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倾城录 全本作者:桃次郎
从温妮莎初次登台开始,莲夫人必要来看,一是给女儿加油捧场,二来也怕有人闹事,欺负姑娘。左右无事,就也自做了几样点心带来,送给乐班子同仁、楼里跑堂掌柜人等品尝,谢谢他们照顾女儿的恩情。
后来不论哪一个尝了莲夫人的手艺,都赞不绝口,说是比专门的点心师傅还强,于是得月楼掌柜就想请她来掌厨,专做各色茶点、零食。
莲夫人素来不喜抛头露面,就托辞病了,但是耐不住众人请求,每逢乐班表演,她都带些新制的点心来犒劳,母女生活不易,大家都知道,不论谁吃,少不得贴补她些钱,反而比那些专门做买卖的商贩赚得还多,而且小有名气,很有几位官人慕名而来,就是要品尝莲夫人的茶点。
倾城看出莲夫人身子委实不好,怕她操劳,便要帮忙打下手。
莲夫人当然欢迎,对温妮莎说:“你瞧,别人都知道我这手艺好,跟着学,你可好——做饭不及格,吃饭的双百。”
温妮笑嘻嘻的说:“他做,我吃,不是正好?”
“不害臊!”
莲夫人慈爱的一笑,任她去练琴了。
与倾城的想象不同,莲夫人做的点心,并非如帝都糕饼名店的货色般花样百出,不过是馄饨、包子、烧卖之属,很简单,但做出来就是与众不同,比那些精巧如艺术品的御用名点更好吃,也更实惠。
比如馄饨吧,别人卖的馄饨只有一种葱花猪肉馅,汤是清的,莲夫人的馄饨除了猪肉馅的,还有鸡肉馅的、螃蟹馅的,最讲究的是荠菜冬笋肉末馅,这种肉馅不是用刀刃而是用刀背剁的,汤汁浓厚,肉馅粘软细腻,非常鲜美,佐料也齐全,除了酱油、醋,还有花椒油、辣椒油、虾皮、紫菜、葱末、蒜泥、韭花、芹菜、芫荽等好多种,最特别的是自家菜畦里种的几种不知名的香草,那是调味的精髓。
馄饨煮熟了,一口咬开,淡棕色的肉馅,嫩绿色的菜蔬,淡黄色的佐料香草,看着悦目,吃着爽口,真是无上美味。再配上蔬菜、香菜调配的肉汤,更是锦上添花。
还有那包子,这是点心里头的祖宗,谁都吃的家常东西。就算这个,莲夫人还是能匠心独具,想出两个独门的花样:一个是“酱汁排骨包”,一个是酱肉咸菜包。
做“酱汁排骨包”,先要用各色香料、佐料配出独门卤料,专选刚刚长成肉质新鲜的小猪,买来排骨,卤一大锅。八成熟的时候捞出排骨来,剔下肉,做包子馅。
做馅的时候有窍门——这回倒不在配料多么神奇——关键是那个排骨肉,绝对不能用刀切碎,要用手一点点的撕成小块,把小肉块再撕成一条条的肉丝,要先小心,顺着肉丝肌理撕,不能断了纤维。断了,客人嚼起来就不对味了。
各种点心里,倾城最喜欢的是“凤梨闷糯米饭”。这个做起来很简单。把凤梨洗干净,不要削皮,平平切去蒂部,用小刀子把果瓤掏出来,凤梨就变成了一个空心盒子模样的东西。
然后把上好的香粳碧糯米淘干净,和切成碎丁的凤梨果瓤搅拌均匀,塞进凤梨壳中,再把切下的果蒂再塞回去,上屉蒸熟,就成了。吃的时候用碟子托着凤梨,揭开果蒂,香喷喷绿油油的糯米饭中点缀着鹅黄色的凤梨肉,又甜又糯,还有一股凤梨的清香,美味极了。还有千层油糕、手抓饼、蜂糖糕、玫瑰馒头,就比较普通了,但是都很好。
连日来温妮莎回乐团排演,倾城跟莲夫人学习厨艺,两天下来,竟也有了师父六七分的火候,有几样点心,连温妮莎都辨不出来出自谁人之手。
明天就是五月三十,是演出的日子,本来说好了三个人一道进城,不料到了晚上,莲夫人突然发起高烧来,一病不起。
第八章兰因絮果
莲夫人病得很重。白天还好好的,一入夜就开始咳嗽,脸色惨白如纸,一迭声的喊心口痛。温妮莎要去请大夫,莲夫人却不准,夜深路远,怕危险,说忍一忍就好了。可是到了后半夜就开始咳血,吓得温妮莎不知如何是好,哭个不停。
倾城见事不妙,就悄悄对温妮莎说:“你快去请大夫,再拖延下去恐怕要糟。”温妮莎含泪点头,匆匆奔出门去,留下倾城服侍莲夫人。
莲夫人已经病得神智不清,拉着倾城的手,却不住口的喊女儿的名字。这病不是一天做下的,日积月累的辛劳,连年累月的忧虑、悒郁,宿疾已深,发作起来,真是病来如山倒。倾城的魔法力可以疗伤,对莲夫人的病却无能为力,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温妮莎请来一位大夫,急急的号了脉息,沉着脸出来,见了两人,先摇头叹气:“为什么拖到现在?若是早些日子调理诊治,就不妨事了。”
温妮莎吓得哭了起来,倾城厉声道:“你少胡说!我姨妈是肝阴亏损,心气衰毫,六脉皆弦,不过是郁结之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你故意夸大其词,到底什么意思!”
那大夫冷冷一笑,说:“听小姐这话,想必也不是那等不懂装懂的,可话又说回来,这世间可有必定死人的病?若是不加调理,拖延久了,头疼脑热都是致命的祸患,更何况阴衰血枯郁结之症?令姨母的贵恙,是个折磨人的病,怎么说呢?调理保养得好,就晚些,要是不能够,就早些,反正,先预备下,冲冲喜,说不定能好起来呢。”留下方子,就告辞了。
温妮莎被他这席话吓得丢了魂,便要进城买药,倾城却说:“你留下多陪陪姨妈,买药的事就交给我。”
温妮莎略想了一下,说:“那你多小心,快去快回,我一个人好害怕……”自去照顾莲夫人不提。
且说倾城匆匆进了城,买齐了药,前脚走出药铺,忽听见身后有人叫道:“叶姑娘——叶姑娘——”一时也没反应过来,仍往前走,突然想到自己不就是“叶小倩”
吗?回头一看,得月楼掌柜二叔正冲他挥手。猛然想起今天正是温妮莎演出的日子,因为莲夫人的病,都把这事给忘了。
无奈之下,只得过去跟二叔说明,顺便替温妮莎请假。
二叔听说,连连跺脚,叹道:“我就说呢!怎么到这时候了还不过来,唉,温妮这孩子真命苦,她娘也是个命苦的人哪!菩萨保佑莲嫂子平安吧。”连声念佛,又招呼一个小伙计:“马上去药店,各色补血益气养神的好药,不拘人参灵芝何首乌还是别的什么,一样买上半斤,叫人包好,连五百块银币,一并给莲嫂子送去,算我一点心意,只盼望她们母女平平安安就好。”
倾城本想婉拒,又想到莲夫人母女日子过得着实拮据,那方子中又很有几味药贵得吓人,吃了今天的,明天就不知道哪里找钱买药了,遂道谢收下。
倾城便要告辞,二叔却说不忙,问道:“温妮莎陪着莲嫂子,今天怕是不能来了。尽孝当然是好事,可我们该怎么办呢?没有她的七弦琴,客人可是会骂娘的哩。”
倾城道:“二叔说得是,可我们实在无暇分身呀。”
二叔又说:“要不,小倩姑娘你来试试怎么样?救场如救火,我这也是急病乱投医,实在没办法,您别见怪。”
倾城苦笑道:“我也很想帮二叔这个忙,可是现在脱不开身啊!”
二叔忙道:“这个不要紧,小四——去,牵匹快马,替小倩姑娘把这些药送到莲嫂子家,告诉她们,就说我留下表小姐帮个忙,晚上套车送她回去。”
那伙计应了一声,不由分说,抱着药材飞马而去。倾城无法,只得跟着二叔进了得月楼。
得月楼上下两层。下层是个大敞间,来一个客人,伙计就送来一把藤椅,一个小茶几,自己找地方坐。人太多了,闹哄哄的挤成一团,人缝里还插了些没有座的,只好坐小板凳。并有很多挎着篮子卖瓜子、烟草、果子、点心的,此起彼伏的吆喝,台上没开演,下面先唱起了对台戏。
楼上档次较高,都是隔开的单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一个小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上百种茶叶任君选择,几样货真价实的名茶,都是昆仑的舶来货,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磁壶泥壶紫砂壶,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说法,真正懂茶的才明白里头的学问。
乐团就在楼下表演,一张大红幔子把大厅隔开,幔子里面就是后台。
二叔带着倾城钻进去,咿咿呀呀的管弦声就赛过了前面的嘈杂,迎面走来一对中年男女,男的相貌俊朗气度非凡,女的眉目如画举止端庄,一看便是非凡人物,脸上却都现出忧虑之色。
二叔迎上前去,把两人介绍给倾城,原来他们就是乐团的班头梅森、莫铃夫妇。
夫妇俩年约四旬,都是很和气、善良的人,没有儿女,把温妮莎当成亲闺女似的疼爱。琴师梅森是她学艺的老师,莫铃是师母。两人不但是出色的乐师,武学上也有很深的修为,年轻时候也是北朱雀有名的侠侣,与总督私交甚笃,虽然不在公门吃钱粮,却替官府捉了很多臭名卓著的江洋大盗,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两人看淡了名利,对江湖生涯也厌倦了,干脆退隐,在苍翼城办了一个小小的乐班,自得其乐。
刚开始时乐班就是夫妻店,没有旁的人,后来收养了几个孤儿,选那可造就、容貌端正的,学些小曲、歌谣,竟也唱得不错,高兴的时候一家人就去街上露天演出,观众很是不少,掌声、喝采不绝于耳。后来又有了小才女温妮莎,乐班的名气就更大了,苍翼城老老少少,鲜有不知道的。
得月楼掌柜风闻此事,就把梅森夫妇请来,愿意出钱请他们在得月楼演出。两家一拍即合,就定下了每月初十、二十、三十三个档期,届时到得月楼吃茶听琴看歌舞的客人一日比一日多,慢慢的就成了规矩。
听说倾城想参加,梅森便问他学过什么曲子歌谣,懂不懂音律,倾城一一答对,梅森非常满意,叫莫铃带他去化妆。
稍顷出来,果然艳光四射,惹来满班子兄弟姐妹翘首观望,赞不绝口,都说:“表小姐生得这样美,很应该唱曲子,弹琴就大材小用了。”
莫铃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要是小倩姑娘也弹琴,温妮的风头就被抢光了,还是唱歌好。”便问倾城意下如何。
到了这个地步,倾城也顾不得脸子,索性豁出去,一口答应下来。但有一条,绝对不可以透露他的身分,哪怕是叶小倩这个假名字也不行。
观众听说把温妮莎的琴改成了歌,都在那里议论纷纷,猜测那女子到底是哪路神仙,竟然能够代替乐班台柱温妮莎的地位?
但听管弦大作,鸾笙凤笛一如往日,台上却空荡荡的,不见有人出来,众茶客越发好奇,皆翘首以待,良久,仍不见她出来,真被吊足了胃口。
正沉不住气的时候,忽见红帷一挑,一个身段妖娆的姑娘,半低着头,姗姗走上台来,装束打扮,都与一般的歌女不同。只见她身着红绞细袄,配一副红罗折裙,绿云掠鬓,翠眉含颦,只见她轻移莲步,款款来到台中,在那琴案前坐下,抬手一拨琴弦,铮铮鏦。W的琴音宛若一江春水,不疾不徐的流淌出来,仿佛怨女思春,少妇怀远,幽幽切切,撩人情怀。
下面的人听了,不觉生出“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况味,一颗心扑腾腾几欲跳出嗓子眼儿,千种旖旎,万般缱绻,一发压上了心头。
就在这时,只见那女子螓首微抬,含羞带怯的朝台下瞄了一眼。
就这一眼,台下立时鸦雀无声,不知过了多久,忽听楼上雅座内有人叹道:“人间佳丽,怎至如此?便是桂宫娇娥,云间仙子,见了这位姑娘,也要汗颜啜泣了。我吴世仁走遍天下,也曾见过美人无数,今日才算明白古人所谓‘倾城绝色’为何!”
众茶客连道:“同感”,齐声喝采。
忽听羯鼓一声,众人忙又安静下来,屏着呼吸,生怕听漏了半个字。
一番轮指过后,琴音暗转低沉,只听叶小倩唱道:“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便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歌喉甜而不腻,恍若黄莺出谷,乳燕宛啭,最难得的是情真意切,字字韵味十足,或高或低,声声入耳,台下人不管远近,都不禁生出“她的歌是唱给我一个人听”的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正心旷神怡之时,琴音戛然而止,叶小倩起身谢幕,在惊涛也似的掌声中下台去了。
刚到后台,身后香风袭来,一双软绵绵的小手蒙住眼睛,一人捏着嗓子笑道:“好哥哥,猜猜我是谁?”
“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