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曹这些日子,倒是比之前要忙碌。
他做了前年同唐执玉制定地牧场瘟疫预防政策地施行汇总,圈点其中的不足之处;去南苑牧场咨询专长之人,使之进一步完善。
除了这个,他还针对这次牧场暴雪损耗严重提出的“牧草储备”计划,以及能增加母马繁殖率地“圈养舍饲”之法。
以上总总,曹都一一列好。
听了十六阿哥的话后,曹地心里早已做好被降职的准备,但是至今仍没有消息传来。
曹心里原还寻思,是不是康熙怒气消了,不想折腾他了。
不过待到三月十五月蚀,曹便晓得,自己就算是舍不得这份轻闲,怕顶戴也要保不住了。
前朝各代,各种天灾异相,都是由宰相背负失德之名,或是降职,或是流放。
有清一代,彻底结束了相权制约皇权的历史,大学士虽有“相国”之名,却无相国之权。因这个缘故,碰到天现异相时,皇帝也不好拿这些大学士顶缸了。
六部九卿之中,能跳出茬的,这个时候就要倒霉。
曹想到这些,不由觉得好笑。看来自己也不算常人,这日月星辰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一分“效力”在里头。
在太仆寺衙门两年,多数时候曹都是随波逐流,享受着冷衙门的自在与悠闲。如今想着自己许是要离开,他心里也想要做些成绩,也算是不白当这太仆寺卿一回。
上行下效,既是曹这位主官埋首案牍,其他官员也不好简慢,也都分外精心起来。
掌管太仆寺衙门这两年,曹虽然待人温煦,但是涉及到公务上,要求也甚是严厉。
不许渎职,不许贪污,不许以权谋私。
否则的话,他这个主官,就要在太仆寺属官年度考评册子上添个“劣”、“不堪用”等评语。其中不知悔改着,曹则是直接停了差事。
当初众人欺他年轻,还当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顾忌他权势,不愿做出头鸟。
消停了些时日后,见曹没有后续动作,难免有人原形毕露。该贪的贪,该拖差事的拖差事,整个衙门的风气暮气沉沉。
曹不是多话之人,直接停了几个人的差事,而后保举了几个品行端正之人升补了那几个缺。
众人这才晓得曹是动真格的,曹之前的行事手段也被打探地清楚。
在地方上的不算,单说在京城,做侍卫时,曹敢跟上三旗权贵子弟打架斗狠地;任司官时。协助雍亲王在京城防时疫,敢带人围了阿哥府。
最后,大家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位主官只是看着和气罢了,实不好招惹。
众人小心应承差事。除了怕曹酸脸外。也存了点儿上进的念头。曹在户部的属下,都是经他保举升上去的;太仆寺这边,新升补的这几个,就是使人眼红地先例。
如此一来,大家倒是兢兢业业地。一改旧日风气。
这太仆寺的差事本就轻闲。将手续繁杂、办事拖沓这些毛病修正后尤为明显。
不少官员。都学着曹,上午进了衙门,便将手上差事尽数了结。
而后端着茶壶。溜达溜达,说说闲话。翻翻闲书,倒是比过去轻松自在。
如今,曹是为了被罢官做准备,想要为后人留下点有用的东西。其他人,手上也没有那么多差事。
不到半天功夫,便有人坐不住,私下里请唐执玉向曹探探底儿,瞧瞧大人到底要忙什么,对他们这些下属的要求又是什么。
不管什么,尽管吩咐,有个活盯着,总比大家装模作样熬功夫省心。唐执玉心里也甚是好奇,曹的认真模样,可是前所未有地。因此,这位耿直君子便到了曹跟前,恭声请问了。
曹正在为“圈养舍饲”这一条为难,这本是后世为了保护环境提出地。除了母马,要是其他地马群也能渐渐地推行这个的话,不知行不行?
他有的,不过是理论,阅历与认知还多有不足。
见唐执玉相问,曹心下一动,让他转告众属官,要大家自己比照着这两年地差事,总结自己在各自本职差事的成就,有什么肯定之处,不足之处,有何提议,等等。
儒家教育下,仕人性子都是含蓄地、清高的,想要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难,想要他们夸自己个儿两句,也难。
到时,怕是花团锦簇一段文字下来,肯定与不足都瞧不出来。曹想到这个,便叮嘱一句,文字要精简干练。
直至此时,曹方时醒悟过来。
他不只是个体的太仆寺卿,还是这衙门中的一份子。因为有众人各司其职,才有他这两年的轻闲自在。
就算他想要在被降职或者罢免前,做些有益于衙门之事儿,也不该忽略了上下是一体。
听了唐执玉的传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却是想什么的,都有了。
不少人都心潮澎湃,寻思是不是衙门里要有变动,每个人便用心许多。
衙门里,除了王景曾名义上同曹平级,不需写这个“总结”外,其他人都写了,伊都立也在其中。
虽不晓得曹如此这般目的为何,但伊都立与其共事两年,晓得他待公务上甚是严谨,不会儿戏视之。
两三日的功夫,众人的“总结”都递上了。
曹仔细翻看,有的人妙笔生花,将自己的成绩赞了又赞;有的人三言两语,点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边则是各种各样的提议。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曹心里不由地生出自责与悔意。
要是两年前想起让大家写这个,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他会支持这其中一些好的建议,使得众人能达成心愿。
如今,时不待我,却是不得不让人遗憾。
感慨一番后,曹再次提笔,根据众人的小结,比照衙门里现有的章程,进行添减,好使得后来人能有章可循,少走弯路。
对于那些肯定其自身成就的属官,曹则是核对这两年衙门里的相关纪录,情实的,挑了卓异的几个,以长官的名义写了荐书。
就算他被降职或者罢官,也不过是为了替朝廷承担责任罢了。
曹家在,他和硕额驸的身份未变,“势”便没有消,这举荐的分量,吏部那些老油子就要掂量掂量。
对于那些能明确指出自身缺点不足的属官,曹是打心里敬佩他们不为自己的庸碌辩白与掩饰的勇气。
能够自省其身,不自以为是,也是一种德行,一种值得敬重的德行。
曹提起笔来,写在后边的,或是赞赏肯定之语,或是拨云见日解惑之言。
将这些属官的文书都处理完,已经是万寿节后,曹将文书发还给诸位,就没了下文。
伊都立按捺不住,旁敲侧击了数次,曹只是笑而不答。
不过是尽了太仆寺长官的职责罢了,曹的心里甚是轻松。
他就是这样性子的人,面上虽是大大咧咧,心里却希望自己能做的好些。不求别人交口称赞,只求问心无愧,使人挑不出错处来。
他却是没有留意到,这无心之举,也在为自己积攒人脉。
“同僚”与“同年”、“同乡”一样,往后在官场上,就是相互扶持、相互依托的关系。
曹这边有条不紊,康熙却是不禁要气急败坏了。子,面沉如水,眼里已经多了份厉色。虽说竭力克制,但他仍有心惊肉跳之感。
两位御前奏事的大学士都是俯首不敢言,心里也都是没底。
这“日月之变”引发的流言尚未散去,又出了长江决口之事,湖广监利等县十三处江堤冲决。
如今才三月,水势便已经如此凶险,到了盛夏,却是不晓得会出什么纰漏。
真真是“日月变色”、“山河动荡”,实不是好兆头,却不晓得印证在何处……
烟尘弥漫,铁蹄声声,一个身材高壮地中年男子,瞧着眼前的几个寨子,脸上露出笑意,站在乌压压地队伍前面,扬起头,挥动了自己手中的蒙古刀……现在,改了又改,泪奔,今晚小九赶早,现在睡觉去,拜求票票了。
本站强烈推荐:最好的小说搜索网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诧(上)
曹家,东府,西跨院。
添香站在那里,动也不敢动。看着如慧的视线落到她的小腹上,她不由地一激灵,脸上渐渐地失了血色,有些站不稳。
三个多月的身子,本就不明显,外头又罩了宽松的褂子,实看不出什么。
曹硕的几个丫头中,添香年岁最大,侍候曹硕的时候最久。她容貌只是平平,不怎么爱说话,低眉顺眼的,一看就是个老实人。
想着自己流掉的孩子,如慧使劲地咬了咬牙,心里针扎一般。
这场纷争,由孩子开始,再由孩子完结。她不愿委屈做便宜娘,却阴错阳差地失去自己的孩子。
陶嬷嬷跟在如慧身边,瞧着她脸上变幻莫测,有些不放心,低声地唤道:“姑娘?”
“嗯!”如慧应了一声,瞧出添香的畏惧,脸上露出几分苦笑,张开嘴想要说什么,又觉得意兴阑珊。
她转身出去,觉得自己委实可笑得紧。
三个月前,她带着一肚子不满登上花轿;三个月后,她还要怨哪个呢?
站在院子里,如慧抬头瞅着堂前的石榴树。
青翠的叶子中星星点点的,是娇嫩的花苞,向阳的枝上,已经开了几朵石榴花,红艳艳的。
除了回娘家住对月的那二十天,她在这个院子生活了二个多月。其中一半地日子卧床休养。兆佳氏只当她犯了旧疾,亲自来瞧过两次不说,平素也是使人嘘寒问暖的。
亲眼看到兆佳氏说话有点颠三倒四,忘性大,如慧愈加悔恨。
如慧的几个丫鬟已经收拾好她随身用的物什。从上房出来。
如慧的视线从石榴树上移开。看了看上房地雕花窗棂,带着陶嬷嬷与两个丫头去兆佳氏地屋子。陪嫁过来的丫头拢共是四个,两个留在这边看屋子,两个人服侍她归省。
兆佳氏早已在屋子里等着,见如慧进来。忙招呼到炕边坐下。静惠在边上侍立。见了如慧。点了点头,如慧点头回礼。
如慧穿着大红的旗装,一把头上戴着两朵金镶珊瑚的石榴花。这身装扮看着甚是喜庆。她进门三月,还算是新娘子。这般穿着正好。
只是,簇新的旗装,显得有些宽松,一身地红色越发映衬着她脸上苍白。
兆佳氏拉了她地手,往手腕上摩挲了一下,见皮包骨似地,抬起头来,对着一侧地静惠抱怨道:“不是吩咐你好几遭么,要上上心,瞧把你弟妹给瘦的,你这当嫂子的,好狠地心。”
静惠听了,并不言语。
如慧却有些不好意思了,对兆佳氏道:“不干表嫂的事儿,表嫂天天使厨房送燕窝呢,只是我自己个儿不长肉。”
“表嫂?”兆佳氏一怔,随后摇摇头,笑道:“这孩子,都进门三月了,还改不了口,都当了媳妇儿了,有什么可臊地。”
如慧没有应答,而是站起身来,插葱似的,规规矩矩地行了个蹲礼。
兆佳氏原还带着笑,见如慧这般郑重,“咳”了一声,也收敛了笑容,端出婆婆的谱来,道:“起来吧,这次回去,好生赔你额娘说说话。就说我说的,好些日子没瞧她了,请她有功夫来串门子。早去早回,刚才你嫂子说厨房新买了几样山菜回来,下晌吃荠菜饽饽。到时候,让厨房多包一帘子,留给你当宵夜吃。”
她脸上的伤早已尽好了,就是鼻梁处,要是看正面的话,也不明显。只是侧面瞅了,还能看出高低起伏。
如慧听她前头拿腔拿调的,后边却是真心实意,眼睛不由地发酸。
姑侄两个,骨肉至亲,脸盘差不多……)因这个缘故,兆佳氏还曾得意扬扬地说两人像亲娘俩
如慧心里不由好笑,自己这是做什么?改过自新么?
曾以为是曹家亏欠了自己,如今要走了,却发现自己也欠下债了。
前两个打发人往侍郎府送的信,侍郎府已经打发车来接了,两个跟来的嬷嬷就在兆佳氏这边侯着。
给兆佳氏行完礼后,如慧没有多待,带着丫鬟婆子去了。静惠带着几个管事媳妇,将如慧送到二门外。
这边停了两辆马车,前头的华丽些。随行嬷嬷已经取了车里的小凳子,请如慧上车。
如慧却是转过身来,冲着静惠,也行了蹲礼。
静惠忙伸手扶住,带着几分感伤道:“这……”
如慧萌生去意之事,静惠早已察觉,曾犹豫着要不要同丈夫说。
不过经过月余的相处,看到曹硕同如慧夫妇相对无言,静惠还是决定佯装不知。
之前的事,如慧固然有错,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