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帅
倥梢桓龀愿煞沟睦础!?br /> 萧芷琼听了云铮和云卫离的话,却忽然笑了起来。云铮不解:“你笑什么?”
萧芷琼道:“你呀,当真是专心只练你那几个兵,连一点时事都不过问的吗?”
云铮皱起眉头:“你不会是说这个官是管新法施行的吧?”
萧芷琼却是笑而不答,她自然知道在这些问题上自己略提一下也就罢了,说太多的话云铮心里肯定会有怀疑或者不喜,她可不想给云铮留下一个不知进退的印象。
云铮此刻却没心思想1С1这个,他只是有些担心,儿子这般德行,万一他老子真是管理两省新法施行的主官,可千万不要也是个这样,要不然江南两省……危矣!
就在几人各有心思的时候,门外远处的官道上却忽然扬起了灰尘,接着便慢慢露出了真容。却是一支旌旗招展的大车队。打头的大旗上飘着一个硕大的“朱”字。
众人都是高手,耳朵极是灵敏,转头看去,见了这支车队,心中都不禁疑惑,这架势看来像是有大官来了的样子,可是最近没听说有什么朝廷重臣要来苏州呀。云铮心中一动,该不会这么巧,就是那位朱公子的老爹到任了吧?不过也有些不解,两江发运使,听起来应该是个不小的官啊,可是如果真是朝廷重臣来苏州,苏州知府理应提前得到过通知才对,既然是“中央领导”下来视察甚至可能打算长住于此,区区苏州知府哪有不率领一干官员上前接驾的?可先前这位朱大人前来却怎么就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呢?看这车队的规模,也不可能是因为他官小所以苏州知府托大不来,要知道官场规矩是很严格的,多大的官就有多大的排场,文官有文官的排场,武将有武将的排场,都是不能乱来的。
正疑惑间,官道另一头又出现了一批人,急急匆匆地迎着“朱大人”来的方向赶去。云铮他们所处的位置,正巧是在岔道上。
云铮心里不禁奇怪,这便是苏州知府一行吧,怎么这么急匆匆的,莫非才刚得到消息?这倒是有些古怪了。
卷二 坐看长空飘乱雪 第145章 江南危矣(二)
待看见这位朱大人云铮才想起来,此人的来历他前段时间为了搞清楚朝廷局势而特别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过。云铮查阅的却是经过北阁搜集和老妈宁婉婷亲自编撰的云家秘档,其中有许多隐秘,所以对此人的大名,云铮倒也算是“如雷贯耳”。
此人名叫朱勉,字励之,祖籍苏州,不过他的父亲朱崇早年曾变卖祖业迁居洛阳,所以他虽出生于苏州,却是在洛阳长大。朱勉的父亲朱崇为人狡猾机诈。他家原来非常卑贱穷困,受雇于人。但他性格却强悍凶狠,曾因犯罪而受过鞭背之刑。有一次到邻近县邑乞讨借贷,居然碰上了高人,得到一笔钱和药书而归,摆设店铺卖起药来,病人服药后立即见效。由于所卖之药效果灵验,买者辐辏,再加上善于经营,后来居然发了大财。作为一个商人,朱崇既懂得怎样做生意,又知道怎样在社会上投机取巧,改变自己的形象。于是,他一方面整修园囿,请客送礼,交结权要,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又摆出轻财好施的姿态,周济穷人,收买人心。因此,朱崇在当地竟小有名气。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崇巴结上了当时的右相顾登,从此便带着自己的几子交上了官运当初,顾恒的老爹顾登晚年多病畏寒,移居钱塘,途经苏州,想为佛寺建造阁楼,需要许多集资,和尚说如果一定要使这件事成功,非找朱崇不可。老顾相便把此事托付给苏州知府,知府喊朱崇面见顾老相爷,顾老相爷对他讲了事情的原由,朱崇表示愿意独自担当建阁的费用。几天后,朱崇请顾老相爷到寺中视察阁址,顾老相爷刚到,就看见几千根巨木已经堆放在庭下,老相爷非常吃惊,暗中对朱崇的办事能力十分器重。第二年,顾老相爷身体略有好转,皇帝下旨将其召还洛阳,老相爷此次便带上朱崇的儿子朱勉一起回京,并且嘱咐时任兵部侍郎的儿子顾恒将朱家父子的名字都塞入军籍,并授以官职。此后朱家父子因巴结有方,被顾恒连续提拔,甚至亲自收朱勉为弟子,并向当时新登基的万昌皇帝请赐朱崇为辅国中尉(低级爵位,换算成“王公侯伯子男”的话,这个类似子爵。),因为如此,朱家父子才得以改名单字。因为两任顾相的推荐,朱崇的儿子朱勉因为“年少有为”,得以面见新帝万昌。
万昌天子权谋手段和帝王心术不差,但作为少年天子,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极重文采风流,喜欢收集书画花石。年前他见着云铮出口成联就忍不住亲自对上几个对子就是注重文采的表现之一,而说到收集花石这个爱好,就不能不提这朱崇的儿子朱勉大人。
朱勉去见皇帝,他知道什么别的金银珠宝皇帝肯定看不上眼,于是只带了一个石头盆景,这石头自然是天生的,完全没有经过人工雕琢,乃是他从家乡苏州寻来的奇石,集“瘦、透、漏、皱”等稀罕于一身。此物一经献上,让原本对朱勉没什么好感的万昌皇帝立即将他引为知己。朱勉趁机进言说此物江南甚多,并且鼓动皇帝建一个皇家园林,夏时消热(!)避暑,冬时吟梅赏雪。皇帝立即批准,并于当年设立了江南应奉局,派遣朱勉为都监负责“应奉”事务。事实上应奉局成立之前,在苏杭等地便有几千工匠专门制作象牙、牛角、金银、竹藤的雕刻或织绣品,供皇帝、皇室玩赏。万昌做了十几年太子,早腻了这些,所以爱好上面换了口味,特别喜欢奇石,朱勉的出现和应奉局的成立终于满足了他的爱好。
朱勉打着供奉御前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掠夺民财,搜岩剔薮,无所不至。他在手下养了一批差官,专门管这件事。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块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墙壁毁了。这些差官、兵士乘机敲诈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浙江绍兴有户人家,就因朱勉欲搬走其家的几块石头而遭拆房之祸。江苏无锡某处有柏数株,生长在坟墓之旁,朱勉下令掘出,欲尽其根,掘到棺椁还不罢休。一些地方还将贡献花石的负担均摊到当地百姓头上,以致预此役者,有的破家荡产,有的鬻妻卖子以供其需。当地百姓稍有点东西与众不同,便认为是不祥之物,惟恐去之不速,引火烧身,搞得江浙一带畏之如虎,鸡犬不宁,民怨沸腾。
花石搜刮到手后,需通过运河千里迢迢运到洛阳,十艘船编为一组,称作一纲。为保障“花石纲”的运输,朱勉竟置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漕运于不顾,调拨大批新造漕船,还强征许多商船运送花石。甚至将当时正负责运粮的将领江宁第四卫指挥使和他的军队也调到花石纲船上服役。“花石纲”所经之地,巡尉押护,官员迎送,连纲船上的篙工、舵师也倚势贪横。万昌十五年,朱勉掠夺到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载以专门制造的大船,光纤夫就用了好几千人,历经数月,才运到洛阳,一路上拆水门、毁桥梁、凿城垣,以便通过,横行霸道,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万昌天子的枢密院根本不向其奏报这些,所以他完全不知道这么一块大石头根本不像他自己所以为的那样“朕之好,无费民力”,看见石头之后大喜,御笔亲提,将此石赐名曰“神运昭功石”,还封这块石头为“磐固侯”,将之立于正在新建的皇家园林“馨园”之中,朱勉也因此加官进爵,虚授工部侍郎衔。
朱勉搜刮来的奇花怪石一般荟萃于供万昌独自一人游乐的延福宫、景龙江等宫殿园囿之中,规模浩大、更加宏丽的馨园也赖之初成。贡奉之举一由朱勉开了坏头,流毒所至,各地官僚也不甘落后,竞相效尤,大率福建龙眼、荔枝、橄揽,南海椰实,登莱文石,湖湘文竹,四川果木等等亦皆越海渡江,纷至沓来。以致花石之役风靡全国,重困民力,靡费资财,天下沸沸然殆无宁日。
朱勉为讨得万昌的欢心,不惜巧尽媚态。他身上的锦袍,据说万昌皇帝曾以手抚之,朱勉便专门绣了个巴掌扛在肩上。有一次朱勉参加了宫廷宴会,席间,万昌皇帝曾亲握其臂,他遂用黄帛将胳膊裹缠起来,此后与人作揖,此臂便故意浑然不动。
朱勉以花石纲讨得万昌的宠信,从一个市井凡夫,骤升为封疆大吏,小人得志,极其猖狂,贪赃枉法,作恶多端。他初主管应奉局时,曾居于苏州老家一年余,当时便有私宅住于孙老桥畔。一日,忽称圣旨,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限居于周围的数百家百姓五天之内全部搬走,当地官吏为虎作伥,强行逼逐,百姓横遭此祸,嗟哭于路,呼天抢地,惨不忍睹。朱勉还在苏州盘门之内修建了一处极大的园囿,内中曲径通幽,小阁棋布,栽植了数千棵牡丹,用缯彩绸缎制成幔帘覆盖其上。每花用金牌标名,如是者达一里多远。他家田产有三十多万亩。以至宅第拟宫禁,饮食仿御膳,穷奢极侈无所不用其极。
朱勉声焰熏灼,权倾一方,居然召募了数千名士兵前呼后拥地保护自己,对外只称家奴家丁。他对州县官员颐指目摄,就象役使奴仆一样,他的第二任应奉局治所在杭州,杭州一带官吏多出其门(被他举荐上去)。朱勉的儿子朱贤就是刚才惹事那个大字认不得几个,居然也被举荐为杭州观察使,负责监督杭州风纪。杭州风纪有这么一位大人监督,情况如何当真是不言而喻了。不仅儿子侄儿等都当了不小的官,连他家的一些奴仆也当上了一些级别不高但职责重大的官儿,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根据云铮所看的云家秘档记载,朱勉还大肆贪污公款,主管应奉局这十几年来,经常以购置花石为名从国库中支取钱款,每次都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而实际上其所有花石都是强夺于民,毛发不偿,这些钱财便中饱私囊,落入了自己的腰包。
朱勉还卖官鬻爵,随意根据自己的好恶举荐和弹劾官吏。地方官徐铸、王仲闳等因把州县数千万公款呈献给他而得到重用。有个叫蔡彝的两浙运判,因主持大办朱崇的葬事而被提拔为龙图阁学士,时人称之为“忤作学士”……
宁鹏轩毕竟是听水山庄的少庄主,官面上认识他的人也不少,云铮便让他去打听打听,这位挂着工部侍郎衔的朱大人这回又来苏州是做什么来了。宁鹏轩去了没一会便回来,告诉云铮道:“皇上新设两江发运使,统管江苏、浙江两省新法执行诸事,位在巡抚之上,六部尚书之下。”
云铮当时就怔住了,良久之后叹道:“江南……危矣。”
卷二 坐看长空飘乱雪 第146章 谁怕谁?(一)
苏州知府徐津此刻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带着一干官吏紧赶慢赶,生怕迟了一步。朱勉这个人他是知道的,要是耽误了迎接朱大人的大事,哪怕自己在任上做其他的事做得再出色,只怕也保不住这苏州府尊的肥缺。朱大人原先在应奉局的时候就已经官威难测了,此番更上一层楼,总揽两江新法实施,这根本就是个有实无名的钦差啊,那官威还不得摆上天去!
徐津能做到苏州知府,消息门路自然是有一些的,他自然知道,眼下洛阳传出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多,局势也逐渐明朗起来。皇上肯定是要有大动作了的,而这次新法涉及事务之广可谓前所未有,那么相应的实施之人手里的权限当然也就格外巨大。朱勉现在的身份可比当初的应奉局都监大了不知多少,偏偏他这次的治所又定在了苏州,徐津几乎已经可以看到自己今后每天早请示晚汇报的可怜样了。
队伍已经近了,徐津巴巴地带着一干官员上前,对打头的一名千夫长客客气气地道:“这位将军有了,不知如何称呼?兄弟乃是苏州知府徐津,闻朱大人上任,特率阖府生员前来相迎,并在观前街太监弄备好了酒席为大人与诸位兄弟接风洗尘,还望兄弟通报则个。”
那千夫长见徐津说得客气,像是个懂事的人,这才稍微收敛了一下骄横之色,不过还是有些自矜的模样,大模大样地点了点头:“徐府尊客气了,兄弟曹川,开封人。朱大人此次前来可是没有通知沿途官员的,徐府尊却竟然能赶来相迎……嗯,徐府尊,你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啊。”
徐津连忙自谦:“哪里哪里,兄弟一向景仰朱大人,是以对朱大人的一举一动都颇为在意,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