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虽说入国子监读书,但是他却没有资格参加今春的进士科。要待三年后,或者参加乡试靠举人,或者是直接结业,参加进士科才行。
其间,还有好几年的功夫。
他只盼着能出人头地,让生母的处境好些,也让绿菊不白等他一场。
没有了大伯与堂兄的照拂,他这几年能熬出头么?
与曹硕的畏惧、曹项的不安不同,曹的心里只有伤心。
他从没想过“分家”二字,虽说不是大伯、伯娘的亲儿子,但是也将两位当父母般敬爱、依恋的。他心中也隐隐地有好强之心,努力地做学问,想要得到伯父地赞赏。
以往的日子,多么无忧无虑;往后,却是要成两家人了,他如何能不伤心难过?
这“分家”的事儿出来,他已经偷偷哭了两次鼻子。实是难过得不行。
为了不“分家”,他在母亲与兄长面前央求了好几日,却都没有收效。
想着往后自己出入这边府就算“客”了,再也不方便每日来给大伯、伯娘请安,曹就觉得心口堵得慌。鼻子发酸……
两房当家人与男丁都以到齐。曹寅环视了下众人,道:“子孙繁衍,另户别居,这不算什么大事儿,家家户户都有的。就算不在一起过了,也是至亲骨肉,这是毋庸置疑。”
到这里,他对曹颂他们几个道:“按照时下规矩。当年你们祖母去世后,两房就当分家地。只是我只有你们父亲一个兄弟,两房人口,就拖延至今。如今,颂儿,硕儿你们都娶了媳妇,到了开枝散叶的时候。这人口多了,也没必要非拘在一起。”
曹颂等人已经起身,垂手听了。
待曹寅说完,曹颂点头道:“大伯说得在理。侄子们都省得。侄儿既提起分家,将其中都仔细想过了。大伯待我们兄弟的照顾,侄儿们片刻不敢相忘。只是大伯到底上了岁数,侄儿们又渐大了。万没有做侄子的,要大伯操心一辈子地道理。侄儿们有亲伯,天佑、恒生也当有亲祖父。往后,待侄儿们出息了,定当好生孝顺大伯与伯娘。”
想必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地,说得很是恳切。
听到其中那句“侄儿们有亲伯,天佑、恒生也当有亲祖父”。曹寅不觉地有些动容。
却不是为了两个孙子,而是想到儿子身上。
回想这些年,同儿子相处地功夫少不说,平日里同儿子也不算亲近。说起来,还不若待二房几个侄子亲切。
思及此处,曹寅实是汗颜。
他看了一眼妻儿,心里生出几许愧疚之心,对于“分家”地感伤也就淡了几分。
他点了点头。冲曹颂他们兄弟摆摆手。道:“别站了,坐下说话吧!”
曹颂等人应声坐了。曹寅将手边的几本账册拿起,示意曹颂接了,念给兆佳氏听。
前面的房契地契还好说,后头的各种字画摆设什么的好几册,哪里还一一念及?
曹颂便多是将开头结尾念了,什么字画若干轴,家具若干套,金玉器皿若干件什么的。
兆佳氏支起耳朵听着,生怕漏下什么。
待晓得连带她现下住着的东府,公中还有四处房产,兆佳氏地心里添了几分欢喜。
她早先没经手过公中总账目,所以不晓得苏州与杭州还有房产的事儿。至于海淀那边的园子,她原以为指定要落在曹名下的,没想到却是归到公中了。
那些个古董字画、金银器皿什么的,兆佳氏都没怎么留心。
早年她听丈夫提过一道,祖上留下的物什,十之**都变卖了还亏空了,剩下的能值几个银钱?
她最关心的,就是太湖的珠场。
虽说对于卖房子还亏空啊,还是往广州贩卖珠子,她都不知晓,但是她却是只晓得一样,那就是珠子值钱。
原本她还担心大房会寻个什么由头,将珠场给划到公产之外,不参加分家,听到也位列名册,心里越发欢喜。
“珠场一座,地契、房契,总作价两万四千两”,兆佳氏心里默默念叨着。
曹颂念完账册,看了眼母亲,双手捧着,又送回曹寅身边的案上。
曹寅看看兆佳氏,问道:“弟妹,公中所能分地财产都在此处,还是按照时下的老规矩,除了这座祖宅外,其他都平分。古董字画等,都平分外抓阄。南边的两处房产亦是。东府的宅子,直接归到二房,不分,算是补了祖宅这半拉。海淀的园子,是淳王府那边帮着修建的,有王爷福晋们顾念女儿的意思在里头……你看这样,那边的园子作价,让儿他们出个小庄子换下,园子不分……公中还有田庄三处,两处留作祭田,不分,一处地契收在弟妹手中,若是不分的话,可以抵海淀的园子……”
有娘家哥哥在,兆佳氏也并不担心在分家上吃小亏。她一边听曹寅说话,一边点头,不是说“嗯,就按大伯说地办”,就是道“大伯的这个分法妥当”。
她的心里,关注的就似乎那珠场,毕竟那才是能出钱的产业。
珠场却是放在最后的,曹寅的意思,因远在太湖,二房又没有经营人手,所以珠场不分,只对半作价,也是由长房这边出个小庄子给二房,算是补这块儿。
傅鼐与穆尔泰坐在一边,也都留神听着这边“分家”的章程。
听了曹寅这番提议,两人都觉得甚是妥当。这样一来,那些浮财先不算,二房就得了一处南边地房产,两处京里地庄子。
南边的房产先不说,变卖也好,或者留着以后用也好。京里地庄子,却是好进项。只要不大手大脚,两处庄子的进项,足够一家人嚼用的。
兆佳氏的神色却是慢慢地沉了下去,别的还好说,珠场可是她惦记了半个月的。
只是给个小庄子,就将公中最值钱的产业划到大房名下,哪有那么好的美事?
她刚想摇头,说不愿这么分,脑子里又想起哥哥方才告诫的话。
思量了一番,她抬起头来,道:“大伯,别的弟媳妇我都当从命,别无二话。只是您也看见了,二房人口多,吃穿用度,哪里都要费银子。珠场……珠场要是不分的话,我也不要庄子,就将京里的稻香村铺子分给我两间吧……我之前也问过了,虽说都是侄媳妇使人打理,但是只有三间铺子是侄媳妇的陪嫁,另外三间铺子,是咱们家后添的……”
第一卷 世家子 第五百三章 序幕
祠堂里一片寂静,虽说之前曹寅曾想过兆佳氏许是会有什么扯皮的地方,但是并没有想过她会开口提点心铺子。
稻香村的那几间铺子,既不在公中账上,自也没有分家的余地。如今,将不是公中的产业提出来,倒好像是长房这边隐匿了似的。
兆佳氏说完,抿了抿鬓角,用眼睛打量曹寅与曹父子的反应。
曹寅的神色有些僵硬,曹微微皱了皱眉头,又舒展开来。
不说曹家上下人等的反应,就是傅鼐与穆尔泰听了兆佳氏的话,觉得很是不对劲。
稻香村的生意是好,牌子如今也响亮,可是谁不晓得那个是曹家长房长媳——淳郡王府大格格的买卖。
分家分家,分的是祖上与公中的产业,这侄媳妇儿的嫁妆与私产怎么也并不到公中去。
傅鼐哭笑不得,原还看着亲家这边孤儿寡妇的,寻思帮忙多分些。这……这现下看来,哪里需要他操心,做这个好人,这亲家母自己个儿好算计啊。
穆尔泰则是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刚才自己去东府白说了,妹子太没眼力件了。就算是惦记银子,也当晓得那些是能提的,那些不能提。
再说,曹寅这边的分法,已经很是妥当了,并没有亏待二房之处。只是毕竟是曹家分家,他同傅鼐只是见证,也不好冒然插口说什么。
曹寅看了儿子一眼,见他云淡风轻的模样,心里不由地叹了口气。
儿子虽说对这个婶子并不算亲近。但是平素也算是恭顺了,待几个堂弟也没话说。兆佳氏这般算计,怕是要惹恼了他。
自己上了岁数,往后能照拂二房侄儿们的,还要靠儿子。
曹寅不愿因分家的缘故,使得两房人伤了和气,因此“咳”了一声。直言道:“二弟妹。点心铺子是你侄儿媳妇的私产,并不在公中账册上。”
兆佳氏见曹寅沉吟许久,似乎还看顾曹地脸色,心里自以为明白过来。
她脸上带笑,对曹道:“哥儿,后面那三处铺子虽说是咱们府二管家出面张罗的,但若
是挂在侄儿媳妇名下,婶子倒是也没话说。只是这几年庄稼收成不好。庄子出的息少,去年
就是因大旱租子减了几成。要是有个铺面。手中有些活钱。这不是便宜么?要不然的话,赶
年成不好,这一家人还要喝西北风去不成,要不这么着,珠场那边不分就不分,庄子我也
不要,儿哥帮我置两个铺面,实是不行,手中现成的给我两处也好。再将点心铺子的人手
借婶子几个。也支起一摊来。岂不是正好?”
这番话说出来,倒是显得兆佳氏让步许多。但是曹怎会答应?
兆佳氏怕庄子受旱涝影响,想要两处铺面,这也没什么。按照珠场作价,寻城里繁华地界买两处就是。
只是瞧着她的意思,并不是指望铺子收租子,而是也惦记点心生意。
别地不说,这入口地买卖,没有妥当的人看着,一包砒霜下去,这官司就且打去,哪是那样容易的?
只是瞧着兆佳氏兴致勃勃的模样,看着惦记这点心铺面也不是一日两日,一句话两句话也劝不明白。
曹正思量着该怎么说,能使兆佳氏熄了这个念头,就听曹颂起身,道:“大伯,侄儿记得清楚,之前在江宁时公中曾有两个铺子,在二房这边收租子。前年上京,母亲变卖了这两个铺面,所得银两并未归到公中账上。这两处估摸着,也能抵珠场的那半拉了,所以大伯不必再分这一块儿。”
“你……”兆佳氏见儿子哪壶不开提哪壶,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死盯着他,说不出话来。
曹寅平素并不在家事这块儿上心,这还是头一遭听说此事。他看了儿子一眼,见儿子也是懵懂,便转过头望向李氏。见李氏点头,他心里有数,看着兆佳氏道:“弟妹,既是如此,那这块儿撂下不分如何?”
一时间,众人视线都落到兆佳氏身上。
兆佳氏只觉得满嘴冒酸水,坐在那里,手脚都有些发抖了。
她使劲地静了静心神,脸上露出几分凄然来,看着曹寅道:“那照大伯的意思,除了那些浮财,就是分给我们两座宅子,一座庄子么?”
曹寅原打算让曹再给二房置办一处庄子的,因兆佳氏转到铺子上,这才说岔开了。
见兆佳氏如此神色,在看着曹颂下手坐着的几个侄儿,曹寅心中一软,道:“二房人口多,抛费大,再多些产业总是好地,南边的两处宅子,都归到二房吧。弟妹是打发人变卖也好,还是收租子也好,都随意。”
兆佳氏虽说心有不足,但是话说到这般,也只能点点头了。
要是再掰扯下去,就要说起之前地物什了。毕竟,前年从江宁北上时,二房也占了不少东西。
她心里到底有不甘,不就是苏州点心么?难道没有长房地人,二房还撑不起个铺子来?
兆佳氏心里发狠,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争口气,也要开间铺子来,名字就叫“稻香春”。
这京里人家吃饽饽的,也断没有大房开了铺子,二房就退避三舍的到底。
让人失望的是,到底没有要来简王府送来的前门铺子。她已经使人打听了,正经的铺面,比前门的“稻香村”铺面还规整,早先也是卖饽饽的。
不知是铺面地问题,要是能借着铺子。搭上简王府地关系,那不是便宜。那边府里的侧福晋,是静惠地姨母。说起来,两家还是正经的姻亲。
饶是兆佳氏这样的妇道人家,也晓得简亲王雅尔江阿的大名。是铁帽子王爷不说,还是宗人府地宗令,专门管王爷贝勒地。那是什么样的体面。
不提兆佳氏心里的小九九。曹寅见她点头,就按照之前所说的,做了两个阄,让曹、曹颂两个抓阄。
每个阄代表一个账册,分的是古董字画这些。
曹颂瞅了瞅那两个阄,抓了抓头,笑着说道:“哥哥先来。”
曹拍了拍他的肩膀,扬了扬下巴。道:“别嗦了,拿个!”
曹颂这才伸出手去。将靠近他这边的这边纸阄拿了。双手递给曹寅。
曹寅打开,上面书了个“甲”字。他拿起对应的账册,递给曹颂,道:“一会儿开库房,按册子取东西吧。”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