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李煦只觉得脖子上火烧火燎,心下着恼,怒道:“给脸不要脸的贱婢,敢像老爷动指头。^^^^香玉那丫头的性命。你要舍了么?”
妙云听提到女儿,身上一哆嗦,不敢置信地看着李煦,道:“姑娘……玉儿是老爷地亲孙女……”
李煦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耷拉下脸来,阴森地看着妙云,从牙缝里挤出话来,道:“李家的孙女。不缺这一个。有个这样不知好歹的娘。这样的孙女留着做什么?”
孩子却是当娘的软肋,李煦即使用香玉做威胁。妙云哪里还顾得上荣辱,已经翻身跪在床上,弯腰身子跪求着:“老爷……老爷……奴婢……奴婢……不敢了……”说到最后,她已经是脱了力,瘫在床上,“嘤嘤”地哭着。
李煦素来是惯会怜香惜玉的,说了两句狠话,见她服帖了,也就转了脸色,摩挲着妙云地后背柔声道:“哭什么,老爷自叫你晓得什么是人生极乐……”
厢房门口,香彤倚门站着,见上房的灯熄了,并没有传出哭闹的声音来,这才算安下心来,转身进了屋子……
夜深了,夫妻哄着天慧睡下,两人也洗脚安置。^^
因兆佳氏忙着曹颂他们兄弟的亲事,曹想到自己的儿子闺女,对初瑜道:“这不过是一转眼儿的功夫罢了,当年瞧着小二、小三,也是孩提之间,如今都到娶媳妇地年岁。咱们天佑、恒生他们,不晓得往后会娶什么品性的媳妇。”
初瑜道:“这姻缘都是老天爷注定,谁也说不好。二弟这边儿,说起来,都是咱们来的,瞧着却是对静惠动了真情。这打离了沂州,已经两三年功夫了,二弟的心意不变,也算是长情。说起来,静惠女红厨艺样样妥帖,实配得上小
话虽如此,兆佳氏却不是好说话的。又转念想及若是自己的闺女日后大了,倘使寻了个厉害婆婆受气,光只是想想心里都受不了。
想到女儿天慧,曹想起数月前在热河同十六阿哥说笑,道是要嫁到眼前,不外嫁,没想到却是一言成箴。
曹家东邻住得是个老御史,因职责使然,鲜少同官员往来,同曹家这近邻,也不过是点头之交。西邻住的是个副都统的孀妇,带着几个幼子,也是闭门不出。
这些日子,听说那个老御史要告老还乡了。
想到这些,曹翻过身来,向着初瑜道:“听说张老御史近些日子要回洛阳老家,咱们把东边的院子买下来吧?”
初瑜迟疑了一下,道:“二弟他们几个住地院子都不算宽敞,要是成亲,指定要重新收拾。现下买宅子,是给几位弟弟成亲使么?”
曹听了,不由一愣,道:“那几个院子都是三间上房连带着四间厢房,怎么不够使了?”
初瑜道:“现下够使,倘若成亲了,新媳妇带地嫁妆、陪房下人,那小院子怎么搁得下?”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道:“像是二弟屋子里的玉蜻同三弟屋子里的添香,也不能老没名没分的。等新妇进门,她们也少不得开脸,可不是都需要屋子安置。”
曹想想也是,点点头,道:“这样看来,这宅子还真该买了,明儿同老管家说声,让他往隔壁问问。”
夫妻两个又说了两句闲话,方熄灯歇了……
芍院里,兆佳氏却是睡不着,躺在炕上,跟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地唉声叹息。
绿菊值夜,躺在地上的铺盖,也不好就睡,小心地问道:“太太可是要吃烟?”
兆佳氏坐起身子,道:“嗯,实在是烦心,睡不着觉。”
绿菊地起身,披了衣服,摸了枕头边的火镰,先摸到桌子边点了灯。随后,她往炕稍取了兆佳氏的烟口袋同烟锅,装好了,送到兆佳氏手边。
待兆佳氏接过烟锅,已经含上烟嘴儿了,绿菊才用火镰打火,给兆佳氏点上。
兆佳氏吃了两口烟,心里放算是肃静些,叹了口气,道:“这儿女多了也是孽,你二爷是个鲁莽地,你三爷又是个闷葫芦……想来想去,如慧那丫头还是定了吧……”说到最后,像是自言自语:“不看在她额娘面上,也要看在她阿玛面上,向来是最疼我地……”
绿菊坐在炕边的小杌子上,给兆佳氏捶腿,听了这些话,心里晓得这个是要说给三爷地。二爷那边,是长媳妇,既然有“公府的小姐”,那表小姐只好往后排。
她想着曹项日间所说的,心里也扑腾扑腾的,就听兆佳氏道:“……往后,你三爷那边儿,我就要交代你手里了……”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四百五十五章 福祸(四)
蒙古,鄂尔楚克哈达,圣驾汹。
虽说已经进了九月,塞外秋风萧瑟,但是康熙的心情却似不错。见着天气晴好,他便带着几个内大臣,同众侍卫往草原上进行小型的围猎。
康熙手中拿着火枪,看了看身边跟着的五大三粗的蓝翎侍卫喀尔库,问道:“尔能佩枪随朕行走乎?”
这个蓝翎侍卫并不是由勋贵子弟选拨出来的,而是由吉林将军觉罗孟俄洛举荐上来的,是吉林乌拉满洲人。
乌拉部早年建国,虽然百余年前归于后金,但是民风彪悍,不好臣服。
康熙十五年,朝廷调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城,也有怕三番战乱,东北老巢不稳的意思。这以后,吉林乌拉一直是重军把守,成为东北三处流放地之一。
吉林将军觉罗孟俄洛举荐乌拉勇士进京为侍卫,也是为了拍康熙的马屁,变相地彰显乌拉人的臣服之心罢了。
偏生这个喀尔库勇武是勇武,却是有些不知变通。
听到康熙问话,喀尔库看了看康熙手中的火枪,回道:“我不能!”
旁边跟着侍驾的,有内大臣阿灵阿、阿尔泰、鄂伦岱,还有北疆要塞的几个武将法诺、艾图、星照、尼雅汗柱等人。
听了喀尔库这硬邦邦的回话,众人都有些懵了。在这大清国。在万岁爷面前。汉人皆是臣民,满蒙汉二十四旗都是奴才。除了太后她老人家,还谁有资格在御前称个“我”字?
法诺是从吉林乌拉过来随扈地,先前还曾在御前盛赞过喀尔库,赞其“卓异”。如今见他连尊卑规矩都不懂了,骇得脸色青白,说不出话来。
对于这个有着巴图鲁之风,没什么心机地侍卫。平素康熙是有几分爱的。毕竟身在高位,整日里思虑太多,难得身边有这种心思简单之人。
然后,今天不晓得为何,康熙却是恼怒起来。
喀尔库丝毫没有尽忠之心,半分没有效力之意,将他这个皇帝当成了什么?
自打喀尔库被举荐进京,授以六品蓝翎侍卫,赏赐房屋、田地、奴才。就算是养条狗。这般精心,也该喂熟了。
就算在再勇武,是个真正的“巴图鲁”。却不肯在御前效力,那这奴才留之何用?
想到此处,康熙的脸子耷拉下来,怒道:“人人都愿于主子之前匍匐效力之时,惟喀尔库毫无效力之意,倘使此人不加惩治,那如何再使唤别人?来人,将这奴才带铁锁三条。将所赐房屋、奴才、田地诸物俱收回。现立即驰驿,遣回吉林将军处。或授亲丁甲兵,或授何差,于吉林将军处效力任职,随其愿可也!”
喀尔库还在懵懂,已经被其他两位侍卫按到在地,去了顶戴。
虽说万岁爷只是去了这个侍卫的职。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这喀尔库已经于死人无意。
不管吉林将军觉罗孟俄洛如何器重喀尔库,也不敢将御前发回的侍卫他用。估计为了向万岁爷赔罪。觉罗孟俄洛也会请诛喀尔库的。
除了吉林要塞来的武官法诺担心会不会受到这侍卫地牵连之外,其他人都不会都这莽汉放在眼中。
看着震怒中转身离去的万岁爷,人人都思量着,最近是不是有什么风向不对,该不该使银子打探,省得自己再撞到枪口上。
康熙的心情很沮丧,登基五十余年,他向来有爱才之心。对于那些勇武或者有才华的人,也不拘一格,大力提拔。
那些人也愿臣服在他这个帝王的脚下,向他尽忠。
如今,自己是真老了么?不能得到别人的忠诚。
魏珠身为御前近侍,随行出来。见康熙没了兴致,他小步跟在后头,心里也有几分惴惴不安。
这一年来,万岁爷越发喜怒莫测,这怎生不让他们这些御前侍奉之人胆战心惊?
直到回了御帐,康熙仍是愤怒难消。难道自己真成了孤家寡人,竟似想要在自己身边尽忠的人都没有了。
御帐里,用板子搭的木炕,上面铺着内造的炕毡。
康熙坐在炕上,端起炕桌上地奶茶,饮了一口。当放回茶盏,瞥见炕上摆放得是张金漆桌,而不是以往所用的洋漆桌时,他的脸立时变得铁青,高声道:“海章同理延禧那两个狗奴才何在?给朕宣来。”
这两位都是内务府郎中,其中海章现下署理内务府总管。
魏珠心里一哆嗦,晓得万岁爷如此这般,指定有人地顶戴要保不住了。心里如何思量,面上他却半丝也不敢带出来,恭敬地应道:“,奴婢遵旨!”
待躬身退到御帐外,魏珠才松了口气,往内务府官员的驻地帐篷去。他才走了没几步,就听到有人道:“嘿,老魏,这是往哪儿去?”
魏珠转过身来一瞧,不是十六阿哥是哪个?
见十六阿哥是往御帐去,魏珠忙小声说道:“十六爷,不是奴婢多嘴,现下可不是请安的好时辰。”
十六阿哥摇摇头,道:“爷方才听说了,晓得皇阿玛恼着,不是给皇阿玛请安,就是寻你来打听来了。”
这大白天的,也不是休沐的日子,十六阿哥来寻自己,却是有些奇怪。魏珠心里纳罕,伸手做了个抓牌的姿势,笑着问道:“十六爷寻奴婢,这是手痒痒,又打算开场了?”
十六阿哥横了他一眼。道:“不过是消遣罢了。还能整日里惦记这个。爷也要好生劝你一句,偶尔当个乐呵成,你也不能太迷这个。要不然,往后让人做了套儿,抓了小辫子,那就是关乎生死地事儿。梁九功风光了三十多年,而今又如何,还不是在景山扫院子?晓得你爱黄白之物。但是这些个东西,攒些耍耍就是了,就是堆成个山,还能当吃喝不成?”
魏珠初还笑着,后来肃手听了,脸上带着几分感激来,道:“奴婢是残了身子之人,不过是万岁爷身边儿地一只狗,十六爷却不似外人那般瞧不起奴婢。肯教导这些个,奴婢记在心里了。”
“行了,行了!咱们不说那些个虚地!”十六阿哥不耐烦地摆摆手。道:“爷寻你,是想打听打听,那个御前不逊的蓝翎侍卫是真撤了没有?曹正给他兄弟寻差事,如今宫里不选侍卫,这要是出来缺,却是正可好。要不然,他就要往护军营同前锋营钻营了。”
虽说平素往来少,但是曹也算是魏珠未发迹前的旧日故交。说起来心里也亲近几分。
听说是曹家的事儿,魏珠也有几分上心,道:“撤了,十六爷,您是没瞧见万岁爷方才那脸色儿,真是要将喀尔库生吃了一般。十六爷既是想帮曹爷张罗,还需早些往侍卫处那边儿提早儿打声招呼才好。如今这侍卫缺金贵着。去晚了。那边儿的大人也要算计着。”
十六阿哥听了,点头道:“嗯。既然如此,那爷这就寻傅尔丹去。不过是个蓝翎,既是爷看上了,瞧哪个还敢不识颜色出来跟爷争。”
两人别过,魏珠往内务府驻地传旨,十六阿哥去寻傅尔丹了。
使魏珠传旨后,康熙渐渐平复心中的怒气,有些意兴阑珊。
他唤了个内侍,将御案上的折子抱过来,盘腿坐在炕上批折子。
当看到江宁织造曹寅地名字地,康熙忙将这个折子先挑出来。早年,曹寅也做过他身边的侍卫,不管什么差事,都是朗声答应。
君臣相交于孩童之间,曹寅始终是忠心耿耿。
想起往事,想起孙嬷嬷地慈爱,想起曹寅小时那种崇敬的眼神,康熙的脸上浮出几分温煦。
真是光似箭,这一转眼都过去五十多年了。
他打开曹寅的折子,逐行看下去,却是越看越皱眉,越看越唏嘘。
除了给康熙请安外,曹寅还自陈“感体力不支、年寿不保,请辞江宁织造,宁愿回京,御前做个老侍卫,效微末之力,终老京城”。
曹寅是顺治十五年生人,比康熙小四岁,今年也五十七了。
当初曹寅重病,康熙曾派过侍卫同御医南下的,对于曹寅的病情,内务府都有记档。
最近一次召见曹寅,是在去年万寿节后,曹寅确是老相横生。
昔日君臣初见,都是黄口稚子,如今却是白发老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