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花缘梦 群丛从中
工作人员甲:“老哥,好奇怪哦。怎么这十几个美人儿都围着一个男人转啊?这男人是谁啊?中央领导的儿子?”
工作人员乙:“狗屁,中央领导的儿子哪敢这么嚣张啊。我看是拍电视剧或电影的导演,只有当导演的才有这个能耐一下子镇十几个美女。”
工作人员甲:“我改天去和城隍爷爷说让他老人家施法让我也当上拍电视或电影的导演,我只要其中一个美女就够了,这么多我吃不消啊!”
两人闲聊了好一会。他们在闲聊的时候,大奇和母亲、十七个美女闲聊、拍照。倩如和春晓建议道:“主人啊,我们在这拍张全家福,让导游小姐帮忙!”
大奇和祺雯等都表示同意。于是,他便在豫园拍了张全家福。
游完豫园后,大奇问导游于小姐:“于小姐,我们上海的行程是不是结束了?”
于小姐点点头道:“是的,童先生,我们明天乘豪华客车去杭州,在杭州我们要玩个两三天。”
大奇说道:“于小姐,上海还有一个地方没去,我想让你安排一下。”
于小姐微笑道:“童先生请说,上海的主要旅游点我们都去了啊。”
大奇说道:“还有一个地方必须去。”
小黎微笑道:“主人,是不是‘一大’会址啊?”
大奇开心道:“知我者,小黎也!于小姐,即刻带我们去‘一大’会址参观。放心,费用不是问题。”
于小姐立刻说道:“好的,我马上安排!”
于是,大奇一家人又乘坐豪华大巴往中共“一大”会址开去。
大奇对众美女说道:“美人们:我们等下要去‘一大’会址接受一次红色教育。”
倩如和春晓说道:“我们单位以前组织过去那里参观。”
小黎笑道:“好啊,我们也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祺雯说道:“我们这叫响应党中央号召,不忘革命本色!”
哈哈哈,大伙大笑起来。大奇说道:“时间好快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快80周年了。经过近8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和富起来了。”
马儿说道:“主人,考考你,你说这80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大奇说道:“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前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了至关思,源中文网重要的作用;八年抗战期间,蒋介石在重庆,敌后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在与日军周旋;三年的解放战争直接将老蒋逼到了台湾;再后来,准确地说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拳打苏修,脚踢美帝’,中国人民在全世界,尤其在狂妄自大的美国人面前是昂首挺胸做人的;最后就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带领中国人民真正的富裕起来。”
慕萍说道:“我的妈啊,这80年的历史浓缩起来就几句话啊!”
第二卷 第223章 小小老婆
哈哈哈,大伙笑了起来。祺雯说道:“浓缩就是精华啊!我们现在就去伟大的中国工产党的‘一大’会址看看。”
慕萍说道:“我听我爸爸说工产党‘一大’的最后一天是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开完的,并不是在上海,主人啊,这是怎么回事?”
大奇笑道:“萍儿,你爸爸说对了。这中共‘一大’开了好几天,最后一天的确是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开的。”
美婷问道:“为什么啊,好好的上海不开,去嘉兴?”
大奇说道:“当时,那些最早的工产党人在开会的时候,被特务啊、巡捕啊之类的人给‘嗅’着了。与会的同志们当场决定迁到安全的地方开完‘一大’。所以严格的说起来中共的‘一大’会址是包括上海和嘉兴两个部分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他们一路聊着,化车子很快就来到了伟大的中国工产党的‘一大’会址。大奇领着自己的母亲和十七个美女参观起‘一大’会址来。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工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卢湾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烹、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派包惠僧参加,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在此举行中国工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在楼下客堂内,中间安放一张会议桌,坐位各人并不固定,代表们在此报告工作情况,讨论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会议因受法租界巡捕房暗探的干扰,代表们移至浙江嘉兴。最后一天(7月31日会议在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通过党纲和关于党的工作任务的决议,选举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工产党成立。上海会址是一幢一上一下的石库门房屋,这幢石厍门楼房,建于1920年,当时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汉俊及其哥哥李书城的寓所,大会是借用李寓楼下客厅举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恢复了会址原貌,建立了会址纪念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还设有辅助陈列室,展出了中国工产党创建时期文献资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设三个辅助陈列室,存放着近2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工产党创建时的历史面貌。第一陈列室通过照片、图表和资料介绍中国工产党创立时的历史背景。第二陈列室着重介绍各地区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情况,陈列室内存放着70余件照片、文献、图表,记述了各地区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第三陈列室展现有关中国工产党诞生的全过程,室内陈列着有关历史图片和珍贵资料。
大奇在参观兴业路76号石库门民居(“中共一大”会址)的时候对祺雯说道:“你们知道吗,我爷爷和当时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做过生意,这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啊。”
倩如和春晓立刻要求大奇讲讲大奇的爷爷和当时的中央红军做生意的往事。大奇便简单地说了说。春晓说道:“如此说来,我们童家的老祖宗对革命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啊!”
大奇开心地说道:“那是,那是!所以,我今天一定要带大家来这会址看看。
咱们可不是忘本之人啊!“参观完“一大”会址后,天色也晚了。大奇领着全家人回到了酒店,晚上,他和素萍、萍佳一起过夜。身为男人的他,当然是要和心爱的玉女素琴和自己的贴心“小蜜”萍佳恩爱缠绵一番的,这里便不再多加赘述。
大奇和素琴、萍佳恩爱缠绵之后便搂着二女呼呼大睡了。天一亮,导游小姐便叫醒了大奇。大奇也叫醒了全家,因为他们今天要去此次旅游的最后一个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他们从上海乘坐豪华旅游客车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变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城。他们的旅游客车直接开到了西湖边。
小曼说道:“奇哥,西湖真美。杭州被誉为中国最浪漫的城市,的确所言不虚啊。你看,这里太漂亮了。”
大奇微笑道:“要是杭州没有这西湖,何来浪漫,何来美丽啊?这西湖就是杭州人民的‘衣食父母’啊!这里的确很美!”
导游小姐带领大奇他们参观起西湖风光来。大奇、祺雯和小黎要求导游慢慢带他们游玩,要“西湖十景”全逛一遍。导游于小姐点点头表示可以,于是,她便领着大奇一家子逛起美丽的“西湖十景”来。导游特意向大奇说道:“童先生您要游玩传统十景还是新十景?”
大奇说道:“传统十景吧,新十景我也不是很了解,听说‘吴山天风’不错,我们就游个‘10+1’吧!”
导游小姐说道:“逛这么多景点要至少花三天的时间。”
大奇笑道:“于小姐,我不赶时间,几天都不怕。”
于小姐微微一笑说了声:“好的,没问题!”
天公作美,天气也是格外的好,大奇一家子的心情也格外的好。接下来的几天,大奇一家子便游玩起西湖“10+1”景来。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秋风飒爽,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大奇一家走在堤上,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大奇很庆幸自己居然还能看到荷花,虽然现在已经入秋了。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游人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大奇感慨地说道:“秋天的西湖也是非常美的!”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颇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的精华。白居易曾经书诗对其赞美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堤春晓。苏堤在西湖西侧,苏东坡守杭时疏浚西湖,挖湖泥筑成此堤,上建六桥。长堤如虹,烟柳似云,清漪碧波相映。尤似春晨,薄雾、翠帘中,漫步长堤,如在画中游。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平湖秋月。该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