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帅





  云逸手往天上一指:“北极中天紫微星……”
  场中之人面色齐齐一变,云铮虽然酒意上头,也反应过来,严肃打断道:“噤声!你没喝酒,难道也醉了不成?”
  无怪乎云铮肃然而惊,要知道,这紫微星可不是一般的星辰,乱不得的。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又称北极大帝、北极星君,乃是四御之一。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道尊”和玉皇大帝。北极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微垣内。《后汉书》卷四十八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原先那个世界历史上的北京皇宫,皇帝所住之城称为紫禁城,也是由此而来。道教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它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上》谓:“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后最尊者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颖达《书?命中》疏:“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按照这个法,紫微大帝乃是玉皇大帝的二弟,也是真二八经的“天之子”,但是玉帝平时要统帅天宫不会下界,能够下凡的“天子”便以紫微大帝最是尊贵。故而在贵胄之间,通常认为北极中天紫微大帝下凡转世则必为天子,譬如前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就被认为是紫微大帝转世。大魏乃承唐国祚,极尊道教,此时云逸一句玩笑云铮乃是紫微星,自然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尤其是云家地位特殊,而不管是云铮还是他云逸自己都是位置很敏感的人,这种话要是不小心传了出去,那麻烦可不是一般的大。
  云铮摆了摆手,道:“此时休要再提,且明天阵演的安排如何。”
  云逸松了口气,扫视了云淞等人一眼,倒是没有看见太大的异样,才道:“明日之阵演,方才末将等粗列了一个办法,请都指定夺……”
  云铮静静地听着云逸的安排,一点酒意早已在刚才惊走了,现在脑子里清明得很,想着明天阵演的事。
  古代作战,没有后世那么先进的单兵武器,靠的就是人海战术。用阵法将军队编组起来,才有可能聚合起强大的战斗力来。古代的通讯设施落后,大规模编组也有利于将帅的集中指挥像秦军的军阵,所有士兵眼睛都紧盯着自己队列前方的军官,上峰号令一下达,则众人闻风而动。如此一来,庞大的军队也能够做到千军万马如一人那样,进退有据,有张有弛须知,古代可没有步谈机和对讲机啊。
  再者,还有一些特殊兵种,也必须列阵作战比如弓兵和弩兵。他们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排成密集的队型,才能将手中远射兵器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所谓“万箭齐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的实战条件下,比如野战步兵抵御敌方骑兵的冲击,如果想避免被敌军铁蹄各个击破的厄运,最有效的应对之策就是按照一定的队型进行兵力排布,组成一个环型的密闭防御圈外面是半蹲姿势的重甲步兵,稍往里是站立状态的盾牌兵,再往内则是受到严密保护的弓弩手。步兵的长兵器一律朝外以抵御对方骑兵的冲击,同时己方弓弩手进行拦阻射击……这时候,阵型的威力就充分显现出来了。(看过外国古装战争片的书友,肯定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步兵阵型有深刻影响吧。)中外古代军事家,对阵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其独特之处。即便到了后世的近代,欧洲各**队在普遍装备火器的情况下,不是依然讲求阵型的实战运用吗?中国古代作战更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
  不过云铮穿越前一直觉得中国古代的那许许多多的阵法都是扯淡,完全是假的。这个观点直到穿越之后,集成了“云铮”的知识才得到改变。后世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其实是误解了。造成这一误解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法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再外加一个蹩脚的导演,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假!所以也难怪后世的许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战阵也都是假的。
  事实是,战阵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在冷兵器的战争中效用非常之大。
  嗯,今天还有一章,之后这几天估摸每天都是8以上,这样的话,兄弟先暂时性的把单章字数改回4。下个月再恢复每天5的单章哈。
  。
  卷三 关山雪满北风急 第33章 阵演(二)
  云铮当年作为一个文科学生,很喜欢逛一些历史论坛,其中经常发现喜欢历史和军事的朋友常常问起有关“阵形”的问题。什么是“阵形”,用“历史语言”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氏族社会时,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战阵的起源,当然是从中国开始。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当然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可见在这个时候,肯定是已经有“阵”了的。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古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后世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后世已经失传,但云铮这次很欣喜的发现,这本书在他们云家的兵书典藏里面有。
  秦汉以后,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各朝军队均演练阵法。
  大魏朝乃承续唐祚,阵法与唐朝颇为类似,细而说之,可以分为“十阵”。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形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均出自战国中期的《孙膑兵法?十阵》。(嗯,也有另一说认为十阵乃是: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
  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而且信誓旦旦的认为太祖搞定蒋校长就是用了“四门兜底阵”,说是四大野战军各战一门。咳咳,这个……咱们云少帅还是不要这么神奇了吧?)云家镇守北疆近两百年,历代大帅中,以云铮的祖父云煜最精于阵法,乃创“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盘蛇、横刀”八阵,威力极为了得,从那以后便成为了云家军必练的阵法。这八阵的阵势排演并不复杂,而且也没有故意保密,是以眼下大魏朝内各军都可以进行,但限于军备编制以及其他因素,却是只有云家军施展出来的威力最大。
  此次阵演,云铮的鹰扬卫正是要演练这云家军的看家本事之一:“云门八阵”
  天高海阔,旭日东升。海安县临海的一处巨大空旷处,鹰扬卫三万三千人已经赫然列队就绪。此处原处盐场,后来废弃,因为地处相对偏远,并非港口繁盛之所,是以一直荒废未用,但此处地势平整,这次正好拿来进行阵演。
  盐场虽然不小,但鉴于阵演需要的场地甚大,一次三万多人的阵势变化下来,周围怕不要十来里地才能搞得利索,是以这次阵演乃是一次进入一个大卫,曹睿及几位监令站在特别赶制的点将台上观看,一个大卫演练完毕,第二个演练的大卫再进入场地进行演练。因此现在的废弃盐场内,只有鹰扬卫列队在此。
  这个点将台与其说是“台”,不如说是“楼”,为了将阵势看得更清楚明白,这点将台高达两丈,几乎有三层小楼那么高。
  云铮这次却没有亲自指挥变阵,他虽然继承了“云铮”的记忆,但因为一直不是很关心这个,所以对阵法研究其实不是很深,而云逸的阵法演练却是从雏鹰学院就一直相当出色的,由他来指挥,云铮反而觉得比自己亲自上去指挥更值得信赖一点。
  他云少帅既然不亲自指挥,点将台上自然少不了他一个座位。今天的点将台上气氛隐约有些紧张。云铮自然知道其中原由,无非是昨天鹰扬卫的表现太过显眼,让他们心里多了几分畏惧和不自主的排斥。今天来此评选阵演的几位监令,龙翔卫监令宋明宋光远、虎翼卫监令王岳王五山、狼牙卫监令雷渊雷隐龙这三位,都是一早得了自家都指的暗示甚至明示,要求“压一压云铮”的,眼下云铮却不去指挥阵演,反而笑呵呵地上了点将台,这下子评议就要当着云铮的面进行……这有些话可就不是那么好说的了,背后开罪和当面开罪,那可是有差别的。
  至于凤舞卫监令邵光邵耀华和鼋甲卫监令钟远钟胜途两人,则是得了指示,要尽力帮云铮一把的,再加上鹰扬卫自己的监令徐邵扬,这样六位监令中,鹰扬卫大约可占三票。不过即便如此,最关键的一票却到了曹睿手里,在他手里的票,云铮显然是不做指望的。云铮亲自来点将台坐镇,一则是让给云逸这个更专业的同志去进行更专业的作业,二则就是给点将台的这些人一点压力。云铮的目的是:即便你们商量好了要压老子一把,也不能太黑心了,你们要敢黑起良心给老子个猪尾巴,看老子不当场拆了你们的台!
  一番假惺惺地寒暄客套之后,阵演正式开始。
  云铮内着白鲢雪花袍,外穿全套玉龙银牙鱼鳞甲,头上高束龙角三叉冠,背后是飞雪锦云披,全身银白一片,亮得晃眼。这套行头,换成一般的将领穿上战场去,除非完全不亲自上阵,否则就是个光彩夺目的活靶子,也只有云铮这种过去太过羡慕古代盔甲帅气威风的家伙才特别喜欢穿出来显摆,当然,他也是自信自己的武功不至于穿了这么高级的盔甲之后还会被人干掉。
  云铮肃然将代表帅令的云鹰帅旗(不是大旗,这里是指挥旗)交给云逸,表示正式授权云逸指挥这次阵演。
  云逸单膝下跪,双手高举,接过帅旗,又高高举起帅旗出了点将台。走到帅位,帅旗一扬,大喝一声:“各指挥听令!队列方阵换鱼鳞阵!”
  六大指挥使手中的令旗一摆,各自带领麾下人马按照鱼鳞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