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传烽录
鹊郏热羰掳埽还硭烂寻樟恕!薄?br />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一百三十七回
他这么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语说将出来,立时将许多武官激得热血沸腾。他们心中本没有多少儒家之道,君父之理,但凭着对满鞑子的一腔仇恨带兵打仗,张春这一番话,他们听在耳中,正是心有戚戚。祖大弼不顾兄长瞪眼,叫道:“俺老祖第一个跟了你干,大哥,你倘若怕死,便同虏兵讲和去罢!”祖大寿皱眉道:“我自然不怕死。可是咱们倘若太过强硬,当真害了陛下性命,那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温体仁一直不曾讲话,此刻突然插言道:“祖总兵此言差矣。陛下若知我等为保社稷安宁不得已而为之,也必万分欣慰,岂有怪罪之理?”在场文官之中,倒有半数是温体仁的势力,他这一出言赞同,当下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只有梁廷栋胆小如鼠,生怕打将起来打掉了自己的乌纱,只是支支吾吾,始终不肯表态。
桓震却给他弄得糊涂了,温体仁干么这么积极地要将崇祯置于死地?他如今的地位,难道不是倚靠崇祯的信用才得来的么?崇祯这株大树倒了,他这藤条又能长久几时?一时只觉此人愈加难以捉摸,与他比较起来,周延儒当真只是个全无心计的小白脸了。
但是众人既然纷纷附和,那却正中了自己心意,明日硬生生打将起来,崇祯难免一死,这个世界也就清净了。可是太子眼下也在宫中,崇祯一旦身死,太子焉有幸免之理?到头来还是给福王得去了便宜。这种局面,无异于前门据狼,后门引虎,桓震虽然深不愿见,可是方今时势,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会议散去,桓震便去着手部署明日攻城事宜,要打皇太极一个出其不意。他受伤未久,忙碌半天,自觉精神不济,索性回去睡觉。哪知回到自己营房,躺下不久,便听得外面一阵吵吵闹闹,他心情正坏,胸口又痛,当下烦躁起来,叫过一个亲兵问是何人在此喧哗,预备打他一百军棍。
那亲兵摇头道:“是个疯子,非要见总镇大人不可。”桓震心中讶异,便令唤那人来见。过不多时,一人跟着亲兵后面进来,见桓震倚在床上,微微一愣,大咧咧的道:“你便是桓震?”
桓震瞧他倨傲不为礼,虽然自己并不在意官场缛节,可是心中也颇为不悦,强压怒气道:“不错,正是在下。敢问阁下何人,有何见教?”
那人仰头笑道:“我是何人却不紧要,紧要的是舍妹是何人。”桓震耐住性子道:“那么令妹又是何人?”那人左右瞧了一眼,闭起嘴巴不语。桓震明白他意思,当即教左右退下,不得召唤不可入内。
那人这才凑上前来,附在桓震耳边道:“舍妹便是当今皇后周氏。”桓震大吃一惊,这才想起方才他确是自称国舅无疑,只是他来自己这里却有甚谋干?一时间不知该当如何应对了。
那人对于桓震的反应似乎颇为满意,笑道:“家父遣在下来,是想请桓总兵过府一叙。”桓震一怔,注目望他良久,心中转了百十个圈子,不知该当去还是不去。
周皇后的父亲,那便是嘉定侯周奎了。明朝严禁外戚干政,自己与他们也素无往来,这周奎此时相邀,不知道所为何事,想来甚是诡异,当下便不想去。然而倘若不去,又始终总是个心事,想了一想,道:“军中事忙,桓某片刻离开不得。令尊若有教诲,烦请屈尊下顾。”说罢唤亲兵进来,做了一个“送客”的手势。
那人还想说话,却给推了出去。桓震这才想起尚未问他名字,但想来必是姓周无疑了。看看时候已经四更,再有一个更次,便要发起总攻,须得抓紧时间好好歇息片刻才行。岂知刚刚睡着,亲卫却又来报,说门外有人求见。桓震叹了口气,心想不知又是甚么皇亲国戚,今夜怕是没得睡了。
来的竟然便是周奎本人。明制,朝参之时公侯犹在六部官员之前,桓震是见过他许多次的,虽无深交,却分明认得这个便是嘉定侯。这一来大大吃了一惊,天子岳父居然当真跑来见他,可见并非小可之事,连忙打醒了精神同他寒暄。
周奎却比他儿子有礼数许多,自报家门之后便替儿子赔礼。桓震三言两语带过,单刀直入的问他所为何来。周奎瞧瞧左右,迟疑不语,桓震心想怎么周家人全是一般鬼鬼祟祟的毛病,照例屏退左右,复又问他。
周奎道:“小侯此来,有一桩事要请教桓大人。”桓震点了点头,但听他道:“请问大人,倘若国君崩殂,该谁继位?”桓震随口答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为常理。”周奎神色诡异,问道:“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倘若今上驾鹤呢?”桓震心中一跳,反瞪着他不语。周奎笑道:“大人不必瞒我,我知道陛下已经陷落宫中,现下诸位大人正在伤脑筋呢。”
桓震见他既已知道,索性笑道:“侯爷消息却灵通。”周奎拱手道:“岂敢,岂敢。小侯只是奇怪,诸位大人既已商定了明朝攻城,到时兵戈无眼,万一伤及陛下与太子的性命,谁来继承大统?”桓震冷笑道:“那等事情非桓某所能干预。”言下之意,也不是你一个区区嘉定侯所能干预的。
周奎却不生气,厚着面皮笑道:“若是太子在,自然太子入继大统,最是合乎天理。”桓震听他说话愈来愈是奇怪,索性问道:“侯爷有话不妨挑明了直说。桓某不喜拐弯抹角,何况眼下便有兵事,实在没工夫同侯爷闲谈。”周奎哈哈大笑道:“桓总兵是痛快人,小侯也就不见外了。”说着取出一样东西来,托在桓震面前。
桓震低头细细瞧去,却是一条黄缎兜肚,上面绣着一条金织蟠龙。他不明就里,抬头瞧着周奎,等他说个所以然出来。
周奎细声道:“这是小侯外孙子的包被。”桓震愣了一愣,这才反应过来他的外孙便是朱慈烺。他既是皇后的亲爹,太子的外公,家中藏有这种东西也不算僭越,没甚值得奇怪。可是他下面这句话却教桓震大吃一惊:“数日之前,皇后娘娘已经将太子送在小侯家中驻辔。”
一时间桓震当真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要么便是这老儿的脑袋出了毛病。可是细细瞧他,分明不像神志错乱的样子,莫非太子当真早已出宫躲在他家中了?可是那又怎么可能?
周奎见桓震半信半疑的样儿,知道他心中尚有顾虑,当下道:“皇后娘娘知道陛下立意南巡,以为小太子路途颠簸太过危险,可要将他留在宫中,陛下又必不肯答应,是以早就令太监悄悄送在小侯家中寄养。”
桓震摇头道:“我不信。偌大一个太子忽然不见了,陛下能不发觉?欺君之罪,你担当得起么?”周奎笑道:“陛下整日操心国事尚且疲于奔命,已经逾旬不曾见过太子之面了。再说娘娘已豁出去了,哪怕陛下动怒,也决不说出太子所在。他二人毕竟是患难夫妻,等大兵退去,抱太子还宫,说上几句好话,便又是好好一家人,何罪之有?”
说便如此说,桓震仍觉难以置信。莫说天下没这等父亲,就是周皇后这份胆子,也非常人所及。只是难道崇祯找不见太子,竟不会想到来周奎家中搜查么?周奎却说将太子养在一处秘密别院,连自己老婆也都不知,莫说旁人了。
低头想了一回,神色淡淡的道:“太子既是陛下龙脉,理所当然的应当入继大统。眼下既然太子并未陷落,侯爷该当据实以告诸位大人,求他们齐心合力匡扶圣主才是,怎么反同桓震一介武夫计较起来。”周奎呵呵笑道:“桓大人莫要装糊涂。大人学贯古今,岂不知从来圣主多庸臣?”桓震心中一动,“圣主多庸臣”这句话,倒正好说到了他的心里去。可是当着周奎,他却不愿有丝毫动容之态,仍是冷冷的道:“桓某人只管杀鞑子,朝廷中的事情,本没份过问。”周奎碰了一个大钉子,竟不恼怒,唯唯道:“是,是。桓大人恪守朝纲,小侯佩服之至。然殷鉴在前,桓大人不记得熊廷弼乎?”那熊廷弼本是早年辽东经略,乃是一员能文惯武的干将。他在边疆打得鞑子,可是在朝里却没奥援,因些事故触怒了魏忠贤,于是惨遭冤杀,传首九边。这些事情桓震平日听多了辽东老兵讲述,自然是知道的。瞧起来今日这个周奎是铁定了心肠要拉自己做事了?
细细思索,却觉总有诡异之处,忽然问道:“然则而今你来寻我,倒是何干?”周奎微微一笑,道:“桓大人也谬赞小侯消息灵通,诸位大人要做于谦,小侯又岂有不知的道理?”桓震当下明白,崇祯一旦丧命,争大统便成为一等一的大事,福王那边虎视眈眈尚且不说,旁的藩王也难保没有动静。倘若有人以国有危难须立长君为由赶来争夺皇位,扶保小太子登位之人便是策立的功臣,从中得到的好处不可胜数。然而若是事败,死无葬身之地也是不必说了。周奎明知这等大事自己独力难为,须借助桓震这等手有实权的将领,才极力拉拢于他,这与福王所做勾当如出一辙,毫无二致。
然而究竟要不要应承了他?桓震心中暗自盘算,福王有财有势,血统上却不如崇祯亲生儿子的朱慈烺有优越性。单从这里看来,似乎还是与周奎合作保险许多。可是现下不知福王除自己之外还拉拢了哪些势力,凭自己的力量能不能与之抗衡?眼下这种时候,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能出半点差错。再说明日攻城,崇祯未必便死,倘若给他命大逃脱了,自己又扶保福王,岂不被安一个谋逆的罪名?想来想去,既然太子尚未被俘,还是保太子的安稳,左右做臣子的卫护储君,总无错处。虽说有些两面三刀,可也顾不得了。华克勤那边须得好生打发了才好,还有那李经纬,此人神神秘秘,来路不明,莫要给他瞧出了破绽,先咬自己一口。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一百三十八回
正想着李经纬,李经纬便来求见。周奎见有人来,当下匆匆告辞,正与李经纬擦肩而过。
桓震迎他入内,若无其事的道:“李先生有何贵干?”李经纬眯起眼睛笑道:“没事,没事,只是华老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桓大人究竟肯不肯信守成约,总是睡不着觉,吵得小人也没法子安歇,只好勉为其难,来搅扰一下桓大人,讨要一句话。”
桓震作色道:“然则桓某是那种朝三暮四,背信弃义之人么?”李经纬慌忙赔笑道:“自然不是。你我生意往来已久,桓大人可从没欠过小人的帐。咱们生意人,生意场上讲的便是信用二字,我自然是十二分相信桓大人的了。”桓震哼了一声,冷冷的道:“然则你来作甚?”抬头望望天色,道:“时候不早,我军便要发起攻势。本官须得亲去督战,有何事情,容后再议。”
说着不理李经纬,拔步要走。走不出两步,忽然身子一晃,扑地喷出一口鲜血,仰天便倒。李经纬吓了一跳,连忙抢上来搀扶,给桓震一带,两人一起摔在地下。亲兵闻声赶来,也吓得不知所措,一面扶桓震上榻躺下,一面打发人去请军医。
桓震这一昏,便没参与攻城之役。他部下由金国奇指挥,听从祖大寿的安排,从西面攻上城去,后金兵猝不及防,弃城而走,由北突出围困逃逸而去。北面是赵率教守卫,他兵力本就最为薄弱,补入的大同兵又不比辽兵能战敢战,交锋之下终于还是被皇太极撕开一道缺口。后金大军折损了十中一二,余下的浩浩荡荡向西北奔去。
临走之时,皇太极果然效法兀术,将皇族一干人等尽皆裹胁而去。明军虽然议定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奋力攻打,可是当真见到皇帝车驾给人胁迫,心中不免有三分忌讳,炮手放炮也便不力,眼睁睁地瞧着虏兵扬长而去。
桓震醒过来的时候,已是日过中天,城中炮声已经止息,只有零星的枪声偶尔响起,那是没撤得走的鞑子残兵,同巡城部队遭遇,交上了火。他爬将起来,叫亲兵来问明战局,心中暗松了一口气。这一来自己便没亲自攻打皇城,将来倘若给追究起来,也可推说伤重昏迷,部下不听约束,以致生变,安全系数又多了一分。只是崇祯这一去,就算不死,也必做了太上皇,接下来该当如何是好,确实是个大大问题。
追击皇太极却等不得这么许多,桓震立时便点起兵来,金国奇带一路向保安、延庆方向,张正朝、吴三桂带一路向怀柔方向昼夜疾行,他知道野战明军不占便宜,是以严勒各部将领,务要抢在虏兵前头赶到长城沿线布防以待。他本不想用吴三桂,可是自己私自追击,又怕祖大寿说甚不是,只好将他两个外甥也都扯了下水,法不责亲,到时候两人绑在一起,祖大寿也就不好找麻烦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