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绿袍武官就势起身,谦然笑道:「锦衣卫上下,对大人一直心存敬服,也为锦衣卫能出了大人这样杰出的人才而骄傲,见到大人,下官怎敢不大礼参拜?」
杨凌目光一凝,仔细瞧那武官,见他神情有些激动,愤慨、郁抑的眼神中带着希冀和盼望,杨凌这才心中恍然,看来这些日子锦衣卫受刘瑾的打压不轻啊。真的已激起锦衣卫上下一体同仇敌忾之心了。
他笑了笑,说道:「岂敢,岂敢,杨某因为锦衣卫才得以简拔提升,得有今日成就,虽说如今已自立门户,可是杨某对锦衣卫仍视同一家呀。牟大人一向可好?」
布行武听他这么说,好似松了口气,欣然答道:「牟大人安好,杨大人西行大同,牟大人一直记挂着您呢。」
杨凌淡淡一笑道:「昨日刚刚回京,杨某牵挂家人,还没和老朋友们见见面,待我出了宫,先去回回牟兄。」
布行武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连忙拱手道:「是是,大人公务繁忙,下官就不打扰了,您好请。」
杨凌拱了拱手,二人的目光心照不宣地一碰,然后从他身边翩然越过,直往后宫去了。今日三后召见,那是定要责训一番的,杨凌原本还有些担心,后来抛开娘娘的身份,章从正德奶奶、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想了想,杨凌揣摩出了她们的心思。
以他舌灿莲花劝人保险的本事,早已想出了应对的办法,倒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今儿让正德又是封侯又是提官,他对刘瑾心中存疑,更顾不上考虑这些问题了。
正德身边八虎原本胸无大志,可是人的贪欲随着地位的升高是会发生变化的,杨凌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妖魔鬼怪,当成整日想着害人的奸佞,可是也没有高估他们的品质和德性。
朝中百官整日道德文章的,对于挡在他们仕途前边的绊脚石,又有几个能够免俗不去打压?就是刘健、谢迁、韩文的那样的忠耿直臣,对总是越级上奏,希望出头露面的副手焦芳,还不是不遗余力地打压过?更别提私德并不怎么样的刘瑾了。
杨凌原本还想利用开放海禁的巨大利益吸引住刘瑾,暂时压下彼此之间潜在的矛盾,可惜……刘瑾身为内相,显然不甘心鞍前马后一为他效力,尤其自己的权力大多剥离自司礼监,更埋下了两人之间早晚要明争暗斗一番的火线,如今……他已迫不及待了。
杨凌想到这里,不禁心事重重地叹了口气:「站在高高的权力巅峰上,一个不慎就有落马之险,如果有人对自己明枪暗箭,那危害实在远胜过明火执仗的敌人,可是对付刘瑾哪有那么简单,拦在中间的皇帝既是自己的保护伞,何尝不是刘瑾的保护伞?
尤其是现在,如果说以前自己在一从以忠臣自许的官员眼中,还只是一个导帝游玩的佞臣,如今在他们心中却是讳莫如深的权奸,要对付刘瑾、要办自己真正要做的大事,就必须得从这风口浪尖上退下来,不可纠缠在权力斗争中,可是正德肯么?要怎么办,怎么打消百官的猜忌?
杨凌轻蹙着眉头,背负双手缓缓而行,前方忽有人笑道:「啧啧啧,威武侯爷好有兴致,步履从容直若闲庭散步,早知你杨大侯爷如此从容若定,本公主倒不必急急赶来为你护驾了。」
杨凌抬头一看,只见两个身着雪白绸服的美少女笑盈盈地站在面前,雪白的箭袖软靠窄而贴身一尘不染,可是那衣中的人儿俏脸如雪,更是明净出尘。
两个女孩一高一矮,高的亭亭玉立,纤腰紧致、胸脯浑圆,矮的娇小玲珑,一张宜喜宜嗔的瓜子脸儿,还带着七分稚嫩清纯,二人都轻挽着柔丽的秀发,更衬得颈间雪注,颈细柔美。
杨凌吃一惊,连忙抢前几步,弯腰施礼道:「臣杨凌见过长公主殿下、永淳公主殿下!」
永福公主和他的到底多日不见了,心中那种少女朦胧的思慕淡了些,见了他少了些拘禁,倒多了些亲切和洒脱,她轻笑盈盈地道:「平身,恭喜杨大人晋爵侯爷。」
永淳公主笑嘻嘻地插嘴道:「只是这位新晋侯爷马上就要被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娘娘三堂会审,搞得灰头土脸啦。」
杨凌见这对殊艳娇丽的姐妹花袖口紧扎,裤腿儿也是紧的,露出小腿优美动人的曲线,料想她们未着宫装,应是刚刚做了些什么游戏。
果然,永淳公主笑道:「本公主刚刚和姐姐正在蹴鞠,就跑来给你护驾,你要怎么谢我们?」
杨凌没想到正德皇帝昨日在圣旨上吹了一通大气,所谓的给他保驾竟是派来两个妹妹帮忙,这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三只母老虎发怒,这对小丫头济得什么事?
他有点啼笑皆非地问道:「微臣多谢两位公主仗义援手,不知小公主要臣如何相谢呢?」
永淳拍手笑道:「这个简单,听说皇兄要搬去豹房,那儿狮子老虎多着呐,皇兄从不带我们出去玩,你若能劝得皇兄让我们出游,那便是谢礼了。」
杨凌立即便想摇头,这不是开玩笑么,寻常大户人家的小姐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拐带公主出宫?那百官岂不……
杨凌心中灵光一闪,突地想到了明哲保身的好办法,他欣然笑道:「大丈夫一诺千金,咱们一言为定。」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声色犬马 第225章 妒后
永淳公主年纪虽然稚幼,也知道凭自己的身份是难得能出一次宫的,即便逢春耕大典或者去皇家园林踏青时,以她们的身份也是前呼后拥,上有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下有嫔妃、贵妇,小小公主被约束的毫无兴致。
好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杨凌竟然答应了,一怔之后不禁大喜,连忙说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是堂堂威武侯上将军,可不许耍赖。」
永福公主微感不安,忙道:「没有太后恩准、内务府随行,公主焉能出宫游玩,永淳只是随口说说,杨大人莫当了真。」
杨凌望了她一眼,说道:「禁宫之内别有洞天,可是宫外另有一番精彩天地,若是两位公主陪伴皇上出游,也不算违了礼制。臣是不敢妄为的,臣会寻找机会向皇上进言,请皇上下旨。多谢长公主殿下关心。」
永福公主玉脸微赧,掩饰地拂了拂衣袂,说道:「既如此,多谢杨大人了。本公主与永淳先进殿去,请大人稍候再来。」
她向永淳打个招呼,姐妹二人像两只美丽的白喋儿般翩跹闪入了仁寿宫。
仁寿宫内,三张红木凤椅隔着天然楠木茶几分开,太皇太后、太后和当今皇后依次坐在上面,正闲聊叙话,瞧见永福公主姐妹进来,太皇太后慈颜笑道:「你们这两丫头,怎么穿着这么一身衣服就跑到哀家这儿来了?」
永福公主领着妹妹裣衽施礼,含笑说道:「见过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娘娘。永福和皇妹正在蹴鞠,听说皇兄正在朝上封赏群臣,一时好奇便去向内侍打听消息,所以还没来得及更衣。」
张太后听了略微动容,问道:「你皇兄正在封赏群臣?因为何故?」
永福公主从容答道:「皇兄微服巡幸大同,大败伯颜可汗,立下赫赫战功。故此回京后第一件事便是封赏有功之臣,听说内厂提督杨凌独占首功,已晋爵威武侯,封为右柱国龙虎上将军呢。」
太皇太后一听顿时面色有异,她昔年也是执拗刚烈的姑娘,万贵妃内宫独宠,嚣张跋扈,她身为六宫之主曾杖责万贵妃以肃后宫,孰料宪宗皇帝竟因此大怒,将她打入冷宫幽禁多年,若非是她将纪氏宫女所生的小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弘治皇帝养大,哪里还有今日贵为太皇太后的荣耀?
前车之鉴,今上既然如此宠信杨凌,那么一会要如何说辞可要好好筹措一番了。张太后只是轻轻哼了一声,斥道:「荒唐。」可是她玉面平静,也看不出喜怒。倒是夏皇后柳眉一挑,颇有些不服气。
太皇太后和母后都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条消息说出来她们必然有所斟酌,这样就够了。至于对杨凌薄惩轻斥,那也是应该的。谁叫他拐了皇兄去大同,险些送了性命。永福主要目的已达,便不再多说,她携了妹妹的手,走到太皇太后身前唠起这家常。
又过了片刻,站宫太监扬声喊道:「新晋威武侯杨凌求见!」
太皇太后沉吟了一下道:「宣他进来。」
永福和永淳对视一眼,悄然站到了母后旁边。
杨凌放轻脚步,轻轻走进暖阁,殿中陈设幽雅,乡幕罗帏,地铺五彩锦花绒毡,门帝两枝玉瓶,插着几件高大的珊瑚。杨凌不敢四下扫看,抬头见慈颜善目的太皇太后穿着常服靠在椅上,便连忙抢步上前拜道:「微臣杨凌,拜见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娘娘。」
殿中静谧片刻,太皇太后说道:「平身吧。」
「是!」杨凌轻轻起身,垂着眼睛退了两步,抬眼一瞟,只见张太后也是一身常服,上穿杏黄比甲,下身着荷绿色长裙,显得雍容华美。张太后身材颀长,保养得宜,看来不过二十许人,容貌娇美,风姿绰约,俨然一枝临风芍药。永福公主与她有七分相似,不过到底年轻,看起来少了份成熟迷人的气质。
杨凌见了二人这身打扮,就放下了几分心事,两宫娘娘以常服见他,想来原本就没打算严惩,倒是皇后娘娘……
杨凌看了眼夏皇后,心中也不由暗暗摇头,年方十六岁的夏皇后头戴凤冠、身穿龙纹霞帔和深青色大袖翟衣、红罗裙子,一张稚嫩的面孔便要装出十分的威严,神情庄重,时刻都注意着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
这样刻板的姑娘,生得再是美丽,以当今皇上的性情,又怎么可能喜欢了她?杨凌正暗自想着,太皇太后清咳一声,说道:「杨凌,哀家听说皇上私幸大同,被鞑靼数万大军围于白登山上,险些重蹈『土木』之厄,可有此事?」
「什么?」杨凌『大惊』,连忙道:「太皇太后,臣在大同时便听说各地谣言四四起,种种传闻离奇之至,想不到竟传入太皇太后耳中,令太皇太后忧思皇上,不得安枕,这……这真是臣之罪了。」
永福公主小嘴一抿,差点儿笑出声来,她咳了一声,故作天真地道:「杨大人这是何意?莫非……这消息不是真的?」
杨凌暗赞一声:「小姑娘真是机灵!」,他顺杆儿便道:「长公主聪慧绝顶,猜得一点不差。皇上微服大同,与朵颜三卫结盟,靖宁辽东,牵制鞑靼,运筹于帷幄之中,这是一代明君。
弥勒邪教与鞑靼勾结,在边军中安插奸细。臣侦知后奏与天子,皇上不动声色、将计就计,故意透露消息与鞑靼,引鞑靼大军入我包围,使之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经此一役,我大明九边,至少保得五年平安,现在民间都称颂不已呢。」
不管他说的有几分虚实,自己的儿子刚刚继位,能有这番作为,张太后亦心有荣蔫,面上气色顿时缓和了些。
夏皇后冷笑一声,说道:「可是本宫怎么听说,鞑靼兵马来去从容,实力未受什么损害呢?杨凌,先帝不断筑修长城,目的便是御敌与国门之外,皇上承继的是先帝大统,怎么不遵从先帝政略,却好大喜功、以身涉险?你可知皇上离京,民间谣言四起,人心不稳,险些酿成世变?」
夏皇后貌美人娇,明丽照人,比起昔日大婚时涂抹得假人一般,如今看来可真是活色生香,只是她说话时老气横秋,俏脸上总是一丝笑颜也无,明明十分娇美的面容也看来可憎地很了。
皇后非遇大典,一般也只穿常服、不着凤冠。凤冠上有数千颗珍珠、数百枚宝石,实是沉重无比,举动稍稍大些,就珠颤钗摇,而且压在一头溜光水滑的青丝之上,走动不妥时说不定就掉了下来,实在是好看不好受,可是夏后却甘之如饴。
她方才说话时拂袖冷斥,动作甚大,可是头上凤冠明珠却只是轻微颤动。杨凌瞧得好奇,不知她用了多久时间才练出这份本领,这一分神,一时没有想出应对之词。
永淳公主不禁吐了吐小舌头,贴近永福道:「完了,这家伙没词了!」
永福公主秀眉微微一蹙,忽然掩口一笑,假意打趣道:「皇嫂,你还不知我皇兄脾性么?他哪里有半点父皇那样的稳重深沉?这些事么,要说别人未必做得来,换作皇兄,小妹还觉他这次闯得祸不够大呢。」
这会儿功夫,杨凌搜肠刮肚,已想出应对之策,忙接口道:「皇上施政,虽不像先皇那般沉稳扎实、高瞻远瞩,但所做所为可称不得荒唐闯祸。
皇后娘娘,公主殿下,昔年汉文帝、汉景帝尊崇黄老之学,垂拱而治天下使国泰民安,愉如先帝的贤德。恩赐 武帝继位,独尊儒术,变革创新,与父祖政略截然不同,但是开疆拓土,立下赫武功,其圣武之名尤有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