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
进展,婚期将近却又适逢天灾频生的时节,扫了兴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扪心自问杜言修也知道自己算不得齐云的良配,惹祸他倒是一把好手,故而心中对齐云的歉疚尤深,望着齐云的双眼中泪光盈盈,过了片刻杜言修伸手将齐云拥入怀中,说道:
“待得此间事了我就与你远走高飞,你我的父母么。。。。。。不行的话都一块迁走,有心尽孝道无需待在家中,小云你看怎么样?”
杜言修不惜工本为齐云描述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一幕幸福生活的场景,其实同样的情景早年间杜言修自己也曾经单独详细构思过,那主要是为了防止飞升不成而预留的后手,今天杜言修认定了就算要画饼充饥也要给齐云一个希望。
心魔自灭杜言修结束面壁以后,不知为什么杜言修心头总有种不祥的预感萦绕不去,可却又偏偏推算不出自己未来的休戚祸福,就连从前可以知晓的那些也发生了变化。嗣后每次问卜的结果都是在模棱两可之间,所以杜言修宁愿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齐云多做些事情,报答齐云的一番深情厚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走在冷清的街头,无论是在日本,抑或是中国都已经习惯了人头攒动场面的长公主信子独自一个人走在黄昏的商业街上,颇有些不适应,她轻轻地揉了揉自己娇巧的鼻子,加快了脚步。
周围一片清冷凄苦的景象,道路两旁破碎的商店橱窗,遍地的碎玻璃和烧成焦黑色的汽车在街头随处可见,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就能发现时不时能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听到激烈自动枪械的交火声,那是武装黑帮在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枪战,这几乎已经是每天必有的保留节目,城市的居民们差不多适应了在枪林弹雨中正常生活,不管怎么样,继续活下去永远是生命中占据第一位置的主题。
世界范围内的灾变波及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中国并不是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可是即便如此也因为发生各地状况的地区实在太多,人数世界第一的中国军队也有了捉襟见肘的感受。
中央政府临时征召的一百五十万预备役军人就像倒进锅里的黄油,连一点声息都没留下就消失在无尽的救灾任务当中了,应该说杯水车薪和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两个成语就是这个时代许多事情的最好形容词。
这段时间的大范围混乱让很多人都视出门上街为畏途,整个城市的运转几乎彻底陷入了瘫痪状态,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自来水和电力每天仅能维持两个小时的供应,似乎在一夜之间整个国家就回到了兵荒马乱的十九世纪。
这样下去想必用不着冒出什么异世界的大魔王出来充当反面角色,人类的恐惧和欲望就先把自己的家园和文明给毁灭了,长公主信子虽然没有得到日本国内的确切消息,但是她相信日本情况也决好不到那里去,因为等待了许久的富士山终于迸发出了自己的热情,开始了新一轮的活跃期。
长公主得到的最后一段消息是关于日本人口最集中的关东平原已经被一层厚达两米的火山灰所覆盖的噩耗,短短几日内已有数百万人丧生在火山喷发带来的各种灾害之中。大概日本人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这次富士山喷发涌出的熔岩流一路向东冲入太平洋,在伊豆半岛西侧创造出一块面积为数百平方公里的新土地,替日本人省了不少围海造陆的力气。
长公主信子穿过街道的一端,来到她所知道的本市唯一一家仍在坚持营业餐馆门前,尽管前一段日子哄抢食品的风潮已经差不多消退了,但是受到冲击的超市和餐馆极少有恢复营业的。
经历了那段梦魇一般的日子,这座城市大部分有能力离开的人都在逃离这个罪恶都市,不过总还是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这家餐厅的老板兼大厨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生意清淡可他仍旧坚持着不肯关门。
推开店门,长公主信子走进了餐馆,回身关好大门,她才开口用非常标准的中国话说道:
“许先生您好!我来了。”
空荡荡的餐馆前厅里只有三两个客人,正在狼吞虎咽地消灭着自己眼前的食物,这种时候他们再也敢不挑剔食物的质量和小店的卫生条件,有得吃便已是天大幸事,再挑三拣四的说点什么未免让人觉得不知廉耻。
这家餐馆的装饰风格非常的另类,不是过分前卫而是相对于如今的时代显得太古老了,乍一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古代的酒楼,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
餐馆刷成雪白的四壁上挂有几幅字画,看上去不似名家手笔,但也决非是地摊上三、五块钱的货色,仔细观之便觉清雅素淡甚有出尘的意境。睹物知人,想必本店的主人也不是两眼只识得孔方兄的一介俗物。
“哦!这不是小瀛吗?赶紧坐吧!今天想吃点什么?”
此店的东主姓许名东嵘,今年三十一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家餐馆也是他承继祖业而来,许家的餐馆在本地已经延续了六代,称得上是一等一的老店,历史悠久。
长公主信子知道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人半点好感都欠奉,如果不想自己变成异类,最好不要跟别人说自己是日本人。而且禀承入乡随俗的惯例,长公主到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的名字叫做赵瀛,凭借着深厚的古文功底加上纯熟的中文口语修养,现在的长公主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十分地道的中国人了。
对许东嵘的问候报以一个甜美的笑容,长公主信子!不,现在应该叫她赵瀛,清脆地答应一声,先找了一个位置坐下之后,这才说道:
“许老板,今天有什么好东西吃,快点拿来,我快要饿死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刚刚脱下围裙的许东嵘苦笑着说道:
“你说这现如今人心惶惶的,市面上食品供应也算基本断绝了,店里面除了一些象土豆、洋葱、胡萝卜之类耐储藏的根茎类蔬菜,大概只有前两天泡发的豆芽和木耳比较新鲜!小瀛,来个木耳炒豆芽如何?”
他们两个谈话尚未结束,店门就被人一脚踹开,接着冲进来一帮凶神恶煞似的家伙,个个满脸横肉,有的手上拿着猎枪,有些人就提着一把砍刀充数了。只看这些人的尊容也知他们不是善类,店里的几个客人纷纷靠边站,唯恐被这些家伙视为肥羊。
这些人就是近来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的行为可以算作是标准的抢劫犯,不过他们通常喜欢自称为“市民自卫队”。
目前在每一个警察或者军队力所不能及的地区他们就会成群结伙的出现,掠夺一切有用的物资。现在这种大宗贸易和商业机构运转都陷于全盘瘫痪的情况下,钞票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只有食品和洁净的饮水这些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东西才是可以被称为资源的东西,那么这些武装的匪徒今天出现在餐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餐厅里当然少不了食物了,这正是他们洗劫的目标。
换作普通人面对一群有武装的暴徒,反抗只是徒劳的行为,不过没有三两三,岂敢上梁山,许东嵘能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坚持营业,没有点依仗岂不是自寻死路么!
就在大门洞开的同时,反应机敏的许东嵘俯身冲入餐馆前厅的柜台下面,等到站起身之后他的手里已经多了一枝装着钢制弹鼓和射击支架的八一式自动步枪架在柜台上,这时候人们才会注意到柜台前面堆放着齐胸高的沙袋,真可谓盾坚矛利,这种顶级的单兵火力配置已经足以聘美正规军了。
显而易见,比起这些装备杂乱无章的不速之客来,许东嵘的装备专业化程度要更胜一筹,双方实力的高下立见,这些气势汹汹的家伙,嚣张气焰也被打消了不少。
几个手里只有砍刀的家伙对比一下双方的火力差距,顿时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嘴上吆喝的劲头虽然不减,但是一边用眼神瞄着许东嵘的动作,脚步一边往后移动的实际行为已经道出了他们心中所思所想。
装有弹鼓的八一式自动步枪火力如何,出来混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只是因为这玩意威力太大令人侧目,一般情况下就算手里有,他们也不敢拿来用。你用过之后爽倒是爽了,恐怕到时候政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倒霉的使用者出现再下一波严打被拉出去的枪毙正法的名单里面,真是一点都不稀奇。
双方剑拔弩张的气势并没有吓倒这位现在正在等待用餐,化名叫做赵瀛的少女,在旁人避尤唯恐不及的时候,她却用一种命令式的口吻,轻蔑地说道:
“你们这些不懂礼数的混蛋,没看到我正在等着吃饭吗?立刻从我面前消失!。。。。。。嗯!”
一行人中为首的大哥正在为了碰到点子扎手的情况而焦虑,闻言勃然大怒,双目圆睁瞪着抬起头来望着他的那名少女。他很想冲过去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胆大妄为的小妞,但是他的两条腿却象灌了铅一样沉重,根本迈不开步子,而且这两条不争气的腿还在不住地哆嗦着,大有一副马上要抽筋的架势。
一双清澄如水的眸子却似大海般深沉,在场每一个看到这双眼睛的人都陷入了失神状态,站在餐馆门口的这些武装暴徒一个个都是大张着嘴巴愣在那里。
直到他们面前的这名少女不耐烦地哼了一声,他们才如梦方醒回过神来,哪里还敢再罗嗦什么,一群人立刻夹着尾巴逃之夭夭了,整个店里一片寂静,只余下被秋风鼓动的大门撞击门框发出阵阵噪音。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瑟瑟寒风吹过,小楼前面树林中大片的阔叶树都已经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上见不到树叶的踪影,伴随着阵阵北风,零星的雪花正在从天空中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
站在窗前的杜言修深深地呼出一口气,在玻璃上产生了一层水气,窗外的景色变得模糊了,杜言修的却心中充满了宁静安详的感觉。
就在十天前,结束了最后一次抢险任务的杜言修突然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道心在为他人奔波忙碌的过程中已然修复了大半,那种力量和控制力严重不平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个认知着实令他喜出望外。
而这个雪花飞落的季节来临的同时也宣告了前一段时间的无序动乱暂时告一段落,生活将开始回到人们所熟悉的正常轨道,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持续了数月之久的空间活跃期总算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杜言修已经有一周多的时间没出门处理异常事件了,似乎世界上的人们都在从那种激流翻卷的动荡中被解脱出来。
就如同开始时那样突然,曾几何时让修行者焦头烂额的异次元空间通道频发的事件蓦然终止,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是杜言修还是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好歹可以休息一下,而且看样子他和齐云的婚期不必延期了,这件事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算是个好消息。
当然局势不再趋于恶化并不代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从此就天下太平了,不只是非洲的瘟疫还在继续扩散的消息令人挠头,深海之中多出来那些的巨大偷渡客也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稍微小一点的船只到了深海就有很大再回不去了,为此各国都在警示自己的渔民提高警惕。
凡此种种,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保守估计也要相当于平均倒退二十年以上,这还是在不计算灾难后续影响的前提下得出乐观的数据。
各种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以美元的购买力计算,现在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0%,平日里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手纸,不知多少人起早贪黑辛苦一辈子积攒的财富化为流水付诸东流,阔绰的富翁从此一文不名跳楼自杀,一幕幕悲喜剧让人看尽世间百态。
最棘手的则是由于世界主要产粮国的大幅度减产和远洋捕捞业遭受致命打击之后,粮食现货几近于有价无市,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许久不曾被人想起的大饥荒这个词汇也从辞海里跳出来,恐慌和饥饿开始在辽阔的大地上四处蔓延,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世界第一的中国和遭受瘟疫折磨的黑非洲。
中国遭受的灾害损失并不是最大的,应该承认修行者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确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长时间的社会局势动荡引起了很多相关问题,其中城市居民大量涌入农村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上中国城市居民的粮食储备通常只有供应全家一到两个月的份量,可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的外出消费增加,家中的粮食储备相对缩水许多,所以在社会秩序混乱之后城市居民就开始发觉自己正在面临着饥荒的威胁。
起初的一两个星期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