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剑倚红颜





  古向羽双眼森寒无比,体内真气运行奇经八脉,循环加快,邪性内力倍增,身体散发出的魔气像乌云般笼罩着周围的天地,仿佛生机盎然的一切都变成了万劫不负的地狱,凌厉的邪气封死了李子仪的进退之路,使之进则中邪退则入魔,一时进退两难之局。
  李子仪经过了三年的苦战,内功大进,剑气凌人,已达到剑未出已伤人的地步,此时李子仪右手提起尚未出鞘的宝剑,遥指对方,同时内力,信心,豪气,意志一步步增长,无形的剑气抵御着侵来的魔气。
  李子仪的剑气逐渐聚于剑中,愈来愈强,宝剑开始振颤起来,越来越亮,傲然挺立,稳如山岳,威风凛凛,状如天神。
  古向羽邪光闪闪,雄之如山,微微晃动当魔功邪气蓄至顶峰时,两掌运功舞起,一股森严的寒气有如惊涛骇浪汹涌而出,封杀着李子仪彻骨的剑气。
  古向羽见魔功之气笼罩住了李子仪,使之进退不得,难以收放自如,内心大兴,知道已成功控制主动,恰好此时内力邪气蓄之颠峰,怎肯放过良机;邪帝运足内劲邪功,腾腾杀气仿佛奔雷电掣,身如幻影般连施出‘天魔印法’中前七层……【魔天无语、魔音鹤唳、魔劫不复、魔蛊神心、魔仙灭道、魔斩佛祖、魔蚀天地】只见华山顶峰处,飞沙走石,昏天黑地,地动山摇,雷霆之击,无不摧折,万均之压,无不泯灭,魔功犹如大漠中骤起的风暴向李子仪狂卷而去。
  李子仪神色严峻,双目灵光若电,贯注着周围的一切,手中的宝剑如箭在弦,忽然长啸一声,凌震天下,势如长虹,‘锵’飞龙剑化作一道精芒,电掣而出,李子仪身若闪电,踏步流星般连施出‘九龙神剑’剑典中的前七重……【龙腾四海、战龙在野、龙综四渺、猛龙过江、龙啸九天、降龙归综、龙行天下】。
  剑光大盛,奇奥变化,无穷无尽,飞龙剑电掣般仿佛一条怒吼腾空的蛟龙,狂啸而出,冲破层层魔罩邪气,扑向邪帝古天行。
  一阵大漠狂风恶吼的风暴,一条苍海怒啸长吟的蛟龙,一声震撼苍穹的碰撞,摧毁了华山之巅上厚数丈的岩土。
  李子仪与古天行两人都已腾空而起,驾空滞留,在茫茫的云海中,用尽全身之力使出自己最厉害致命的一招,做最后的一次交锋。
  古向羽杀气腾腾,施出‘天魔印法’第八层‘魔入梦魇’,强大的魔功可以御去对方深厚的护体之气,使之头脑不清心志迷乱,仿佛进入梦之中,令人走火入魔魇,邪气攻心,血溅三步之内。
  李子仪镇静自若,施出‘九龙神剑’第八重‘飞龙在天’,自己仿佛身在苍龙体中,随飞龙一起狂啸而出,抵抗着寒骨魔气的侵入,长吟腾跃魔罩之内。

()好看的txt电子书
  轰”的一声催枯拉巧的爆炸,劲气狂扫四周,威力惊天动地,道道光华收敛,气旋流散,现出二人的真身,李子仪与古天行飘身落回了峰顶,双双连退数步,鲜血飞吐。
  李子仪吐出一口鲜血后,五脏六腑巨裂之痛,心脉紊乱,气息虚弱,头晕眼花,内伤及重。
  古向羽立稳后,抹去嘴角喷出的血迹,调和一通心脉后,道:“世上无敌最寂寞,老夫很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九龙神剑’你领悟的更深,只是火候和实战欠缺,若我此时再全力一击,不知你还能否抵挡的住。”
  李子仪知道自己受伤太重,跟本再接不了对方一击,但却不能表露出来,强压住阵阵上涌的鲜血,故意趾高气扬,意气奋发道“:邪帝魔功乃天下罕有匹敌,在江湖中早已绝仅敌手,称霸武林,若不是我祖传剑典九龙神剑中蕴涵着仁者之心的王者之气,恐怕也不能与邪帝前辈交上这么多回合。”
  古向羽一边化气疗伤,一边用气窥测李子仪体内真气运行和受伤深浅的情况,道:“剑者之气在于利,王者之心在于仁,那又何为仁者之心?”
  李子仪硬撑着伤,加速调和着真气血脉道:“仁者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仁者在天下,为天下浑其心,故以仁心容纳自然万物,关心天下,从而利于剑气,领悟上乘武学的精髓,而一个人要至达武学颠峰,突破自身极限,不在于其杀人本领的高低,而在于其个人武学修为,和一颗由人道入天道的心,放眼于天下,而吸万物之精华,浑为一身,看破一切得失成败,动止于心,静通宇宙之无穷,故而突破实物极限之小宇宙,通达无穷之大宇宙,臻达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古向羽深思感悟着话中的深意,点头同意道:“不错,我的魔功之所以不能臻至最高境界天魔和一,就是心神还有寄托和包袱,不能看破一切得失,从而留下一丝破绽,也许我该放弃武林中的一切,专心修炼‘天魔印法’的最后一层‘天魔和一’的最高境界。”
  李子仪听古向羽的口气,勉强松了一口起,心动道:“邪帝是否放弃神月教和武林争斗,从而专心修炼魔功呢?如果真是如此,晚辈应恭喜前辈,终脱离世俗的恩怨,成败得失,由人道如天道,那么江湖又可少一些血雨腥风的争斗,多些平静安宁的日子了。”
  “哈哈,你是为我隐居江湖而少了对武林的危险而高兴,你放心,我会把神月教传给下一代教主,由他来掌管本教,从此三年内我将专心修炼魔功,江湖之事与我无关,不过三年只后魔功天成,老夫会再与你续战,如果你那时再不能胜我,我将会杀光天下所谓正派中所有的武林高手,使江湖永无宁日。”
  说罢凌空而起,踏云而去,消失在山峰云海之中,在远方的苍穹中传来鹤呖之声,回荡在天际间,“李子仪你虽天生旷世奇才,但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休想胜我,三年之期,你好自为之吧!哈哈……”
  巍峨险峻的西岳华山之颠上,空留下内伤极重的李子仪,呆望空旷的云际,接下来何去何从,心中一片茫然。


第二卷 浪子闯江湖


第一章 静云仙府
  当李子仪昏醒过来已经是三日之后,气脉虚弱,四肢无力地躺在客栈房里,床边坐着四位眼睛红肿的姑娘,梅花四剑,伤心忧虑,期盼着少主能鸿福齐天,度过难关。
  四女见李子仪悠悠醒来,又哭又笑,急忙细心伺候,喂药,包洗伤口,无微不至地关心侍奉着,李子仪看着四女关心伤痛的表情,露出一丝微笑,又昏死过去。
  再过三天,李子仪这次醒来,感觉好多了,虽然五脏六腑依然巨痛,体内真气紊乱,但由于李子仪内力深厚,真气护体,破裂的经脉已无大碍,逐渐愈合,再需要较长的时日加以修养定会康复起来,只是在此期间都不能动用真气,运功疗伤,习武练剑了。
  李子仪在四女的搀扶下坐了起来,活动一下身上的筋骨,对着四女道:“我的内伤恐怕起码要半年多的时间方能康复,功力则需要一年多才能完全恢复,那就只剩下二年的时间来领悟剑典的第九重,无论如何希望都太渺茫了,除非真的有奇迹出现,不过家父曾对我提起,九龙神剑属阳,蓄仁者霸王之势,含纯阳至刚之气,而江湖上还有另一种上乘剑法,就是号有南仙之称的静云庵中的镇派绝学——莲花剑谱。静云庵自创立以来,庵中都是女弟子,冰清玉洁,超凡脱俗,而莲花剑谱纯柔之阴,以守代攻,攻资兼备,奇奥无穷,说不定能对我领悟剑典有意想不到的裨益,所以我想在我们返回山庄之前,去一趟缙云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静云庵,向庵主钟明彗前辈请教,并借剑谱一看。”
  冬梅含泪汪汪道:“公子,你的伤势这么重,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路途奔波,公子还是好好休息吧!”
  其她的三女与冬梅都亲如姐妹,只要是对少主子有益的提议,他们都会全力支持,遂一起相劝,可见用心良苦,动情之深。
  李子仪只好托词道:“四位姐姐,不用担心,这趟又不是去行军打仗,奔赴边关,而是去拜会南仙钟前辈,我还有几件事要去拜托前辈,顺便游山玩水,岂不乐哉!再说有你们四位姐姐照顾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对吧!各位姐姐?
  四女知道劝他不动,此趟非去不可,均白了他一眼,好象在说:“算你的了”接着都“噗嗤”娇笑起来。
  其中一女,夏梅撒娇道:“公子还不羞,上次你出征时,却狠心让留下我们姐妹在别苑空等,我们无时不刻地担心挂念公子,若是再有出征,我们四姐妹一定要追随公子,驰骋沙场,看你还敢轻视我们女儿家的厉害不,呵呵!”
  李子仪无奈耸耸肩道:“好好好,下次让你们做我的贴身小卒,无论吃饭,睡觉都不让你们离开我,这样总行了吧,四位姐姐?”
  四女低垂臻首,俏脸微红,谁也不吱声,眼神含情脉脉,喜不自胜的样子,可爱至极。
  李子仪看到四女春情溢溢的表情,内心暗衬:“自己有说错话了吗?怎么都一副羞涩的样子,回想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贴身小卒;没有问题吧?吃饭在一起;也没问题吧?那睡觉?睡觉!哦!”
  不由大笑尔尔,但四位的俏脸更加羞红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翌日,收拾好行囊包裹,清晨便起程上路,李子仪一身便装,头戴斗笠,与四女赶往蜀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娥眉巅,地蹦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这折之四川。
  巴蜀乃盆地之形,气候宜人,草木茂盛,青山绿水,云雾缠绕,奇峰怪石,阔狭险峻,高山峻险,层峦叠嶂,川路大多崎岖难行,峻壁巅崖,不能开凿。
  三国时期,刘焉父子据巴蜀,开发蜀地,造一方盛局;丞相诸葛武候,一代天杰,曾立碑于西岭群山峻壁,奇峰天险的壁崖处,告戒后之来者,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后人大将邓艾,曾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艾观石碑后大惊,慌忙对碑跪拜曰:“武候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遂下令将士裹毡其身,滚下山崖,破蜀关灭西蜀。后人有诗曰:“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往事已矣!
  十日后李子仪等入蜀来到缙云山脚,青山傍水,云雾绕绕,深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静云庵幽居深山之中,仙气袅袅,雾幔中闪烁着树叶花丛中吐出的露水,散发的水气在阳光照耀下,仿佛一道七色的霓虹架在深山中,奇奥无穷。
  若不是有人领路,恐怕真要寻上几天才能找到,李子仪与四女来到静云庵门口,门前不远处是一倾黛玉般的鉴湖,四周竹林松影,飞檐碧瓦池山就势,掩饰其中,湖光山色,随天气的变化,时而云雾蒙蒙,时而空灵通透,庵门为竹木所制,内外门框上各刻着一副对联。
  外联为:“持菩提心行菩提道,为一切善离一切恶。”
  内联是:“挥袖任潇洒,随风逐自然。”
  李子仪受景所感,赋诗道:湖光朝日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静云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描写此情此景再合适不过了。
  此时静云庵中传来脚步声,两位身着素白道衣的静云弟子走到门口,施礼道:“不知这位施主可是李子仪少侠,庵主正在大殿等待多时,请随我们来!”
  李子仪随着两位道女,入门过院,来到大殿处,在几位素丽淡雅的弟子烘托下,坐在大殿中央处一位四十余岁,气质超凡脱俗,神情入圣若仙,虽不施一点粉脂,却美丽动人,有如女菩萨般,灵气十足,周围的一切仿佛因她的出现变成了洞天仙府,此人便是世称南仙圣主的当世武林高手榜名列第三位的静云庵庵主钟明慧。
  钟明慧见李子仪等入大殿,微笑起身相迎道:“情剑山庄的少庄主,名震天下的少将军李子仪少侠来访,使本庵蓬碧生辉啊!”
  李子仪与四女一起还礼,前者谦虚道:“庵主太客气了,晚辈怎担当得起,家父在世时常提起庵主,晚辈早想来拜访,今日来此,终得偿所愿。”
  钟明慧称赞道:“子仪果真乃旷世奇才,不但武学修为高深,犹胜当今武林前辈,更是才情卓越,三年前大破突厥联军,又施恩于天下百姓,这些早已传为佳话,不愧为天下第一剑李云天之子!”
  提到李云天时,她眼神掠过复杂的神情,一闪而过。
  李子仪有点惭愧道:“前辈实不相瞒,晚辈刚从华山之巅与邪帝决斗回来,身负重伤,恐怕要修养一年多方能痊愈,邪帝虽受伤不重,但在半年内也难以运功,他已经答应我隐退江湖,不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