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叵驳幕笆翟谒挡怀隹凇?br />
纳喇氏站在一边,眼圈已经红了,虽然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但是心里还盼着能拖上一拖。让女儿在身边再养上两年。如今,指婚的旨意下来,这边府里就要开始准备嫁妆。
虽说宗室女抚蒙古,所有陪嫁等物什都有定例,但是毕竟是郡王府的格格,各种精细物件还需这边准备。二格格垂了眼,没有言声儿。京城各个王府贝勒府,哪个府里没有格格远嫁蒙古地,这又算得上什么稀罕呢?打记事开始,她认识的那些个堂姑、堂姐们。每年都要指婚几个,只是今年轮到她自己个儿罢了。
子里的声音沉寂得怕人,这是就听“哇”的一声,五格格哭出声来。
五格格今年已经十三,身材高挑,几乎能与二格格比肩。因春天被巧蓉伤了脸,这半年来性子变得很是阴郁,失去孩子的天真,除了二格格,其他人谁都懒得理睬。
如今。她却像委屈的孩子一般,大哭起来。
现在王府这边,除了侧福晋纳喇氏出的二格格与嫡母亲出的五格格外,还有庶福晋李佳氏所出地七格格。七格格才四岁,跟着生母也在屋子里。听到姐姐哭。唬得也跟着“哇哇”地哭起来。
几位福晋都听着戚戚然。纳喇氏的眼泪已经出来。以前老听人说,其他王府的格格出嫁。临出门前,当额娘的都要打女儿几个巴掌,好让女儿不想娘,这样使得女儿在蒙古好过些。
如今轮到自己的女儿要抚蒙古,纳喇氏终于能明白那种心情。
淳王福晋的心里虽然也酸,但是这乱糟糟的也不像回事,便板起脸来,教训五格格道:“哭什么?晓得你舍不得姐姐,这婚期还没定呢,说不定还能拖上一两年。今天就哭,你要哭到何时去?”
五格格抽咽着,擦了一把泪,很是无助地看着淳王福晋,小声问道:“真能拖上一两年么?”
淳王福晋点点头,道:“再不济一年也是能拖地,就算内务府那边要定在明年夏天也不怕,就说咱们王府这边东西没预备全,抻几个月天就寒了,不宜送嫁。”
五格格面上露出欢喜,上前两步,拉了二格格的手,对淳王福晋道:“额娘,那您可要再慢些预备呢,能拖个三年五载最好。二姐姐平素最爱吃小青菜,听说蒙古那边整日里嚼巴羊肉呢,可怎么过得惯!“
淳王福晋见女儿终于露出几分孩子气,心里颇觉欣慰。她抬头看了纳喇氏一眼,心中也是奇怪。
换做其他王府,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斗鸡眼,恨不得弄出人命来。偏生这边府里,初瑜与二格格同母姊妹之间,反而不如二格格与五格格她们两个亲近。
就是淳王福晋心里,待养女初瑜与亲生的五格格也并无二样。
想到这些,淳王福晋有些意兴阑珊。她没有亲生儿子,唯一的女儿过两年少不得也远抚蒙古,还费心争个什么劲?
弘曙是她看着长大的,本分忠厚。现下想想,就是如今养在淳王福晋身边的六阿哥弘景,也未必有弘曙这般孝敬她。弘景生母也在,她这个嫡母终究要远一层。
想通了这些,淳王福晋只觉得身上立时轻省不少,望向纳喇氏的目光带了几分同情之意。纳喇氏心里有王爷,想要夺宠困宠,才将女儿的陪嫁丫头要回来给王爷做通房。只是不知,当王爷在她的院子里,宠幸另一个年轻女子时,她是不是真能心无芥蒂地大度?
五格格收了哭声。七格格也叫她母亲李佳氏哄好。二格格拉着妹妹的手,思量了一会儿,抬起头来,看着淳王福晋道:“额娘,女儿这几日想去看看大姐姐,想看看大姐姐家那个脑顶儿长着三个旋的干外甥
淳王福晋听了。沉吟一句道:“后儿小年呢!”
二格格慢慢低下头,难掩失望之色。淳王福晋瞧了,心下不忍,道:“想去就明儿去吧,一会儿打发人给你大姐姐送信儿,让你妹妹陪你一道去。”
不说淳王府那边因二格格指婚的旨意,使得众人心思各异。初瑜这边,却是颇为为难。她此刻正在芍院上房兆佳氏的床前侍药。
兆佳氏昨日昏厥过去后,众人皆是手忙脚乱,只有罗姑姑与常姑姑镇定自如。一个请初瑜打发人请大夫,一个唤人扶了兆佳氏平放在炕上,使劲地掐她地人中。
兆佳氏只是急怒攻心罢了,转瞬便幽幽醒来。她心里埋怨初瑜弄了这两个人回府来落她的脸,想要呲打初瑜几句。又觉得没意思,便借口身子不舒坦,卧床养病。
初瑜亲自端了药碗过来,到床前请兆佳氏进药。
兆佳氏头上带着抹额,半靠在炕上,腿上盖了小被,脸色很不好看。见初瑜端药过来,她也不接,撇了撇嘴,道:“您是尊贵的郡主格格。身边都是宫里出来的执事姑姑,我这隔房的寡妇婶子,怎么能劳烦您侍候!”
“婶子,不管如何,您还是先用了药吧,省得大爷同二弟他们挂心!就是想要教训我们做晚辈地,也要先养好身子才是。”初瑜温言劝道。
兆佳氏不听这“教训”两字方好,听了这“教训”,立时心头火气,压抑着怒气道:“是啊。如今你们眼里也没了长辈,教训到长辈头上了,拿我地嬷嬷与丫头作法,不就是要给我看么?哼,我看到了。接下来。还要怎着?哥儿不是素来装孝顺么,难道这就是他的孝顺法?”
若是单单说初瑜。初瑜念着她病中,不会同她计较;见她话里将曹都编排上了,初瑜皱眉道:“婶子,还需慎言!大爷为人如何,婶子是看着他长大的,不需侄媳妇多言。他待小叔、小姑们亲厚,待婶子也向来恭顺,何来一个装字?”
兆佳氏说完,其实已经后悔了。有些话可以在心里念叨念叨,但是却不能挂在嘴上。她有体己,就算是分家单过,养老银子也是有的,但是曹颂他们兄弟地前程,还要指望曹提携。
不管心里对曹夫妇多不满,兆佳氏还真没有两下撕破脸地魄力。
只是她的性子刚强,就算晓得失言,也不是那种能服软地。因此,听了初瑜地话,她神色讪讪地转过头去,并没吭声。
初瑜见她这样子,想要起身出去,但是想到曹颂,她还是平息了心气,道:“婶子,先把药喝了吧,要不凉了再热,药力就弱了!”
兆佳氏因刚才失言,现下不好再驳她的脸,转过身来接过药碗,仰脖喝了,却是苦得皱眉不已。
初瑜见了,忙取了炕桌上放着的蜜饯盘子送上去。
兆佳氏随意抓了半把放到嘴里,正才觉得好些。
就听到脚步声起,曹与曹颂他们兄弟几个挑了帘子进来。
兆佳氏满嘴的蜜饯,鼓鼓囊囊的,见他们进来,使劲地往下咽,噎得她直瞪眼。
曹扫了一眼初瑜手上的空碗,笑着问道:“二婶今日觉得如何了?头还疼么,好点没有?”
兆佳氏面色有些僵,不冷不热地“嗯”了一声。
曹在炕边的凳子上坐了,仔细打量了兆佳氏地脸色,很是恳切地说道:“婶子还需好好保养才是,省得我们做晚辈的挂心。想要吃什么,婶子尽管说,今日才打王府取了奉天那边的野味过来。野鸡崽子熬汤,烧狍子肉都是顶好的!”
昨天大夫过来,给兆佳氏开了药不说,还让清清胃,去去火气。兆佳氏昨晚到现下,只喝了两碗苦药与一碗稀粥。她肚子正空着,听曹提起吃食,越发觉得饿得心慌意乱。
曹刚打衙门回来,身上还穿着官服,又说了两句后,便吩咐曹颂他们好生照看着,自己同初瑜回梧桐苑了。
走在路上,想起方才兆佳氏喝药后的样子,初瑜有些不忍心,低声问道:“额驸,这方子里黄连是不是多了些?要不再请个大夫重新开个方子?”
曹笑着摆摆手,道:“不多不多,昨日我问过大夫了,黄连去火,二婶现下喝着正合适!”
初瑜是尝了药的,现下想想,还觉得嘴巴里苦得难受。
就听曹说道:“刚才我瞧着二婶的气色还算好,约摸着再熬两日,这病也该好了。若是换了药,咱们这二婶,说不定要卧病到三十去,折腾得大家都过不好年!”
初瑜闻言,不禁讶然出声,问道:“额驸,这方子里的黄连是额驸让加的?”
曹一笑,道:“药怎么能随便加,原先就有,只是分量没现下足罢了!”的背影,小脸就撂了下来。
曹颂是见识过母亲地唠叨的,瞧着这意思,接下来又要编排哥哥嫂子。他不愿意两个弟弟受母亲影响,误会哥哥嫂子,便对两人摆摆手道:“既看过了母亲,你们就先回去读书,我有话同母亲说!”
曹硕与曹项两个应声出去,兆佳氏刚想对曹颂述述委屈,就听曹颂道:“母亲,要是您住得实在不畅快,咱年后搬家?”
兆佳氏的话被堵在口中,半晌没应声,歪过头去道:“行了行了,整日里说什么浑话?我乏了,要歇了……”求月票了……
二格格与恒生,不得不说的故事拉开帷幕
第一卷 世家子 第三百六十七章 年礼(上)
东直门内,李宅。
自打前日畅春园陛见回来,李鼎便没有出府。就算他有心钻营,受到康熙那番不软不硬的训斥后,也不敢再任意妄为。他托病染了风寒,闭门不出。
他是一日也离不了女人的,偏生这边府里现下颜色最好的是香彤。香彤在他身边好几年,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哪里还有半点兴致?直到打发管家叫来人伢子,买了两个十四、五的处子,搁在屋子里放着侍候,他的心气才算好些。
李家父子都在京城,既是李鼎不能出去应酬,那便只能李鼐代劳。可怜李鼐,正赶上年下节礼往来,常常一日要跑三、五个人家。
有些李家的亲眷故交,听说李煦染病,也都陆续上门探病。关系亲近的,李煦便披着衣服,拄着拐杖出来见见;关系一般的,便打发管家陪盏茶后送客。
今日过来的,是李鼐的小舅子、孙文起的长子孙珏。两家世交往来,又是姻亲,李煦便也没有外道,叫人直接将他带到内堂相见。
曹寅、李煦、孙文起三人中,李煦年纪最长,曹寅次之,孙文起最年轻。因此,孙珏进了屋子后,行礼道:“小侄见过世伯,给世伯请安!”
对这个孙家长子,李煦原是有些瞧不起的,觉得他为人太迂腐了些。如今,看下来,不晓得是不是傻人有傻福。
曹李孙三家皆有子弟进京,曹当初九死一生、几乎丧命;李鼎失踪多日、了无生机;只有孙珏,反而没有什么波折。
他指了指地上的椅子,道:“坐吧。这半年过得如何?自打你前年进京。至今将近三年了。”
孙珏应声坐了,回道:“回世伯话,小侄这边尚好。只望熬到明年任满,看是否能寻个外放的缺!”
李煦听了,不禁皱眉,怎么一个两个都惦记着往后去?他看了一眼孙珏,见其神色,不似作伪。心里叹息一声,看来孙珏在京中的日子也不好待。
李煦思量了一下,问道:“听说你同曹鲜少往来,怎么,可是有什么口角?同老夫说说。看能不能为你们表兄弟化解一二。”
哪里有什么口角?不过是打一开始孙珏地架子端得过了。曹又没不耐烦哄着他。他下不了台。觉得没脸面罢了。
听李煦问这个,孙珏涨红了脸,道:“曹正风光呢,怎么会将侄儿这个表哥放在眼中?况且他同孙家本就不是骨肉之亲,待侄儿疏远些也是有地。侄儿只想老实本分当差,并没有心思攀附权势。”
李煦听了这话,不禁皱眉。心里腻歪得不行。看来孙家这小子只是看着规矩些。内里还是个不通世事的书呆。
曹寅虽不是孙氏老太君亲生,但是养在膝下。充嫡子养的,同亲生子并无二样。这些年来,曹寅对孙文起这位表弟也多有照拂。若是没有曹寅费心周旋,当年杭州织造的缺也落不到孙文起身上。
孙珏这小子如今能说出这般话,实是令人心寒。
孙珏那句话虽贬低的是曹,但是搂草打兔子,也说到李煦的心病上。李煦之父李士祯是李家养子,因此得以入了八旗,成了包衣。
这养子身份,在宗族里是小宗,大宗那边都是家奴视之,连族谱也是费了好大周折才能写上一笔。李煦他们家因这个,没少受到李氏族人的挤兑。直到后来,李鼎之父李士祯升任广东巡抚,成为一方守牧,李家族人赶着巴结,日子才好过些。
孙珏还未察觉自己失言,犹自说道:“不是谁都有新成贤弟这般涵养,待人以礼的!这半年来,侄儿同新成贤弟倒是很亲近。”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