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七阿哥晓得了前因后果,心里的疑惑越深,想起出差蒙古地女婿曹,倒是真有几分想念……
远在外蒙古的曹,已经开始再次的长途跋涉。随着大喇嘛,往西南哈密方向行进。
这却是没有来时的辛苦,因为曹如今被大喇嘛留在他的毡账里,不用再骑马奔波。
大喇嘛的毡帐没有在拆分,每天白天直接挪到牛车上,用十几头牛拉着。
虽然牛拉车的速度令人抓狂,但是胜在这黎明动身。日落方歇。熬的时间久,一天也能走个几十里。
不晓得大喇嘛是发现曹具有“慧根”。还是他做了活佛多年习惯了收授弟子,对曹讲起佛法来。
曹这边,则是带着几分偷懒,也是带着些许对藏传佛教的好奇,半推半就地做了大喇嘛地临时弟子,听着他讲授佛法。
大喇嘛所信奉的教派,是“格鲁派”,也叫“黄教”,同**、班禅一个教派,这个教派已经是藏传佛家今下的主流教派。
他们提倡僧人要持戒、不娶妻、不喝酒、不杀生、不事农作。他们信奉里的,是“持缘起性空之见”,认为“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
在他们眼中,天地是一缘起网,不惯历经什么劫数,因果不乱,纲常连贯的缘故,是因为不管是因何缘故历劫,这真心只有一个,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心本性”。
曹早年在江宁清凉寺带了小三年,对于佛经理论并不算陌生。
虽说觉得这大喇嘛信奉的教派,比中原文明千余年变得空谈许多的佛家更符合人性一些,但是曹毕竟是不是佛门弟子,不要随意点评。
他只是听着大喇嘛讲说经文,在不解地时候,问上一二。
大喇嘛似乎将自己当成了劝曹向佛的“缘起”,想要超度他做个土地的样子。
曹跟着大喇嘛,顿顿吃着手把肉与奶豆腐,原本因长途跋涉有些清减的脸上又有了肉。
对于佛学,曹只当是一门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看的,能晓得多些就多了,真没有旁的意思。
他上有父母双亲,下有娇妻弱子,日子过得是劳乏中带着幸福滋味儿,怎么会有弃世之心?
有地时候,他心里也挺羡慕僧侣的轻闲,不是身体上的轻闲,是精神上的。
但是羡慕归羡慕,人活于世,总要背负责任,那是避无可避的。
大喇嘛出行,随行的僧侣信徒不在少数,也有数百人。加上随同曹而来的七十人,这队伍浩浩荡荡地,颇为壮观。
因为游牧民族习惯了草原上迁徙,这牛羊都是随着人群走地,这一路上,倒是不用担心吃食。
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共有亲王一、郡王一、贝子一、国公一四个世袭罔替的显爵,剩下地就是诸台吉了。
遇到这些个蒙古王公的驻地时,大喇嘛与曹就会受到隆重的款待。
曹不过是借着“钦差”的名头罢了,大喇嘛却是被蒙古臣民当成了神佛一般的恭敬与礼遇。
各色哈达不说,这信徒们送上的黄油、马奶酒、油炸果子等吃食,也有好几大车了。
还有些虔诚的信徒,已经赶了牲畜,随着大喇嘛一道出行。
大喇嘛原还使人规劝,最后见说了两次无效,便不再多言。
曹对于黄油、马奶酒什么的,没有什么稀罕的,最高兴的是蒙古贵族那边供奉了大米。
这见天的“白食”、“红食”,偶尔有点面食,也都是羊油炸过的面点,曹实是吃得倒了胃口。
这有了大米,在驻地时熬上一锅白粥,再就着吃其他的,也算是曹等人眼中的美味。
曹是权贵身份,却与仆人们吃一锅饭,这些落在大喇嘛眼中,越发笃定曹是有慧根”之人。
曹却是没事的时候,坐在挑起的毡帐门口,看着沿途的草原发呆。
这绿色的,要是小油菜什么的,多好啊?见天吃肉,来到青菜也能清清肠胃。
不过,看着,看着,曹却觉得不对起来,只觉得眼前的景致越来越荒芜。
在其他的地方,绿草虽不能说是没了膝盖,但是也长到小腿是有的。
这边,却是稀稀落落的,看不到多少绿意。
那些蒙古人,也有人察觉出不对,有两个壮年僧侣催马到了毡帐这边,低声说了什么。
牛车已经停了,大喇嘛神情肃穆地走下毡帐,连曹都察觉出气氛的异样,跟着下了毡帐。
前方,入目所及,遍地土馒头……
打滚求票票……
本站强烈推荐:最好的小说搜索网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五章 渡佛
在稀疏的草甸子上,这一片坟茔地显得格外刺眼。
这生老病死,是天地万物循环之理,本不算什么稀奇。不过,这些坟头上,长着青草的不过数座,其他的都是黄土,看着还不经年。
曹跟在大喇嘛身后,走进这坟茔地前,看着这大大小小的坟头,心里沉沉的。
地上没有长草的缘故,是因不少地方的土地已经被翻过,草根已经被刨去了。
蒙古人的殡葬仪式有很多,土葬就是其中一种,他们也有聚族而葬的习俗。他们在游牧的草原上,选出块向着东方的坡地,在这里修建家族坟茔,用蒙古话来讲,这叫“厚其德”。
在他们眼中,这坟地的穴口要冲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使得亡者能像太阳那样夕落朝升。不管游牧多远,要有家族成员老迈的时候,蒙古人都会赶着马车,往自己的坟茔地来,
他们也在这里做下标记,来宣告这里是自己的“厚其德”。其他蒙古人瞧了,就不会在附近再起坟茔。
如今,没有战乱,为何会有这么多新的坟茔出现?
曹的脑子里,出现了今春口外他亲眼所见的大雪。在京城时,他就听人说起,北边雪灾更严重。
康熙还下旨意往蒙古运粮与派人过来教授捕鱼的法子,当初曹心里还觉得好笑。
他认为这不过是给蒙古王公看的,这所谓朝廷“赈济”的钱米,能使得那些落魄了蒙古台吉们解决灾荒,使得黄金家族的人不会饿死。其他的蒙古牧民,谁会将他们的死活放在心上。
曹正月到口外那次,想到数月后可能会有的灾荒,曾“指点”了简王府的大管事一回,说起这毡子与羊皮生意的“丰厚前景”。
他这般做地本意,就是希望简王府那边插手此事。使得牧民能用手中之物换银子,好度过灾荒。
熬到六、七月,原野上草长鹰飞,万物复苏,想要充饥就不再是难事了。
偌大的草原。那些王府行商们涉足的地方能有多少呢?
大喇嘛已经低声诵起《金刚经》,本是带着几分沉重的经文,用蒙语诵起来,听得人越发心里感伤。
坟茔的不远处,有个破旧地毡包,大喇嘛的侍从已经过去探看,带过来一个花白了头发的蒙古汉子。
若是看头发,他好像是五、六十岁,但是看脸上却没有那么苍老。
那汉子穿着件旧的蒙古袍。身形高大,却是枯瘦的骇人。
他额头纹像是刀子刻的一般,眼神有些呆滞,看到大喇嘛身上的僧衣时,脸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只听“噗通”一声,这蒙古汉子已经跪在大喇嘛面前。双手手心向上,行着“五体投地”的大礼。
虽然这汉子未必认识眼前这个老喇嘛就是草原上德高望重的“呼图克图”,但是他仍是行了草原上佛教徒最隆重地大礼。
大喇嘛的脸上现出慈悲之色,伸出手去,叫这汉子起来。
这汉子站起身子,看着不远处连绵的车队。面上现出迷茫之色。
大喇嘛询问这汉子的名字,又指了指眼前的坟茔地问其缘故。
这汉子闻言,脸上满是绝望是悲戚。
他的名字叫巴根,是这片“厚其德”地后人。
这新起的坟头里。有几座里面埋的是他的父母妻儿。一家七口,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其他六个,都是因去年的暴雪引起的灾荒与瘟疫饿死、病死地。
其他的坟头,是这片“厚其德”的其他子孙,有不少是他帮着埋葬。
虽然按照习俗,这暴死之人是不能葬在“厚其德”的,但是巴根不忍心亲人地魂魄没有依靠。成为草原上的游魂。所以才是安葬在此处。
牲畜早已在去年冬天冻死,冻肉吃到今年开春。就早也没有果腹之物。没有马,又无法迁徙,他们只有在附近挖草根果腹。
原想着熬到六、七月份水草肥美的时候,再跟着路过的牧人迁徙,没想到这“白灾”带着草原的,除了牲畜的死亡,还有其他动物的死亡。
死亡地牲畜能做成肉干,做牧民地干粮。其他野兽死亡后,尸体却只能渐渐腐烂。
这样一来,又使得草原上瘟疫横行。
巴根一家,在经过饥荒与瘟疫的双重磨难后,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一个。
巴根已经在父母地坟茔边,给自己开了墓穴,想着自己个儿要是熬不过去了,就直接坐过去,倒是也省事。
随着讲述,这汉子已经“呜呜”地哭起来,声音中的凄凉,使得人闻之不由落泪。
大喇嘛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随后开口道:“万物皆苦,今生无常,但求来生福报。我的身边,还缺少沙毕那尔(牧奴),你愿意跟着我,听一听《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奥义么?”
巴根闻言,已经是跪倒,匍匐在大喇嘛的面前,流着泪道:“额毡!”
这“额毡”是蒙语主人的意思,从跪下这一刻,巴根已是从自由人成了大喇嘛的牧奴。
曹站在大喇嘛身侧,看着这一幕,却是有些意外。
原还以为大喇嘛发了慈悲心,要收这汉子做个徒弟,没想到却是收了个心甘情愿任其驱使的奴隶。
再看看大喇嘛随行僧侣、侍者、奴隶等级分明,曹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却多了几分好笑。
这就是所谓“无上佛法”,这其中的等级森严不亚于俗世。
他的眼睛扫过眼前的这片坟地,想着在这草原上还不晓得有多少人因去年冬天的雪灾受难,心里实是沉甸甸的。
那位使得蒙古人畏惧的“博格达汗”,派了不少人到草原上传授捕鱼之法,却是不晓得如今河流里的鱼儿们运气如何……
想来蒙古王公会为朝廷恩赐地钱粮上折子谢恩,这领民自是“承圣主恩典”。没有因饥荒冻死之人。
这才能昭显朝廷的恩典,康熙的“仁慈”……
到底是占了地广人稀的好处,这巴根家这样的土馒头,许是散落各地,不用再入大家地眼。
不过一两日。这一行中的气氛就缓和起来。
每到日落驻扎的时候,人们虽不能说是载歌载舞的,但是都没有了之前的沉重。
有变化的,只有曹与大喇嘛两个。
曹有些想家了,见识过这辽阔草原与天灾无情后,他开始想家了。
做历史的旁观者,安安分分地过自己的日子,不就是他之前的追求么?如今,却是“代入感”越来越强。
有地时候。他不禁生出负疚感。
要是自己能想到“大灾后必有大疫”,再想出应对之法来,那会不会使得这世上少死些人?
每想到此处,曹又觉得自己可笑。难道自己是万能的佛祖么?想着要普度众生?
就是康熙那样的君王,大喇嘛这样的高僧,都是因利益不同。所看的、所照拂的民众都有不同。
自己这边,却是一不小心,站在云层上,俯视众生,真真是个博爱。
人活天地间,都当背负责任。自己地责任到底是什么?
这负疚感与滑稽感交叉轮换,使得曹变得有些迷糊了。
大喇嘛之前也是沉寂,发现了曹的迷惑后,却来了精神。又开始在曹面前宣传“戒、定、慧”来。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除三界烦恼障蔽……
“嘟噜嘟噜”的蒙语经文,听得曹的耳朵都“嗡嗡”响。
甚至在他做梦的时候,都梦见这大喇嘛在讲“功德圆满”、“来世善报”。
这一番轰炸下来,却使得曹从迷糊中变得清醒起来。
不是他不敬重大喇嘛,亵渎佛法。而是每每听到大喇嘛一本正经地说“戒、定、慧”这三个字时。曹都能很不晓事地想到另外三个被曲解的字。
想到那三个字,再看“戒、定、慧”。这口号就只是口号了,渲染力减了不少。
不晓得是他慧根不深,还是他生性凉薄自私,他终是收起自己地“慈悲心肠”,气定神闲地浏览起杭爱山下的景致来……
大喇嘛将曹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