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钗记
度思业泵婧八翘啵焕闭乒芮骞谑拢允咀鹬兀痈龃笞帧W蕴镆韵拢颊饷醋鸪扑?br />
“侯爷!”司礼监掌印太监帽子再大也是伺候皇上的奴婢,谢阔几十年谨慎守礼,不像李永,皇上给一个恩典,就立马去过继了一个儿子,身为男人既然当了皇家的奴婢,这一辈子就别再奢望有儿子。谢阔主动和坐在马车上不准备下马车的靖平侯打招呼,才笑和德阳公主道:“皇上在芳花园看几只孔雀为了新进上来的一只母孔雀打架呢。”
“今日芳花园这么热闹,我也去看看。”芳花园种植百花,却只放养着孔雀一种动物。
“使不得呀殿下,公孔雀对着母孔雀才开屏,都是公的放一起是合着尾巴在乱咬乱扫,毛也啄下来几根,若是飞扑到殿□前,吓着殿下就不好了,所有皇上命奴婢带殿下先去清暑堂里的永乐亭。”
永乐亭悬在太液池上,清风荡起碧绿清波,和赵翊歆现在住的青乌台隔水向望。
赵翊歆就开着窗子看皇上和德阳公主在说话,对一起的古传益道:“你不过来看一看吗,哎一点也听不到声音。”
“臣不敢!”古传益正色道,这样看皇上是窥伺圣躬,赵翊歆当孙子的没事,他当臣子的有事。
125别致()
“这件事是朕疏忽了;朕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有想到;夏家还出了一个人物。”
赵翊歆出宫在哪里溜达;干了什么,见了什么人;皇上事后是知晓了;仇九州收了一个女学生;女学生还撞见了赵翊歆,皇上知晓却并不在意;夏家的女孩儿;敢凑到赵翊歆身边,美貌是不缺的,听说还是庶女,庶出嫡出,身份的差别背后是教养的差别,男孩子还可以出来给自己争口气,女孩子几乎是家族给她们什么就会长成什么样子,夏家人的秉性,皇上都不喜欢,何况赵翊歆,秉性不行,美貌也无用了。皇族的身侧,还少了美貌之人吗。只是一会儿没有看住,就演变到皇上没有想到境地了。
“人物?”德阳公主轻笑了一下道:“那一年小弟和她还未相见,就赞过她一句‘坚如璞玉’,今日父皇还未见过她,就用了‘人物’二字。”
“璞玉吗?”皇上品味这两个字:“若按夏家人的秉性来看,那还真是一块璞玉。当真难得!”
璞玉是没有雕琢过的玉,对于夏语澹来说,是没有被夏家雕琢过的玉。当真难得,皇上说话够损,若是被夏家雕琢过了,就不是玉了,是一块破石头。
皇上和德阳公主沿着曲廊走到永乐亭,皇上面对着青乌台而坐道:“你也坐下吧,这儿只有我们父女两个人。”
石桌子放了一套紫砂茶具,德阳公主先给皇上倒上茶才扶着肚子坐下道:“这几日,我总是想起姐姐,我快有第二个孩子了,姐姐还没有孩子。”
德阳公主的姐姐是怀阳公主,两个差了十余岁,也就是说,怀阳公主三十几岁,没有和驸马生过孩子。十五年前,皇上训斥过怀阳公主侍父不勤,就是不孝的意思,而且,这位怀阳公主不在京城,远在崖州,崖州在大梁版图的最南边,已经在崖州十四年了。
怀阳公主曾经是皇上最宠爱的孩子,皇上早年数次说过,怀阳最肖他。为什么在太子薨世那一年,被放到崖州?
外人都以为太子之死和怀阳公主有关,至于有什么关系不清楚,反正太子之死罪及她才被贬出京城。身在皇家,德阳公主却知道,不是这个原因。怀阳公主喜欢上了一个男人,想要得到他,皇上不肯,她被驱逐也是为了那个得不到的男人,现在的驸马不得她喜欢,所以她宁愿不要孩子。
在崖州,怀阳公主和驸马一直各过各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孩子。
德阳公主说得很隐晦,却是可怕的事实,赵家人的性子很倔强,既然喜欢了一个人,那是要一直喜欢的,心心念念必须得到。
“父皇既然能同意了小妹,为什么不能再同意小弟呢。一嫁一娶,女子不是比男子更加苛刻嘛,嫁不好是女子的不幸,娶不好,妻子再换一个就是了。我担心父皇反对之下,夏氏会成为第二个刘娥。”
小妹是指平都公主,太子膝下就一儿一女,小名就是小妹小弟了。平都那婚事,也是平都自己看上了聂瑛的伟岸,一个丈夫,皇上一句人尽可夫,就把聂瑛给了平都当丈夫。一个妻子,还要比挑丈夫更加谨慎吗。或许在别家是,皇家却不是,一句子少母壮,汉武帝能杀了钩弋夫人,北魏皇朝更直接,子贵母死,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必须被赐死。
皇家的女人最要紧的是生孩子,生下皇族的继承人,她就完成了任务,连孩子的教养都不必参与,长于妇人之手可不是一个好词。此外那管理后宫,维护宫廷秩序等杂事,还真不缺人手,没必要指定一个人干,皇后也是可有可无,现在的皇后从来也没有全权管过这些杂事。
现在的重点是赵翊歆喜欢上了夏语澹,对着喜欢的人,如胶似漆,自然容易生孩子,对着不喜欢的人,男人的压力也很大。虽然赵翊歆只有十四岁,孩子尚早,可是皇家的子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会嘀咕,到了赵翊歆这一代,要绝种了。德阳公主先提怀阳公主就是这个意思,怀阳公主三十几岁没有孩子,外人不知道她和驸马分居,都以为怀阳公主是不能生的。有的男人也不能让女人怀孕。现在给赵翊歆挑选嫔妃的首条标准就是宜男,在德阳公主看来,纳再多的宜男之女都没有用,首先得喜欢才能睡在一起过日子。
皇太孙喜欢的女人,皇上不喜欢,就是周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那样了。
周朝时,尚未大婚还在当皇子的周真宗喜欢上了刘娥,周太宗不喜,把刘娥驱逐出宫,周真宗只是把刘娥安置在宫外过了十五年,十五年后,刘娥还不是进了宫,最后当上了皇后。
婚姻之事,皇太孙也要遵从天命,天子之命,德阳公主所担心的,已经是大逆之言,好在她是公主是女儿,她可以说的,不过事情也是这个事情,将来赵翊歆当了天子就很难说了。德阳公主故作轻松的道:“父皇,若是小弟和周真宗一样,喜欢夏氏十五年,父皇现在不是棒打鸳鸯吗?还不如答应了吧,太孙还不能要一个喜欢的女人吗!”
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管别人的,不是管自己的,都当皇太孙了,将来会富有天下,还不能要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女人吗。
皇上揉揉眉心道:“这几天朕常常想起以前的人,以前的事,现在想来,太宗爷当年的顾虑是对的。当了祖父,朕才明白祖父的担心,至少在当祖父的时候,祖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生怕这个孙子摔倒了,她随便是别家的孩子吧,偏偏是夏家的孩子。”
皇上不是在不满赵翊歆喜欢上了一个女子,而是,赵家的人每次挑上的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别致呢!
“父皇不止怕小弟摔倒,还是怕小弟死在人家手里吧!”德阳公主为了赵翊歆,是有点豁出去了,道:“从定襄伯府到广恩伯府,女儿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
皇上并没有否认道:“朕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件顾头不顾尾的事,可是朕并不后悔,若朕什么都不做,朕什么都没有了,你也不会有小弟。”
皇上这么说,就是承认太孙不是皇上的太子所出的孙子,是皇上从别人那里弄来的孙子。
皇上的语气,有忍不住的惆怅,德阳公主是他的贴心小棉袄,道:“所以父皇从小不让小弟亲近皇后,现在也不想他去亲近夏家的女子,做了这么多,还是转了回来,小弟要是娶了夏家的女子,就伤了父皇的苦心了。”
夏语澹,不管她在夏家地位如何,她对夏家的感情如何,她身在夏家,也是夏家的人。她背负了夏家的姓氏,她的身后永远站着夏家,而夏家的身后,站着太子的所有旧部。
皇上做了什么,皇上十几年来,一直安安静静的做着一件事:扫清太子的旧部。按着计划,修理完了广恩伯府,就要轮到高恩侯府了。
太子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主,而许多在本朝不得重用的人,也把宝押在太子身上,太子的失败就是他们的失败,他们能甘心吗?所以赵翊歆的储君做的并不稳当。
赵翊歆名义上是太子宫一个才人所出,非太子妃所出,可是太子妃还是赵翊歆的母亲,皇后是赵翊歆的祖母,皇家玉蝶上这么写的,那太子妃的娘家广恩伯府,皇后的娘家高恩侯府算什么。
皇上还在,这两家不算什么,皇上去了,这两家就可以挑出来在赵翊歆面前以长辈自居了,别忘了,汉武帝也是在窦太后及窦家,王太后及王家倒台后,才开始大展拳脚的,以赵翊歆的性格,到时候都当皇上了,才不会把这两家放在眼里,可是那两家确实麻烦。
当然,皇上这么疼爱赵翊歆,恨不得把他一辈子都打点妥当了。
皇上把他最心爱的孙子按在了储君的位置上,这十几年都在为了孙子挑刺,把通往皇位,坐在皇位上的所有硬刺,都给孙子一根根的挑干净了。高恩侯府也有成为一条硬刺的可能,可能也要挑了。这就是帝王的心性。
这就是皇上的苦心,可是孙子怎么不明白他的苦心,还拆他的台呢。皇上没有生孙子的气,却确实别扭上了。
“哎!歆儿真是被朕宠坏了。”皇上深深叹息。
德阳公主挽着皇上的手臂笑道:“没有夏家,还会有别家,小弟长大了,总是要娶媳妇的。我可明白父皇的心思了,我现在也是有女儿的人了,一想到她十五及笄之后,就要把她嫁出去了,满心的舍不得,我家又不是养不了她一辈子,为什么要把她嫁出去,真是舍不得,可是再舍不得也是要嫁的,我和恒哥还得给她置办嫁妆,现在就在攒了。”
想到外孙女,皇上倒是笑开了道:“朕也得给她嫁妆。现在就封县主,再长大一些,封她当郡主。”封号比任何嫁妆都贵重。
德阳公主却没有马上受领,她是小女儿,最会撒娇了,胆子也一向大,枕在皇上的臂弯上笑道:“父皇现在和我是一个心思,辛辛苦苦,既当祖父又当祖母的把孙子拉扯大,孙子就要娶媳妇了,舍不得呢。娶了媳妇忘了娘,我们家里没有娘,父皇是怕娶了孙媳妇忘了祖父,怎么舍得哟~”
皇上并不掩饰他现在舍不得的心情,笑道:“知父莫若女!”
126绣球()
赵翊歆听不见皇上和德阳公主说话;却可以看见他们相谈甚欢;那态度就表示皇上不会反对了。
只要不反对就好。赵翊歆合上窗户。坐在他旁边;一直背对着的古传益道:“殿下是要娶高恩侯府上的姑娘吗?”
“对呀”赵翊歆勾勾头;心情愉快。他若是胡搅蛮缠一定要娶夏语澹,皇上也不见得不答应;可是皇上的心情?至今为止;皇上在他心中都是排第一位的;将来也不会撼动。没有鸡,哪来蛋。
古传益忍了又忍;还是要说:“我以为不妥;殿下娶高恩侯府上的姑娘不妥。”
心情愉快的赵翊歆被人泼了一瓢冷水,沉下脸道:“反对我的还差你一个吗?我想娶谁,最多也只需要皇爷爷答应就够了。”
太宗皇帝即使定下了平民选秀,皇太孙的正妃也有很多人在暗中运作,别的不说,就采选下来,各地美女,贤女,孝女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出来了。
古传益还是要坚持说下去道:“殿下也知道,我父亲虽然不是太医,也是精通医理的。”
“谦虚了,古大人的医术比之太医也不差。”赵翊歆点头笑道。
古大人是钦天监正,古家这一门书香世家和别家不太一样,别家以儒家为要,专攻春秋三传,也就是说,科举考什么就研究什么,历代积累。古家是杂学旁家。钦天监不是神棍,算是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观测天文,勘测地质,这是身为钦天监正最基本的知识,除此之外,古家人的爱好是很广泛的,医术就是其中之一。准确来说,还不是治病救人的医术,古家并不行医,是对各种疑难杂症的一种研究。
“兴济伯经年不能得子,是因为兴济伯夫人每次滑胎之故,兴济伯夫人一直求医问药,两年多前,向父亲请教……”古传益一个童子,说这种事情特别难为情,男女孕事,又是一个伯夫人的隐秘:“父亲也是无能为力,果然兴济伯府出孝之后,兴济伯夫人虽能再孕,还是滑胎,其根源,或许别的大夫有不同的说,不可论定,父亲私以为,兴济伯和兴济伯夫人两人的母亲是嫡亲的同父同母姐妹,而兴济伯和夫人是嫡亲的表兄妹,或许这层血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