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
他缓缓地抬起头,瞧了片刻;突然拍手大笑道:
“世间何处存正气?既无正气留你有何用!”
他说罢便冲上前去将匾额掀翻在地,狠命的踢了几脚,匾额纹丝未动,似乎是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之举。
他象发了疯一样,要用自己的大好头颅与金丝楠木所制的匾额一较高下,死命的用头撞击匾额,不管自己额头上滚滚而下的鲜血洒遍客厅。
这块匾额摆在家里已经几十年了,据说当初他的祖父在十年动乱的时候出差路经河南开封,看到大批红卫兵正在贯彻伟人的最高指示大破四旧,用镐头铁钎破坏当地的一座文庙。本来身为军代表的祖父没打算看下去,谁知意外的在倒塌的墙角边发现了这块匾额。受祖辈书香门第熏陶自幼爱好书法的祖父一眼看出匾额苍劲有力的字体是极为罕有的北宋名臣著名的铁面包拯的真迹,于是就假公济私地将这块匾额带回部队,因为害怕匾额被说成是封建残余破掉;一直压在床铺下整整十年秘不示人,直到转业地方才带回家里。到现在已然传了三代,是当之无愧的传家之宝。
滴滴泪水止不住地坠落尘埃,他好恨!既恨自己无力回天,又觉得世间一片黑暗,不见丝毫光明。身为警察却不能除暴安良,明明知道案件个中大有蹊跷却不能还死者一个公道,这种无力感对于他这种责任心极重的人简直比千刀万剐更要痛苦上千百倍。
大部分警察都是随波逐流的混在岗位上;他不一样;从部队退伍回到偏远的故乡参加警队;圆了他从小怀有的梦想。这几年下来虽不能说有多大成绩;起码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俯仰无愧于天地;自己起码还算是一个正直的人。
日前轰动小城的案子他查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儿子的身上;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小城市里;有些人几乎可以一手遮天为所欲为。而不顾各方阻力一心调查案件真相的他;已经为此付出了以受贿问题为由被警队开除;从年少有为前途无量的刑警队副大队长沦为无业游民的代价。
而这个案件的主要嫌犯;市委书记的儿子更是明目张胆的跑到他面前;说了让他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一番话。
“小子;眼睛放亮点;不就是个小妞吗?玩了就玩了;可惜啊!还真个是满有味道的女人;怎么就一不小心用差了药量给玩死了!说起来她长的不错;身材也挺有料;呵呵;有前有后细皮嫩肉的;嘿嘿嘿嘿。。。。。。没想到她20岁还是个原装的处女呢!验尸的时候你有没有抽空好好摸上几把呀?那对大奶子手感真是一流,摸上去那个爽啊!至于这个案子;哼哼;我是谁?告诉你;就说你有了证据;不管告到省里还是中央老子照样没事;知道为什么?上头有人好作官哪;懂不懂,啊?哈哈;哈哈哈。。。。。。”
心中巨大的愤怒和对死不瞑目的少女的怜悯让他一时身体僵直动弹不得;那个白长了一身人皮的衣冠禽兽以为是自己的威风吓倒了他;从而满足了他变态的虚荣心;带着十几个荷枪实弹的保镖大摇大摆的走开了。
若非思量当时手无寸铁对着十几个武装到牙齿的保镖;只是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他一定当场要了那小子的狗命!
“天道不公;我心补之。”
他的鲜血混合着泪水顺着匾额上微微凹陷的字体向低处流动,渐渐地将浩然正气几个字添满;在血泪浸润下一行暗紫色的文字在匾额上显现出来。
好恨。。。。。。
他的意识陷入混乱;趴在匾额上昏死过去。恍惚中好象到了另一个世界,天空中血色的雾气笼罩不见天日,远处一片朦胧。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血魔你可认罪伏法?”
枷锁缠身跪在公堂上的中年男子放声大笑道:
“包黑炭,某家佩服你是一个敢做敢为的清官,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恶人能从你手下脱身,可是某家不是怕你,是佩服你的为人,莫要得寸进尺。”
包拯身旁的公孙策递上案件的卷宗,包拯接到手中翻开卷首,说道:
“血魔,本名路中原,大名府人士,19年前满门被抄斩之后孤身一人浪迹天涯,后又传闻汝入会稽山中拜左道为师修炼邪术。七年前,前任大名府府尹何岷海全家上下男女老幼61口被汝在一夜之间杀了个干干净净。本府问你,是否确有此事?”
“不错,那狗官的一家都是我杀的,何家老狗贪图我家祖传的东海明珠,先后数次勒索不得,便与市井无赖勾结罗织罪名诬告我父勾结辽人私贩军器,害我全家40余口被判了个抄斩。若非至交舍命搭救,今时今日某家早已化作冢中枯骨。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公地道,我杀他全家不过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而已!既然已经落在你手里,我也只求一死,何必浪费唇舌。”
公孙策在旁说道:
“国有国法,纵有冤情亦可上达天听,启容汝滥用私刑随意杀戮。”
包拯将卷宗向后翻动,眉头微皱道:
“就算刚才汝所说确实,那么随后数年间汝接连做下无数大案,合计死在汝手里的人命怕是不下数百之多,且手段残忍至极;每每令受害者受尽折磨死无全尸汝还有何话说?”
“嘿嘿嘿嘿。。。。。。某家杀人虽多却未有无辜受害,手段残忍也是他们咎由自取。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说罢再也不肯开口。
开封府尹包拯是一个非常大胆而又小心谨慎的人,当时曾有他心细如尘之说,生平断案虽是不多却极少有疏漏。今次受命审理血魔一案更是有加倍的小心,究竟是什么原因他不说就永远没人知道。
儒家一直主张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的做法,是诸子百家中非常世俗化的一个,可是修真五大系统,仙。佛。神。圣。魔,当中圣这个字背后代表的就是儒家的修行者。
论及神秘感儒家怕是比魔门更胜一筹,修行者当中修仙的流派最多,讲求缘法的佛门次之,因此这两个系统的知名度最高。魔门则是杀戮太过为世所不容时常遭到佛道两门联手打击,可也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管过了多久的沉寂岁月总有一日都会再次突然的发展壮大起来。综上所述,魔门的知名度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修神一系需要得到接引,也就是俗话说的渡化,偶尔也有修仙的修真改换门庭投到修神一边,西汉的淮南王笃信仙道之说,搜罗天下仙草灵药炼成一炉九转还丹,正当此时却得到某位正神青睐,得以举家鸡犬升天。
不然的话,顶多是服食了还丹的区区几个人升天,哪会有鸡犬升天这么壮观的场面。旁人不知个中奥妙还以为是鸡犬啄食剩余的仙丹才会得道,他们也不想想,既然是仙丹那么总不能跟爆米花一样一出一大锅吧!淮南王一家人上上下下再少也得有个百几十口,如果说仙丹他们每个人吃过还有剩下的给鸡和狗吃,他家的这个丹炉得有多大产量啊!
儒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培养胸中浩然正气,孟子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而儒家修行的最终境界是肉身成圣,到此则可与天地同寿亘古不灭。
前面几句孟子所讲的话实际上是浩然正气的外在表现,后世的儒生们却没有学到浩然正气一星半点的法门,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大都是这种人。程朱理学阉割了儒学的精髓;转而去追求旁支末节的东西,纵观古今舍本逐末未有过于此者。所以在随后几百年里读书人的无耻表现简直是丢光了儒家圣贤的老脸。
刚正不恶的包拯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在修行的路上迈出关键意义的一步,而能够择善固执不畏强权的作风就充分表明他的境界踏足浩然正气的领域,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为层次。
(说到这里螃蟹想要说两句,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或几个词被搞臭。譬如被传销搞臭理念,被FLG搞臭层次。现在我一看到这几个词就很难不联想到他们令人厌恶的行为。到现在我还经常在路边看到FLG信徒涂写的诸如“XX大法好,法正人心;XX大法是正法等等之类的东西污染环境。以及每个月必定跑来骚扰螃蟹邮箱的FLG垃圾邮件。)
血魔的案子的确是罪证确凿无可质疑,但是本着一次大意会毁掉一千次小心成果的想法,包拯将血魔的案子压后一月审理,派出开封府的办差官四处搜集证据,务求万无一失。
“这。。。。。。血魔杀的都是些什么人哪!”
血魔的案子牵涉及死者384人,除去被杀的前任大名府府尹何岷海全家,大部分是各级官吏,或者豪商巨富。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有甚为不光彩的案底。可以说如果这些人如果有幸活着落到包拯手里恐怕也难免铡刀口上体验一回生活。
如果血魔是个滥杀无辜的凶犯包拯就不必如此头痛了,他杀的虽都是有罪之人,但是皇帝已经决心将他明正典刑。毕竟死的是大宋官吏,深感自身权威受到挑战的皇帝是不能容忍一个游离在自己国家法律之外的暴徒破坏目下一片大好不是普通好的大宋盛世。
“路中原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或者交代一下身后事。”
包拯惋惜的看着眼前粗豪的汉子,虽然他每次杀人后留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字句被称作血魔,包拯却觉得自己若是能早些遇到他或者不会有今天的结局。
“哈哈哈哈。。。。。。某家全家都死光了,身无长物,只有这口刀是师尊所赐不忍它随我长埋黄土就请大人代为保管。”
一边开心的吃着断头饭,抽空路中原用筷子指了指公案上作为证物的配刀说道。
抽刀出鞘,包拯大吃一惊。长不过二尺的刀锋上隐隐透出千层杀气,却不见凶器上常见的怨气,大概是因为死在刀下的人都不冤枉吧!
“大人,请让属下一观。”
展昭身为开封府第一高手同时也是当时武林十大高手之一,接过此刀,亦觉杀气直冲华盖,有种杀尽世间不平的暴戾之气满怀胸臆。
“当啷。。。。。。”
展昭觉得心神不能自主,失手将刀丢落地下。
“大人不谙武事尚可抵挡此刀煞气,何以我这般不济。”
包拯听闻声响,眼见展昭惊魂未定,便回身弯腰将刀拾起,还刀入鞘。
“大人,此刀似有非常之处,切不可流入外间。。。。。。常人只怕只一握此刀便有血光之灾。”
路中原亦是恍然道:
“此刀为大煞凶物,若用其不当反害自身。既然某家已经快死了,就烦请包大人费心妥善收藏此刀吧!”
嗣后,大名鼎鼎的血魔路中原被问斩。
包拯苦心寻得一块上等金丝楠木木料,将此刀收藏其中,外涂朱漆,并且手书“浩然正气”四字。欲借大成至圣先师威势压制此物凶性;便将此匾额放置于文庙当中。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世人皆说补天阁是魔门;可是这里面还真是个误会;因为他们修行的是天道。只是对于很多事情有自己特殊的看法和做法。
所谓天道不公;我心补之。补天阁的字号就是这么来的。
先秦时代诸国混战不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思想领域却因为没有一个集权的政府管制变得极为活跃。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也是建立在这个乱世的基础上的;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统治者会容忍层出不穷的无政府主义或者反社会言论四处流传。所以当秦始皇第一个平定乱世建立大秦帝国;他为后人诟病的焚书坑儒行为也就验证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搞过焚书坑儒那一套东西;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也只在活于干得漂亮与否。直到不太久以前新中国政府建立不久之时还鼓励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站出来‘大鸣大放‘。确定打击目标后就是一连串政治运动‘五七干校‘;‘反右‘;将傻乎乎站出来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的人打翻在地;后来又想想还是觉得很不放心;干脆明着讲‘将一切牛鬼蛇神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接着再破四旧;焚毁的图书典籍捣毁的珍贵文物从范围到规模都超越历代皇帝的水平;的确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差点彻底革了中国文化的命。
补天阁的产生背景就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一批习武的侠士不满统治者的作为;认为应该使用暴力反抗暴力;号召有同样理想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起初当然只是一个组织松散;仅仅为了共同的信仰和主张走到一起建立的社团。但是侠以武犯禁的本质和他们明确表示的要以自己的方式来伸张正义的做法;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暴乱团体。
制定法律的人就算再怎么标榜公正也还是不能避免对某些事情先天的倾向性;比如说如果有农民因为受灾导致田地减产;而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通常是政治前途)欺瞒不报;那么在原本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