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差事倒是轻省。听说吏部的冰敬、炭敬甚多,虽说要与光同尘,却也不可迷失本心。想太多了没用,掌管好份内差事,才会使人挑不出错来。你升任郎中刚旬月,想要再升一级,还要看贤侄这三年的考绩。”
听着前面,孙珏还有些着急,腹诽曹寅不厚道,有岔开话题之嫌。
到了最后,见曹寅神情越来越郑重,孙珏才听出其话中之意。
万寿节既是能如期举行,那万岁爷那边就算真染疾,想来也是无关痛痒。再说他自己个儿,年后才由礼部调到吏部,由正六品主事连升两级为正五品郎中。
他不过是举人出身。出仕四年地功夫,已经到了这个位置。就算现在想要投机,想要往上升也要熬年头资历。
想通这些,孙珏来前的志得意满顿时烟消云散,意兴阑珊地同曹寅说了几句闲话。便告辞了。
出了曹府大门。孙珏上马,回头盯着高高挂起的匾额,脸上神情莫测……为朝野变幻影响。
经过数日的调养,李氏已经痊愈。去看过兆佳氏两遭。却只是哭笑不得。
兆佳氏脸上地伤渐渐好了。只有鼻梁,是彻底地塌下去。
她地记性是越老越不好,半夜吃烟的时候。吃着吃着睡了。烟锅里的燃着的烟草倾倒在褥子,差点走水。
原本一个丫头值夜。如今却得两个。就怕有一时看不到的地方,就要出些闪失。
太医嘱咐,兆佳氏地饮食要清淡少油,才好慢慢去了浮火。因此,静惠就不敢让厨房再给她做荤菜,多以素菜为主。
因为兆佳氏平素都是无肉不欢地,静惠还专门请了个烧素斋地师傅,将素菜烧成荤香来。
兆佳氏吃了两天,又惦记起鸭子来。静惠便让厨房将鸭子去了外边的肥皮,用鸭胸肉烧了菜给兆佳氏送去。
兆佳氏见了,差点没有掀了桌子,将静惠好一番数落,而后打发人到厨房叫菜。
静惠虽说没有法子,只能听了,但是下顿饭的时候仍是叫厨房那边少油少肉。
兆佳氏有地时候记得上顿吃什么,有的时候不记得,不管如何,这嘴上都没有停地时候。
李氏同初瑜两个过来的时候,兆佳氏都不避讳,直接当着静惠的面,指桑骂槐地,没一句好话。
李氏与初瑜怕静惠难堪,只有为静惠说好话的。兆佳氏却越发恼,认为长媳是奸诈之人,背着自己对长房耍乖卖好。
这一比较,她就越发觉得另外一个媳妇乖巧。
她转过头,皱眉问静惠道:“你也别干杵着,还不去瞧瞧你弟妹,她身子不好,得多留心呢。”说着,还是有些不放心,就要下炕亲自去探望。
却是脑袋发沉,扶着炕沿,她直觉得眼前发昏。
李氏忙将她劝住,到底是看着静惠去了,她才算是放下心。
奉命去照看如慧的静惠,心里却感概万分。
兆佳氏病后,静惠同如慧两个轮流照看。不晓得是怕的缘故,还是劳累的缘故,如慧迅速地消瘦下去。
静惠劝她歇着,她也不听,终是酿成恶果,小产了。晓得的那一刻,静惠连眼泪都没有掉,只是怔怔的,跟丢了魂魄似的。
曹硕见先前那般跋扈的妻子,如今神容枯瘦,失了鲜活,自是无比自责内疚。
静惠同曹硕商议,原是要使人打法人给侍郎府去信,被如慧开口拦下。
结果,她小产之事,除了瞒了兆佳氏外,还瞒了侍郎府那边。
曹颂随扈回来,见了母亲模样,晓得是因如慧之故,火冒三丈。
他虽是鲁莽性子,但是重孝道,怎会容如慧忤逆?
他原想要斥责如慧,行行家法,要不然就请舅舅舅母好生管教管教。
一直不吭声的曹硕却是不同意兄长如此,开口道:“哥,要打要罚,都由弟弟承受吧。事情究根溯缘,还是弟弟的不是。要不是我食言而肥,如慧也不会愤怒失礼。她早就晓得错了,现下又……当罚的是我才对。”
曹硕这些日子也不好过,面上难掩痛苦之色。
曹颂想起自己少时的荒唐,又哪里有颜面责怪弟弟,想要责罚如慧之事还是不了了之。
分家还不到两月,二房就发生这么变故,使得曹颂、曹硕等人都迅速成长起来。
只是,这成长中,伴着伤痛与咸涩,让人失去少年的天真与活泼,多了几分稳重与缄默。
静惠想到这些,叹了口气,走进了如慧的西跨院。
如慧披散着头发。半倚在炕边地柜子上,脸色刷白,原本就挺大的眼睛因消瘦的缘故显得更大了。
静惠进屋时,陶嬷嬷坐在炕边,手里端了碗粥。正劝如慧多吃两口。
如慧只是摇头。不肯再吃
见到静惠的那刻,如慧轻轻点头,道:“你来了……太太还好么……”
陶嬷嬷刚想要再规劝,听到如慧说话,才省得有人来了。转头见是静惠。她忙从小杌子上起身。给静惠见礼。
静惠伸手拦下。并且从陶嬷嬷手中接过粥碗来。
她走到炕边,坐在炕边,轻声道:“太太那边大好了。弟妹别惦记这个,好生调养才是。这个粥不是寻常的人参粥。里面搁地是大嫂送来地红参,是内务府那边淘换来的,最是养人。弟妹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个儿少遭些罪,为了不让舅老爷、舅太太惦记,也要多喝些才是。”
如慧原还木木的,听静惠提到自己的父母,眼泪却再也忍不住,簌簌落下。
静惠见了,掏出帕子,忙要劝她别哭了,就听她幽幽地道:“我真是没用之人,在家就累父母操心,嫁人了也要给他们丢脸。我只恨自己个儿不是男人,我只恨自己虚荣,不愿成了老姑娘,叫人背后指指点点,就稀里糊涂地将自己嫁了。”
说到这里,她抬起头瞅着静惠道:“你是个有福气之人,二表哥虽性子躁些,但是我却从没有见他对你冷过脸。这……真是令人心生羡慕……”
静惠见她满脸是泪,也不晓得擦拭,便探过身子,动手帮她擦了。
却是越擦流得越多,怎么也擦不尽似地,静惠皱眉,话里带了几分责备之意:“弟妹,仔细伤了眼睛,这可不是任性地时候。”
话说出口,静惠就有些后悔。
她晓得如慧不喜欢自己,两人也不过是面上过得去,这句话却是有些交浅言深,怕如慧要恼了?
如慧却是破涕为笑,整个人都多了几分生气,侧过头道:“说起来,你比我还小一岁,怎么就跟小大人似地?莫不是同二表哥在一块儿时,你也这般似哄娃娃似的哄着他?”
静惠听她取笑,满脸羞红,一时不晓得说什么好。
如慧的眼睛鲜活起来,上下打量了静惠,不解道:“说也奇呢,虽说长得不像,但是瞧着行事做派,你同大表嫂倒像是姊妹两个。只是大表嫂太温柔了些,事事要听大表哥地;你虽不爱说话,却是能替二表哥拿主意的。”
静惠听她口中换了称呼,带着几分疑惑,望向静慧。
如慧已经将脸上地泪都抹了,伸手从静惠手中接了粥碗,拿起调羹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虽说低着头,但是静惠仍看到她的眼泪再次落下,她的声音却似无比欢快:“真是好吃呢,我要早早地好起来,姑姑那边就麻烦二表嫂了,只是要记得多给我炖两盅补品……”
静惠心里不由地感伤起来,只觉得眼睛酸涩难挡,轻轻地点了点头。一日。
世事无常,主动去拼搏之人也好,随波逐流之人也好,谁又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就算是贵为帝王的康熙,在这个春天,也因意外的病倒,险些失了性命。
不晓得是洋人的药效力好,还是他帝王的坚韧意志力,使得他终于熬过了难关。
生死关上走过这一遭后,康熙虽说更瘦了,但是心境却比以前不同。
他已经是从垂暮的沮丧中摆脱出来,眼神越发迫人,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岁。
面对死亡,他都扛过来了,还怕什么?
帝王的骄傲,使得他仰起头,俯视众生,不再将自己当成个老人。
他只觉得骨子里有什么复苏了似的,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还是锐不可挡的帝王,而不是在自怨自艾地小老头儿。
不过数日的功夫,园子里就多了几位贵人、常在。
三月十四,当康熙出现在三阿哥的园子时,随行的众位皇子都惊诧不已。
这就是传言中病入膏肓的皇阿玛么?到底是真病了,还是因宠幸年轻宫妃的缘故?
已经有人开始思量,是不是要打探打探,这些日子是哪位宫妃侍寝。
早年得宠的四妃不算,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是十三阿哥之母敏妃同十五阿哥、十六阿哥生母王嫔。
十三阿哥昔日风头仅次于二阿哥,王嫔所出三子是康熙近年最宠溺的阿哥。
大家的算盘从后宫打到前朝,都没有再去关注皇阿玛的岁数。
就是之前有了不良念头的,也不禁后怕。幸好聪明些,没有轻举妄动,要不然的话,岂不是冤枉?
始终怀着几分忐忑的曹,也陆续听到康熙的各种消息。虽说还没有见到康熙,但是晓得其无碍,他亦暗暗松了口气。
在前些日子,心中慌乱时,曹再次认识到,直至今日,曹家的兴衰荣辱还是系于康熙一身。这种悲哀使得他不禁自责,自己如今是不是太放任了,没有了早年的畏惧与毅力。
这边刚庆幸康熙能康复,十六阿哥私下里传的口信,却是惊得曹无语。
西北有异动,康熙为马匹锐减之事震怒,曹的顶戴怕是要保不住了……
本站强烈推荐:最好的小说搜索网
第一卷 世家子 第五百三十四章 异相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出城踏春赏花的女眷络绎不觉,一派京城繁华景象。
茶馆酒楼,市井之间,说的最多的,不是才过的万寿节,而是三月十五晚的月蚀。虽说心有顾忌,没有人敢高谈阔论,但是私下窃窃私语,说的多是此事。
有消息灵通的,则会悄悄地添上一句,本月不只是月蚀,初一的时候还有日蚀。只是京城的人不得见,南边省份的人瞧得真切。
这旬月之内,异相横生,如何能不使人心生疑虑?
如今太平盛世,这日蚀月蚀齐聚,莫非是什么不好的征兆?言谈之中,就有不少人揣测开来。
百姓无知,不晓得天地变化之理,见了异相,心存畏惧。只是要维持生计,过后便丢在一旁,谁有那个功夫去琢磨天上的事儿。
官员士子,却是同寻常百姓不同。对于天现异相,格外留
天无二日,日自然是寓意至高无上的帝王。
虽说并没有明确消息证明二月末三月初万岁爷重病,但是过后的蛛丝马迹,仍是让宗室同文武百官嗅到味道。
只是,这“日蚀”寓意的是这春疾,还是……
看过万寿节大朝会上气势迫人的帝王,那些心里盼着“改天换地”的,便也都断了念头。月与日相对。属阴,对应地是母仪天下的中宫。
今上刑名克妻,虽先后册封了三位皇后,都年寿不久,如今仍是鳏夫。后宫之中。有凤位之尊的。是先帝之后、康熙嫡母——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太后性子豁达,又虔心礼佛,早年身子还算康健。前年亲妹妹淑惠太妃薨后,太后哀思过度,已经是卧床不起。头发差不多全白了。牙齿也掉了好几颗。
时年。正好太后七十三岁。
按照民间的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太后看着自己的落齿,郁郁寡欢。以为自己年寿将近。
还是康熙劝慰,道:“皇额娘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皇额娘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皇额娘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
太后闻言,不胜欢喜,道:“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
这以后太后地病情虽是渐渐好起来,却毕竟是上了年岁,大不如前。
太医院地御医们,都是提心吊胆。真要是遇到日月之变,太医院这边的御医,谁晓得会不会牵连进去。历朝历代,因日月之变被迁怒斩首的御医,都不在少数。
对这官场中流传的“日月之说”,太仆寺这边的官员也晓得。经过月初地流言,这次反而没有人关注了。
曹这些日子,倒是比之前要忙碌。
他做了前年同唐执玉制定地牧场瘟疫预防政策地施行汇总,圈点其中的不足之处;去南苑牧场咨询专长之人,使之进一步完善。
除了这个,他还针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