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喜没有明说。^^但是韩江氏也听出他话中之意。
她面上笑了笑,道:“这种悠哉日子有何不好?我又不是不能养活自己个儿,何必巴巴地再找个男人。看人家的脸色过活?”说着,转过身去,看着窗外,道:“起风了,看来又要下雪了……”
正月初一开始,这雪就稀稀落落地下个没完。停上两日,过两日便又阴了,一直下到了正月十五。
昨儿元宵节。雪晴了一天,这到十六晚上,又开始下上了。
韩江氏是南边人,最是畏惧冬寒不过。
喜闻言,挑帘子出去,见外头确是飘飘洒洒地下起雪花来,转回来,对韩江氏道:“姑娘说得是呢。又开始扬雪花了。奴婢唤人来,再添个炭盆吧?”
韩江氏紧了紧身上的衣裳。点了点头……房。
兆佳氏没有坐在炕上,而是坐在靠门口的椅子上。她地对面,坐着眉头紧皱的工部侍郎穆尔泰。
虽说坐在门口,但是兆佳氏有些燥热,只觉得浑身的不自在。
她心里暗自嘀咕着,是不是两个炭盆的缘故,看来,一会子要叫紫兰、绿菊她们撤下去一个炭盆了。屋子大,一个炭盆有些冷,但是也能省下些炭。
吃穿用度,往后也当好生算计,要不然的话,寅月吃了卯粮,岂不是要让大房那边看笑话?
起来,之前的分灶也有好处,那就是晓得了这些开销用度。^^^^要不然的话,直接分家,还有些叫人不适应。
毕竟,这些年来,她没有为银钱操心过,所做地不过是将得了的银子,紧紧地攥在手心里,使劲地攒着私房。
这半个月来,兆佳氏心中未尝没有悔意。
别的不说,就说几个小的,往后做学问也好,出去当差也好,都是抛费。四姐儿与五儿两个,往后预备选秀,也需要银子。
要是不分家的话,这都是公中的,如今却是要二房自己担着。
虽说分家后,自己不用再看大房的脸色,能做个当家太太,但是想起这里外得失,也使得她肉疼。
不过,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曹颂又是铁了心的分家,长房那边也趁机应允了。兆佳氏饶是脸皮再厚,也无法再捧着笑脸,巴结过去。
分家,就是今晚。
她娘家哥哥——工部侍郎穆尔泰,还有曹家老一辈的姑爷傅鼐,两人作为曹家分家的中人,都到了曹府。
不同地是,傅鼐去了西府,见曹寅去了;穆尔泰则进了西府,来见自己的妹子。
虽说兆佳氏素来跋扈,性子不好,但是对于娘家哥哥,还是有几分畏惧。
子里沉寂得怕人,兆佳氏有些个坐不住。只觉得口干舌燥的,便端起几上茶盏,喝了大半口。
曹颂带着几个兄弟在外堂候着,屋子里只剩下兆佳氏兄妹两个。
穆尔泰看着兆佳氏,叹了口气,带着几分埋怨,道:“这不是糊涂是什么?曹家地体面,尽在长房。亲家大老爷同大爷又都是厚道人,待颂儿他们兄弟也是没话说。由他们父子照拂,什么心都不用你操。这不是你的福气么?好生生的,大过年又闹这些个。”
正月初六那日,吴雅氏打发人来,接了闺女归省。从如慧口中,穆尔泰也晓得了曹家长房、二房要分家地前因后果。
兆佳也是大族,穆尔泰最是晓得亲族的重要,尤其是在仕途的提挈上。
要是没有伯父玛尔汉的余荫。他考绩平平的,不降职就不错,更不要说是升做京官。
所以,他是反对妹子与侄子提分家地。
二房虽说曹颂已经当差,但是下边还有五、六个小的,哪里那么容易撑起门户来?
他当天就叫了曹颂过去,好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想让其收回分家的话。
曹寅为人,他是晓得的,温和君子。要是侄子们不提“分家”这话茬。曹寅不会开口才是。
曹颂晓得舅舅好意,但是想着母亲地脾气,与其在一处膈膈肌肌的。伤了大家的情分;还不若早点分家,也少让大伯与哥哥操心。
来说去,他还是在富察府那边地老话,自己身为二房长子,也该有些担当。
大伯已经是年近花甲之人,身上又有宿疾,要是还让其一直为二房侄子们操心,也委实不孝了些。
曹颂已是二十一岁。差事有了,媳妇娶了,已经是大人。
穆尔泰劝不住他,也只当叹息再叹息了。
虽说是亲舅舅,到底是外人,有些话也不好说过。况且,曹寅既是请了傅鼐与他做分家地中人,那他心里也晓得。就算是分产。曹寅也不会亏待了侄子们。
虽说晓得曹家长房、二房“分家”已经成定局,但是穆尔泰心中对妹子却少不得有几分埋怨。忍不住抱怨两句。
兆佳氏听出哥哥话中的责备之意,心下觉得冤枉得不行。
天地良心,要说她自己个儿,可是从没想过分家地念头地,还不是曹颂那个大孽障捉出来的?
儿子大了,自己说也不听,又能有什么法子?再说,瞧着长房的意思,正是巴不得要分呢,她也不好热脸却贴那边的冷屁股。
妹子的脾气,穆尔泰最是清楚不过的。
见她事到如今,还是不以为然的神色,穆尔泰摇了摇头,懒得再说其他的。
就听到门外曹颂道:“舅舅,时辰差不多了,咱们该过去了吧?”
穆尔泰瞅了瞅地上的座钟,已经是酉正二刻。
他站起身来,弹了弹衣袖,对兆佳氏正色道:“雪琴,听哥哥一句,今晚不管亲家怎么分产,你都别言语。”
兆佳氏见哥哥起了,也跟着起身。
听了这话,她却是不解,挑眉道:“哥哥,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您来做中人,正应向着我们才是,难不成还让我们吃亏不成?”
“糊涂,真真是妇人之见!”穆尔泰见她浑浑噩噩地,分不清轻重缓急来,使劲脚,道:“雪琴,想想你几个儿子的前程?你再惦记是不是要撕破面子,多分银子?不说别的,就说小二地差事,那是花银子也没地方使的。要不是曹是和硕额驸,又同皇子们交好,同侍卫处的几位大人也有往来,你以为会平白落到小二身上?”
兆佳氏被训得没了主意,使劲地攥了帕子,抬起头来,带着几分祈求道:“哥哥,您得替妹子做主啊。这边不比长房就曹兄弟一个,他们兄妹好几个呢,要是银子不够使,往后这上下百十来口过日子……”
“头发长,见识短。要是你不要几个儿子的前程,你就尽管争去。”穆尔泰见妹子冥顽不灵,也失了几分耐心,道:“大伯从尚书位儿退下多年了,如今我也不算好过。我虽有心提挈外甥们,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要是真将长房父子得罪光了,那往后就是想要掏银子给颂哥儿他们几个奔前程,也找不着门路。这些话,我尽说了,剩下的,你自己个儿掂量吧!”
完,穆尔泰挑了帘子出去。
兆佳氏的脸上阴晴莫测,跟着哥哥身后出去。
四姐儿、五儿两个是闺女,静惠与如慧两个是媳妇,都不用过去。曹颂带着三个兄弟,随同母亲与舅舅到西府。案上放着几个账册,里面是公中一些祖产的名册。不外乎几处房产,还有古董字画、家具摆设、金银器皿等物。
早年,为了还亏空,公中地几处田产与铺面都变卖了,只剩下几处房产。
这边的老宅是祖宅,这个按例是不分的,由长房住着。那边还有两处宅子,一处在苏州,一处在杭州。
东府的宅子,虽说是曹做主添置的,但是从公中帐上使的银子,也可以归入公中。
还有海淀的园子,当初修建时,虽说多有淳郡王府帮忙,但却是以曹府的名义修建地,不能算是曹地私产,说是公中产业也说得过去。
除了这几处房产,就是太湖的珠厂了。当年曹寅是花费公中地银钱置办的,也算是公中产业。
今晚“分家”,要分的家产,就是这几处宅子、珠场与登记在册的古董字画、家具摆设什么的……了
第一卷 世家子 第五百零二章 分产…续(下)
李氏是当家太太,曹是长房嫡子,母子两个坐在曹寅下首,心里滋味儿各不相同。
对于二房,其实他们心里原都没什么,能照拂的地方,也尽数照拂。
李氏虽恼兆佳氏的鲁莽,但是心里多少也有些同情。没了丈夫,孩子又多,需要操心的地方又多,身子也大不如前。
不过两、三年的功夫,兆佳氏好像老了十来岁似的,已经显出老态来。这一点,同李氏在一处,越发明显。
虽说妯娌二十多年,两人有过明争暗斗,有过口角是非,但是也有过相互扶持的时候。
当年,曹被拐走的时候,兆佳氏尽心尽力照看李氏;曹荃病故后,李氏则是陪着兆佳氏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南边时,也跟现下是的,隔府住着,但是因没有分家,就算是中间墙隔着,大家还是一家人。
这眼跟前,却是要“分家”了,往后再往来,虽不能说外人,但是也不算自家人。
李氏的心里,多少有些唏嘘,说不出是伤感还是其它。
曹这边,之所以打定主意分家,是不喜欢家里吵闹的气氛。在外头忙活差事,已经是不容易,回到府里,再操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实是令人腻烦得紧。
他不喜欢太吵闹,也不愿委屈了妻儿,去应对兆佳氏阴阳怪气的脸。
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长房与二房是至亲。
这至亲也好。外戚也好,毕竟不是生身父母,少了那份骨肉天性地包容。
古往今来,比比皆是,所谓亲戚。有的时候。还真是远了“香”、近了“臭”。
因为关系亲近,反而失了客气,失了面上的应酬,各种矛盾也就都摆在眼前了。
趁着两下还没有撕破面皮,分家正好,省得往后伤感情。
傅鼐坐在一侧的椅子的,端着茶盏,心里也是思量不已。
曹颂那边口口声声拜托他。不希望大伯这边吃亏,要公正地分产。但是在傅鼐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偏着二房这边。
这倒不是他因静惠地缘故,向着自己亲家,而是觉得二房孩子太多了,往后花销大,多些浮财也是好的……
傅鼐正思量着,就听门外有管家道:“老爷、太太,二太太与舅老爷等到了……”
曹寅听了,从座位上起身)李氏与曹亦是。
随着曹寅开口请进,门口的帘子被下人挑起,穆尔泰与兆佳氏并肩进来,曹颂带着几个弟弟相随。
因下雪的缘故,几人身上都带着了雪花,一进屋子,带着几分寒气。虽说外头已经黑了,但是祠堂里点了好几盏灯,照得如白昼般。
先是曹寅、傅鼐等人与穆尔泰彼此见礼,随后。曹寅请穆尔泰在傅鼐旁边的椅子上落座。
曹寅居中独自坐了,左首是李氏、曹母子,右首是兆佳氏、曹颂等人。
兆佳氏瞧见了曹寅手边的账册,思量着哥哥方才的话,只觉得心乱如麻,浑然没有头绪。
曹看了看曹颂,见他精神尚好,颇觉欣慰。这不过半月功夫。曹颂说话办事已经较之前沉稳不少。
这种变化。固然是因家里变故,逝了天真所致。但是对曹颂来说却是有益无害。
他毕竟是在宫里当差,禁忌颇多。之前的性子热血是热血,却是有些鲁莽,有失稳重。
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吧,虽说这种成长让人心里发酸。
曹颂神情从容,见哥哥看自己,露出真心实意地笑意来。
曹颂当“分家”是好事儿,使得大伯与哥哥不必再为二房的琐事操心,自己负起应尽的责任。
曹硕、曹项、曹三兄弟,却是心思不同,想法各异了。
曹硕心里,是不愿分家的。
虽说上面有兄长曹颂,但是曹硕却没有依靠哥哥的想法。在他心中,哥哥还是个大孩子,大伯与堂兄才像是家长,能庇护家人平安。
管不愿,但是哥哥提出,母亲闹腾,这上下也没曹硕开口的余地,他也只有默默接受。
如今,到了分家之日,见大伯、堂兄仍温煦如故,他不禁有些恍惚。这是真要“分家”了,往后的日子却是有些不晓得如何了,要是这是梦多好。
心里对“分家”存了畏惧之心的,不仅仅是曹硕,还有曹项
他是二房庶子,处境尤为尴尬。
没分家的话,上面还有大伯、堂兄教导;分家的话,想着嫡母平素地嘴脸,他就有些个无助。
虽说入国子监读书,但是他却没有资格参加今春的进士科。要待三年后,或者参加乡试靠举人,或者是直接结业,参加进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