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2
曹寅上了最后一柱高香,叩首后想要起身。腿脚却是有些酸了,身子一列吧,几乎摔倒。
智然站在他身后,原本是充当递香人,见其如此,忙上前一步搀扶住,口中说道:“曹施主当心!”
曹寅借了小和尚的力起身,带着几分自嘲道:“实是老了,这身子骨已经不禁折腾了!”
慧空见曹寅如此,笑着道:“生老病死,不过是红尘幻象,曹施主何必着相?还请到方丈室看茶,这却是刚得的雨前龙井!”
曹寅笑着指了指慧空道:“老和尚点化别人行,自己却是不顿悟,老夫从没见过像老和尚这般又好茶又好棋的出家人!”
慧空道:“曹施主眼花了,佛祖面前,这些个外物不过是虚幻罢了,当不得真。”
曹寅晓得他嘴硬,没有跟他再辩,转过身对智然点点头,道:“谢过小师傅了!”
智然见他身形稳当了,放下原本架在其手臂下的胳膊,道:“曹施主多礼了!”
曹寅跟慧空去方丈室品茶不提,智然停在佛堂这边,对着那高高在上地佛像三稽首后,方出了大殿。
这时,就听有小沙弥上前,道:“师叔,有位女施主原本想要进香,晓得因万寿节祈福山门关闭后,说要请师叔相见,如今在山门外等候!”
“女施主?”智然有些纳罕,想起一人来,点了点头,往山门外来。
山门外,停着一辆骡车,一个中年妇人抱着一个包裹,站在车前。那妇人四十来许,不着铅华,姿色犹存。
将到近前,智然带着几分犹豫,开口问道:“莫非是邱施主?却是经年未见了!”
来人算是智然的半个熟人,是经常来寺里地一位女施主,同智然的师傅也有所往来。只是有五、六年没见了,一时时间有些不敢相认。
那妇人直直地看着智然,视线最后落在他头顶地戒疤上,眼圈已经红了,强笑着问道:“只晓得你去云游了,你是哪一年剃度的?不是说同你师傅云游去了么,这是今年才回来?”
见她面带慈爱之色,智然的心中也生出亲近之意,也不嫌她嗦,回道:“小僧是康熙四十九年尊师命剃度的,随后跟着师傅外出云游。师傅去年腊月圆寂,小僧奉师傅遗命回到江宁!”
那妇人点点头,含泪道:“实没想到,几年未见,你竟这般高了!”说到这里,带着几分踌躇,摸了摸手中的包袱道:“这里有我前几年给你裁制地僧衣,看着你如今的身量,却是不能穿得了!”
智然无父无母,打小同师傅最亲近,因这女施主是师傅故友,不忍见她这般感触,却又不晓得怎生相劝。
那妇人想来也察觉出自己的失态,用帕子试了泪,道:“智然师傅往后还要云游去么?”
智然摇了摇头,道:“看方丈师伯之意,是要传小僧衣钵,往后小僧便不能再随意行事了!”
见智然这般无悲无喜的模样。那妇人只觉得心痛难忍。强按捺住悲伤道:“你有没有想过还俗,娶亲生子,过寻常人的日子?你还年轻,许多事没经过,我记得你最爱吃鸡腿。在佛门里,有规矩束着,却是大不自在呢!”
智然看着那妇人,轻声说道:“几年前,也有人这般劝过小僧,道是出家虽清净。红尘却有红尘的趣味,人活一世自在随心些好。不必用清规戒律拘了自己!”
那妇人听他说这般话,不由地生出几分希望来。忙点点头,道:“那人劝得对呢,就是这些话。就算是心里有佛祖,却未必非要在寺里做和尚不可,还俗做个居士也行啊!”
智然地眼中露出几分慈悲。道:“小僧谢过田施主好意,只是这几年云游,小僧也见了不少红尘俗事。人心浮躁,世情悲苦,还是红尘外自在。”
那妇人还要再劝,智然地心中却渐渐有丝了悟,垂了眼睑道:“小僧主意已定。还请田施主无需再劝。……冥冥中自有天意。既是小僧襁褓之中被送到寺前,也是与佛法有缘不是么?”
那妇人听了。晓得无法再劝,伸手指了指山脚下地村落,带着几分哽咽说道:“我……我已在这里买田置地,打算终老此间,往后……往后少不得多有叨扰小师傅之时……”诣皇太后宫行礼,停止朝贺筵宴,随后遣官祭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同时遣官祭真武、东岳、城隍之神。
同去年的千叟盛宴地热闹比起来,今年的万寿节越发显得冷清。曹倒也清闲,因没有皇帝出行的仪式,太仆寺这边的官员也不用时时候着。
他寻思着往衙门转一圈,就早点回府去。虽然不能进二门,但是一家人,在一个府里守着也好些。他还寻思着是不是买些个好吃的什么给初瑜与孩子们,又怕外头混走,染了不洁净的东西。
还未出东华门呢,他便被十六阿哥的内侍赵丰给追上,就听赵丰气喘吁吁地道:“曹爷您可慢点儿走,奴婢追您一路了!”
曹止了步,见他汗津津地也有几分不忍,道:“刚才百官行礼毕,十六爷不是跟着其他皇子阿哥往皇太后宫里去了么?这是他使你来寻我地?”
赵丰躬身回道:“我们爷打老佛爷宫里转了一遭儿,便出来了,就开始寻曹爷,在乾清宫前没找到曹爷,寻思着曹爷可能要出宫,便使奴婢往这边寻来!”
曹见十六阿哥这般巴巴地寻自己,晓得是有事儿,道:“你们爷呢,现下在哪儿?”
赵丰笑着道:“爷往阿哥所去了,让奴婢请曹爷往那边儿去呢,说是要让曹爷见见小阿哥!”
曹都能想象得出来十六阿哥那得意臭屁的模样,笑着跟赵丰往阿哥所去了。
十七阿哥也在这边,还穿着皇子礼服,没有脱,正在那里嘀嘀咕咕地同十六阿哥说话。
见曹来了,十六阿哥笑着招呼他过去坐下,道:“方才人多,说话不便,我就没寻你,换地地事儿差不离儿了,还要你最后拿个主意才好!”
曹笑着同十七阿哥见过,随后才坐了,道:“这敢情好,已经是春耕了,现下定了,倒是能多一季粮食!”
十七阿哥听了曹的话,笑着摇摇头道:“原当你不是俗人,这满嘴市侩起来,倒像个土财主似地!”
虽说只在皇太后宫前走了一个过场,但是曹却是大清早便在太和门外跟着百官等了,也有些乏,便往椅背里靠了靠,道:“我倒宁愿自己个儿是个乡下土财主,混吃等死,没心没肺那种,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岂不是也自在逍遥!”
十七阿哥点点头,不由面生向往之色,道:“听孚若这么一说,我倒也是惦记这土财主的日子了!要是有辆结实的马车,能游山玩水,增长见识去,那日子过得倒是合心合意!”
十六阿哥见他们两个老气横秋的模样,不禁瞪了一眼,道:“瞧你们那丁点儿出息,要是使人听到了,还以为是两个土埋半截的老头子呢!乡下有什么好,我要是熬,就要熬成京城里地土财主,谁也别招我,我也不招人那种。提笼架鸟,养几个戏班子,教儿子闺女点数术,那日子想来也是美得不行不行的!”
话说完,十六阿哥自己个儿也笑了。三人都是这慵懒自在的性子,任是谁听了,怕都要道一句“胸无大志”。
十六阿哥这几处庄子,有的在大兴,有的在房山,有镇国公府上的,有贝子府上的。一共有三家,因曹之前提了要换两个庄子,所以十六阿哥让他自己个儿定两家。
房山曹不熟,大兴地西瓜却是后世闻名地,他心里第一个中意的就是这块。要是真弄个西瓜园或者香瓜园,那夏天也多了解暑地吃食。
另外两处庄子都是房山,一个庄子地多些,一个庄子地少,但是宅子大,带了别院的。那两处庄子的主人都同十六阿哥关系不错,所以他也不好帮谁说话,便让曹自己定。
曹本来就要为了增加些收益,多一处少一处倒是没太大意见,便道是都要了。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四百零四章 春笋
完了庄子的事,十六阿哥招呼人,要把小阿哥弘普抱出来给曹看。曹因想着痘疫的事,忙劝住了十六阿哥。
弘普是十六阿哥次子,侧福晋李氏所出。十六阿哥的长子是嫡福晋郭络罗氏所出,出生当日卒。因此,弘普是实际上的长子,又是他最宠爱的侧福晋所出,自然是被十六阿哥当成宝贝似的。
十六阿哥虽说想要卖弄卖弄自己的宝贝儿子,但是也晓得曹说的是正理,况且在十七阿哥面前,也不好多提孩子,便转了话题,问起曹海淀镇那边的园子。
这再有小半拉月就立夏了,城里会越来越热,住到城外去,倒是宽敞又凉快。这话说起来,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都带了几分羡慕。
他们两个年岁小,如今虽说娶妻生子了,但是仍住在阿哥所,还没有开府。
不过虽说羡慕宫外的自由,但是小哥俩儿都是汉妃所出,在皇子阿哥中没什么身份。就算是分封,也不过是个贝子罢了,每年的俸禄才一千多两,还不若现在这样住在宫里,都是内务府供给。
听到这两位提到将来,都有些意兴阑珊的样子,曹笑着岔开话。说起避暑来,还是热河好呢,去年修建的避暑山庄,实是人间仙境一般。
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都应和着点头,面上带着欢喜。虽说他们年岁小,比不得哥哥们大位有望,但是小也有小的好处,起码每年的随扈都有他们。
这或许就是无欲则刚吧,这两位皇子没有什么野心,反而最后的日子最是自在悠哉。
阿哥所出来。已经是正午时分,曹因还要到衙门去,便匆匆地出宫,往西单牌楼赶。
到了太仆寺衙门,唐执玉、伊都立已经预备要走了。见曹才到,唐执玉有些担忧,低声道:“大人,王大人可是出来瞧好几遭了!”
伊都立听了,撇了撇嘴。对曹道:“大人,你向来脾气好,但是也要省得,有些人是不能给脸子的,要不他就要得寸进尺了!”
曹听了两人的话,笑着没有言语,心里却在思量着,不晓得王景曾无聊下又整出什么幺蛾子。
果不其然。待曹入坐不久,王景曾便捧了公文道:“头晌公务繁忙,曹大人不在,这些便送到本官处了!”
曹看了看那半尺来高地公文,笑了笑道:“有劳王大人费心,只是这太仆寺上下,只有满卿的印鉴,才有效力,大人不知么?”
每个人都有底线。曹的底线是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最厌烦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喜欢别人无事生非。人果然是动物,领地不容侵犯。
王景曾如何拉拢下属也好。怎么同伊都立相争也罢,都不干他曹的事。但是,想要将手捞过界,那曹可不会好脾气地惯着他。
王景曾原本想着曹年轻面嫩,平素看着又是埋头做事不应声的,便以为就算不能爬到曹头上,也能够势力均衡。
没想到。曹这轻飘飘地一句话顶下来。就噎得他半死。
王景曾的脸红了白,白了红。却也无言相辩。
谁让这是大清国呢,满人少,汉人多,皇帝对汉臣防范颇深。六部九卿中,都是满卿汉臣并立,无一不是满卿在前,汉臣在后。
虽说王景僧心里少不得腹诽曹几句,但是面上却是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好讪讪地退下。
其实这不过是曹给王景僧扣了个帽子,压他一头而已。他自己就是汉人,在他眼中,满汉都是一般的。晓得这是个帝王忌讳,虽明面儿上从不肯逾半步雷池,可打心眼儿里还真没太当回事儿。
曹将那半叠公文重新看了,倒也不会小孩子似地,故意同王景曾置气。左右就是那些公事,除了有两桩关系到马场的,王景曾有些纸上谈兵外,其他的处理意见也算是妥当。曹便也省心,只在后面写了一个“可”字,便盖了公文了。
其实,这些活儿,谁干不是干呢。要是王景曾少寻思在太仆寺闹那些个人事纠纷,以曹的惫懒性子,还乐不得将这琐碎的批公文的之事交给他呢,自己只最后把把关就好。
不把关是不行的,这个时候也讲究主官问责制,要是太仆寺衙门有不妥当的地方,受处罚地还是他这个堂官。
这一番耽搁,曹回到府里时,已经是申时。
喜彩、喜烟两个已经在书房候了多时了,曹一到家,首先问得是二门里的情形,晓得都没事,才算安下心些。
庄先生因晓得曹这些日子住在前院,便每天下午过来同他一道吃饭。饭后,说起近期的政局,两人还是那个看法,八阿哥怕是不行了。
这几日,康熙亲自下了好几道谕旨给吏部与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