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禁果





  郭子岳摇摇头道:“非也。大唐皇朝中,宦官弄权,也非一日。藩镇之患,朝党之争,后官之争,宦官弄权,佛道之争,早已成为本朝的五大隐患,谁也别想弄得妥妥切切。这样吧。在下去杀广玄子,咱们以后恩怨扯平,谁也不欠谁。以后在下也不再受大人恩赐,大人也不能再指使在下杀谁。只此一次杀一个广玄子,大人可同意?”
  “同意,讲定了。”
  “气罩收回之后,在下要与大人不欢而散。大人可慢慢打着猎回长安。此时是凌晨寅时初,在下假作去华山,这就进京去杀广玄子。大约卯时能取了广玄子性命。大人务必将礼物带走,做出点失望之色更好。”
  “太好了。少侠如愿为官,本官保荐你为神策军将军。”
  “大人说笑了。”郭子岳说,收了气罩。从肩头抱下神鹞,还与仇土良。
  站在山庄山岩上的十数个神策军人和宦官,此时正在惊奇地议论着这个巨大的白色气罩。气罩犹如一大团雾,浓得看不见下面的人影,听不见里面的声音。其它人不敢放肆,赵八虎仗恃他与郭子岳的交情,以掌去拍,一拍之下,他自己的手臂反弹而起。众人惊骇得议论纷纷时,气罩散了,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只见郭子岳站起身子叉手作揖道:“大人请回,恕在下不能从命。”言毕,身形一晃,倏忽不见,眨眼之间,郭子岳的声音从几十丈外的华山道上传来:“大人请将礼盒带回,在下不会收受的。”然后就没有了半点声音。
  仇士良满脸怒气,起身道:“练成了神功,心高气傲,连神策军将军也不想做了。来人,去将大酒楼叫开,暂宿一夜,明晨打早回长安。”
  第二天早上,仇土良一行打道回长安。下午时分,骑队到了渭南附近。只见一骑快马打马飞来,一个神策军军官报道:“启禀大人,道门功德使广玄真人于今晨天不亮时,在府中被人杀了。行刺之人大约是手起剑落,功德使广玄真人身首两分,杵作正在缝接尸首,准备安葬。李丞相到神策军官衙来了一次,请大入回长安后,直去两街道门功德衙。”
  仇土良摸了摸他那光秃秃的下巴,故作满脸阴沉地问:“刺客是谁?抓到了没有?”
  “毫无线索。京北尹赵大人正在派人追查。”
  “好,退下。”
  仇士良心中暗自惊骇:郭子岳寅时初从四岔道口出发,夜行二百里路,于卯时天亮之前便杀了广玄子,也就是在两个时辰左右飞掠到了长安,探囊取物一般将广玄子身首斩断。实在是太神了一点。如非这是出于他的安排,只怕别人讲与他听,他还不信哩!
  可是,仇士良如若知道郭子岳一路行去,心中因想到王若兰和阳春霞均在长安,因而步态迟滞,走走停停,他一定会更惊诧哩!
  郭子岳离开仇士良,往长安方向一晃而去,初时只想去尽快将广玄子杀了,还清一笔人情债,但随即想到长安城中的阳春霞和王若兰,脚下就情不自禁地放慢了下来。
  对于他来说,长安,那里有一个他失去了的爱,还有一个因为误会而搁置起来了的爱。这是他全部的情感世界。他在少林寺八年,时常一人坐在少室山的顶峰上,望着西方出神。那种藏在内心深处无处诉说的苦恋,凝聚成一种痴愚,表面上静如止水,而当思恋引发了情绪的冲动时,却如奔流一般不可抑止。
  有一次他在少室山的巅峰上一坐一天,傍晚时分,他冲下山去,他要去星宿海,去向春霞诉说:他不是用眼睛在爱,不是只看得见女人外貌的美与丑,他是在用心感受,感应她的痴情,她的专注,在孤苦无助的人生的苦难大海洋中,两颗心象两叶孤舟,飘聚在一起了,便再也不敢分离。因为分离就意味着孤苦无助!
  五叶禅师默默地拦在路口……
  或者,是昆仑公主忽然拦在了前面……
  几年中,他是在一师一妻的监护下熬过来的。当然也不绝对如此。他真要去星宿海,谁又能拦他?那么是什么东西使他终于没去星宿海?以至使他对春霞的爱好象被冰山封冻起来了一般?是自尊?是成熟了的世情观?还是他在苦恋的同时,在巴望春霞的出现——一个身影的一晃,一个声音的呼唤,一个口信的传递——因为那意味着谅解。
  他不知道。
  如今春霞在长安。而他也正要去长安杀广玄子。他到了长安,还不该去看一看春霞吗?该。
  如此一想,他立即又自己否定了自己:不该!他如与赵归真大战时死了,再次相聚岂不是使春霞更悲痛?如若春霞为了他而参战,岂不是会害她被赵归真杀死?

()免费电子书下载
  他是卯时初到达长安的。他在五坊衙供职时,识得两街功德使衙门在何处。他在功德衙中一站,便从呼吸声上判断出广玄子的卧室在何处,只有广玄子的呼吸最悠长而深细。他破门而入,看见广玄子正从床上弹射起来,弹起时便已从枕下拔剑在手,而他那只空袖筒连睡觉时也扎在腰间。广玄子的速度够快的了,可是郭子岳比他更快了不知多少倍,剑光一闪,便取了广玄子首级。
  郭子岳一语不发便杀了广玄子,然后就飞掠着离开了长安。
  他怕,他怕一犹豫就向宫中静思庵飞扑过去寻找阳春霞。五叶禅师度他一身内力,可不是让他缠绵于儿女私情之中的。他的责任是杀了赵归真,既报了父仇,又捍卫了佛门安危。
  他离开长安时,尽管那么坚决不让自己去找阳春霞,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在夹城的城墙上停了下来,朝着皇宫方向凝望了片刻。他的脸在刹那间变得那么柔和,柔和得有些近乎凄凉,双目一下子含满了泪水,似乎马上就会夺眶而出……以至于使那个一直尾随着他的道姑老文安公主在城楼阴影中感动得浑身颤抖——那个冷酷的白马寺和尚,如若有这个郭子岳些微的温情,她也就不会在空门中偷偷低泣度日如年了……
  直到郭子岳晃身离去,老文安才控制不住自己,哭出了声来,或许,象宏道这样冷酷的宗教狂人,正是激烈的道佛相争的产物吧?但愿郭子岳不要变成了那种冷血的狂人……
  潇湘书院图档,tearheavenOCR 
第十七章 元神结练术
  郭子岳在华山华阴长安洛阳的十字官道口上坐着等赵归真,一坐就是一个月。可是,赵归真根本不现身。尉迟长孙与宏道去华山打探赵归真,也根本就找不到赵归真。两个和尚均是仙流修为,纵然不会什么壁虎滑落功灵猿蹿越功,可要在华山绝壁上行走,却也易如反掌。铁指插,吸体壁虎游,借树翻腾借凹凸移动,也是快如平地。两人查遍了华山绝壁,也找到了华阳洞,就是找不到赵归真。
  赵归真,此时却已不在华山上了。他早已过了逞匹夫之勇的年龄。他要行大事,更不能逞匹夫之勇。他此时正行走在茅山、天台山、罗浮山、终南山、衡山、龙虎山、阁皂山、青城山,及其它道士丛居的山川,他要联络众道友,以对抗佛教的压倒优势。
  他一游走就是大半年。因佛帝已知道他在华山,他连原来约定的华山之会也放弃了。改为了游走组织。
  而佛帝、宏道商量后,也只定下了一个分头打探,发现盯上,调遣人马,一举围杀的策略。
  至于郭子岳,听说赵归真已经离开了华山,他也就离开了十字官道口的山庄。进入江湖追杀赵归真去了。
  这一天,赵归真到了终南山。
  据说终南山是最正宗的道教祖廷。在唐代,太白山、周至楼观台、到翠华山这一带,统称终南山。周朝至县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以观天测象,因而名曰草楼观。后来的道教建筑称为“观”,即源于此。
  君喜有一晚观天,见紫气东来,便知近日有圣哲临关。尹喜下令将关前四十里的大道清扫干净,迎候圣人。
  不久有一天,关前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两耳垂肩,坐在一辆青牛拖拉的白色车子上,有一个老车夫坐在车前执鞭驭牛。
  尹喜得报,换朝服赶来,对着老人纳头下拜,说:“愿大人暂留神驾。”
  老人惶恐下车道:“我不是什么‘大人’,只是一个贫贱老头。
  我住在关东,耕种的田地在关西,今天过关去田里收割干草。让我过去吧。”
  尹喜道:“贫贱之人哪有大人这种异相?我久知有圣哲要从东而来,大人途中劳累,请务必留下稍事休息。”
  老人不装惶恐了,却又说:“我听说西方天竺国有个有道者古先生,善于开导世人。我是去听他讲至道的。路很远,你留我干什么?”
  尹喜说:“大人圣姿仙貌,自己便是无上至尊,何必去听他人·讲述至道?大人务请留下。”
  老人笑了,道:“你怎知我不是凡俗呢?”
  尹喜说:“本月初一,我夜观天象,见有状若龙蛇的紫气冲来。经纬学上兆大圣西度。下官自揣仙缘不浅,愿大圣慈悲,赐以教诲。”
  老人这才掀髯大笑。原来他就是李伯阳,号老聃。尹喜迎至官府中供养,执弟子之礼。
  老子在函谷关住了一百多天,常在楼观上为尹喜讲至道。因而楼观台又叫楼观讲经台,老子并在此著《道德经》,开道教玄义。所以后人认为楼观台不但是后来的道教楼观派祖廷,也是道教的祖廷。统称终南祖廷。
  赵归真这一天来到了终南山宗圣观。
  宗圣观是唐高祖武德三年拨资扩建并赐名为宗圣宫的。由于楼观道土岐辉,为李氏父子运筹军粮,又探送军情,还搞王权神授的宗教迷信活动,所以深得李氏皇朝的赏识。李渊李世民后来因为姓李,自称是老子后人,便将终南山宗圣观作了圣家皇室的祖祠。所以楼观道士过着贵族生活,给资是非常丰富的。
  楼观道士更经常与皇室人员过从甚密,常有楼观道土到长安做官。
  安史之乱以后,皇室中信佛的比重大了些,道教有些衰落。

()免费TXT小说下载
  楼观道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高人应世了。
  一个道童在殿外拦住赵归真道:“道长驾临本观,可是挂单?”
  这个道童不认识赵归真。
  赵归真笑道:“贫道要见观主公远道长。”
  “请问大师与家师可是故旧?”
  “贫道赵归真。你进去一说他便知道。”
  “哦,原来是丹圣法师。请偏殿暂坐,客人一走,我就来引法师进去见家师。”
  “客人可是皇室中的王爷?”
  “正是。”
  “是哪一位王爷?”
  “颍王李缠与其宠姬王氏。”
  赵归真一听,立即抬腿进殿,道:“既是王爷,倒不能不见了。”
  道童只感眼前一花,已经不见了赵归真,急得大叫:“喂喂喂,法师哪里去了?可别住里闯哟!”他追到法殿外面,透过幔垂一看,赵归真已在法殿之中,正与众人见礼了。
  赵归真一进法殿,便朗声道:“公远真人与王爷坐而论道,可肯容归真聆听片刻?”
  观主宋公远,一见是赵归真闯了进来,连忙起身道:“丹圣驾到,公远何幸?快来,贫道为你引见颍王爷。这位便是聪慧睿智的颍王爷。这位是颍王爷的宠美王氏。颍王爷,这位便是贫道上次对你讲起过的丹圣赵归真。敬宗帝宝历三年,那时王爷你是十二岁,归真兄被陷流放岭南。后来归真兄到华山修道,如今已经练成了太清洞仙。王爷你不是说有机会想结识丹圣兄么?
  今日真是有缘,王爷刚到不过半日,丹圣兄便到了。”
  赵归真连忙作礼道:“山人赵归真,拜见王爷王妃。”
  颍王李缠连忙扶住赵归真道:“法师行此大礼,可折杀本王了。本王虽然位尊一点,毕竟年轻,少不更事。许多事情还想请教法师哩!法师请坐。”
  于是,大家复又在蒲团上坐下。
  这一年是太和九年九月,颍王李缠已经是二十岁的年轻人了。他的宠美王若兰,是二十四岁。二人亲密得形影不离。颍王长得身材颀晰,王氏长得亦颇纤长。只比颍王矮一点儿。颍王相貌端正,王氏更是美貌倾城。从外貌上看,她一丝扎也不比颍王年龄大,看去反而比颍王的年龄小,那么娇美,皮肤吹弹得破——她果真得益于用紫瑰盆洗发或洗浴么?
  但赵归真却感觉到,在美女王氏的笑貌声容之中,也即体质灵质之中,似乎有一种非人质的东西存在。是什么?他一时说不明白。他皱了皱眉头,运出真气悄悄地察看。
  这时候,颍王说话了:“丹圣法师。”赵归真连忙回答:“贫道在。”
  “据说道教的完整法术,又称三一之道,修之可以使人成仙。
  你能否讲一点给本王听听?”
  “王爷真博学也,连这个道教的不传之秘也知道!晋代葛洪在其所著的《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