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范家娘子
讲宦端娜迳馈?br /> 反正她自幼就穿着男装,这点儿,朱说的母亲,总是要知道的,她没有必要穿上自己不习惯的女装缩手缩脚的去迎合朱母,要去战斗,还是穿着自己习惯的“战服”更自在一些。
朱说早早就到客栈楼下大厅等他们,用过早餐之后,李静拎着礼物,和乔戎一起,坐上了朱说雇来的马车。
而秦广,无意与李静他们同行,说要自己到江宁府逛逛。朱说本来要为他派一名兵丁做向导,秦广没有犹豫就拒绝了。
李静多少也知道,秦广只是要自己一个人待在客栈喝酒等他们回来而已。上马车之前,李静回身看了眼在门口对他挥着独臂的秦广,生出一股浓浓的歉意、悔恨。
曾经,秦广那样对她多番照拂,她却在秦广伤心之际,顶着为他散心的名义,只顾与自己的恋人相聚。
有那么一刻,李静甚至想不去朱说家里,而陪着秦广纵情饮酒或者游玩散心,可是,看着朱说在马车上向她伸过来的手,李静终究是自私的选择了先维护自己的幸福。
朱说的家,不知道是租的,还是军队配备的,是李静见过的最寒碜的住宅。在江宁的城郊,院墙两面是土墙,一面甚至是篱笆,一进院门,不满百步就是客厅,说是客厅,也只是有两把退了漆太师椅,然后还放了一张五尺见方的方桌,四条细长的长凳而已。
()好看的txt电子书
因为窗纸和墙上贴纸的陈旧,明明是清晨,却很是晦暗。低矮的房梁,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窒息的压迫感。
有那么一瞬间,李静甚至想夺门而出。
朱说的母亲,并没有等在客厅,而是在他们落座之后,他去内室请出来的。
与李静想象的不同,朱说的母亲,看上去很年轻,身材瘦肖单薄,可是,脸上并没有那种常年愁苦积累起来的纹路,应该是画过妆的,被朱说扶着走出来,神态间是一派温和恬然。
一身沉香色绣着梅花枝落的布衣,只增添了她的素雅气韵,并不让人觉得寒碜可怜。
看到这样的谢氏,李静怔了片刻,才在乔戎的示意下,从座位上起身行礼,起得急了,凳子的一条腿磕着了膝盖,疼得李静眼角都起了氤氲,偏她还得坚持不动声色的保持礼貌的问安微笑。
谢氏对李静,倒也没有为难,但也看不出丝毫的热络。甚至对李静带来的乔戎,都比对她热情。
片刻之后,一袭鹅黄裙衫的小姑娘,面带羞怯的红晕端来了待客的茶水。
摆好茶水点心之后,她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把托盘放到两把太师椅中间的几案上,站到了谢氏身后,一个随时等待差遣的姿态。
趁着乔戎为谢氏把脉的时间,李静那眼角观察了那个小姑娘,圆圆的脸上带着些没有褪去的婴儿肥,不笑自喜的一双弯弯眉眼,黑白分明,闪着晶莹的光彩,时不时的偷偷瞥向朱说。娇羞而直白的表达着爱慕之情。
空气中飘来淡淡的玫瑰花香,李静没有猜错的话,这是她去年让人捎来送给这位姑娘的玫瑰精油的味道,只是,显然,这个姑娘用得太多了些。否则,不会隔出这么远还被李静嗅到,甚至掩盖了她自己身上的。
一张本该是花季年华的无垢的稚嫩脸庞,却被她上了初学者的妆容,倒也没有画得走形,只是,廉价的胭脂的气味与玫瑰精油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在这个晦暗的客厅里,让李静忍不住拿食指蹭了蹭鼻尖。
当然,并不能否认,这是李静自己在刻意找茬。
毕竟,从小姑娘直勾勾的看向她的眼神里,李静看得出,她自己,被挑衅了。而且,在那个鼓起脸看向她的小姑娘眼里,显然,她才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外人。那里面,满满的都是指责。
这个小姑娘,李静没有猜错的话,虽然是梳了及笄以后的发型,可年龄,绝对超不过二八年华。想到这里,李静嘴角不自觉地爬上一抹笑,这个时代的姑娘,当真早熟得很。
她十五岁的时候,还坐在高考生的教室里为六门功课奋斗,每天课余想得,也不过是如何把菜色做得色香味俱全,来让她的父亲营养均衡。
恋爱什么的,她想都没有想过。
可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却俨然以朱说的妻子自居了。
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单从伦理上来说,也是乱仑的吧。
也难为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这么大胆开放。
李静唇边的笑意加深了,连眼中都带了一抹不只是欣赏还是玩味的笑意。
她没有办法把这个小姑娘当作敌人,会让她觉得欺负小孩子;同样,她相信朱说没有恋童癖的话,也不会把这个小姑娘看在眼里。
当然,先入为主的李静忽视了,在娃娃脸下面,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小姑娘,早已发育得丰胸瘦腰翘臀。
朱说复姓
在李静观察朱婷时,谢氏也在观察她,不同于李静那种遮遮掩掩的观察。谢氏是直接的审视,目光有着李静在那张恬然温和的脸上想象不到的锐利。
不过,李静一向是反应弧长,而且,经常习惯钻入自己的世界看不见周遭的人。她的心里,没有把谢氏定位成“情敌”,在有朱婷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就没有放在谢氏身上。
丝毫感觉不到谢氏锐利的视线,李静兀自拿眼角注意着朱婷,兀自陷入自己的思维世界。
由于李静的这种钝感,让谢氏和朱婷,都有一种招发出去,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当天中午,李静留在朱家用餐,并不是她自己舌头叼,而是,朱婷的手艺,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也许是习惯了北方的烹饪,也许是这个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朱家小姐到了南方才学得烹饪。
鱼有明显的土腥味,米饭蒸得硬得咯牙,肉切得太大不说,红白粘连在一起,又不是在做红烧肉,只能让人吃得腻腻的。
好好的食材,都被糟蹋了。
一顿饭,李静直捡着那盘也许炒了更好,却被腌制成生菜的丝瓜吃了。其他的三个菜,只是看着,她都觉得想吐。
李静自认已经给足了朱说面子,殊不知,本来就不擅掩饰自己情绪的她,那时不时的微微觑眉,以及那随时似乎都要爆发的不耐,落在谢氏眼里,俨然成了大户人家的傲慢娇蛮。
李静也就是在吃食方面稍微讲究一些(穿衣行路方面,她也被万麒还有刘禅娇惯地可以,不过,她自己不自知罢了),而且,如果不是有朱说、谢氏同席而食,她真要怀疑这顿饭,朱婷是故意恶心她才收拾成这样的。
这次匆匆见面,李静完全没有把朱婷放在眼里;朱母心中本就抵制李静这个抢了她儿子注意力,让她辛苦养大的儿子在终身大事上忤逆她的外人,见过她的容颜以及餐桌礼仪之后,对她的印象更加恶劣了三分。
偏偏这些,李静丝毫没有自觉。
乔戎留下了一张药方,他们这次江宁之行也算告于结束了。
送行的时候,站在江宁的南城门外,朱说对牵马站在秦广与乔戎中间的李静欲言又止,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李静开始游历之后,没有了固定的地址,她给朱说写信倒是勤了,从初始的半月一封,到七天一封、三天一封,可是,朱说却没有办法给她回信。
见李静越发的心不在焉,秦广就帮她驯养了一只鸽子,让她传信。
可以得到朱说回信的李静,不管是在山中还是闹市,与朱说之间,信件日日不断,没有了纸笔,她就用树叶刻字,自己还觉得浪漫有趣。只苦了看信的朱说,好几次,对着什么都没有的树叶,当成了李静的恶作剧。不过,好在,那些树叶,他也有精心收起来。
两年的飞鸽传书,两人之间不仅没有因为分离变得疏离,反而更加亲昵了。最起码,就李静自己而言。
本就不拘古代礼法的她,与乔戎和秦广一起,时常两三日甚至四五日露宿山间,采药、行猎,加上岭南尚不开化又相对开放的民风,把她十几年用理智积攒起来的礼法规范,都冲刷得淡漠了。
要不是惦记着朱说到了时间该到宋州迎娶她,李静甚至喜欢上了这种颇似野人的生活,不舍得回归。
天禧二年的三月,发型和衣饰都有几分岭南土著风姿的李静、秦广、乔戎三人,赶在朝阳升起的瞬间,顶着一夜露宿的青草烟熏,还有多日不曾洗漱的怪气味,夹杂在一群一早进城的商贩中间,踏进了应天府的城门。
帮乔戎把药材送往医馆,李静和秦广两人,策马去了就近的山间别院。
沐浴更衣之后,李静顾不得一身放松之后的倦怠,打开了朱说飞鸽传书的信件。
只是,满怀期待展开的信件,却没有带给李静让她雀跃的消息。
原来,这两年,朱说的母亲一直催促着恢复他生父的姓氏,在遭到苏州宗族的接连拒绝之后,朱说最终选了上表皇帝复姓。
这件事,李静一直是不赞成的。
就算当年没有感应到谢氏对她的敌意,朱说信中偶尔的欲言又止的苦恼,还是让李静察知了,她母亲仍然想要把他与朱婷送做堆的意愿。
如果两人姓氏不同,又没有血缘关系,即便会被亲族诟病,凭着朱婷多年对谢氏的照顾,两人成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是,对于这一点,朱说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
他的意思是,虽然不论是朱家还是他生父的家族,都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但是,他的生命,毕竟是他生父给的,而他母亲这么多年,也就这么一个坚持,他不想拂了母亲的意愿。而且,他母亲答应他,只要这件事遂了老人家的愿望,以后,他的婚姻,他可以自己做主,老人家决不再干涉。
连李静都知道这绝对是谎言,可是,朱说却没有看出来,或者假装没有看出来,甚至不惜把家务事弄得上了朝堂天下皆知,也要执意冠上他生父的姓氏。
李静知道朱说的执意之后,为了怕不愉快,就没有再劝阻他,甚至写信给了刘禅,假如朱说的奏表被皇帝无视了,让刘皇后帮他一把。
这封信,该是结果出来了。
而按照两人最初的约定,结果出来之后,朱说便会到宋州前来提亲。
可是,朱说来信却告诉她,他要去一趟燕赵边地,暂时不能到宋州来提亲。
比起这个让李静失望的消息,更让她惊愕的是,朱说随信附上他生父为他取得的姓名(李静之前只以为朱说冠上生父姓氏就罢了,名不会改的)——范仲淹。
范仲淹,这个名字,李静当然不会不知道。李娜心心念念了四年的偶像,她之所以英年早逝转生在这里,也是因为毕业旅行选择了那名闻天下的岳阳楼。
可是,如果要把跟她相处了八年,相恋了近四年的朱说跟那位文章传千古的名相联系在一起,李静还是觉得太惊悚了。
如果李静初始就知道那个穿着褪色的布衣,相貌平平,却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睛的朱希文是流传千古的名人范仲淹的话,打死她都不会招惹他。
先不说潜意识里她已经把他归为李娜家的(就像他们院那些教授过年聚会时那样,眼角杜甫的代表杜甫,研究韩愈的代表韩愈,研究《金瓶》的代表西门庆,她觉得,将来要研究偶像的李娜,经年之后,出现在酒席上,必是要代表范大人的),就说上天真的要跟她搞这样的乌龙的话,为什么不让她生在柳永的童年呢。当然,最好让她转生成早逝的王弗,她也乐意呀。
为什么文学史上没有记载范仲淹曾经有近三十年是叫做朱说的呢?
如果没有落款的那个署名,李静现在一定不顾长期的劳顿,策马赶去京城,与朱说一同前往燕赵北地。甚至还会把这趟出行置换为她与朱说新婚前提前度过的蜜月之旅。
可是,可是看到那样一个署名,尽管可能只不过是与那位流传千古的名人恰巧同名(就像刘禅与刘后主同名,她小时候,班里有三个小朋友都叫“李晓龙”),李静还是有些却步了。
她突然意识到,这几年,她的大脑,更多的被恋爱荷尔蒙控制,而疏于理性控制了。
并不是完全没有蛛丝马迹的,朱说信中有提过,他生父的家,在苏州还是一个有名望的家族,苏州范家。
而且,朱说的字,不是跟那位大人一样的吗?
拜李娜每日如情人般的不断转换着称呼所赐,李静对范仲淹的知晓,包括“范大人”、“范先生”、“范范”、“希文哥哥”……不一而足。
只是,“希文哥哥”是李娜发嗲的时候念的,那种花痴发出来的颤音,让李静从来没有一刻把他与端方温厚的朱希文连在一起。
突然被朱说的信件上的署名浇了一头冷水冷静下来的李静,心里乱的,却不知该如何前行。
理智上,朋友之夫不可欺,她是绝对不该染指李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