勒教神通广大,竟能在北京城集中两百名悍匪夜袭高老庄,杨凌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纠集数千狂热的教徒奇袭白登山。因此在四野土地中埋设了五百枚机发地雷,事先都做了暗计,一旦使用不上,还得原样取出,免得开春误伤百姓。
花当的人马约定自飞狐渡开关迎入,这是一个小关隘,自外而内是奇险难渡,自内而外却无险可凭。一冲即破,选择此处入关,就打消了花当的疑虑。
飞狐渡关隘左右是连绵陡峭地险峰,飞鸟难渡,光秃秃的石壁上难设伏兵。山脉绵延如龙,与大同西面草原隔绝开来,成为天堑,伯颜的大军断不可能翻山越岭自此处入关,如果绕过数十里山脉从尽头杀入,设在远处的烽燧早早便可发出警讯,封闭关隘,但是为求保险,在关隘原有官兵的基础上,杨凌还是把荆佛儿的一千兵马也调了过去。
如此设计简直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但杨凌和胡瓒、杨一清、张永、苗逵等人仍不放心,夜色深深,仍在房中反复推敲,推演一切可能出现地纰漏。
胡瓒说到:「关隘、大同、白登山三者之间瞬息可至,在这方圆数十里的平原上无险可恃、无处可藏,真欲对皇上不利,唯有硬攻一途,然而除非弥勒教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否则去何处弄这些兵马来?依我之见,应防备真有敌来时劲弩流矢误伤。」
杨凌笑笑,说道:「巡抚大人放心,那山上有个深达四十多丈地洞穴,我派人平整了山顶后对那山洞拓挖修茸了一番,并开挖了横洞,加了条石路阶,会盟大帐就架设在洞口之上,一旦有事,可请皇上往洞中暂避」。
张永道:「弥勒教引着一舞乡民来对皇上不利?不可想象。他们既无大军,一群无知乡民又不堪大用,依咱家看,还是用刺客的可能更大,军中甚至朵颜三卫的人中会不会有人被他收买成死士?皇上至少要穿两层软甲、还要挑选大内侍卫中武艺最高的侍从不离左右……」。
正德见这些臣子们为了自巳的安全如临大敌,讨轮不休,不禁摇了摇头,忽然插嘴揶揄道:「不知道花当现在在做什么?朵颜三卫的部落首领们是否也在彻夜不眠地推敲如何保住花当地性命。」
众人听了一楞,正德已起身道:「诸位爱卿继续,我这个瓷人儿要回房歇着啦」。
众官员还不及下跪施礼,正德已一挑门帘儿,施施然走了出去。
夜色如墨,繁星点点,门口两排侍卫瞧见皇上出来,两名侍卫忙摘下灯笼要伴驾回去,就在这时,一道娇悄的身影儿闪进了书房院落,正德眼睛一亮,忙掩饰地向侍卫打了个手势,然后举步迎了上去。
他仍是一身校尉打扮,唐一仙还道他是守在门口的侍卫,她踮着脚尖儿向书房望了一眼,灯光透出窗棂映出几道人影,犹在舞动手臂,彼此交谈。
唐一仙轻轻皱了皱眉,说道:「这两天表哥好忙,都没空见我一面,房中似乎好多人,他们在忙什么啊?」
正德轻轻拉拉唐一仙的衣袖,向外使了个眼神,然后悄然走了出去。唐一仙诧异地跟出院子,只见正德袖着双手。仰脸望着天上的星辰喃喃道:「每一位君王,都会化作天上地一颗星辰,繁星满天。那些最亮的星星,一定是最有作为的君王」。
唐一仙撇撇嘴道:「别酸了你,叫我出来干吗?」
正德侧目睨了她一眼,微笑道:「明天皇帝要和关外朵颜三卫地首领会盟。大人这几天有许多事情要忙,你先不要进去了」。
唐一仙点点头,恍然道:「哦,我说呢,原来是皇帝……,她的眸子忽地睁大了。失声道:「皇帝?皇帝在大同?」
正德竖起一根手指,「嘘」了一声,轻笑道:「小声些。明日会盟势必天下皆知,但是今夜却还声张不得」。
唐一仙白了他一眼,却放低了声音道:「那你告诉我干吗?」
她想了想,又问道:「会盟应该没什么危险,你也要去吗?」
见正德点头,她走上前象个大姐姐似的一本正经帮他整了整衣领。叮嘱道:「跟着皇帝出去,那一定风光的很。可是你年纪小,不通世务,要懂得照顾自已,莫要君前失仪,给我哥丢了面子,也影响自己地前程」。
正德点了点头,忽然笑道:「你自己年纪不大。却很懂得照顾别人,以前就是这样,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一次你关切、同情的眼神……」。
唐一仙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道:「我以前的事?我一件也想不起来,表哥事情又多,我也不好问他,我怎么关切同情你了?说来听听。」
正德自悔失言,吱晤片刻,只好硬着头皮道:「有……有一次,你和……大人的二夫人、三夫人上街的时候,被一个无赖纠缠,我恰巧看到了,就上前阻止、猝不及妨被那无赖一拳打中了鼻子血流不止,你递了一块手帕给我一……」。
唐一仙「噗哧」一笑,嗅道:「你这傻子,那算什么关切同情呀?就算过路的仗义直言,也只有我感激人家地份啊。你呀,别人给了你好处,是该记在心里,可是也不要自甘菲薄,觉得自已身份低微,给别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正德点点头,心道:「要不是杨侍读带我出宫,我怎么会遇到你?这么说来,我该感激的应是杨凌才对。不过反过来说,要不是我闯去『?花馆』,杨卿又怎么会遇到他的两个爱妾,还被我赎出来赐给了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次再见到你,是那么难得,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一生一世我都不会再让你离开我的眼前了」。
**************
数千铁骑浩浩荡荡走上街头,今日是正式会盟之期,皇帝来到大同的消息已不必遮掩,总不成大国之君在自已的国土上与一个小部落会盟之时还要遮遮掩掩。所以杨凌从代王府借来全套的仪仗,又新置了黄罗伞盖。
代王和大同巡抚胡瓒驱马前行,送驾出城,大街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銮驾经过的街道封得严严实实,百姓们都在官兵设立地警戒线外惊奇地看着或许一生只有这一次机会见到的皇帝仪仗。
街角处,崔莺儿冷静地打量着连绵不绝的大队人马,明黄缎面的御轿到了,左右各有三十二名穿着飞鱼补服、佩绣春刀的大内侍卫,将轿子围得风雨不透,只能看到轿顶的黄罗伞盖冉冉而过。
霍五叔悄悄挤了过来,示意她向后退了几步,悄声道:「方才那片打太阳旗、月亮旗、飞虎旗的仪仗中间,就是杨凌和代王、胡巡抚,侍卫重重,根本没法子下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