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风行者
中年男子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直视着刘峰的眼睛看了良久才说道:“你也算是有心,不过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独往矣!又岂能做这等偷偷摸摸的事情,念在你也是好心,你走吧!”
刘峰心中坦荡,眼神自然清澈,听这中年男子如此说话,他不由得好笑,“还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独往矣!你也就是运气好罢了,遇到一群专业素质不高的强人,要是遇到杀人不眨眼的,哼哼……”
心中的嘀咕刘峰自然不好现在就说出来,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便打算越过众人,往山外的城池走。谁知道刚刚走到那队强人身边,就感觉到一股不寻常的灵气波动,这种波动以刘峰数万年的眼力竟然都看不出属于何种灵力。
稍微放慢脚步,刘峰用心的打量了一下这十多个强人,很快就发现有淡淡的紫色雾气在他们头顶盘绕,而这些紫气的源头,却都是从那中年人身上散发出来的。
“难道我看走眼了?这男子是一个修道之士?”想到这里刘峰听下了脚步,转身对那中年男子说道:“小人第一次下山,怕进不了城,大人方便不方便带我进去?”
按照刘峰的想法,这中年男子得知自己是帮忙的之后,还能说出那么难听的话,想必自己如此冒昧的请求,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但这男子今天好像和刘峰对上了,摆手道:“些许小事而已,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们既然诚心悔过,那我就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以后都跟着我吧!如果以后事实证明你们确实是真心悔过,我自当为你们谋一个好前程。”
一听这中年男人要把这一伙强人都带在身边,车队中一个中年妇女挪到他跟前,耳语道:“老爷,这怕不好吧!万一这伙强人……”
这妇女虽然是耳语,但以刘峰的修为自然听的清清楚楚,她所说的话,在刘峰看来绝对算是合理,谁知道那中年男子却怒斥道:“住口,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们既然诚心待我,我又岂能以欺诈之心待他们?你下去,不许再胡乱说话。”
兵器什么的又被那中年人让这伙强人捡了起来,说是让他们充当车队的护卫。等到其他的事情都准备好,这男子骑着一匹白马,一马当先朝不远处的城池走去。
刘峰快走两步,赶上中年人的马,搭讪道:“大人当真是好本事,您是不是跟那位仙长学了什么法术啊,要不这伙强人怎么能这么容易就乖乖听您的话?”
“胡说八道,怪力乱神之事岂是我这等读书人去做的?”仿佛为了给刘峰扫盲,不等他开口,中年人就解释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浩然正气,我只是对他们晓之以大义,激起他们胸中的浩然正气罢了。”
“浩然正气?”这个名词刘峰听说过,是很神圣的一个词语,凡是谁被说身上有浩然正气,那绝对是忠臣的典范,为人的楷模。
“对,就是浩然正气,人生而同声,长而异俗,何哉?教使之然也。教化不够,则邪气蒙心,轻则为恶乡里,重则祸害一方,正气不足之故也;教化够,则正气斥胸,言必信,行必果,养气之故也。故而,孟子有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年男子长篇大论一大通之后,好像对自己说的话很是满意,竟是一个人细细品味自己刚才的话语,再不理会刘峰。
还好刘峰的文化水平够,要不然还真听不懂这番话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按照这中年人的观点,坏人都是没有人教他学好导致的,如果有人教他学好,他就不会做坏人了,还说什么要养自己胸中的那股浩然之气,云云。
刘峰很想对这中年人说他这是在扯淡,不过有之前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难道真有浩然之气这么邪门的东西?为什么开天辟地至今,以前我都没有发现过?”
想到这里,刘峰又回头去打量那十几个强盗,他们头顶的紫色烟雾更加的旺盛了,已经由最开始的单纯的漂浮在头顶,变成了现在的,由胸中自发的冲出一股紫气,连接到了头顶的紫色烟云。他们脸上的神色也比刚才坦然了许多,不复如最开始那样脸上还有些许的担忧之色。
“当真这么邪门?”看到这样的景象,刘峰突然想到以前听说的那些大儒的故事,这些人里有很多都是居住在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之后,那个地方的治安情况就会好转,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地,小偷小摸、好吃懒做的情况更是基本上完全杜绝。
如果之前的刘峰还认为这只是人们一种美好的理想和刻意的夸大的话,那么现在他信了,至少眼前的这个不知名的中年人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毕竟连强盗都能教化的人,对付个小偷小摸还不是手到擒来?
“刚才听先生提到孟子,他是什么人啊?”孟子刘峰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他想从这中年人之力打听到孟子的行踪而已。
“孟子是我儒家圣人坐下的三大弟子之首,学究天人,直追孔圣人,当真是我辈的楷模啊!”说到孟子的时候,中年人的脸上露出了一种狂热的表情,比之后世那些人对宗教的狂热也丝毫不逊。
“圣人?大人说笑了吧!圣人岂是随便乱称呼的?”孔圣人这个名字刘峰知道,不过这应该是后世才有的称呼,貌似现在还没有人这么称呼孔子吧!
中年人斜眼看了看刘峰,冷哼道:“量你也不知道,我辈先师成圣之时,你爷爷恐怕都还没有出生呢。”
刘峰也不生气,笑问道:“那孔圣人是什么时候成圣的?”
这是他儒门最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刘峰不问,中年人也想找个机会告诉刘峰,“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景象之壮观,场面之宏大,你根本不敢想象,天地为之颤抖,星宿为之倒悬,山鸣海啸,龙凤绕空,氤氲遍地,异香扑鼻,啧啧,万年难得一见啊!万年难得一见啊!”
刘峰的脑袋轰一声响,“难道100多年前我在花果山感到的威压不是后土的而是孔子的?”
PS:孔子成圣,以后自有合理的解释,大家不用大惊小怪。
第三卷 虎啸南瞻 第一百六十一章 证道法门
孔子一介书生,匆匆数十载的修行,他凭什么能够成圣?不管是斩三尸还是积功德,就他那几十年的时间哪里够啊?就算有鸿蒙紫气的帮助,也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峰故作惊讶的问道:“孔圣人真是厉害,大人可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证道成圣了?”
中年人对刘峰的说法嗤之以鼻,“几十年的时间,你以为成圣是喝水吃饭呢?那么简单就可以做成?”
刘峰暗道:“难道这里边还有什么隐情?”
对于自家儒门圣人的事情,这中年人肯定做过一番研究,激动道:“吾门圣人是拥有大毅力、大智慧之人,自数万年前便苦心修行,到如今证道成圣,只能说是水到渠成之事。”
不等刘峰发问,他便解释道:“孔圣人本是道祖钦定之东王公,因阻帝俊、太一杀戮人族不成,自爆以谏言,而后得一道鸿蒙紫气,入轮回,以轮回斩尸之法,先转世成仓颉,造字而有大功德,斩去善念;而后转世成文王,衍化六十四卦又有大功德,斩去恶念;最后转世成孔圣人,以执念和胸中的些许鸿蒙紫气为引,使天地中生有浩然正气,更立愿,教化世人,得以掌控人书。三世为人,做了三样有大功德之事,这样要还不能成圣,才是天道不公。”
“这些事情大人是如何知道的?”刘峰现在心中其实已经信了这中年人,毕竟这事情他的前因后果说的合情合理,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中年人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吾门典籍均有记载,你说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是了,是了,东王公应该是没有身殒的,情况可能如同自己一样,否则他的伴生灵宝,那支笔早应该被其他人得到才是,自己这么多年竟然没有想到这一层。还有仓颉,姬昌身上的异象,这样一来也就解释清楚了,他们毕竟是未来的圣人转世,又如何肯让自己的身上沾染上其他圣人创造出来的气息?”
“难怪有周一朝都没有立什么教派,只是祭祀祖宗天地的活动极为频繁,想来这都是木公道人安排的吧!我早应该想到,早应该想到啊!”刘峰恨不得现在就在自己的脑门上敲两下,毕竟看到木公道人的第一眼,他就感觉他身上的气度与后世的大儒一样,但却一直不曾把他和孔子联系到一起。其实这是思想上的误区,并不是他像后世的大儒,而是后世的大儒像他,这样一想便容易的多了。
“难怪仓颉有那么大的功德还会身死,难怪轩辕人皇会说做为下一任人皇之父的姬昌身上没有一丝的人皇之气。”刘峰已经有点头疼了,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被太多后世的东西误导了?
孔子的一生都为什么奔忙了?恢复周礼。
周家应该有八百年的江山,但因为所有教派都被拒之门外,所以便联合起来败坏周家气运,直到周家立国500年后,气运终于快要被消散殆尽。不过天道注定周家有800年的江山,众圣人也不能改变,毕竟当年商朝还是20多年的气运,女娲都不能打杀商纣王。
阐教传出法家,从阐释天道的教义中演化出遵守规则的思想,人教老君一脉则传出了道家,倡议清静无为。截教在刘峰身死之后,通天教主就把金鳌岛迁移到了三十三天外,所有门下弟子均不得入世,也不知道他抱着什么想法,好像已经心甘情愿的把俗世让出来给了自己的两位师兄。
西方教还没有大兴,本来这南瞻部洲是人阐二教争斗的局面,谁知道凭空出现个孔子,创下儒家一门,竟是隐隐有压倒道、法二门的趋势。孔子,或者说木公道人并没有立教,而只是创出一种教化人的学说,并且立下了教化世人的大愿。
教化世人和教化人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是相差万里,教化世人说白了就是要让活着的人活的更好,人人向善,创造一个体系更加稳固、完善的社会;教化人族则简单的多,只要人族不灭,就算是教化了。
不过木公道人这一次毕竟算是从老君的手里抢了那么一点东西,因此才有了他之前以师礼待老君的事情,便是后世传说的孔子向老君问周礼的事情。
当然这些事情刘峰暂时还没有像明白,他只是对这中年人说服强盗的事情有了足够的认识。浩然正气是个好东西,他说是一种灵气却和一般的灵气大有不同,不管是祝融的三昧真火还是以前刘峰的先天灵风,这等灵气都需要人刻意去修炼,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取用法门,否则一般人根本是用不了,另外,对资质也有要求,资质太差的,就是不适合修道的,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能够使用。
浩然正气则不然,他并不需要别人去修炼,而是他自主选择合适的人选。只要一个人,行得正,坐得直,心中无愧,那时日一久,身上自然会有浩然正气,想必这就是木公道人把自己的执念融入到浩然正气中的作用了,让他有了自主性。
浩然正气的作用和人皇之气差不多,只是人皇之气只有人皇才能拥有,浩然正气则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一旦身上有了浩然正气,则诸邪避匿,万法不侵,甚至对凡人都有克制的作用。
就像这个中年人,一般没有化形的小妖光是看到他就会心惊胆战,更不要说起什么伤害的心思了,还有这些强人,被他这么大声一斥责,他身上的浩然正气便会自主的行使教化世人的职责,把这些人心中已经被欲念埋没的那点正气引出来。因此他们才会诚心悔过,弃恶从善。
中年人身上有不小的浩然正气,气势自是不凡,守门的士兵可能平日里也做了不少亏心的事情,竟然看都不敢看他一眼,老远见这中年人过来,就把自己的头低了下去,更不论上来盘问什么的事情了。
这样却方便了刘峰,如同回自己双叉岭的山洞一样,安然的进到了城中。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要从中年人这里了解的事情也已经全部了解,刘峰也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匆匆的给中年人作别,便急不可耐的想要观赏一下这春秋时期的城市风光。
不过天不从人愿,越是往里边走,城里的光景越是冷清,刘峰忍不住做到一个路边的饭摊(大家也不要计较这个时候有没有这种东西,毕竟咱写的是神话小说,不是历史小说。)跟前,凑到老摊主跟前说道:“老人家,我是从山上下来打算卖猎物的,怎么今天城里的人这么少?”
老人家睁开惺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