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熬出个一等侍卫来,出去就是副都统、副将、总督,那不是比什么都体面。”
曹颂听了,不觉有些茫然。
曹心中憋闷,懒得再看他,摇了摇头出去。
刚出了门口,就听曹颂道:“哥,我晓得了,这回儿指定不会让哥哥再失望!”
曹止住脚步,没有回头,摆了摆手,道:“话别说太满,遇事别再这般毛躁,先思量三分再寻思该做什么、该当说什么。”说完,便大步出去了。
实在是有些厌了,整日里操心这些,曹在心里盘算时日。要是没有什么意外耽搁,冬月底、腊月初,父母就能到京中了。
左成同左住两兄弟已经满地跑了,天佑比他们兄弟两个大两个月,想来也是差不多。
想到儿子,曹心中的郁闷之气散些。
曹颂马上就要娶媳妇,没两年也是当爹地人,难道自己还能为他操心一辈子不成?
好也罢,赖也罢,自己能帮地都帮了,剩下的还得他自己个儿想明白……
伊都立之母赫舍里氏手里拿着串佛珠,坐在炕上,半阖着眼,也不言声。兆佳氏侍立在一旁,将手中的帕子攥得紧紧的,手指甲都掐进肉里。
半晌,赫舍里氏才睁开眼睛,瞥了眼媳妇,开口问道:“怎么,我接了那孩子过来,你心里不舒坦?”
兆佳氏听了,不敢应声,眼圈已经是红了。
赫舍里氏见媳妇如此,不禁皱眉,道:“你想多了,我不过是瞧着那孩子伶俐,她娘怀着身子又顾不得她,才接到身边来教养,越不过亲孙子去。”
“额娘,媳妇不敢心生怨言,只是觉得委屈。媳妇给爷生了三个孩儿,头一次怀孕时也遭了大罪,却不见爷晓得心疼。如今,这外头来的,反倒金贵得不行,起居都是爷亲自过问,倒显得媳妇是多余的一般。”说到最后,眼泪已经收不住,兆佳氏忙掏了帕子擦拭。
赫舍里说道了两句,有些不耐烦这些琐事,摆了摆手,道:“家和万事兴,我使人将她接过来,是让你们消停过日子,不是让你们再闹腾的。你平素也不是爱吃醋的,家里的这几个也都容下了,还差她这一个?你是大妇,她是偏房,你同她计较什么,不过是以色侍人罢了……”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四百六十四章 如意(上)
江宁,清凉寺,方丈室。
方寸之间,黑白纵横,已经收到终局。慧空大笑一声,将手中的白子放下:“曹施主今日势如破竹、锐不可挡,老衲认输了。”
盘腿坐在棋局另一侧的,正是穿着青布夹衣的曹寅。他也“哈哈”两声,道:“老和尚倒是乖巧,往后想要再赢你一局,却是难事了!”
慧空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曹施主行程已定?”
曹寅一边收拢棋子,一边含笑应道:“继任那位大人原在江南,这次却不用久候。今日,曹某就是来同大和尚辞行。已经定了十月十八北上,怕是那之前不得空儿来寻大和尚下棋了。”
慧空扫了一眼,棋盘上剩下的半局棋,道:“曹施主如今胸有成竹,神明清爽。此去山高水长,惟愿佛祖保佑曹施主逍遥自在、不失本心。”说到最后,神情郑重许多,露出几分森严佛像来。
曹寅亦收敛了笑意,伸腿下地,双手合十道:“谢过大和尚吉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两人虽说一个是方外,一个是方内,这些年下来,也算是半个至交。
饶是平素最通透的慧空,今日也不禁有些着相,将曹寅亲自送出山门。曹寅已经是将甲子的人,两人这一别,怕是再无相见之期。走到山门,曹寅转过身来,望了望远处的香烟了了。冲慧空摆了摆手。
慧空双手合十,口宣佛号,目送曹寅远去。
曹寅打清凉寺出来,回到织造府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他没有直接回内院,而是到了东路的花院子。
虽说已经是入冬,但是江宁地气温仍很暖和,织造府花园里的树上还尽是绿意。
曹寅伫足树下,伸手摸了摸粗糙的树干。想着在这里生活二十余年期间的点点滴滴,心中也带着几分感触。
原本真以为要在这边终老,能这般抽身,也算是得了善终。为子孙积福,就是他如今心里最大的念想。
真是不服老不行,昔日的豪情壮志已消磨殆尽。就是“忠君爱国”四字,想起来也不如过去那般沉重。
终于要回京了。
这边府里的私产,早已收拾妥当,现下就等着启程。要是路上天气好,不耽搁。到十一月中下旬就能到京。
曹寅已经写信给儿子了,如今总算是要团圆。
因花园太大,曹寅走了一会儿,便有些乏了。看着天色擦黑,他便没有多留,使劲地伸伸胳膊,从园子里溜达出来。
园子门口,已经有人肃手等着,正是柳衡。见曹寅出来,他上前一步。俯首道:“老爷!”
“齐观,你这是专程等老夫?”曹寅问道。
“是,老爷,小人听大管事说老爷太太已定下北上之期……”说到这里,他却是带了几分犹豫,道:“小人是飘零之人。得大爷庇护。得老爷收留,心中感恩戴德,情愿孝犬马之力。只是小人从京中逃亡出来,要是再随老爷太太进京,说不得要给老爷同大爷惹祸。要是老爷抬举小人,小人宁愿往丰润,做一守墓之仆。”
柳衡同简亲王府的恩怨,并没有瞒曹寅。曹寅也是晓得的。如何安置柳衡。他也思虑再三。
他并不是只看出身地迂腐之人,对于戏子也不会心存鄙薄之意。两人相处两年。整理了不少曲子,算是半个忘年之交。
听柳衡这般说,曹寅摸了摸胡子,沉吟道:“你老实本分,不愿惹是非是好事,只是以你之才,怎好为下仆?老夫有一舅兄在苏州,他也是个爱好丝竹之人,老夫想要荐你去他府上当差,你可情愿?”
柳衡自请守墓,实也是无奈下策。
他自幼只会弹唱,不通生计,要是离开宅门,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废人。只是感念曹家大恩,不愿自己给曹家带来麻烦祸患,所以才想着做一守墓人。
既是曹寅惦记,已经给他寻了去处,那他只有感激的,躬身谢过曹寅。
不过,想到自己名义上的妻室许氏,柳衡又道:“老爷,许氏不过是担个虚名儿,如今既在这边侍候少爷,便别让她随小的漂泊了。小的情愿奉上休书,往后在太太身边当差也好,由太太做主聘嫁也罢,全是老爷太太的恩典。”
曹寅道:“虚名儿也是名,这个是你们两口子自己的干系,你问过许氏那边。她年纪尚轻,想要再走一步也不算什么。她要是真有这个意思,你便求太太那边做主好了。”
“是,小的记下了!”柳衡恭声应了。
天色已晚,曹寅同他说了两句,便回开阳院去了。
子里已经掌灯,李氏不见丈夫回来,正想要使人去前边探问。见曹寅进来,李氏同天佑两个都迎上去。
“老爷才打山上下来?妾身原还担心关城门呢!”李氏笑着问道。
曹寅已经弯下腰,将天佑抱在怀里,一边捏了捏他的小脸儿,一边回道:“回来一会儿了,在园子里溜达溜达。住了二十多年了,这想着要搬家,心里也有些不对味儿。”
李氏吩咐丫鬟端来热水,亲自投了毛巾,侍候曹寅净面。
听到曹寅话中地不舍之意,李氏也道:“是啊,这两天妾身也是各个院子的转悠。住了半辈子,原还不觉得什么,这将要走了,倒是有几分舍不得。幸好京里有儿子媳妇他们,一半的牵挂,不舍之心也淡了几分。要不然的话。还不知该多难受。”
曹寅把天佑放下,接过毛巾,擦了脸,道:“树挪死,人挪活,早些年儿便劝了我多遭,起先还没放在心上。如今不舍归不舍,心里却是松快多了。往后啊,到了京城。我带你出去转转。你自幼在南边,每次进京也是匆匆忙忙。说句实在话,除了冬天天气冷些,春天风大些,北边地日子过起来,也有几分意思。什么庙会、香会,都是江宁没有的。到时让媳妇陪着你,去凑凑热闹。”
李氏听了曹寅这话,脸上添了几分笑模样,道:“瞧老爷说的。谁家老婆婆整日带着媳妇溜达的?只要能守着儿子媳妇,能看着孙子孙女,妾身便别无他求了!”
曹寅放下毛巾,点了点头,道:“两个大侄子眼看就要成家,等到什么时候,两个小的也娶亲生子,二弟那边我也算是能交代了。往后啊,什么也不图,就图儿孙平安……”房。
明儿十四,就是往富察家下定的日子,所以晚饭后曹同初瑜都到这边来。曹颂、曹硕、曹项他们兄弟也在座。
“鹅笼”、“酒海”、“鱼池”什么地都已经预备好,只有如意匣这块儿,兆佳氏还没有拿定主意。
往富察家的下定日子是明日。往侍郎府下定的日子是本月二十四。各色聘礼。都是一式双份,倒是也省心。
除了“鹅笼”、“酒海”这些需要现预备地不算,其他的如“绸缎尺头”、“金银首饰”,还有合欢被、褥的里、面以及里面装地棉花,都是兆佳氏多年前就预备齐地。
早在曹颂十来岁时,她跟曹荃两个便念叨着什么时候能娶媳妇。等到家里有什么好的绸缎料子,都特意留着,寻思给儿子下聘用。
这十来年过去了。终于熬到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兆佳氏的心里。也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儿都全了。
如意匣。是聘礼中的重要物什。
除了《通书龙凤贴》同《过礼大贴》这两样,第一抬聘礼上放得就是如意匣。
旗人下大定,最重视的就是这“如意匣”了。如意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是聘礼上必不可缺地。
根据家境不同,用的如意也不同。就算是寻常百姓之家,也要用岫岩石、锦川石地如意,以全礼数。
权贵之家,多用全玉地如意;次等的,用三镶点翠或玛瑙、珊瑚镶嵌地如意。
如今,兆佳氏眼前,就摆放着两柄如意。虽说都是全玉的,但是一个是汉白玉如意,一个却是和田青玉如意。
一个名贵,一个通透,看着都不错,但是身价却相差了数倍。
曹颂是嫡长子,按理来说,自是可着这一房媳妇捡好的来。只是静惠是那个身世,次子这边聘的又是自己的亲侄女,兆佳氏心中委实有些犹豫。
两个如意匣摆在一边,兆佳氏摸了摸这边地如意,又看看那边的,就有些拿不定主意。
曹项已经入学,如今在国子监读书;曹硕这边,曹也寻了人在八旗学堂那边说了,明年正月便能入学。
兄弟几个,坐在椅子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男人家粗心,就是曹自己个儿,见兆佳氏坐在炕上挑如意,也没多想。因为那两柄如意表面上看着,都是精致的物件,瞧不出太大区别来。
初瑜坐在炕桌另一边,却是能瞧出不同来。那柄汉白玉如意的尾部,有内务府的标识,这是御赐之物。用这个做聘礼,不仅名贵,还体面。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是给长媳,自是无话说。
毕竟对于一个过日子人家来说,长媳就是未来的女主人,自然聘礼要从重。
要是兆佳氏将其中地汉白玉如意给了侍郎府下聘,心中地偏颇之意则一览无余。那样的话,静惠进门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曹颂同曹硕兄弟两个都是兆佳氏嫡出,但是两个媳妇,一个是她自己挑的,一个是被蒙骗着定下的,心中有所偏颇也不奇怪。
兆佳氏的选择却让初瑜有些意外,她仔细地摸索了那两柄如意,将其中汉白玉如意装了如意匣,另外一柄用绒布包好,放回原来的匣子里,喊了绿菊捧下去。
看来,就算是心中不喜,也晓得给长媳留些脸面。
初瑜心里不禁暗叹,曹颂这场折腾也不晓得是好是歹。
现下看来,兆佳氏的性子倒是柔和多了,这样下去,往后婆媳相处也能安生些。
座钟响起,已经是戌正(晚上八点)时分。
曹同初瑜见时辰不早了,便起身同兆佳氏别过,回府去了。曹颂他们三个见母亲打了哈欠,也都随着兄嫂出来,回各自院子安置不提。
忙了一天,兆佳氏也有些乏了,想要早点歇着。她伸出手去,摸了摸炕头,却是有些发烫,便对紫兰和绿菊道:“被窝铺炕梢,前面烙得慌。”
两人应了,绿菊服侍兆佳氏放下头发,去了镯子、素簪等首饰;紫兰跪在炕上,展铺盖。
兆佳氏却是烟瘾犯了,从炕桌上摸了烟锅在手上。
绿菊将首饰往梳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