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眸 作者:四春(起点大封推vip2014-09-12正文完结)
晓冉趁他们竞价的时候用翠眼看了看,整幅画作只有左下角的题跋印章处浮现着紫色雾气,证明此处是有年代的古物。可能是作假者将原画作的一片碎片天衣无缝的拼接在赝品上,叫人真假难辨。
晓冉有些尝鲜似地将那一小团紫色雾气收入眼内,汲取古字画上的灵气这回还是头一遭。有一股淡淡的笔墨清香,好似喝下一杯淡雅的碧萝春,回味悠长,不错不错。
旁边穆子扬用手肘碰了碰晓冉,“又发呆,想什么呢?看**看傻了?”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接下来拍卖的是金粉墨翠如意镇纸一只,有权威鉴定证书,货真价实。晓冉一看便知是穆子扬拿出来拍卖的,这不过是他买那块料的十分之一。
这件东西引起了极大轰动,起拍价就是五百万,众人争相竞价,价格一路飙升,最后以两千八百万元的高价成交。
当初穆子扬买走整块翡翠的价格不过区区几千万,“你这个奸商!”晓冉暗暗骂了穆子扬一句。
穆子扬耳尖还真听到了,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物件塞到晓冉手中。晓冉悄悄低头看,是一只用金粉墨翠雕刻的小乌龟。
这个穆子扬送什么不好,送人乌龟。不过翡翠乌龟栩栩如生,精致小巧,晓冉喜滋滋地收了起来。
接下来的拍品有两件瓷器、一件唐代佛像、一柄古剑,还有一只青铜器的小樽。晓冉对这些东西兴趣不大,一直没有参与叫价,只是在暗中忙着汲取老物件上的灵气。
瓷器上的灵气味道最好,轻灵通透,金器还凑合,青铜器上却是一股子难闻的土腥气。
接下来一件拍品是晓冉送拍的祖母绿宝石,司仪才一揭开盒盖,下面就是一片艳羡之声,场中的所有女性都被这块三十克拉的完美祖母绿给征服了,目光牢牢粘在绿幽幽的宝石上。
起拍价是500万,一番激烈竞价争夺后,被一个五十几岁的富婆以一千五百万元买下。晓冉对这个价格挺满意,心中一阵暗爽,十块钱任挑三个的货,居然淘出了一千多万的祖母绿,跟白捡的一样。
电子屏幕上打出了最后一件拍品的字幕介绍,不会吧,居然是避水神珠,真的假的?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这个藏品的主人故弄玄虚,太不靠谱。
装珠子的锦盒一打开,晓冉就知道决非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宝珠周围环绕着浓郁的蓝色灵气,隐约似水波荡漾,和古籍上描述的别无二致,这确实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避水珠。
至于它是怎么跑到拍卖会上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晓冉是瞌睡遇见了枕头,志在必得。
众人见锦盒中是一颗比乒乓球略小,硕大浑圆,光泽度极好的白色珍珠,不禁纷纷嗤笑起来。
“搞什么嘛,不就是一颗大珍珠。”
“还不就是想弄个玄幻的名头,好抬高价钱呗。”
胡老小声告诉晓冉:“可能是深海里的南珠,倒是挺珍贵的,但要说什么能避水,那就是瞎扯。”
司仪也觉得卖家给拍品起这个名字太蒙人不靠谱,就没有作过多煽情介绍,只说是海女在深海老蚌中虎口夺食所得。
直接开拍,起拍价不高二十万,晓冉在穆子扬耳边小声低语了几句。
对这颗珠子感兴趣的,还是有那么四五个人,在穆子扬的配合协助下,经过几个回合的叫价,晓冉最终以五十六万元购得。穆子扬在圈中比较有名,大家都还卖他几分面子,所以才以这么低的价格拿下。
晓冉这下可是心满意足,看看时间已经是夜里一点多了。司仪宣布今天的拍卖到此结束,明天中午继续斗宝的环节,稍后卖家和买家当场划款进行了交易。
送出宝珠拍卖的人并没有露面,而是委托主办者帮助完成交易。晓冉包里揣上避水宝珠,匆匆回了酒店房间。
修习了一会,换上一身黑色紧身衣裤,悄悄溜出房间,准备前往神秘的抚仙湖中探密寻宝。
第三十五章 避水神珠
更新时间2014…3…2 17:50:48 字数:2180
半夜两点春寒陡峭,夜黑风高,月亮和星星都被浓重的乌云所遮盖,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
晓冉站在湖边,望着前面黝黑深沉,深不见底的湖水,其中好像潜藏着什么不可预知的危险,她有些胆却犹豫了。
突然水面上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一个黑影在靠近岸边的水面冒出了头。晓冉的心脏不可抑制地加速跳动,手中暗掐指决,警惕地盯着水面那个湿漉漉的黑影。
黑影在水面窸窣的走动,莫不是湖中的水鬼?黑影越来越近,晓冉的心揪了起来,大着胆子开动翠眼异能去细看,那熟悉的身型和眉眼,仿佛在梦中经常见到。
是林轩,自己心底一直挂念的林轩。林轩见着晓冉显然也吃了一惊,眼中一亮有欣喜闪过,很快就恢复了一贯的冷漠克制。
“林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
林轩沉默,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来这边参加同学聚会,听说湖底有什么千年古城想下去看看。”
看着她清澈墨绿的眼眸,只有真挚和牵挂,林轩轻轻叹了口气,终是不忍心隐瞒她,说:“我昨天夜里在附近修练,看到湖面有异象,怀疑可能有什么宝物要出世,所以潜下去看看。不过下面实在是太黑了,什么也看不清楚,打算明天凌晨再来。”
晓冉摊开掌心,握在手中的避水珠发出柔和的光亮。
林轩失声惊呼:“避水珠!”这个丫头怎么运气这么好。
“嗯,林大哥,你可愿意陪我再下去一趟,我有些害怕。”
有了避水珠,在水下视物就不成问题了,林轩自然乐意之至。
两人向湖中慢慢走去,共同将真气运至宝珠,避水珠遇水后光华大作,在身体周围形成了一个两米见方的空间,湖水遇宝珠的光芒纷纷退却。两人就好像被装在一个真空的玻璃球里,慢慢向湖深处移动。
在避水珠的映衬下,湖水呈现蓝绿色,十分平静,有点玻璃万顷的感觉。
下水不久,湖中忽然有一股暗流向他们袭来,一个巨大的暗影在避水空间旁边以极快的速度擦身而过,是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瞧,却是一条大鱼的背脊。
晓冉顿时有点冒冷汗,看来湖中有巨型青鱼之说并不是妄言。林轩说:“这种大家伙,下面还有许多,力气奇大,我第一次下来就差点被鱼群撞上,幸好它们食草,性情温和,并不会主动攻击人。”
两人渐渐潜至湖深处,脚下方五六米处暗流翻动,一条条巨大的黑色青鱼围成一个大圈不停地缓缓游动,莫非这是鱼类休息睡眠的方式?
抚仙湖因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使得湖底十分清爽干净。
整个湖底呈现锅底状,越往中心走水压越大,越深。两人渐渐来到湖底的最深处,从远处看,有许多条状物体正在有规律地随水波缓缓摆动,看样子不像是有生命迹象的生物。
是死去的青鱼尸体?还是沉在水底的木头桩子?
离得近了,那些条状物体渐渐清晰起来,两人顿时看得毛骨悚然。
竟然是一具具人类死尸!而且数量庞大,足有上百具之多。水下尸体均呈现倾斜状,男尸前倾,女尸则向后仰,脸部朝上,表情各异,好像还在渴望、留恋着水面上活人的世界。
他们随着水流自然运动,如同活人仰泳一般,衣物早已经腐烂,一个个赤身裸体,皮肤被湖水泡得惨白、发胀。这情形说不出的诡异和恐怖。
晓冉看得一阵恶寒,林轩握住了她的说:“别怕,只是死人而已。”是啊人心难测,活人远比死人可怕。
抚仙湖底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人体库,由于湖底一百多米深处温度较低且恒定,水中杂质和微生物较少,氧化分解缓慢,皮肤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脂状的保护膜等缘故,这些尸体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年月,居然没有腐烂。
在压抑漆黑的湖底突然见着这么恐怖骇人的情形,晓冉不禁有些干呕起来。林轩轻轻给她拍了拍背,说:“我带你去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两人升上湖面往西南方向而去。
抚仙湖的西南面山间有条长1公里多的海门河,隔山与附近江川县的星云湖相通。星云湖水面比抚仙湖高3米,湖水通过海门河流入抚仙湖。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星云湖独多大头鱼。
有趣的是,抗浪鱼从不南去星云湖,最多游到海门河中部就戛然返回。而星云湖的鱼王——大头鱼也仅游到此,好像那里是国界线,谁也不能通越一步似的,因此海门河又有隔河之称。在隔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石壁上自古就刻有“界鱼石”三字。
林轩要带晓冉看的就是这块界鱼石,经晓冉的观察验证,果真如此,两湖之鱼每次游到界鱼石处又各自回游,形成“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
“为什么这两种鱼像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似的呢?难道冥冥中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存在?”
林轩笑笑解释说:“是两湖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造成的。抚仙湖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湖。周围群山环抱,湖底起伏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
湖区常刮大风,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种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蚌、虾等很少,湖水极清,是个“缺吃少穿”的贫营养性湖泊。
就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演化出与之环境相适应的抗浪鱼。它体细如银梭,行动敏捷,常把鱼卵产在岩壁和石缝间。鱼卵又是半粘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凭风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云湖则恰恰相反,是个浅水湖泊,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12米。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富营养性湖泊。
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大头鱼的鱼卵是粘性的,易附着在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湖当然敬而远之。
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混浊的星云湖。所以它们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
第三十六章 水下古城
更新时间2014…3…3 11:26:57 字数:2119
晓冉崇拜的眼神,看得林轩有些不好意思。充分发扬八卦精神,一番锲而不舍,死皮赖脸地追问之下,晓冉才知道原来林轩是西南大学生物系的生命科学讲师。
林轩显然不太喜欢谈论自己的私事,话题一转淡淡地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赶紧再潜下去找找水下古城遗址吧。”
水下古城面积庞大,要找到它并不是很困难,不一会两人就来到一片石质结构废墟的边缘。它位于湖底地势较为平缓的东北面,城墙早已坍塌不见。
城镇边缘隐约露出一块块一米长、半米宽的长条型石板,呈圆弧形排列,环绕在城市周边。
林轩手一挥,使用风系法术拂去石板上沉积的泥沙,晓冉惊讶地发现很长一段石板上均匀分布着直径在8-15厘米左右的孔洞,形状酷似马蹄印。
晓冉想起了一个渔民口中的神话传说。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飞,经常在晨雾中出现,雾散后潜入水中,甚至在古县志中也多有记载。
“莫非真的有海马?”
林轩笑笑说:“哪里是什么海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木桩修房的基础。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杆栏式建筑为主。这种杆栏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再修墙而形成的建筑。”
晓冉“哦”了一声,有些失望,原本还以为可以看见海马呢。
渐渐走进废墟深处,城中断亘残壁,满目苍夷,无言地诉说着千年前的繁盛一时。
两人来到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前,该建筑共分三层,底部宽五六十米,第二层宽三十多米,顶层宽十几米,整个建筑高为十多米,它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穿过底部的拱形石门,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用不同形状石板铺成的路面,将这座建筑和后面另一座气势更为高大恢宏的阶梯状建筑连接起来。
石板路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林轩蹲下来细看,觉得并不像是简单的装饰图案,而是有某种表达意义的类似于文字的图形,于是用携带的水下相机拍了下来,打算回去研究一下。
两人顺着宽阔的石板路来到后面最大的阶梯状建筑,晓冉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以平复自己内心的震撼。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这些巨大沉重的石块堆砌成为宏伟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